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泰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2月18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7日在泰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泰顺县县长 董旭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我县迎难而上、强力攻坚、加快转型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泰顺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紧紧围绕“三生融合·幸福泰顺”建设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转变作风优服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8.91亿元,同比增长9.4%;财政总收入7.06亿元,增长9.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2亿元,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6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12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58元,增长12.2%,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项目投资高位增长。全力推进“十大建设工程”,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53亿元,增长35.5%,其中社会投资28.2亿元,增长47.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58省道至雪溪公路、茶文化城等项目全面建成,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泰顺段、规划展示馆等项目基本建成,52省道至乌岩岭景区公路、58省道至彭溪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桃园·名仕官邸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城中心区商业综合体、氡泉旅游休闲文化中心二期工程等项目完成供地。列入省“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项目7个、省重点建设项目12个、市重点建设项目14个,省市重点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委员会作用,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库,泰顺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获国家能源局批复,并入选省抽水蓄能电站储备站点,龟湖水电站取得“封库令”,龙丽温高速公路泰顺段、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园、温州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综合体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全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立项垦造耕地1.5万亩,完成土地清理2458亩、出让818亩,确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724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426亩,有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在支持泰商创业创新“1+12”、招商引资“1+4”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补充意见》、对台招商优惠政策。创新推行二级协调制和招商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新引进回归项目35个,到位资金20.7亿元。全面启动泰商“千市万亿”增长计划,泰商回归热情空前,11个旅游、养老、农业项目成功签约。 (二)生态产业加快转型。以生态经济为目标导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主业化全面启动。制定出台旅游主业化“1+10”配套政策文件,成立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完成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一期工程、廊桥文化园二期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国廊桥博物园、环亚生态旅游度假村等项目,廊氡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入选“2013旅游业最美中国榜”、“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10.5亿元,分别增长37.2%、49%。生态工业稳步推进。全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依托“四园一基地”启动建设生态小微企业创业园4个,完成限上工业投资3.91亿元,增长7.8%;完成规下转规上企业5家、“个转企”50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83亿元,增长7.7%。坚持创新驱动,新增科技型企业10家,实现省级专利示范企业零突破。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认定18个、1.1万亩,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7个、6422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1个、高标准基本农田2.7万亩,创成市级特色产业科技园8个;三杯香茶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工程通过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绩效考评验收,三杯香茶栽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国标委考核验收,品牌价值跃升为7.16亿元。建筑业发展迅猛。制定出台建筑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建筑业企业达55家,其中一级7家、二级8家,实现产值113.8亿元、创税1亿元,分别增长12.9%、4.5%。 (三)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制定出台深化城乡统筹综合改革“1+11”系列文件,全面开展县城控规修编,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继续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完成投资15.5亿元,廊桥大道、麻子见路等道路框架基本建成,湖滨公馆、新府公寓等商住项目加快建设,文祥湖公园、新城特勤消防站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启动“无违建县”、“无违建乡镇”创建,完成《“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规划》编制,制定“四策合一”政策,加快推进后山、文祥大道入城口等城中村、旧城改造,完成桃花园等旧住宅区改造,全面开展52、58省道沿线和罗阳镇白溪、溪坪等重点区域拆违,完成“三改”140.6万平方米、拆违14.4万平方米。加快罗阳无区域生态移民区和中心镇农房集聚点建设,动工兴建中心镇农房集聚项目58个。启动“数字泰顺”建设,建成“数字城管”指挥平台,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着力提升农村新社区服务水平,完成17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64个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化平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1万亩、规模流转率16.4%。 (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快“七城九县”创建步伐,提前一年通过国家生态县验收,成功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复评。开工建设筱村镇污水处理厂,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8个,落实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财政补助机制,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86%,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8%。成立罗阳镇综合执法中队,开展居住出租房综合整治、“四小车”专项整治,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建成市级交通绿道91公里、森林绿道45.5公里、城区绿道2公里。深入开展“治水”、“三边三化”、“双清”等专项行动,制定出台《关于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珊溪水源保护工程,拆除库区畜禽养殖场栏舍12.5万平方米,削减生猪当量3.1万头,提前两个月完成禁限养区畜禽养殖整治任务。全面启动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完成18个美丽乡村和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岭北村尾村荣获“浙江最美村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基本完成市下达任务。 (五)民生事业全面发展。以“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达18.3亿元,增长19.5%,占财政总支出的77.9%,切实提高惠民富民水平。深入开展“三年特扶”攻坚年活动,完成特扶项目15个、1.79亿元。制定出台新一轮挂钩帮扶方案,深入开展“组团式”和“一户一策一干部”扶贫挂钩帮扶活动。积极探索信贷帮扶机制,成立全省首家镇级扶贫资金互助联合会,发展村级资金互助组织69个。扎实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职教中心二期续建工程列入省重大社会发展项目推进计划,县实验中学投入使用,“高中进城”步伐加快。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卫生强县创建,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中医院通过国家二级中医院评审,县中医院迁建工程、仁爱医院建设工程完成项目立项、设计和政策处理。文化产业“四园一城一基地”加快推进,建成社区文化中心18个、农村文化礼堂21个。建立社会养老机构多元投入机制,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个,云湖天地养生养老服务中心、罗阳养老御园等社会投资项目前期扎实推进。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强基创优工程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计生“赶超大会战”。加快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力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建成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80个,基本建成城关备用水源与生态引水综合利用工程。强化食品药品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开展“强网清源”专项整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成《百丈国家级水上运动休闲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功举办全国露营大会、全国女子象棋大师邀请赛等系列高规格体育赛事,省级体育强县创建顺利通过验收。稳步推进科技强县创建,完成地震科普馆主体工程建设,首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完成“一省一网”整合发展任务,提前两年实现广播电视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65万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4%,住房公积金扩面完成率达211.9%,提供政策性贷款1.7亿元。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建立绿色殡葬激励机制,治理私坟7632座,新建生态公墓3010穴。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二期主体工程建设,顺利创成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2家、挂牌1家。集中精力开展立人集团资产处置,全力维护广大债权人利益。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强基促稳”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综治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现“平安泰顺”五连创。妇女、儿童等事业全面发展,民族、宗教、双拥、侨务、红十字会等工作全面推进。 (六)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金湖广场、后山旧村改造安置点等6个项目纳入代建。制定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管理和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推行政府投资项目预选承包商制度和小额工程简易招标,加强建设领域中介市场整治,项目管理和公共资源交易进一步规范。落实乡镇土地、财政“双百”返还政策,进一步扶持中心镇做大做强。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解百难”行动,落实驻企服务员和金融服务员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工作。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严格“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5.9%。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280项、非行政许可事项236项,职能归并比例达100%。建成全省首个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平台,实现涉农资金使用全程监管。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成罗阳镇乡镇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财政直接支付率达 94.6%。强化政府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惩防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政协联系,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4件、政协委员提案172件,结案率和满意率分别达100%、98.7%。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驻泰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泰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发展速度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大项目落地比较慢,要素支撑能力不足;三是刚性支出大,财政保障能力有限,民生保障、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四是少数干部创新力、执行力不够,作风建设有待加强;五是立人集团省外资产处置困难重重,维稳压力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认认真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紧跟温州“赶超发展、再创辉煌”的新步伐,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毅力,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赶超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统筹发展为途径,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和谐发展为保障,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全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和“十大举措”,实现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产业与生态互促共赢、经济与民生协同推进,全面加快“三生融合·幸福泰顺”建设步伐。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1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致力赶超发展 攻坚克难推进项目。牢固树立项目经济理念,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确保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安排“十大建设工程”项目108个,其中续建项目67个、新建项目41个,计划完成投资64亿元。进一步完善县领导包重点项目制度和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深化重点项目“互看互学”活动,按照重点项目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项目责任,强化项目管理,优化项目服务,健全项目跟踪、督查机制,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克难专项行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形成以项目强基础、推转型、促发展、惠民生的良好发展态势。 千方百计招引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泰商回归”工程和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完成省外回归引进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新引进项目8个以上,签约金额50亿元以上。严格产业准入条件,突出县城新城区、廊氡旅游度假区等招商引资主平台,主动加强与在外泰商和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的沟通衔接,致力引进一批延伸产业链的“高大强”、“好优新”项目。致力打造全省招商引资政策最优县,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投资客商信息库,建立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二级协调制、专班制和无偿代办制,提升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全力推进泰商“千市万亿”增长计划,启动建设泰商总部经济大楼,促进泰顺人经济和泰顺经济互动发展。 积极主动争取项目。充分发挥县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委员会作用,准确把握国家产业发展动向,紧紧抓住省市振兴实体经济和加快欠发达山区发展的扶持政策,着眼县域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谋划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可持续的重大项目,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保障。健全重大建设项目前期运行和经费投入机制,落实“专班、专款、专案”,深化温武铁路泰顺段、泰顺抽水蓄能电站、52省道泰顺段改建工程、青文泰省道泰顺段等重大项目前期;积极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及时调整项目争取重点和主攻方向,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扶持层面和计划盘子,为泰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想方设法保障项目。多渠道积极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全力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大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严格标准按规划垦造耕地,加快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确保重大项目、重要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加强政银企对接,扩大项目融资规模,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有效破解项目融资难。完善征迁政策和工作机制,依法打击无理阻挠项目征地行为,破解土地征迁和政策处理瓶颈,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更加注重人才保障,加大项目人才的培养、储备力度,逐步完善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进驻重点工程机制。 (二)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加速绿色发展 突出全域景区化,培育做强生态旅游。以打造“长三角海西区生态养生优秀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完善旅游总体规划,加快旅游主业化步伐,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山区科学发展的优势产业。坚持“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以廊氡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和“乌飞”旅游平台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南浦溪、九里潭、仕水流域等景区建设,加快氡泉旅游休闲文化中心、廊桥文化园、环亚生态旅游度假村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综合体、人和旅游综合体等重大旅游项目,争取百丈国家级水上运动休闲基地以及已签约的一系列重大旅游、养生、文化项目落地,促进全域景区化。加快乌岩岭、氡泉、廊桥文化园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步伐,提升旅游办节水平,主动接轨长三角海西区旅游经济圈,全力打造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突出健康品牌化,积极做优生态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引领,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5000亩、现代农业园区4个,加快万峰、飞云湖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以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坚持打生态有机牌,加快猕猴桃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科技特派员创业孵化园建设,大力培育茶叶、油茶、水果、高山蔬菜、毛竹、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全面推进农业优质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业招商步伐,积极在农业观光采摘、农耕文化体验、森林休闲游憩等项目引进上做文章,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向“生态、绿色、品牌、高效”的现代农庄转型。深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突出集约规模化,提升发展生态工业。稳步推进生态工业“四园一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大力培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全面落实“扶工兴贸”十大举措,强化政银企联动,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解百难”行动,完善驻企服务员制度,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地难,全力帮助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制定出台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入,推动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小微企业上规模。严格执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完善倒逼机制,加快落后低效产能退出,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突出地域特色化,着力做大开放经济。巩固提升建筑业优势产业地位,加大专项政策扶持,落实创新激励机制,以省建筑业管理局结对帮扶为契机,鼓励引导建筑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狠抓资质升级,积极拓展县内外市场,不断提升建筑业综合实力,全面加快省级建筑业强县创建,争取年产值达130亿元、创税1.2亿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积极培育网络经济经营主体,支持网络经济发展。 (三)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统筹发展 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能源信息网络。围绕构筑“411交通圈”目标,建成58省道至彭溪公路、52省道至乌岩岭景区公路、雅阳至氡泉景区公路,加快推进58省道至筱村公路、农村联网公路、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和安保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红军路;以政策处理先行为原则,全力破解土地指标瓶颈,开工建设文福公路、新浦至包垟公路;强化专班力量,加快推进龙丽温高速泰顺段项目前期,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建成大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龟湖水电站、甲家渡水电站、110千伏泰新城变等项目,着力构建更加坚强可靠的电力网络。加快推进“数字泰顺”建设,完善城乡信息网络,不断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加快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山城。“比特不比高,比美不比大”。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充分体现山城特色,进一步优化布局,拓展城市主体框架,致力打造生态县城、文化县城、旅游县城。坚定不移实施“小县大城关”战略,科学有序引导农民进城入镇。以三大入城口为重点,打造“一入城口一泰顺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以“一环一城一湖”为重点,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积极谋划外环线框架和项目布局,加快推进文祥湖公园和新府公寓、万洋华府等商住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新城中心区商业综合体,打造泰顺地标性建筑。以凤凰山公园、青草湾商贸综合体和罗阳无区域生态移民区为重点,加快老城区建设,启动泰景路拓宽工程、人民路和广场路改建工程等道路设施建设,加大公共停车场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强度,建立停车收费制度,保障老城区交通通畅。 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中心城镇。按照“一镇一品、一镇一业”差异化发展思路,完善中心镇规划体系,理顺中心镇管理体制,优化镇区空间布局;全面落实“双百”政策,加快推进中心镇“八个一”建设,开工建设三魁犁头洋城镇综合体、司前加油站等项目,加快推进司前大厦、氡泉雅苑二期等商贸综合体和商住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城镇保障房工程,完成司前畲族风情园一期、三魁戬州等农房集聚项目建设,加快泗溪上宅洋、彭溪富洋、雅阳塔尾洋、仕阳夏沙港等农房集聚项目建设。以“三改一拆”为抓手,全力推进后山、枫树梢安置点建设,完成“三改”18.5万平方米、拆违3万平方米,加快“无违建县”创建步伐。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优化社区办事流程和服务体系,推进社区便民服务工作上水平。 (四)坚定不移改善环境民生,实现和谐发展 以“治水”为龙头,全面提升县域生态环境。完成《“美丽浙南水乡”建设规划》和《泰顺县农村污水治理规划》编制,深入实施以“三库三网三电站”为重点的 “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全面完成垃圾河、黑臭河、重点污染行业整治和雅阳、彭溪、泗溪、仕阳、三魁等5个中心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河道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启动县城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和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20个、改造提升40个。深入实施珊溪水源保护工程,加快转产转业步伐,切实巩固禁限养区畜禽养殖整治成果。全力实施“亿方引水”工程,全面完成城关应急备用水源和生态引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和中心集镇供水水源工程前期。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创建,加快《泰顺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编制,创成三魁、彭溪国家级生态乡镇,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以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为目标,启动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以中心村培育、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创建,建成美丽乡村15个、精品路线1条。深入实施“三边三化”专项行动,全面整治三边区域“脏乱差”,切实改善城乡环境。开展52、58省道生态景观大道建设,完成沿线林相改造4000亩。加快绿道网建设,建成森林绿道15公里、城区绿道3公里。 以十大民生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农民进城入镇、农民增收致富、健康保障、生态美丽水乡建设、教育均衡发展、便民服务进村入户、特殊群体社会关爱、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城镇公园建设、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等“十大民生工程”,在政府财力可承受范围内,最大力度改善民生。全力做好特扶项目扫尾和迎验准备工作,实现三年特扶完美收官;继续深化脱贫攻坚行动,以141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33262户低收入农户为重点,落实新一轮帮扶政策,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提标扩面,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落实鼓励创业和促进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困难帮扶。加快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慈善体系、优抚安置政策,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进民族宗教、司法救助、社区矫正、立人集团资产处置等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动态管理机制,切实抓好交通、消防、工矿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以“七城九县”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举,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并重,硬件改善与软件提升并抓,全面推进“七城九县”创建,力争创成省级森林城市、质量强县,加快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园林城市、低碳城市等创建。扎实推进省级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加快泰顺中学D教学楼、中心镇公办幼儿园等项目和职教中心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以省卫生强县创建为抓手,推进省级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县中医院迁建工程、仁爱医院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省级科技强县创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廊桥申遗力度,深入挖掘廊桥文化、茶文化、石文化、竹文化、畲族文化等特色内涵,加快文化产业“四园一城一基地”建设。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工建设县图书馆,加快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人口计生“强基创优工程巩固年”活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健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启动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水上运动休闲基地和全国象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理顺食品药品监管机制,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全力支持驻泰部队建设,切实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五)坚定不移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发展 全力争取“两大政策”推进发展路径变革。主体功能区和工业飞地政策是省市党委、政府关心支持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最佳治本之策,也是我县破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的最佳路径选择。要着眼长远,抢抓机遇,全力争取“两大政策”尽快落地,加快《〈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泰顺县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工业飞地平台的谋划,推进产业向生态型、集聚型、效益型发展,实现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的根本转变,促进我县更加科学发展、更好跨越发展。 对接落地温州市“五大国家级”改革。立足实际,全力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金融综合改革、民政综合改革、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等温州“五大国家级”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组建县、镇(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实体平台,实现农村产权登记规范化、流转市场化、资产资本化,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积极推行以农村集体产权房屋、林权等为抵质押的贷款方式,进一步激活农村“沉睡资本”;深化公共投融资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股改挂牌,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设立民间借贷备案服务中心,切实推动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进程。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和推进“事退社进”,加大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民办教育发展体制障碍。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理顺医药体制,完善科学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医,形成民办与公办医疗事业优势互补、有序竞争、互利双赢的格局。 深化综合体制改革。以行政审批中心搬迁为契机,全面推进部门职能归并、事项集中、人员进驻,争取审批事项集中度100%。推进高效审批流程再造,加快建立前置审批联用、各类证照联办、施工图纸联审、竣工联合验收和网上联合审批的“五联”机制,严格落实超时默许制和缺席默认制,加快完善和推行“模拟审批”制度;加强从事审批服务的中介机构培育和规范化建设,加快建立审批服务外包招标制和中介机构服务考核评价机制;认真落实“三个一律”要求,继续清理、取消、下放一批县级审批事项,理清县、镇(社区)审批权限,探索建立部门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凡清单外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再审批,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必须33个工作日内完成,中介服务争取66个自然日内办结。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机构体系。改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积极探索部门预算公开,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乡镇投融资平台,统一纳入县级融资平台,健全政府性债务预警管理机制。 三、致力打造务实、廉洁、高效政府 发展的重任、竞争的倒逼、人民的期望,迫切需要我们的工作有更大作为,迫切需要我们提高务实落实、善作善成的执行能力,提高改善民生、和谐发展的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人民群众更加拥护、社会各界更加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科学施政,增强谋划力。赶超发展是当务之急,科学发展是永恒主题。要充分发挥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以及县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委员会、县规划专家小组、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等机构专家作用,不断完善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既努力先谋一步、快人一拍,又确保长远、确保科学。 (二)为民执政,增强亲和力。为民是德政之基、善政之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我县发展大局,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民本意识,深怀爱民之心,多办惠民之事,真正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深入群众、发展上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难于民,充分发挥好县长热线、县长信箱、领导下访等沟通平台作用,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倾听群众诉求呼声,切实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办好民生十大实事,真正把有限的财力花到群众急需处,花在刀刃上。 (三)高效理政,增强执行力。为政之要,贵在执行;执行之要,贵在高效。牢固树立“先干不议论、快干不争论、发展作结论”的理念,鼓励改革创新,鼓励敢闯敢试,鼓励向上争取,不埋怨、不指责、不折腾,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能力用在争项目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强化督查督办,确保推进工作不走过场,落实任务不打折扣,严肃查处“不落实的事”和“不落实的人”,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实,确保每项决策都有结果。推行一线工作法,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走,关口往前移,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推开,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成效在一线体现。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少开长会、大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少发无实质意义的文件,发解决问题的文件,增强政府工作的实效性。 (四)依法行政,增强公信力。强化法治理念,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切实推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主动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和县政协及其常委会通报制度;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五)廉洁从政,增强凝聚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特殊岗位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省委省政府关于作风建设的28条实施细则,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倡导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确保不新建楼堂馆所,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确保“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0%,把公共财政用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受益的地方。 各位代表,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赶超发展,更需扬鞭奋蹄。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推进大发展,实现大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唯有实干才有出路,唯有发展才有希望,唯有只争朝夕才能不负重托,唯有埋头苦干才能不辱使命,让我们在中共泰顺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加快“三生融合·幸福泰顺”建设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