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政发〔2013〕19号 泰顺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县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泰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泰顺县人民政府 2013年2月5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9日在泰顺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泰顺县县长 董旭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本届政府开局之年。一年来,在中共泰顺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生融合•幸福泰顺”建设目标,全力以赴抓统筹攻改革、优环境强投入、兴实体推转型、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2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总收入6.43亿元,增长5.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2亿元,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4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4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61元,增长13%。 (一)强化发展速度,项目投资氛围喜人。以“十大建设工程”为重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在2011年73%增长率的基础上,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7.28亿元,增长82.8%,增速位列全市第一,继续保持合理投资结构和高位增长。投资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完成六大功能区投资25.3亿元,占全县年度总投资的64%。58省道至雪溪公路、温州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一期工程等项目基本建成,58省道至筱村公路、58省道至彭溪公路、52省道至乌岩岭景区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大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规划展示馆等项目开工建设。58省道至筱村公路、58省道至彭溪公路、58省道至雪溪公路、中国廊桥博物园、温州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等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工程实施类项目,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和温州泰顺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综合体项目列入省重点工程预安排项目。创新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完善县领导包重点项目制度,推行“一条龙”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在全省率先成立县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委员会,深化项目前期工作,龙丽温高速泰顺支线、文福公路一期(横坑至泗溪段、仕阳至龟湖段)、新浦至包垟公路通过工可审查,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列入《浙江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交溪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积极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储备,为投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进土地开发提速增效,完成批而未用土地清理1870亩,立项垦造耕地9520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1599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295亩,有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全国泰商大会成功召开,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和支持泰商创业创新系列政策,新引进省外回归项目38个,到位资金11.7亿元。 (二)强化产业支撑,生态经济加快培育。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生态旅游主业化,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创建扎实推进,《温州西部(飞云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廊氡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5个系列规划启动编制,廊氡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取得重大进展,乌岩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成,荣获浙江“十大欢乐健康旅游城市”称号,辽宁省、浙江省皮划艇队训练基地落户百丈。全年接待游客15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7.05亿元,分别增长24.1%、23.7%。农业“两区”建设全面推进,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点19个、面积1.2万亩,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区3个、精品园5个,新增和改造茶叶、猕猴桃、杨梅等农林基地6200亩;全面实施三杯香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工程,成立茶叶院士专家工作站,“三杯香”品牌价值达6.56亿元;实现农业产值8.15亿元,增长2.0%。出台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扶工兴贸”十大举措,保障工业用地需求,全力振兴实体经济。“四园一基地”产业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完成限上工业投资3.6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实施“亩产论英雄”和企业分类指导帮扶,开展“进万企解难题”活动,稳步推进金融综合改革,完善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机制,非公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合作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产值达99.2亿元,创税8980万元,分别增长19.7%、13.7%,顺利实现“双八”目标。广大在外泰商紧抓发展商机,泰商经济领域不断拓展,我县被授予“中国市场投资开发第一县”。 (三)强化人口集聚,统筹城乡步伐加速。全面掀起新城区开发建设热潮,完成投资12.5亿元,文祥大道、廊桥大道、乌岩岭路等主体道路框架全面拉开,县科技文化中心、天润大酒店、茶文化城等项目相继建成,人防(民防)应急指挥中心、香江鸿发等项目加快推进,文祥湖台地公园、金融、供电等功能配套加快建设。创新实施中心镇财政体制改革,推进中心镇经常性收入的超收部分100%返还、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00%返还的“双百”政策落实,支持中心镇建设和发展。加快罗阳无区域生态移民区建设,动工兴建中心镇农房集聚项目82个,新建10795户,结顶5841户,搬迁6600户,新增农房集聚率达7.5%。住房公积金扩面完成率达146%,提供政策性贷款1.8亿元。成立全市首个县级农合联,实现镇级农合联全覆盖,2个农村资金互助会获批试点。285个村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89个村完成土地合作社组建,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股改、地改、林改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全面建成乡镇土地流转中心,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0亩。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推行社会中介代理,实现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全覆盖。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完成63个农村新社区干部专职化配备,撤销26个乡镇办事处,全力构筑社区“五大服务中心”,390项事权下放到乡镇和社区,城乡社区便民服务、社会管理、文体服务、养老服务、卫生计生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四)强化环境打造,城乡面貌优化提升。以“五创六联”为载体,不断优化城乡环境,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技术评估、省卫生县城复评。全面铺开垃圾、污水“两张网”建设,扎实推进筱村片垃圾填埋场、百丈污水处理设施、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等环保项目前期工作;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政策,将每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经费纳入县财政补助范围;深入开展“千百工程”建设,建成整治村32个,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8个,受益群众5.3万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行医疗固废集中无害化处置,完成氡泉景区、珊溪库区石材厂等环保问题整治。投入3200万元,全力实施珊溪水源保护“五大”工程,深入开展禁限养区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和渔业联合执法,拆除栏舍33608平方米,削减生猪存栏6087头。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美丽乡村23个,基本完成美丽乡村创建18个。加快绿道网建设,建成市级交通绿道81公里、森林绿道25公里、城区绿道3公里。全面开展拆违绿化工作,拆除违章建筑25.2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4.7万平方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基本完成市下达任务。 (五)强化民生优先,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5.3亿元,增长9.4%。全力推进特扶项目实施,完成特扶项目34个,完成投资4.38亿元。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落实扶贫开发项目350个,覆盖141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加快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县职教中心续建工程等校建项目建设,创成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2所、等级幼儿园4所,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稳步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制定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系列政策。县人民医院新院、县体育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正式启用,县人民医院与温州市人民医院协作结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大力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建成37个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城关备用水源与生态引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治理,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在全市率先出台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泰顺木拱廊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影剧院改造一期工程、乡镇文化中心等项目相继完成。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完成城关农贸市场、城南良贸市场改造提升,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工程建设,广播电视“一省一网”整合发展有序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400元,参合率达96%,实现医保结算“一卡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农村便利店覆盖面达100%,创成省级电气化县、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县。人口计生“强基创优工程落实年”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启动新一轮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成效显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民族、宗教、双拥、侨务、统计、移民、县志、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工作全面推进。强化立人教育集团依法处置工作,各项处置工作有序推进。狠抓社会管理和应急处置,深化平安泰顺建设,努力化解信访积案,深入开展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全面完成中小旅馆消防安全整治,社会治安总体良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六)强化自身建设,政府转型全面启动。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及媒体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5件、政协委员提案167件。深入开展“双服务”、“进村入企大走访”行动,走访行政村195个,走访企业130家次,帮助解决难题637个。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民间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环节数分别减少12、10个,审批时限分别减少66、68个工作日。设立“五证联办”窗口,推行首次审批预登记制度和“缺席默认制”、“超时默许制”等行政督办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行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结算审核,开展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继续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招标管理系统。推行招标文件会审、“一标三评”和“关口前移、标前监管”的标前审价制度。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公务接待“四严四禁”制度,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大力压缩行政性开支。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立案查处214件,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开局之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发展遭遇较大困难的背景下取得的,这是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驻泰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泰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一是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生产总值等个别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二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平台刚刚搭建,缺乏重大项目落地支撑,区域发展竞争优势、比较优势还未得到发挥;三是财政压力大,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刚性支出大幅增加;四是县域面广分散,城乡统筹任务艰巨,道路交通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五是政府执行力有待提高,少数干部存在“庸、懒、散、慢、奢”现象,作风建设、效能建设亟待加强,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奋力赶超的关键一年。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谋大求快,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全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和“一三八”计划,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取向,以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中心城镇培育,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内外泰顺人经济互动,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面加快“三生融合•幸福泰顺”建设步伐。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1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超100%,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计划数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指标。 (一)以大项目谋求大发展,狠抓投资招商不动摇。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注重投资质量与效益,强化有效投资,全面落实2013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全年安排“十大建设工程”项目111个,其中续建项目65个,新建项目46个,计划完成投资51亿元。继续实施县领导包重点项目制度,探索创新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开展重点项目推进“互看互学”、“互学互比”活动,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健全项目建设每月一督查、一排名、一通报、一分析、一专题协调、一现场办公等“六个一”制度,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快速推进。开工建设中国廊桥博物园、交溪流域龟湖水电站、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力争开工建设龙丽温高速泰顺支线、泰顺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综合体、新城区城市综合体、大自然庄园等重大项目。 狠抓招商选资。“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把招商选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选资“一号工程”,强化中心镇和功能区招商选资的主平台作用,实行全域招商、全员招商,“三资”齐上,“三产”齐招。围绕招大引强,创新招商办法,强化考核奖惩,把新城区作为商贸服务业招商的主战场,把“廊氡”和“乌飞”作为生态旅游招商的主阵地,把“四园一基地”作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工业转移和本土工业提升的主平台,把“休闲观光、生态特色”作为生态农业招商的主招牌,建立健全招商选资项目库,依托泰商回归、山海协作、陆海联动平台,主动对接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加强与央企、省企和大型民企的合作,努力引进一批对扩大经济总量、延长产业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有重大影响的亿元乃至十亿元以上优质大项目。建立履约评估制度,完善项目决策咨询制度,严把环评、能耗等项目准入关,提升招商选资质量。力争完成省外回归引进到位资金12亿元以上,新引进项目45个以上(含农业招商项目30个),签约金额110亿元以上。 狠抓重大项目前期。充分发挥县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健全重大建设项目前期运行和经费投入机制,落实“专班、专款、专案”,深化山区科学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研究,积极谋划、包装、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投资项目,加强向上沟通汇报,力争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建设盘子。突出交通、能源、水利、旅游、农业等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前期推进力度,加快泰顺抽水蓄能电站、温武铁路泰顺段、中国金秋休闲中心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狠抓项目要素保障。强化供地保障,积极争取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加快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批而未用土地清理,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力争完成立项垦造耕地10000亩。强化资金保障,加快县镇投融资平台建设,深化融资手段创新,打通资本市场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想方设法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政策处理攻坚,既充分考虑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从快从严依法打击一切阻碍工程建设的行为,营造一流投资建设环境。 (二)以产业培育谋求转型升级,狠抓生态经济不动摇。 全力以赴发展生态旅游业。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引领发展、推进转型的战略性产业,成立县旅游管理委员会,组建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进一步理顺旅游发展管理体制。以“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创建为平台,积极打造“长三角海西区生态养生优秀旅游目的地”,加快生态旅游主业化进程。突出“廊氡”、“乌飞”旅游平台建设,创成廊氡省级旅游度假区,完成温州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加快廊桥文化园、环亚生态休闲度假村、畲族风情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乌岩岭、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南浦溪、九里潭、氡泉宝林峡、仕水流域等景区建设,促进旅游与生态、文化、农业的融合。积极打造全国皮划艇训练基地,适度适宜开发飞云湖。加强旅游营销推介,积极举办廊桥文化节、温泉节、元宵节•百家宴、三月三畲族风情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强化区域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海西区旅游经济圈,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集中精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坚持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定位,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5000亩、现代农业园区4个。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加快推进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毛竹、油茶、猕猴桃等经济林产业,积极扶持来料加工业,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格局。强化农业招商驱动,谋划包装农业招商项目100个,新引进农业项目30个,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土地流转率达5%以上。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军”农业,鼓励建设集养殖种植、农家乐、度假养生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复合式农庄,嫁接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推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机服务体系。 适度适宜发展生态工业。坚定不移抓实体经济,全面落实“扶工兴贸”十大举措,加快“四园一基地”工业主平台建设。加快新兴产业培育,优先引进和培育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在汽摩配、阀门等几个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茶叶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加强科技合作和科技特派员工作,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改力度,重点抓好投资3500万元的3个技改项目,提高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亩产论英雄”,加大引进、扶持和培育力度,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5亿元以上,培育成长型企业5家以上、规上企业3家。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益”项目投资,强化企业节能减排主体责任,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生产工艺。 围绕特色发展开放型经济。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建筑业强县”目标,积极搭建建筑企业发展平台,加快建筑业总部经济园建设,全面落实建筑业扶持政策,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实现建筑业产值100亿、创税1亿元的目标。充分发挥泰商优势,加快实施总部经济战略,积极打造政策“洼地”,推动泰商反哺家乡、参与家乡建设,促进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人才回归,推进泰顺人经济和泰顺经济“互惠双赢”,变“丝瓜经济”为“地瓜经济”,把果实留在泰顺。 (三)以人口集聚谋求城乡统筹,狠抓山区城镇化不动摇。 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筑“411交通圈”目标,建成58省道至雪溪公路、雅阳至氡泉景区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52省道至乌岩岭景区公路,加快推进58省道至筱村公路、58省道至彭溪公路、农村联网公路、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和安保工程建设,完成52省道泰顺段改建工程、青文泰省道泰顺段线位论证,深化文福公路一期(横坑至泗溪段、仕阳至龟湖段)、新浦至包垟公路、红军路前期工作,坚持政策处理先行、申报省重点先行,在完成政策处理和取得用地指标之后,及时开工建设。加快大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110千伏月湖变增容,做好110千伏新城变项目前期,积极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城关备用水源与生态引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并启动从根本上解决县城饮用水问题的引供水项目前期。 加快“小县大城关”建设。以罗阳中心城区都市型功能区为平台,坚持人口布局与产业布局同谋划、项目建设与配套建设同推进、新区拓展与旧村改造同实施、公共服务与城市品位同提升,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加快新城区主干道、文祥湖台地公园、新城特勤消防站、环保监测大楼、新城信用联社大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建筑业总部基地、汽车营销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完善新城区功能配套。同时,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启动北碉公园和青草湾商贸综合体建设,完成城北停车场、城北路人行道改造等市政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中心镇培育步伐。以“双百”政策为抓手,按照“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中心镇“八个一”建设,即一镇一“1+X”规划、一镇一项目库、一镇一投融资平台、一镇一主攻产业、一镇一农房集聚点、一镇一公园、一镇一公办幼儿园、一镇一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中心镇品位,促进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向中心镇集聚。以扩权强镇改革为契机,按照“五个凡是”要求,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事权下放,完善中心镇政府功能。 加快城镇保障房建设。全面实施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和农村住房改造集聚布点规划,建成罗阳无区域生态移民区D-09地块项目,推进珊溪库周、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众跨行政区域无障碍流动。全面启动罗阳镇无区域生态移民区C-03地块、司前畲族风情园一期、泗溪上宅洋、彭溪富洋、雅阳塔尾洋、仕阳夏沙港、三魁戬州等农房集聚点建设,加大下山脱贫移民点建设力度,力争农房改造集聚率达5%以上。 (四)以“五创六联”谋求生态文明,狠抓“美丽泰顺”建设不动摇。 全力推进“五创六联”。按照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指标要求和技术评估反馈意见,全面落实整改措施,狠抓薄弱环节提升,推进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确保年内创成国家级生态县。坚持以巩固省卫生县城促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扎实推进省卫生强县创建。实施县城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成立罗阳镇城市综合执法中队,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开展市容市貌、违章搭建、交通秩序三大整治,实行部分道路单向通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加快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步伐。 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美丽乡村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主载体,强化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确保完成18个美丽乡村创建。集中精力、财力建设风格各异、一村一韵的亮点精品村,确保每个乡镇提升创建一个以上。着力发掘和保护古村落文化,科学整治古村落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打造一批富有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使之成为“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 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绿道网建设,建成市级交通绿道72公里、县级交通绿道140公里,森林绿道40公里,城区绿道2公里。完善垃圾收集、污水处理“两张网”,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启动城关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筱村片垃圾填埋场、筱村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加大截污纳管建设和“户集、村收、镇处理”力度,力争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坚持“违必拆、六先拆”,确保重点区域无视觉污染、无明显违章。坚持“宜建则建、宜绿则绿”,提高拆后土地利用水平。深入开展珊溪水源保护“五大工程”建设,全面拆除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全力整治限养区畜禽养殖场,确保今年6月前完成畜禽养殖削减目标。加大库周群众转产转业扶持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解决“保水源”和“促发展”的矛盾。 (五)以上下联动谋求民生改善,狠抓“幸福泰顺”建设不动摇。 推进特扶项目实施。深入开展特扶攻坚年活动,倒排时间,破难攻坚,抢抓进度,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公共服务三大类29个特扶项目建设,力争基建类项目做到“快”、产业类项目做到“好”、后续项目做到“实”,确保“三年特扶”完美收官。深入开展省、市、县三级结对帮扶活动,帮扶10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2000户低收入农户。进一步完善村级扶贫资金互助会运行管理模式,继续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大学生创业者等提供贴息小额贷款3000万元,增强内生发展功能。 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以“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切实提高惠民富民水平。加快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商乡镇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中心镇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工程建设。完成罗阳城东农贸市场、司前农贸市场、雅阳综合市场改造提升。建成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扩建工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启动残疾人康复中心二期建设,加快推进泗溪、彭溪敬老院建设,深入开展特困户、困难职工结对帮扶和母婴保健、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加大特殊群体社会关爱。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高中进城”步伐,完成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推进职教中心宿舍楼、中心镇公办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强化学生交通安全和校园安全保障,创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全力维护育才系列学校稳定和发展。致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和健全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工建设县中医院迁建工程、仁爱医院,完成雅阳镇中心卫生院和 12个农村新社区示范社区卫生室(服务站)建设。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不断增加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开展“强基创优工程提升年”活动,强化计生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全面打造和谐计生、阳光计生。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力争创成省级体育强县。深化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加强社会救济救助制度建设,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开展“幸福社区”创建,推进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启动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综合能力。深化殡葬改革,建成一批公益性生态公墓,大力倡导绿色殡葬新风尚。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快推进“三分三改”,完成股改、地改,启动农村产权登记交易平台建设和户改工作。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活做好林业经济文章。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新时期泰顺人精神,提升城镇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加快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积极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提升。推进文化产业“四园一城一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方介堪方去疾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县图书馆项目前期工作,新建农村社区文化中心10个。整合“一省一网”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扎实推进广电数字惠民工程。 推进“平安泰顺”建设。健全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深化完善大调解体系建设,集中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司法救助、社区矫正、民族宗教、工资集体协商等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促进流动人口合理流动、有序迁移。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动态管理机制,突出抓好交通、消防、防震减灾、工矿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群众安全感。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全力支持驻泰部队建设,切实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民之所欲,政之所求。”我们一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常怀敬民之心,勤思富民之策,努力建设值得人民信赖、赢得人民支持、使得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致力打造高效政府。“效率就是速度”、“效率就是环境”。要按照十八大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政府的要求,紧紧抓住执行力建设这个“牛鼻子”,狠打“小鬼”,重点解决“庸、懒、散、慢、奢”等突出问题,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全面优化我县经济发展软环境。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广泛听取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完善“考绩法”,坚持政府绩效管理,实行量化考核,强化过程监督,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限倒逼进度。要鼓励干事,努力为干净干事的干部遮风挡雨,使他们有安全感、温暖感,从而放开手脚干事业,为泰顺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坚持事前问情、事中问计、事后问效,切实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二)致力打造创新政府。“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能领先”。始终坚持把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用创新的理念抢抓机遇,用创新的思维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机制激发活力,用创新的方法拓展思路,努力在新的发展坐标中找准方位、确立定位,以创新带动政府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综合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坚持人随事走、财随事转,进一步理顺中心镇、功能区管理体制,科学划分事权,增强事权下放承接能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实施“三制联动”,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实施“三轮驱动”,建设四级联网审批服务平台;加大“四查”倒逼力度,审批事项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快则快、能优则优;优化招投标程序,完善招投标系统,推进招投标工作改革创新。 (三)致力打造为民政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图虚名,不做虚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态度,多做打基础、谋长远、利民生、造福祉的工作。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的理念,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改善。健全完善政府工作科学评价机制,重督严考,促使干部谋思路、求发展、全力干,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着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简会议和文件,开短会、讲短话,文件、简报无实质性内容一律不发,严格控制各类评比达标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推进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真正将公共财政用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受益的地方。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勇者先,千帆竞发快者胜。36万人民的共同期盼激励着我们,泰顺跨越发展的历史责任鞭策着我们。“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让我们在中共泰顺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咬定目标,只争朝夕,扎实苦干,大干快上,为加快“三生融合•幸福泰顺”建设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