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文日期: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2- 04- 17 16 : 43 浏览次数: 字体:[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6日在泰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泰顺县县长 董旭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泰顺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三个泰顺”建设,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奋力赶超,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协调发展,为推动泰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亿元,年均增长11.6%;实现财政总收入6.05亿元,年均增长22.9%,地方财政收入4.63亿元,年均增长26.2%;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8亿元,年均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0元,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年均增长16.4%。尤其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幅在全省6个重点欠发达县、全市11个县(市、区)排名升位前移。

(二)生态产业茁壮成长。一是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强龙兴农12345”工程,建成各类特色种养基地17.6万亩,培育示范性农业龙头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农产品示范基地42个。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注册涉农商标238个,新增省市著名(知名)商标16个,“三杯香”喜获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中全市首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48个。农业“两区”建设启动。二是生态工业点上突破。彭月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累计引进企业31家。建立了泰顺(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司前竹木产业园、泰顺石产业园、彭月产业基地4个县级功能区,工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小水电、竹木制品、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得到提升,不锈钢、汽摩配、机械制造、橡胶制品等产业大力发展。2011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6亿元。三是生态旅游业开始起步。将旅游业作为主业来培育,建立了廊桥—氡泉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功能区,完成泰顺县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及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廊桥—氡泉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可研报告等。加快廊桥氡泉、乌岩岭重点区块开发,廊桥文化园、氡泉旅游休闲文化中心、玉龙山户外浴场、乌岩岭景区旅游设施工程等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成功举办廊桥文化旅游节、“三月三”畲族风情节等活动,泰顺“元宵节·百家宴”载入吉尼斯纪录,泰顺被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培育市级农家乐特色村2个、农家乐71家。金融、保险、信息、交通运输等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建筑业增势强劲。培育发展国家一级建筑企业6家、二级建筑企业5家,2011年,建筑业产值77亿元,实现五年“翻一番”目标。

(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一是新城区开发初具规模。建立了罗阳中心城市功能区。县城规划面积拓展至19平方公里,新城区开发加快推进,新城大道、县公共卫生大楼、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县科技文化中心、新城开关站、高位水池等项目竣工;电力调度大楼、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主体工程建成,新城垃圾中转站、茶文化城、规划展示馆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商住房面积64.3万平方米。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喜结硕果。龙丽温(泰)高速通过预工可审查,58省道至彭溪、筱村公路开工;建成58省道改建工程、58省道至雅阳公路,累计建成等级公路732公里、安保设施653.5公里,实现通村率和路面硬化率“双百”目标,成功构建“521交通圈”。建成110千伏月湖输变电工程、城关引供水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三是重大项目前期深化。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并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交溪流域水电开发项目获省发改委“路条”审批,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列入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站址,与中工美集团签订合作开发“泰顺石”协议,温武铁路泰顺段列入省铁路建设规划,52省道改一级、58省道改一级、文福公路、青文泰公路等项目列入省市交通规划四是城镇设施建设加快。完成9个中心镇“1+X规划编制城关客运北站、司前客运站建成使用。城关北碉等三个公园前期工作启动。城关备用水源与生态引水综合利用工程加快推进。罗阳综合市场完成改造。一批中心镇防洪堤、市政道路、公园等设施建成,一批中心镇硬化、绿化、美化工程有力实施。

(四)生态环境保持领先。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类标准,生态环境质量连续5年全省第一,我县成为名副其实的“浙江生态第一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我县被命名为“中国黄腹角雉之乡”。积极打造“中国美好乡村”,累计创建8个省级生态乡镇、236个整治村、133个市级生态村。城关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8个城镇污水处理厂、214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2011年,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等待命名,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完成申报,获评全省第一批、全市唯一的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省级文明县城,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六县联动”。新增省市级生态公益林48.9万亩,建成沿海防护林7.7万亩。深入开展珊溪库周环境整治,取缔“新五小”企业98家。

(五)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新建、续建下山移民点121个,搬迁农民5186户20868人,培训农民3.28万人,转移就业3.12万人,实现来料加工产值25.41亿元、加工费4.25亿元,减少低收入农户集中村120个、低收入农户5.07万人。2011年开始实施三年特扶政策,落实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三大类31个年度特扶项目,完成投资5.0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150人,实现再就业23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一镇带三乡”规划,整乡搬迁工程取得实效,司前建成区人口增至1.1万人。开工建设县城无区域生态移民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安置1.5万人),促进人口跨行政区域无障碍集聚。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连续五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建成一期经济适用房,改造农村危旧房8503户、22142人受益。建成农村饮用水工程198个,改善17.6万人安全饮水条件。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新建、改建校舍7万多平方米,创建省市示范学校18所,创成省级教育强县。设立科技创新基金100万,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2家。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创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创成省级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120急救体系初步建立,县人民医院初步通过“二甲”验收。创建市级文化示范村13个,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2.6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泰顺)列入“人类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廊桥博物园落户泰顺。步龙、畲族民歌、提线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木偶戏)之乡”。建成县体育中心和415个体育健身苑点。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强基创优”工程,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创成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工作进一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新建、改建敬老院12所,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1个。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2011年启动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首期发放社会保障·市民卡4000张。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接待、供销、水库移民、经济协作、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七)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县由36个乡镇调整为9镇1乡。实施《罗阳镇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了总部经济、投融资、“双百”扶持、人才工作等方面改革政策。全面推行即办制实行联合审批竣工验收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缩减41.9%,合并取消行政许可事项42项,平均每项审批事项缩减7个工作日。二是社会保持平安稳定。“平安泰顺”建设成效明显,“双联双带”活动深入开展,领导包案制有效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强化。完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2011年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同比“三降一平”。三是民主法治建设切实加强。完成“五五”普法,实施“六五”普法,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执行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县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广泛听取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08件、政协提案499件。重视老干部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征兵、优抚安置、人民防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是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克难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驻泰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泰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还比较低,缺乏重大项目带动支撑,发展仍然处于欠发达地区行列。二是作为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任务重,保护与发展压力比较大。三是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不突出,旅游产业起步迟,区域竞争优势还不明显;城镇培育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带动集聚力有待提升。四是低收入农户面广量大,内生功能弱,扶贫仍然是今后较长时间的主要任务。五是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平衡,离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较大差距。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服务效能、办事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予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从总体上看,我们将面临“四大机遇、四大压力”:既有国内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通胀压力缓解和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平稳增长、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宏观经济机遇,又面临国际经济形势趋于复杂、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增加的压力;既有国家、省市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又面临区域竞争异常激烈、保护环境任务艰巨的压力;既有全市大投资、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又面临县内重大项目不多、要素支撑制约的压力;既有全县上下迫切要求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又有软环境有待提升、人才外流比较严重、紧缺性人才匮乏、人才资源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的压力。可见,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生态优势、旅游优势和后发优势,举全县之力、聚万众之心,实现泰顺的绿色发展、集聚发展和跨越发展。

根据泰顺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县委“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部署,以统筹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加快中心城镇培育,加快公共服务提升,加快内外泰顺人互动,着力把泰顺建设成为生态优越、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的“三生融合幸福泰顺”。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生态家园更加美丽。开展县镇村三级生态联创,在蓝天绿地间建设灵气、秀气、朝气共融的生态城镇,在青山碧水间建设净化、绿化、美化相衬的生态乡村,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全面推进“中国美好乡村”建设,将泰顺打造成为浙南闽北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国领先的生态人居环境。

——生态经济更加发展。拉大框架、搭大平台、引大项目,推进三次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特别是旅游主业化开始凸现。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0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12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15%。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一番”。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批事关全局和泰顺长远发展的交通、电力、水利等重大项目开工或建成。“1860”城乡发展格局确立,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交通“411”目标基本实现,中心镇培育初具雏形。到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200亿元,实现“翻一番”

——公共服务更加健全。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民主法治得到加强,共同富裕进程加快,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丰酬、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努力实现“小县大民生、小政府大服务”。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到2016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翻一番”,分别达到34500元、13500元,年均增长12%、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建成一镇一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医院上等级工程建设取实效,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4.13张;群众生活质量、满意指数普遍提高。

——政府自身更加开明。政府科学行政、民主施政、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决策机制、办事机制、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群众信任度普遍提升。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以“全国一流生态环境”为目标,在生态家园建设上求突破。一是严格保护生态。牢固树立“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GDP、更要绿色GDP”的理念,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碳汇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构建天然生态屏障,保护温州“大水缸”,确保生态环境继续领先。二是推进“五创六联”。按照“年年有变化、年年见成效、年年创牌子”的要求,创成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按照“四美三宜”的要求,通过农村生态人居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和农村生态文化培育,使全县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中国美好乡村”标准三是打造“两张网”。完善以垃圾收集、污水处理“两张网”为重点的中心镇环保设施建设,加大截污管网铺设和垃圾“户集、村收、镇处理”力度,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以上。

(二)以“生态旅游主业化”为目标,在生态产业培育上求突破。一是以“廊氡”和“乌飞”两大板块为主平台,全力推进旅游主业化。以52、58省道为景观交通轴,整合廊桥、氡泉、乌岩岭、飞云湖等区域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景区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户外专项旅游、会务旅游六大产品,推进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廊桥文化园、廊桥博物园、氡泉旅游休闲文化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将“廊氡”、“乌飞”两大旅游板块分别建设成为华东一流的温泉休闲养生度假区、浙南一绝的山水休闲度假区,将泰顺打造成为“长三角海西区优秀旅游目的地”,努力向“全国旅游经济强县”迈进。二是以“四大县级功能区”为主平台,全力推进生态工业集聚化。围绕“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的目标,积极推进“四园一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环保型、能耗低、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生态工业,工业经济发展进入全省6个欠发达县前列。通过与中工美集团合作开发,将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成为集研发、创作、培训、展示、贸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园区,将泰顺石打造成“中国五块国石”之一。通过选商引资、扶持壮大、集聚发展,将泰顺(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建设成为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将罗阳生态产业园建设成为以绿色环保产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区,将司前竹木产业园建设成为传统竹木产业整合发展的主导区,将彭月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汽摩配等产业承接区。借鉴外地的做法,积极向上级争取“体外工业园”项目及政策,解决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两难”问题。三是以农业“两区”为主平台,全力推进生态农业优质化。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三年三个亿”投入“两区”建设,重点培育茶叶、油茶、水果、蔬菜、畜禽、毛竹、中药材等七大主导产业,建成省级农业综合区2个、示范区6个、精品园14个,打造“省特色优势农业强县”和“浙南山区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基地”。

(三)以“‘1+8’组团式发展”为目标,在山区城镇化推进上求突破。一是做大新城区。按“小县大城”、“三个三分之一”人口布局要求,将县城作为城市化建设的主平台和主引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将县城打造成集生态宜居、休闲旅游、商贸服务于一体的温州西部生态型城市。坚持“上品位、拉框架、强功能、见形象”的理念,按“双十亿”投入,推进新城区大开发、大建设,构建“二心、二廊、四轴、四组团”格局,将新城打造成为罗阳中心城市功能区中最具活力、最宜居的核心区和服务业的集聚区。以北碉综合体建设为带动,启动旧城改造,加强综合管理,提升县城形象。二是做强无区域生态移民区。突显“无区域”和“生态移民”两大功能,按照“农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分期推进、动开发,努力将该区打造成全市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生态宜居的最大农房改造集聚区三是做精中心镇。以“双百”政策为引导,以扩权强镇为抓手,以“八个一”为要求,即一镇一“1+X”规划、一镇一项目库、一镇一投融资平台、一镇一主攻产业、一镇一农房集聚点、一镇一公园、一镇一公办幼儿园、一镇一农贸市场改造,推进中心镇建设,促进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向中心镇集聚,因地制宜培育经济强镇、旅游重镇、文化名镇、特色城镇。

(四)以“投资超200亿元”为目标,在项目经济发展上求突破。一是全力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将项目建设作为撬动“项目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按每年投资率不低于65%的要求,五年计划投资超200亿元,举全县之力推进“十大建设工程”,开工乃至建成几个重大项目,以重点推进交通能源、旅游、新城开发三大主板块发展二是大力构建便捷快速交通网。围绕路网等级“123”和交通圈“411”目标,以龙丽温(泰)高速、52省道改一级等为重点,建成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泰顺段、58省道至筱村、彭溪、雪溪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景区公路、雅阳至氡泉景区公路、52省道至乌岩岭景区公路;力争开工建设52省道改一级、58省道改一级、文福公路、青文泰省道泰顺段,积极推进温(温州)武(武夷山)铁路泰顺段、宁(南京)福(福州)高速公路泰顺段等项目前期。三是着力加强水电网建设。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交溪流域水电开发项目,争取启动泰顺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建成大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新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电网改造。

(五)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惠民富民上求突破。一是致力抓好扶贫工作。紧抓国家扶贫新标准提高的机遇,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健全“百企(单位)联百村、千名干部扶千户”、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农户联保贷款等制度,重点扶持低收入集中村200个、低收入农户10000户、村级互助组织40个;积极培育来料加工点60个、实现年加工费1.2亿元以上。按照“三年特扶规划”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公共服务三大类33个特扶项目,加快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二是致力发展文教卫等社会事业。按照“高中进城、初中进镇”的目标,优化中小学校网布局,加快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创建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县积极推进中心集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实现一镇一公办幼儿园目标,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建成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泰三中初中部迁建工程、职教中心二期工程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急救网络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建成中医院迁建工程、泰顺仁爱医院;创成省级卫生强县。完善特殊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加快人才公寓建设;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激发自主创新,服务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大力培育、发展以廊桥文化为主体的山水文化、民俗文化、产业文化,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完善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创成省级体育强县。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灾害救助机制。抓好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理,做好防汛抗灾、森林消防、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三是致力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围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要求,每年安排“十大民生工程”,推进教育、住房、医疗、富民增收、农村安全饮用水、特殊群体关爱等民生工程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上学、住房、看病、就业、社保等方面难题。

(六)以“内外泰顺人良性互动”为目标,在资金人才回流回归上求突破。一是“走出去”。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农民转移计划。通过分类施策、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转移更多农民;要“跳出泰顺,发展泰顺”、“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泰顺”,鼓励泰商走出山门,到山外投资兴业、开创新天地。二是“引进来”。大力实施泰商回归工程,充分发挥泰商遍布全国、实力雄厚等优势,通过“政府牵线、企业唱戏、市场运作”,完善项目库,搭建创业投融资平台和品牌自创平台,建设总部经济园,引导泰商将企业总部、创意基地迁回泰顺或投资家乡项目,促进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人才回归、创业回乡三是“促提升”。大力实施内外泰顺人提升工程,按照“内外互动、优势互补、合力富民”的要求,全面落实总部经济财税、人才等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成立在外泰顺人区域联络组,发挥商会、协会等桥梁作用,引导泰商富而思源、义行天下,情系家乡、造福桑梓四是“创特色”。创建省级建筑强县,建设建筑业总部基地,吸引泰顺建筑强企总部回归。通过与在外泰商对接、项目承建、联手合作,开拓县外建筑业市场。通过强强联合,合作兼并,抱团发展,培育一批上质级的建筑龙头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特色化发展

三、2012年政府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对有效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至关重要。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率达70%(含高速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抓投资。要把投资作为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坚持不懈、一以贯之抓紧抓好。一要强化项目进度。以新城区、交通、水电能源、旅游为重点,全力推进“十大建设工程”,全年安排建设项目103个,其中新建项目59个、续建44个,计划总投资35.7亿元。新建龙丽温高速公路泰顺段、大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国廊桥博物园、环亚度假村等;加快推进58省道至筱村公路、58省道至彭溪公路和52省道至乌岩岭景区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城关备用水源与生态引水综合利用工程等项目;建成58省道至雪溪公路、雅阳至氡泉景区公路、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二要强化项目前期。健全重大项目前期运行及经费投入机制,落实“专班、专款、专案”,加快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基地、交溪流域水电开发项目、泰顺抽水蓄能电站、52省道改一级、58省道改一级、青文泰省道泰顺段、文福公路改建工程一期等项目前期。三要强化项目管理。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工期制及问效问责制,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工期倒逼机制,重视项目包装推介、质量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四要强化要素保障。在用地保障方面,积极开展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大造地力度,实施17个耕地开垦项目,大力推进土地转而未供和供而未用清理;在资金保障方面,做大投融资平台,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积极运用BOT等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在服务保障方面,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对涉及“双十工程”项目审批,做到专人负责、特事特办,提供务实高效的审批服务;在政策处理保障方面,落实乡镇政策处理包干负责制,坚决扫除政策处理“拦路虎”,确保政策处理与项目前期同步推进。

(二)抓产业一是全力发展休闲养生型生态旅游业。围绕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和“优秀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按照AAAA级景区标准,计划投入2.7亿元,全力推进廊桥、氡泉、乌岩岭三大景区建设,新建泰顺畲族风情园、氡泉承天游人中心、乌岩岭游人中心、乌岩岭宣教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廊桥文化园、温州生态山庄、环亚度假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南浦溪、九里潭、氡泉宝林峡、仕水流域等景区配套工程建设;建成氡泉旅游休闲文化中心一期户外浴场、玉龙山户外浴场。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扩大旅游宣传营销,完善旅游区域合作机制,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果园采摘、自驾旅游等产品,举办氡泉文化旅游节、廊桥文化旅游节、“元宵节·百家宴”、“三月三”畲族风情节等活动,融入长三角、海西区旅游圈。二是聚集发展块状经济型生态工业。按照“四园打基础,一基地求提升”的发展思路,计划投入2.9亿元,推进泰顺(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泰顺石产业园、司前竹木产业园、罗阳生态工业园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彭月产业基地配套设施,加快月湖、富拓展区开发步伐,确保新开工项目3个以上、新投产项目4个以上。以块状经济为要求,扶持壮大竹木制品、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鼓励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汽摩配、阀门等产业。通过“两整顿一提高”,规范泰顺石开采和加工,培育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提高泰顺石市场价值。通过开展服务企业活动、落实扶企惠企政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型生态农业。计划投入1亿元,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万峰、飞云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600亩,大力发展茶叶、笋竹、油茶、猕猴桃、中药材、蔬菜、畜禽等特色种养基地,续建、新建茶叶、板栗、中药材、毛竹、山羊、肉兔、生猪等一批示范区和精品园。注重绿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积极申报猕猴桃、杨梅、板栗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扶持壮大10家以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宣传“三杯香”中国驰名商标,大幅度提高“三杯香”的知名度、美誉度,快速实现品牌效应。四是致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泰顺人经济向泰顺经济转化,制订《内外泰顺人互动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县领导联系在外泰顺人和商会制度,启动总部经济园建设,落实财税、人才等扶持政策,积极鼓励泰商将企业总部迁回泰顺,带项目、资金、信息、技术回家乡。要做大做强建筑特色业,加快“建筑强县”创建步伐,启动建筑业总部基地建设;鼓励建筑企业开拓县外市场,抢占市场份额;落实建筑业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建筑骨干业,提升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实现建筑业产值80亿元、创8000万元的“双八”目标

(三)抓城镇化。一是以“双十亿”为保障,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坚持投入资金10亿元、土地出让10亿元的目标,加快文祥大道、乌岩岭路、廊桥大道、天关山路、湖滨北路等道路建设,新建环山路、氡泉大道、经一路、经二路、文祥湖广场景观工程、塔坪公园等;建成规划展示馆、新城国际和香洲2家四星级酒店,建设人防中心、特勤消防站、环境监测综合楼、地震科普馆;推进新府公寓、城南商贸城、万洋华府、茶文化城等商住项目建设,启动后山、枫树梢、川山洋等旧村改造。二是以启动县城北碉综合体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旧城改造。按照“区块推进、新旧互置”的思路,盘活开发原县人民医院地块,建设北碉公园;加强老城区管理及停车场等配套建设。三是以无区域生态移民区为龙头,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计划投入1.5亿元,基本完成无区域生态移民区中心大道、平安路市政工程、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建设;计划投入2.9亿元,有序推进司前狮子岗等9个中心镇21个农房改造集聚点建设。加快推进“三分三改”,促进人口向中心镇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公共服务向建成区集中,推动农民向居民转变、农村向新社区转变四是以“基础先行”为导向,推进中心镇发展。围绕“找准定位、增强实力、注重特色、提升品位”的目标,按照“八个一”的要求,基础先行,投入1亿元,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休闲公园、防洪堤和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续建中心镇防汛指挥及预警系统,新建泗溪加油站。

(四)抓生态。一是加快生态创建步伐。以“三生融合”为要求,以“五创六联”为载体,坚持县、镇(乡)、村三级联动,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县等创建。计划投入1.4亿元,推进千百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美好乡村示范、生态乡镇创建等6个项目建设,完成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达到国家级生态县技术标准并申报验收投入2000万元,以创建专业村、特色村、示范村、精品村为载体,建设20个“中国美好乡村”。二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投入4600万元,改造提升9个乡镇31个行政村污水处理系统,建成20个太阳能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新建筱村片区垃圾填埋场,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系统。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健全节能降耗管理机制,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改变节能管理方式,落实对重点工业用电企业倒排用电措施,有保有压,有序用电,促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严格责任落实,强化减排措施,完成市下达的减排任务。

(五)抓特扶。一是大力实施特扶政策促民富。力求在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三大目标上求突破,计划投资4.14亿元,实施扶贫开发类项目6项、产业发展类项目14项、公共服务类项目12项。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其中低收入农户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减少低收入农户集中村21个、低收入农户3147人以上。二是大力落实帮扶措施促民富。落实各类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大力扶持低收入集中村、低收入农户和库区移民,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提供小额贷款3000万元、贴息200万元;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村,落实整村推进项目5个;投入900万元,积极培育规模来料加工点,奖励来料加工经纪人。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促民富。坚持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技能培训5300人次,转移就业2000人以上,培育以转移就业为主的技能型农民、以助推农民创业为主的创业型农民、以服务农业转型为主的专业型农民。

(六)抓社会管理。一是加强平安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三社”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综治网格化管理,强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综合能力;依法规范民间金融秩序,强化民间投融资风险防范和化解;实施“六五”普法,推进司法救助、社区矫正、宗教管理等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加强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治理,实行安全生产警示制和一票否决制,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农副产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三是加强计生工作。化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执行“政治、经济、责任”三捆绑制度,实现网格责任落实到格到人;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开展人口计生阳光统计行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合格以上乡镇、村(居)分别达到80%、70%以上;制订落实以村级利益导向为主的村规民约的村居达到100%。强化孕前管理,严控违法生育,加大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力度,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严查党员干部违法生育案件。实免费婚检等“六免”政策;实行“1+8+X”的方式,完善计生技术服务体系。

(七)抓民生。以“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切实提高惠民富民水平:一是便民服务进村入户工程。要建成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36个、农家书屋63个、村邮站63个、信报箱4532个,分别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60场、2544场、5000册,建设泗溪派出所,建成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启动雅阳派出所前期工作。二是农房集聚及保障房工程。进8个中心镇农房集聚改造,下山移民720户2900人;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200户、农林场职工危房改造116户、环卫工人廉租房主体工程量80%;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6%;完成10个村低压线路改造。三是市民“一卡通”工程。要加强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完成全县医保社会保卡90%发卡量,实现全省范围实时刷卡结算。四是“一镇一公办幼儿园”、“一镇一公园”工程。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续建筱村、泗溪幼儿园,建设彭溪幼儿园,建成司前、龟湖幼儿园,启动西幼儿园综合楼建设;续建城关森林公园等,新建游步道15公里、亭台7座、景点绿化90亩、景观改造900亩;启动县城北碉公园建设。五是中心镇农贸市场提升工程。完成罗阳城南农贸市场、雅阳综合市场、彭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六是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工程。完成1.1万亩特色农林畜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来料加工点15个,发展村级资金互助组织15个;推广新型农机具500台。七是农村饮用水工程。要抓好地质灾害、小流域治理和饮用水工程建设,完成农村饮用水项目26个,改善2.57万人饮用水条件;建成3座自动气象站、1座小气候监测站。八是有线数字电视工程。要完成县城区网络双向化改造和全县2.5万用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九是农民健康工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400元;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医院各1所及社区1个,建设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9个、预防接种点27个;建成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十是特殊群体社会关爱工程。要建成泗溪敬老院、泰顺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启动彭溪敬老院前期工作;加大民族特色村保护和特色村建设;帮扶100个村、2000户特困户、100户特困职工;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农村低保、城镇零就业等困难人员就业900人以上。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三生融合幸福泰顺”需要政府的有力有为。我们要牢固树立“有为政府”理念,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加快政府转型步伐,大力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再造,真正做到政府营造环境、产业创造财富、百姓享受生活。

(一)要善学善用,打造创新型政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区域竞争、小进也是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勤学、真学、深学、善学,深度把握上级政策和新形势新要求,熟悉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活学活用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做法,结合“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泰顺人精神,抢抓机遇、借梯登高、注重创新,全面提高赶超发展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要苦干实干,打造高效型政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泰顺的发展必须靠实干。要一以贯之抓落实,对符合科学发展的事、符合泰顺实际的事、符合泰顺36万群众根本利益的事,要坚持既定目标不动摇、既定思路不改变,保持知难而进的硬劲、排除万难的拼劲、永不言败的韧劲,切实抓出成效;要直面问题抓落实,要敢于触及矛盾、面对面靠前指挥、硬碰硬解决问题,不躲闪、不推诿;要明确责任抓落实,对“重点问题、重要指标、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明确时限节点,形成倒逼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创先争优,确保任务在一线基层得到最坚决、最有力、最高效的落实。

(三)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型政府。以依法治县为核心,重点围绕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学执政的要求,坚持职权法定、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坚持民主决策,强化班子合力和集体智慧,提高政府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认真接受社会舆论监督,虚心听取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加强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

(四)要勤政廉政,打造廉洁型政府。强化领导干部“六戒六要”,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增强廉洁干事意识,带头贯彻执行廉政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按照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方针,加快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强化社会监督。注重制度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要努力控制公务开支,降低行政成本,节省资金用于建设。

各位代表,泰顺的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面对征程,我们豪情满怀。千帆破浪长风疾,万马奔腾勇者先。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泰顺县委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泰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泰顺”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