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8日在泰顺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泰顺县代县长 张洪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县积极应对挑战、致力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三个泰顺”建设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努力克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要素制约明显、维稳压力增大等带来的影响,顽强拼搏,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1.59亿元,同比增长11.5%;财政总收入3.2亿元,增长1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5亿元,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4亿元,增长2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8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4661元,增长12.6%。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5.7亿元,增长7.9%。全面落实促进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新建和改造农业基地2.2万亩,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基地50多个,培育效益农业示范村10个,创建兴林富民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3个。新增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和森林食品基地3万亩,建成省市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3个。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9家、省市著名(知名)商标2只、名牌产品2个。茶叶品牌整合战略取得成效,实现茶叶总产值1.2亿元,名优茶产值增长39%。新引进农业招商项目3个,总投资1.2亿元。工业经济克难奋进。实现工业总产值21.9亿元,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59亿元,增长21.2%;完成工业性投资4.1亿元,增长14.3%;新引进项目6个,实际到位资金2.78亿元,增长16.8%;实现自营出口外汇1113万美元,增长55.2%。11家木制玩具企业获得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认证。建成标准厂房2.25万平方米。发展空间不断拓展,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泰顺(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建设前期工作启动;彭月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110千伏月湖输变电工程、基地引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月湖、富垟拓展区土地平整基本完成,10家企业开工建设、6家企业建成投产。建筑业发展迅速,实现产值42.71亿元,增长30.5%。完成县医药公司、杨辽三级水电站、城关南门屠宰场等企业改制工作。三产发展势头良好。共接待游客66.5万人次,增长20.9%,旅游综合产值3.2亿元,增长18.5%。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氡泉景区、廊桥文化园、乌岩岭生态旅游工程等开发步伐加快;成功举办泰顺首届“元宵•百家宴”文化旅游节;与周边四县(市)联合组建“瓯之南”旅游区域合作组织,推出“游名山、看廊桥、泡温泉”旅游线路。乡村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新增农家乐14家,实现综合收入4000万元。金融信贷运行平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2亿元,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24.5亿元,增长28%。房地产、商贸、保险、烟草、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 (二)创业富民深入实施,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紧紧把握新一轮富民攻坚行动的政策机遇,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减少低收入集中村35个、低收入人口9520人。省市挂钩单位共帮扶项目66个、落实帮扶资金735万元。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百企(单位)联百村、千名干部扶千户”等帮扶活动,落实帮扶资金961万元,扶持4645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实现产值5.6亿元、加工费8414万元,培育形成来料加工专业村6个。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完成各类培训11087人,培训后转移就业8975人,培训转移就业率达96.3%。加快下山脱贫步伐,新建、续建下山移民点27个,实现1050户4210人搬迁下山。加大震区乡镇生产扶持力度,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震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施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增收帮扶行动计划,少数民族乡村致富奔小康步伐加快。建立健全创业创新激励机制,开展首届泰顺青年“创业创新之星”评选活动。 (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强化攻坚措施,全县17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6.5%。58省道至雅阳公路、新城大道建成通车,城关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工程、引供水工程、客运北站等建成投入使用,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县电力调度大楼、公共卫生大楼、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体育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竹木制品标准厂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交溪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方案得到水利部批复,洋溪水电站、甲家渡水电站签订开发协议;220千伏泰顺输变电工程完成初步选址;龙丽温(泰)高速公路通过线位论证;温州(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取得有效进展;58省道至雪溪公路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列入省重点建设预安排项目;58省道至筱村公路项目建议书得到省发改委批复。县域总体规划通过省市联审。县城新城区开发稳步推进,一批公建项目、配套项目加快实施。58省道至彭溪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52省道至龟湖公路、温州氡泉大峡谷古堡乐园、玉龙山户外浴场、茶文化城、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四)惠民举措继续深化,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公开招录251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和残疾人就业355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29.2万人,参合率达91.2%;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服务站6个;完成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和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对农村“三老”人员年补助500元医疗费。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053户,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率达99.5%。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重点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助标准由12元提高到15元。完成泰分路路面修复和缤纷路、消防路路面硬化。建成3个乡镇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和2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完成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52个、受益人口4.26万人;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104.2公里、路面硬化108公里,通村率和硬化率达98.5%;完成10个行政村电力改造;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10户。新建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村文化室;送戏下乡216场,放映电影2544场,建成12个图书流通点;新增23个行政村和80个自然村通有线电视,291个村(居)开通调频广播,减免1229户农村低保家庭有线电视入网费和视听维护费。完成百丈、筱村片区中心敬老院扩建工作;免费帮助681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328名贫困持证重度残疾人享受全额低保补助;提高计生奖扶标准,1756名奖扶对象得到奖励扶助。完成22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建成7个地震观测台站、5个气象中尺度站和28个雨水情遥测站点。 (五)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创建市级教育强镇(乡)7个、市级示范学校5所、省级标准化学校12所,完成13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提线木偶戏获省第二届民间工艺“天工奖”;1个乡获得温州市“金海岸文化明珠”称号,3个村被评为市级文化示范村。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成1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危旧房改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达标率88.2%,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强,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成为全省“团队科技特派员”和“法人特派员”试点工作单位。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等重难点工作取得突破,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成功举办迎奥运“交通杯”浙江泰顺公路自行车赛等省市体育赛事,新建体育健身苑点30个、篮球场42个,雅阳镇获省级体育强镇称号。生态县建设加快推进,新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1个、市级13个;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实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双下降”。“千百工程”深入实施,创建整治村39个、农村新社区3个、污水处理提升项目8个。完成住房公积金扩面任务,汇缴人数1.12万人。加强文明县城创建工作,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称号。完成全省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老58省道文明公路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完成征兵工作任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台、统计、供销、移民、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六)维护稳定力度加大,和谐构建进一步推进。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年”、“涉奥维稳百日大行动”等活动,有效化解了一批重点信访案件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反“两抢一盗”、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认真实施“五五”普法和“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全面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民安工程”和“两所一庭一中心”基层规范化建设,基层基础防线不断夯实。切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安全生产百日督查”等专项活动,加强消防、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抓好“十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强化劳动保障工作,追回农民工工资42.06万元,特殊群体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七)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开展“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自觉执行县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县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努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开展第二批非行政许可事项专项清理,合并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42项。完成网上审批系统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建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5个。规范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行为,开展项目交易384宗,总金额4.88亿元;落实标前审价等监管措施,核减建设资金1949万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清理撤销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75个,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件,涉案金额117万元。加大违纪案件查办力度,累计立案59件,结案5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7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开展乡镇债务核查化解工作,实现乡镇行政运转“零赤字”。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通县乡政府和部门信息公开网站,向社会开放316个信息公开查阅点。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群众团体、驻泰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泰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发展面临挑战,部分重点项目推进不快,经济增长出现回落;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产业层次低,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要素制约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经济发展的约束趋紧;四是城乡统筹发展困难,城镇化进程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改善民生任重道远;五是历史遗留信访问题解决困难,与经济运行相关的不稳定因素增多,维护稳定的任务繁重。六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9年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 2009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同时蕴含重大机遇的特殊一年,也是我县蓄势待发、谋求跨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一年。做好2009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我们既要清醒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竞争加剧等所带来的挑战,又要正确把握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加快经济转型、加大民生改善等所带来的机遇;既要清醒看到我县在产业发展、要素支撑、节能减排、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又要正确认识我县在基础夯实、区位改善、平台搭建、城镇建设等方面所奠定的基础和条件。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心,主动顺应发展潮流,以争创一流的饱满精神,以敢于超越的拼搏勇气,以知难而进的工作魄力,全力做好2009年政府各项工作。 2009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围绕建设“三个泰顺”总体目标,深入组织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四大战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创建,更加注重重大项目建设,更加注重民生事业发展,更加注重和谐社会构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良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科学发展。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我们欠发达地区最紧迫的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在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立足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要求,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创业创新。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紧紧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努力克服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继续保持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牢牢把握创业创新主题,完善创业创新政策,营造创业创新环境,培育创业创新主体,探索创业创新路子,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努力在创业中求民富、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创优中求提升、在创强中求跨越。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考验的“倒逼”机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困难中谋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促进产业提升和经济转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扶优扶强”原则,通过采取节能降耗、科技创新、品牌培育、资源整合等措施,改造提升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生态高效农业、清洁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亲民、惠民、富民、安民的举措,尽力多办顺民心、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努力使改善民生工作得到制度化安排、长效化推进、项目化落实,切实增强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和民享性,让广大群众在政府务实的民生服务中得到更多实惠。 围绕上述目标和工作思路,2009年我们将按照“抓重点、攻难点、解热点、创亮点”的要求,主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产业升级为抓手,致力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做精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的思路,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优化布局搭建平台。积极把握区位条件改善的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体系,全新构建经济发展战略平台。认真实施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以发展生态工业、高效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重点,着力构建“一轴一核三区”总体框架,建立起产业定位合理、比较优势明显、空间相对集聚、生态环境良好的产业发展体系,将新58省道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轴。认真谋划泰顺(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建设,切实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环境评价等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彭月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基地内部区间道路、排污排水、垃圾处理及周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全力推进东营岗地块、月湖拓展区和富垟拓展区建设;加强对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督促落实,提高项目落地率和投产率,确保新开工企业8家、新投产企业5家以上;按照可持续发展和比较优势原则,严格设置产业准入门槛,主动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桥头堡。 突出特色发展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上来。加强特色优势农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新增省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乡镇1个、市级2个。继续实施茶叶品牌整合战略,加强茶叶专业商标品牌培育,全力做好“三杯香”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新增省市著名(知名)商标2只、名牌产品1个以上。继续实施“强龙兴农12345”工程,完善政策扶持方式,积极培育一批农业特色专业村、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基层责任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深入实施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大力培育毛竹、油茶等林业主导产业,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亿元,增长5.3%。 增量提质发展工业。深入开展“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活动,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开展企业清费减负专项治理,认真执行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停等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重点骨干企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注重转变招商方式,健全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提升招商水平和层次,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实际到位内资2.5亿元以上。深入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泰顺在外创业人士回乡投资兴业。继续推动传统产业挖潜升级,以实施质量许可认证为契机,促进竹木制品加工产业集聚发展;以整治、规范、提升为抓手,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矿产品加工业发展;以交溪流域水电资源开发为重点,发展壮大水电产业;以打造建筑强县为目标,促进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增长12%,完成工业性投资3亿元。 立足优势发展旅游。以打造氡泉、廊桥、乌岩岭三张“金名片”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建设。切实做好氡泉景区控规、南浦溪景区总规和乌岩岭景区详规、飞云湖景区总规等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加快氡泉景区开发,完成氡泉泉眼改造和温州氡泉承天大酒店续建工程,加快推进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建设,完善景区道路、标识等配套设施,积极创建3A景区。全面加快廊桥文化园建设,完成南溪游步道、园区环境整治绿化工程等项目建设,做好南山演艺平台、步行街房屋立面改造等前期工作。全面加快乌岩岭生态旅游工程建设,建成停车场、门景房等配套设施,推进旅游接待中心、游憩设施建设,开展52省道至乌岩岭通景公路改造拓宽前期工作,做好乌岩岭自然博物馆、黄腹角雉繁育中心筹建工作。认真做好其他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工作。加强重点城镇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省级旅游经济强镇和特色旅游村创建工作。加强农家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新创建示范性农家乐6家以上。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强化旅游区域合作,主动对接周边重点景区,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全年实现旅游综合产值3.7亿元,增长15%。 (二)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致力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围绕“投资拉动”这个关键点,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提升总量和增强后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深入实施重点建设“586”工程,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突出抓项目推进。共安排项目63个,其中续建项目25个、新开工项目38个,计划完成投资16.9亿元。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全力抓好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温州(泰顺)抽水蓄能电站、220千伏泰顺输变电工程、交溪流域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县公共卫生大楼、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县电力调度大楼、县体育中心、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58省道至雪溪公路、县科技文化中心、S228(52省道)泰顺超限运输检测站、县质检中心、新城区开关站、玉龙山户外浴场等项目;切实加快58省道至筱村公路、58省道至彭溪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52省道至龟湖公路、城关生态引水工程、温州氡泉大峡谷古堡乐园、环亚生态休闲度假村、泰顺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 突出抓项目管理。紧紧把握国家新增投资的有利时机,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提升、“三农”发展、安居工程、公共事业、生态保护等建设领域,统筹谋划、包装、申报、储备一批事关长远、事关民生的建设项目,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投资计划盘子。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每一个项目建设都要做深做实项目论证、工可编制、土地报批、规划设计等基础工作。建立程序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千方百计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严格项目建设投资、安全质量和工期三大控制,加强项目概算管理、标前审价和标后监管,完善重点建设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突出抓要素保障。强化项目供地保障,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大力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和耕地开垦、宅基地整理工作;全面清理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项目投资强度。强化项目资金保障,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建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大力促进银企、银项合作,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努力缓解支撑发展的资金需求。强化项目服务保障,把政策处理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建设环境整治活动,把制约工程建设的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三)坚持以新城建设为重点,致力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城开发和特色乡镇建设,完善设施,增强功能,促进城乡互动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新城开发步伐。按照“上品位、拉框架、强功能、见形象”的要求,严格实施新城区建设各项规划,全面推进县城新城区开发。紧抓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形势,加快实施一批拉动力大、支撑力强的公建项目,强力拉动经济增长,全面拉开南山路等重点道路框架,启动新城国际大酒店、香洲大酒店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茶文化城,加快推进高位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前期工作,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公厕、停车场等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不断集聚新城区人气和商气。切实加强征地等基础工作,有序开展塔坪、茶文化城、新府公寓等地块出让。加快推进商务区、康欣公寓、鸿发花园、顺溪嘉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 推进中心村镇建设。重视城乡建设规划编制,开展3个重点区块、6个以上乡镇控规和15个以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规划为统领,按照“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加快重点集镇建设步伐,努力培育各具特色的旅游强镇、商贸重镇、生态城镇。通过强化中心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统筹带动中心村建设。整合资源、项目、资金向中心镇和中心村倾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大力开展生态村、文明村和整治示范村“三村联创”行动,逐步完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切实抓好“沿路、沿溪、沿街”等重点部位环境清洁行动,不断提高群众居住质量。 (四)坚持以统筹发展为主线,致力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夯实农村基础,以统筹发展的思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创业富民。按照“扶贫重心下移到村、扶贫对象明确到户”的要求,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减少低收入集中村35个、低收入人口9000人以上。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等帮扶机制,推行扶贫小额信贷制度,积极开展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有效解决低收入农户创业筹资难问题。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料加工基地等深入开展带动帮扶活动,出台扶持奖励和考核办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扶持低收入农户创业致富。按照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积极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和实用人才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积极培育和扶持来料加工经纪人、专业村,实现产值3亿元、加工费5000万元以上。落实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扶持政策,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视震区乡镇生产发展,改善震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快移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整村搬迁为重点,加大下山脱贫力度,新建续建下山移民点23个,迁移农民797户3140人以上。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具有泰顺特点的农村改革发展新路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服务体系,搭建流转平台,强化政策支持和分类指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权流转体制;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继续开展乡村债务化解工作,加强社区服务用房建设,逐步建立起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的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努力解决撤并村融合问题。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增强农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五)坚持以生态创建为基础,致力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生态保护,培育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全面创建省级生态县,确保县域生态环境状况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加快生态创建步伐。对照省级生态县创建目标要求,加大攻坚力度,全力推进生态乡镇建设,累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9个以上;加快编制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突出抓好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严格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推行配套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把好项目环保审批关。继续推进珊溪库区环境整治工程,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加大重点溪流整治力度,切实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功能区。提高生态墓绿化率和入葬率,严防青山白化回潮。继续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严厉打击和取缔“新五小”、“十五小”等非法污染企业。完善石材加工行业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后续监管,防止污染反弹,实现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加快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紧紧抓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通过各方联动、标本兼治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环评审批和节能审查制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禁止新上高耗能、重污染、低效益项目。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督促重点耗能污染企业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加强普查成果应用。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六)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致力于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住”的要求,继续完善惠民之策,全面落实利民之举,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的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省市级教育强镇(乡)、市级示范学校、省级标准化学校创建力度,积极争创省级教育强县;完善校网布局规划,加强重点集镇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旧师生宿舍改造工程;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完成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危旧房改造,完善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强重大疫情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开展市级卫生强镇(乡)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掘,积极推进古廊桥、古碇步、古民居、古村落及畲族文化、百家宴、木偶戏等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备战温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新创建省级体育强镇1个。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实施出生缺陷预防和免费婚检、免费孕前检查,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力争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管理等重难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完善科技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出台自主创新激励政策,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工伤保险、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政策,做好“五费合征”工作。完成住房公积金扩面任务,提高住房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救助办法,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民调解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深化“五五”普法规划,加快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和规范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两所一庭一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有效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全面开展“十小”行业整治与规范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加强外流资金监测,努力防范金融风险。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做好防汛抗台、森林防火、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规范企业用工管理行为,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维权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先,按照“改善民生八大行动计划”要求,大力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一是实施“就业创业帮扶工程”。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考工作人员200名以上(不含教师);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300人以上;对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实行小额贷款。二是实施“农民健康关爱工程”。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服务站4个;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40元,参合率达90%以上;免费帮助400名贫困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新建农村体育健身苑点20个。三是实施“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00人、失业保险200人以上;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00人以上;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重点优抚对象补助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贫困持证重度残疾人给予全额低保补助金;对重度残疾人实行居家安养或集中供养60名以上;将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1倍;将农村计划生育独女家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纳入财政补助。四是实施“群众住房救助工程”。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1000户以上;完成县经济适用房一期一标90套主体工程建设;继续为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补贴;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达95%以上。五是实施“教育发展温馨工程”。免除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农村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将中学、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由450元、300元提高到550元、350元。六是实施“农村文化繁荣工程”。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14个村文化室;组织200场戏、2500场电影、10000册图书下农村;减免城乡低保家庭有线电视入网费和视听维护费,建成100个村居广播室。七是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8个、市级生态乡镇5个;创建整治村40个、农村新社区1个,完成污水处理提升项目8个;建成5个垃圾中转站、4个污水处理系统;将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7元;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00户以上。八是实施“市政设施完善工程”。实施城关路灯改造工程,完成爱民路连接城北路路面硬化工程,启动县城提篮小卖市场建设。九是实施“农村基础夯实工程”。完成通村公路路基改造、路面硬化各38公里,实现行政村通路率和路面硬化率100%的目标;修建农村公路安保设施50公里;建成30个农村饮用水项目,改善3万人饮用水条件;建设1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十是实施“防灾设施建设工程”。完成8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建成10个气象中尺度站,建成城关土层强震台及地震常识科普教育基地;建成沿海防护林3.5万亩;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30公里、小流域堤防建设1.6公里。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按照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增强创新意识,转变职能优服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坚持从改革和优化流程、加强过程监督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效能提升活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改善发展软环境。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公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巩固“阳光行动”成果,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拓宽联系渠道,落实帮扶措施,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继续开展服务企业活动,深化解困、扶持、服务等措施,着力优化企业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机关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增强责任意识,苦干实干抓落实。增强服务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提高政府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团队意识,形成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继续完善抓落实的责任考核机制,做到权责对应、职责一致,确保人人有责、事事有责。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全县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完善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强化对违法行政、执行不力、效能低下、拖沓推诿等行为的问责,努力建设责任政府。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行政强规范。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依法听证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权创造条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工作,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增强自律意识,干净干事树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运营、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行政审批权运用等方面的监管,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会议、接待、公务用车、外出考察等经费支出,实现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零增长”,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零购置”。严厉打击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坚决查处涉农涉企领域的乱收费、乱摊派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实现预期奋斗目标,我们肩负的使命艰巨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泰顺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推进“三个泰顺”建设,共同创造泰顺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