• 成文日期: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8- 02- 26 10 : 29 浏览次数: 字体:[ ]

 

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8年2月26日在泰顺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泰顺县县长 陈建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个泰顺”建设目标,努力克服宏观调控趋紧、要素制约明显、自然灾害频繁等困难,认真组织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增长20.5%;完成财政总收入2.7亿元,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7亿元,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6亿元,增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增长22.8%。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4.99亿元,增长2.5%。新增和改造农业基地1.2万亩,建成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7个,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专业合作示范组织6家、名牌产品5个、著名(知名)商标3只。实现茶叶产值超亿元,改造初制茶厂15家,“三杯香”茶叶被评为浙江省名牌农产品,浙江·泰顺茶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全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落户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9.03亿元,增长3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96亿元,增长30.2%;完成工业性投资3.62亿元,增长20.2%,其中技改投入6400万元。新引进招商项目13个,实际引进内资2.38亿元,增长62.8%,合同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万美元,新开工项目14个、投产6个。竹木制品等传统产业稳中有升,不锈钢、橡胶等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建筑业发展迅速,产值、税收分别突破30亿元和3000万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11家木制玩具企业获得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认证。县轴承厂、盐业公司改制完成,杨辽电站、医药公司改制工作有序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共接待游客55万人次,增长25.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增长88.1%。氡泉-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论证,氡泉、乌岩岭入选“温州十大避暑胜地”,岭北乡村尾村、泗溪镇下桥村被评为“浙江100佳美丽乡村”。新增示范性农家乐11家,综合收入3100多万元。同时,市场经济秩序逐步规范,金融、保险、商贸、烟草、运输、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586”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新建、续建项目12个。投资7.2亿元、全长59.3公里的新58省道于2007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大大改善了泰顺交通区位条件,使泰顺融入了“温州两小时交通圈”。投资1.1亿元、全长4.7公里的新城大道全线贯通,雅阳连接新58省道公路即将建成,城关引供水工程基建部分基本完成,县竹木制品标准厂房一期工程加快建设,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县公共卫生大楼、县电力调度大楼、城关垃圾填埋场、廊桥文化园、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氡泉泉眼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彭月产业基地建设列入全省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彭月产业基地投资开发公司,基地引供水工程、110千伏月湖输变电工程和拓展区启动建设。泗溪至九峰公路改造完成,东仕公路雪溪过境段、泰庆公路路基贯通。52省道泰顺段创建省级文明样板路通过验收。交溪流域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水资源综合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雪溪连接新58省道公路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县科技文化中心、茶文化城、县体育中心、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筱村连接新58省道公路、彭溪连接新58省道公路、泰文通景公路、沿溪公路(罗阳-龟湖)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龙丽温高速公路泰顺支线前期工作积极开展。县域总体规划、县城新城核心区详规、拓展区分区控规启动编制,新城区主体框架全面拉开,规划面积拓展至15平方公里,一批公建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共完成投资2.26亿元。县城市政设施逐步完善,修建道路3.7公里,改造公厕5座,完成东入城口整治,基本建成客运北站。重点乡镇建设步伐加快,司前、雅阳、西旸等一批城镇特色逐步显现。

   ———十大民生实事工程成效明显。筹措资金1.5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3100万元,全面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全县共有1067户困难群众危旧房完成改造;6.9万户农民参加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97.1%;配备乡镇卫生院“新六件”137件,实施9所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25.8万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9万名农民免费参加健康体检;560名困难群众得到191万元医疗救助金;完成中小学食宿改造项目19个1.93万平方米,5916名学生享受爱心营养餐,7655名家庭困难中小学生和133名大学新生得到资助;培训农村劳动力1.4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2860人;基本实现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公开招录194名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建成饮用水项目40个,解决4.6万人饮水困难;城关污水处理厂通水试运行,建成县城截污管网5.5公里;完成16个乡镇19个中心村的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4008户农户生活污水实现净化达标排放;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0个,建成省市级示范村6个、整治村41个、整治示范片1个;建成户用沼气池216户;完成康庄工程路基改造117公里、路面硬化149公里、乡道硬化24.4公里;实现86个行政村、251个自然村广播电视光缆联网,152个行政村通调频广播,送电影下乡2038场次;阳光政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行。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05个村、1870户贫困户,落实扶村帮户资金231.8万元;村干部误工报酬补助标准从人均900元提高到1600元。但是,经济适用房建设由于前期工作推进困难,60个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由于农村道路安保设施达不到要求,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全市“139富民攻坚计划”推进大会在我县召开为契机,全力推进富民攻坚,各级共帮扶项目174个、落实帮扶资金1647.7万元,31个已达标乡镇脱贫成果得到巩固,5个未达标乡中有4个实现达标上线。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发放贴息贷款554.5万元,帮助260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实现产值3.67亿元、加工费5858万元。积极推进“百镇连锁千村放心”工程,实现供销连锁超市、便利店、放心店乡镇全覆盖。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完成,珊溪库周乡镇环境整治启动,新增省级生态乡镇6个、市级生态乡镇9个;石材加工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治理、整合石材加工企业71家。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率先在全市实现移动村村通,农村党员教育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2.12万亩,新增耕地5322亩。建设下山移民点19个,实现1489户5994人搬迁下山,异地避险搬迁81户289人。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加大公路管养力度,县财政对乡道、村道养护每公里分别补助1000元、500元。全面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一批项目有序实施。继续推进震区重建,4335户灾民住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各集中重建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震区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制定出台,生产发展有序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初步通过考核验收。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效整合职业成人教育资源,建成“新农村新校园”工程147个,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普宣传,科技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提线木偶获国家“文化遗产日奖”,“元宵节·泰顺百家宴”由省里推荐申报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提线木偶戏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加强计生工作基础保障,完善利益导向机制,1592名计划生育对象得到奖励扶持,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扎实推进工伤保险、被征地农民保障等工作,逐步健全五保集中供养制度,提高低保标准,出台优待老年人规定,发放困难群众物价补贴323.5万元,清欠543名农民工工资430万元,特殊群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公积金缴存比率从8%提高到10%。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两查两保”专项整治,妥善处置“8·10”重大交通事故,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防灾抗灾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加强综治、信访、普法工作,积极推进“两所一庭一中心”建设,社会保持安定和谐。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同时,民族、宗教、体育、外事、侨台、接待、人防、移民、统计、档案、地方志、保密、气象等工作,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慈善、残疾人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执行县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县政协通报情况,努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县政府工作规则,落实重要工作责任制,推行目标管理机制,积极开展规范性文件暨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加强督促检查、考核考评,推进工作落实。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活动和“走近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阳光行动,受理群众投诉,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授权率和办理时限缩减率分别达到92%、43.7%。实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招投标中心成功交易项目413宗,交易总额达4.97亿元。完善项目建设监管制度,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标前审价。财政、投资体制和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积极推进。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廉政建设切实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工作、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群众团体、驻泰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泰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层次低;农业产业规模小、农产品竞争力弱;工业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产业特色不够明显;旅游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景区开发建设推进难度大。二是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要素制约加剧,节能减排面临很大压力,项目基础工作薄弱,长远发展缺乏重大项目支撑。三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增收渠道不宽,农民因病因灾返贫现象依然存在,低收入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居民住房等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民生难题仍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依法行政的任务还比较繁重,主动服务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8年,是我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抢抓机遇谋跨越、致力推动新发展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我们既面临着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省市政策更加有利、区位条件更加改善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宏观调控更为趋紧、要素制约更为突出、外部竞争更为激烈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立足优势,借力发展,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努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根据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要求,2008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省委“两创”和市委“三次跨越”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三个泰顺”总体目标,深入组织实施“四大战略”,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努力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上实现新跨越,努力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努力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在和谐社会建设上迈出新步伐,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超30亿元,达30.5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超3亿元,达3.1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超2亿元,达2.15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16亿元,达16.3亿元,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469元,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在政府工作中,要切实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泰顺经济欠发达的最大实际,辨证看待和把握“好与快”的关系,要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好”上,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快”上,努力实现快中求好的和谐发展局面。坚持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走具有泰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必须更加重视基础工作。坚持把基础性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要突出项目前期工作,通过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推动重大项目实施,强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规划编制工作,注重规划衔接,推进规划实施,强化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调控作用,要十分重视新58省道沿线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总体规划等重要规划编制。要突出基础信息和基础数据的普查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必须更加重视产业提升。坚持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紧紧抓住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农业发展坚持走生态高效之路,努力培育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工业发展坚持走扩量提质并举之路,竭力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旅游业发展坚持走生态休闲之路,全力打造一批精品景区景点。

   ———必须更加重视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革除制约发展的一些弊端,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创业环境。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全民创业创新,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2008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农民增收,致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增效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统筹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按照“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管理、诚信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发展茶叶、笋竹两用林、高山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花卉苗木、淡水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新增和改造20000亩以上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全面实施“强龙兴农12345工程”,培育和评定10个特色专业村、20家农业龙头企业、30个示范基地、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50户农业经营大户。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新增省市著名(知名)商标3只、名牌产品4个以上,力争“三杯香”茶叶获得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加快标准茶厂改造步伐,建设温州市茶叶检验检测中心。加大农业招商力度,争取全年引进项目2个,投资6000万元以上。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步建立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林业产业,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把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富民工作的重点,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通过5年努力,争取8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致富奔小康。继续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百企(单位)联百村、千名干部扶千户”等活动,加大财政扶持、小额信贷、社会帮扶和外部带动等帮扶力度。大力开展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和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争取全年培训1.05万人次以上,新增转移就业2000人以上。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争取实现产值3.5亿元、加工费5000万元以上。加大农民下山脱贫力度,新建续建下山移民点27个,迁移农民1050户4210人以上。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继续实施“千百工程”,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20个以上,建成省级小康示范村1个、市级整治合格村35个、新农村新社区示范片1个。重视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发展,关心库周和震区群众生产生活,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生产扶持力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抓好“沿路、沿溪、沿街”等环境清洁行动,逐步完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完善消费品供给体系,加强配送中心建设,提高超市、便利店、放心店的配送率。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完善扶持政策和帮扶制度,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健全村务公开等制度,不断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

  (二)注重产业提升,致力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招商选资、产业平台建设作为主抓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推进扩量提质并举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大力推进彭月产业基地建设,认真抓好低丘缓坡开发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加快拓展区开发,尽快完成拓展区市政设施规划编制,抓好土地平整工作,安排4家以上企业进场施工。尽快完善基地富洋片控制性规划,启动富洋外洋片建设。建成110千伏月湖输变电工程、基地引供水工程,加强基地内部道路、排污、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基地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力争基地引进的项目开工建设6个,建成投产9个,工业产值超过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3。尽快启动新58省道腹地工业发展新区块建设,构建产业发展新平台。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性投入4亿元以上,实现工业产值22.8亿元。

  突出抓好招商选资。坚持把招商选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切实转变招商方式,突出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开展招商,着力引进污染小、能耗低、效益高、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引进投资额超2000万元的企业5家以上。建立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对引进企业的投资强度、纳税贡献、综合能耗、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企业集约发展。加强对引进项目的跟踪、落实,全程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提高项目落地率和投产率。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招商,推动“以民引外、民外合壁”,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完善招商选资全程代理、并联审批、服务承诺等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提升壮大本土工业。大力发展竹木制品加工业,以实施质量许可认证为契机,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促进竹木加工产业集聚。以加快交溪流域水电开发为重点,继续发展水电业。合理发展矿产品加工业,坚持扶强扶优,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建筑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橡胶、汽摩配、装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完善和落实重点骨干企业扶持政策,加大技改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争创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旅游开发,致力推进旅游主业化进程

  突出“生态、人文、休闲”主题,坚持以规划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努力建设浙南闽北著名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加快推进景区开发。抓好旅游规划编制,完成氡泉-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氡泉景区详细规划编制,加快乌岩岭、飞云湖、南浦溪等景区景点规划编制。深入开展“旅游项目推进年”活动,打造氡泉、廊桥、乌岩岭三张“金名片”。加快推进氡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和景区游步道等配套设施,启动氡泉泉眼改造,做好温州氡泉宾馆改建工作,完成氡泉国际大酒店续建工程。加快推进廊桥文化园建设,完成橡胶坝、防洪工程建设和北涧桥桥屋维修,加快南溪游步道建设,开展廊桥周边环境整治,做好规划范围内的步行街、房屋立面改造和演艺广场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特产购物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乌岩岭生态旅游工程建设,争取动工建设乌岩岭自然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完善门景、停车场、游步道等配套设施。认真做好九峰、飞云湖、南浦溪、天关山森林公园、三魁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开发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仕水矴步、雪溪胡氏大院、筱村徐岙底古村落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县城新城区国际大酒店、香洲大酒店,有效整合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畲乡文化等旅游资源,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乡镇。

  大力发展生态农家乐。按照“依托景区、紧靠城镇、注重特色”的要求,抓紧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新58省道、52省道沿线及重点景区周边农家乐布局选点工作。充分挖掘民居村落、农家饮食、风情民俗、农业观光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一批上规模、上品位的农家旅舍型、乡村饭馆型、休闲农庄型农家乐,真正把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农民经济来源,使农民在“旅游主业化”中增收致富。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开展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示范点推荐评定工作,新发展示范性农家乐5家以上。强化规范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促进生态农家乐有序健康发展。

  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挖掘“百家宴”、“三月三”等民俗资源,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主动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中国最佳生态、世界最美廊桥”品牌,提高旅游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加强多层次的旅游交流与协作,主动对接雁荡山、楠溪江、太姥山等周边重点景区,通过包装优势产品、策划整体活动、联手打造精品线路,积极融入浙南闽北旅游发展圈。全面开展景区评A、星级宾馆评定、绿色饭店认证等工作,健全景区门票收费制度,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延长旅游产业链,促进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房地产、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

  (四)强化项目建设,致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龙头,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开创县域发展新局面。

  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经济”理念,加快推进“586”重点工程建设,续建项目39个,新开工建设项目26个。建成城关引供水工程、新城大道配套工程、城关垃圾填埋场、县竹木制品标准厂房一期、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泰顺育才学校综合楼、味美思生态养猪场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县公共卫生大楼、县电力调度大楼、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县体育中心、县城新城区开关站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茶文化城、县科技文化中心、雪溪连接新58省道等项目。积极做好龟湖水电站、温州(泰顺)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环亚生态休闲度假村等项目开工准备工作;加快推进筱村连接新58省道公路、彭溪连接新58省道公路、沿溪公路(罗阳-龟湖)、洋溪水电站、甲家渡水电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泰顺在外创业人士生态休闲园、泰顺旅游集散中心、县城生态引水工程、新城区学校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做好龙丽温高速公路泰顺支线、泰文通景公路、温州(泰顺)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推进城镇建设。以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为契机,高起点编制县域总体规划,提高乡镇控规覆盖面。按照打造“最适宜人居生态型城区”的定位,编制县城新城核心区详规、拓展区分区控规及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基本确定新城区分区功能定位、建筑层次样式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新城区建设品位。大力推进县城新城区开发,加快南山路建设,启动寿分路、新分路建设,建成一批市政配套设施;加强征地等基础工作,切实做好塔坪、新府公寓、麻子见等地块开发,计划推出商住房2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一批公建项目和商住项目建设,力争中心区建设初具规模、南翼拓展区新老城结合部建设快速推进。启动县城旧城改造,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善排污、停车、公厕、公园、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增强城镇功能。加快中心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雅阳次中心及其他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育一批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生产发展、居住适宜的特色城镇。

  (五)深化体制改革,致力推进全民创业创新

  立足我县发展实际,努力缓解要素制约,全力推进各项改革,以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提升县域发展水平。

  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县城新城区和彭月产业基地为重点,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强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努力化解乡镇债务,力求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流转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组织开展“十佳创新人才”、“十佳创新企业”和“十佳创新单位”评选活动,营造全面创新的氛围。

  努力缓解要素制约。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编工作,不断优化用地空间布局;通过申报省市重点项目、避险安置、下山移民等途径,千方百计争取用地指标;加强耕地保护,做好宅基地整理和闲置土地盘活文章,完善并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提高工业等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抓好税源培植、税收征管和财政增收节支,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和财政激励机制,强化政府资金的管理监督。加强银企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金融监管和投融资风险意识宣传,有效防范社会风险;充分利用民资,鼓励民间资本和县外资金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健全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通过公开考录、组织培训、挂职锻炼、继续深造等方式,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全面实施“全民创业计划”,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培育创业主体、搭建创业平台、强化创业服务,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实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吸引更多在外创业人士回乡投资创业,努力把泰顺人经济转化为泰顺经济。组织开展“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六)重视生态建设,致力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生态乡镇建设。对照生态县建设目标要求,加强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新增省级生态乡镇11个、市级生态乡镇13个。规范和推进生态墓区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入葬率,严防“青山白化”回潮。切实加强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大力开展珊溪库区周边乡镇环境整治,加大污染源治理,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积极落实排污申报、排污许可制度,严格实施重点污染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深化石材加工行业专项整治,继续治理、关停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石材加工企业,切实加强后续管理,巩固污染治理成果。全面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加快沼气开发利用,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现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大规模养殖场废水综合利用及达标排放。认真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供数据支撑。

  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治理和淘汰一批高消耗、低效益的企业,严格限制发展新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大力推行节能技术,鼓励开发和利用水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通过标本兼治、监建并举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努力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和验收关。加快县城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七)坚持统筹兼顾,致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住”的要求,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与全面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统筹科技经费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改造10所农村薄弱学校,争创市级教育强镇(乡)5个、市级示范学校5所、省级标准化学校12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民办教育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等申报工作。有效整合卫生资源,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新建体育健身苑点30个,广泛开展“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活动。严格落实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上台阶。加强国防教育,推进部队和人防建设,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重视做好老干部、外事、民族、宗教、侨台、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和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扩大劳动合同订立面,努力化解各类劳动争议和劳资纠纷。出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继续实施困难人员医疗救助,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做好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大力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五费合征”。巩固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健全分层分类救助办法。逐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积极发展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整治年”活动,切实抓好消防、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地质灾害等安全工作。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完善一批临水临崖、高边坡路段、危桥等安保设施。继续开展“五五”普法,积极推进民主法治村居、社区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努力办好为民实事。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改善民生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今年重点办好以下十方面民生实事。一是在就业方面,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考工作人员200名以上(不含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和残疾人就业100名以上。二是在医疗保障方面,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服务站6个;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00人、工伤保险参保300人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由60元提高到100元(农民人均筹资20元不变,县财政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6元、投入由287万提高到737万元),参合率达到85%以上;对农村老党员、老游击队员和老交通员年补助500元医疗费。三是在住房保障方面,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1000户;加快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建设,启动二期建设5000平方米;对城镇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补贴;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四是在教育方面,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将中学、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由345元、245元提高到450元、300元。五是在扶贫方面,将列入省扶持范围的下山搬迁农户人均补助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5600元;将重点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助标准由12元提高到15元。六是在城关市政建设方面,完成缤纷路、爱民路路面硬化和泰分路路面修复,启动泰景路拓宽整治工程和城北垃圾中转站建设。七是在村镇设施建设方面,建成3个垃圾集中处理系统、10个垃圾中转站;改建、新建农村饮用水项目30个,改善3.8万人饮用水条件;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74.5公里、路面硬化80.6公里;完成10个行政村的新农村电力改造;建成户用沼气池100户以上。八是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新建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村文化室;组织200场戏、2500场电影、10000册图书下农村;实现行政村通有线电视率达到93%、20户以上自然村通有线电视率达到83%以上,已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全面开通调频广播;全面减免城乡低保家庭有线电视入网费。九是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700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改扩建2所片区敬老院;免费帮助400名贫困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对贫困持证重度残疾人给予全额低保补助金;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独男户、双女户人均奖扶标准由600元提高到800元,无孩户、独女户人均奖扶标准由600元提高到1500元;将农村户口、非农户口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分别由2600元、1000元统一提高到3600元。十是在防灾抗灾设施建设方面,完成20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建成7个地震观测台站、6个雨量和水位自动遥测点、4个气象中尺度站。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努力提升政府工作的整体水平。

  坚持求真务实,加强责任政府建设。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克难攻坚的工作力度,从一件件具体事情做起、从一项项具体工作抓起,真正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深化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认真落实失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实行专项督查,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形成逐级负责、逐级解决、上下联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抓紧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抓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清理,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坚持执政为民,加强服务政府建设。坚持从改革和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过程监督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效能建设,积极探索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加快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抓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规范,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监控系统,加强对审批流程和审批效能的电子监控。大力推行规范化服务,诚心诚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从加快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巩固提高“阳光行动”成果,继续抓好投诉件的办理,完善投诉处理机制,真正做到“投诉有门、责任到人、办理有效”。

  坚持从严治政,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注重发挥监察、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管理,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廉政保障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切实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拒腐防变的能力,努力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倍感使命崇高。让我们在中共泰顺县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为加快建设民富县强、文明和谐的新泰顺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