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
泰顺县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2014年1月7日泰顺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一、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总战略,以“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理财观为指导,依法组织收入,着力调整结构,深化财税改革,严格财政监督,积极发挥财税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一般预算执行情况。201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7063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1.9%,增长9.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19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3.8%,增长14.2%,增幅列全市第五位;上划中央“四税”1444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4.8%,下降4.5%。 县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68724万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17.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1500万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15.4%;各项规费收入37223万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18.7%,其中社保费入库35010万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19.8%。 全县财政总支出23539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4.1%,增长16.2%,其中县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0723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98.3%,增长12.0%。 (二)政府性基金和社保基金收支执行情况。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4715元,增长227.0%%;支出完成80793万元,增长207.6%。社保基金收入完成40010万元,增长6.2%;支出完成33999万元,增长23.7%。 (三)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按我省现行财政体制和有关结算办法测算,2013年我县可安排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为107236万元,加上上年结转和当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28159万元,全县公共财政总支出235395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07236万元,预算收支平衡。 二、2013年预算执行效果 (一)财政增收节支能力进一步增强 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密切关注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动向,积极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完善“五费合征”征管机制,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提升组织收入水平,财政收入实现持续平稳增长,收入结构保持较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9.5%,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地方可用财力进一步提高。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健全和完善向上争取资金考核办法,利用好“特扶”和生态补偿等政策,省市财政对我县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大。2013年,争取省市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助资金16.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6000万元;争取市财政调整资金补助渠道,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按省财政建立区域统筹发展激励奖补政策,比上年多获得省财政奖补资金3000万元。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合理测算现金流量,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前提下,对专户资金进行归口管理,并采取定期、协议等方式存入银行,定期存款资金总量比原来增加10倍以上,年收益增加3000多万元;加强财政出借资金管理,出台财政对外借款清理方案,规范财政资金出借程序,收回之前年度出借资金2400多万元。加大税务稽查力度,重点开展培训服务机构、银行、保险等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全年查办20万元以上案件4起,查补税收、罚款、滞纳金合计545万元。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有保有压,坚决贯彻落实厉行节约、控制行政成本的各项规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预算追加,重点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支出以及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支出。严格预算执行,完善资金时序拨付制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时效性,保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创新节支也是增收的理念,并贯穿财政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大力做好“节支”文章。加强“三公”经费动态管理,出台加强“三公”经费管理、重申开支标准严肃财经纪律等文件,严格按中央要求控制支出,全年“三公”经费下降25.9%、会议费下降36.0%,其中公车运行和购置费下降1.1%、公务接待费下降41.4%。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采购行为,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全年实施采购预算金额7423.3万元,实际支出6456.5万元,节约资金966.8万元,资金节约率15%。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审价管理,出台项目工程变更价款管理暂行规定、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严格项目“五算”审核,全年结算审核项目90个,送审价5157万元,核减后节省资金451万元。 (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十大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保障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全年科学调度统筹安排20217万元,支持特勤消防站、廊桥大道四期、湖滨北路二期、文祥公园等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推进县城新区开发;统筹资金18606万元,支持重点民生工程和交通网络提升工程建设,职教中心续建项目、雅阳体育馆、泰顺中学D教学楼、中心镇幼儿园、58省路至筱村公路、58省道至彭溪公路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58省道至雪溪公路等项目全面建成,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泰顺段、规划展示馆等项目基本建成。全年共投入节能环保资金8087万元,加快“七城九县”创建步伐,支持乡村环境整治工程建设,保障乡镇垃圾、污水处理等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提前一年创成国家级生态县,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复评。完善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财政补助机制,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86%,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8%。统筹安排2232万元,支持“廊氡”、“乌飞”等旅游平台建设,完成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一期、廊桥文化园二期整治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主业化发展。 支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及时落实国家油价补贴政策,落实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等补贴资金842万元;兑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403万元,兑付摩托车补贴资金297万元,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坚持创新驱动,支持生态工业发展,全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启动建设生态小微企业创业园4个,完成“规上转规下”企业5家、“个转企”507家。积极向上争取企业扶持项目11个,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工业转型升级及外贸增长等项目12个、落实扶持资金1341万元。大力支持“科技强县”创建,完成县科技文化中心、地震科普馆主体工程建设,安排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基金100万元、科技孵化器建设资金300万元,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支持实体经济和泰商创业创新。开展“地税财税干部进万企、解难题”、“扶工兴贸”专项行动,采取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方式,点对点帮扶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切实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清费减负”政策,积极实施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减免政策,对部分中小微工业企业临时性下浮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全年为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困难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减轻负担5400多万元,其中财政地税部门减免税费1300多万元。深入开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服务推进年”活动,积极落实泰商创业创新“1+12”、招商引资“1+4”等政策、对台招商优惠政策,主动做好泰商回归引进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深化应用“亩产税收论英雄”平台,促进税源管理质效提高。 支持投融资平台建设和运营。继续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理顺县发展投资集团公司产权关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商定县发展集团公司、县水利投资开发公司、县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组建及设岗定员方案。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协调贷款融资9000万元;积极吸纳县外资金参与新农投公司增资扩股,温州市农业发展投资集团向罗阳新农投公司注资390万元,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至5390万元,有效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 (三)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进一步提高 合力推进民生工程实施。支持“十大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农房集聚、农村水利、教育卫生、农村环境美化等民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在财政总支出中,教育、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183326万元,占总支出的77.9%,增长19.5%,远高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筹集财政资金256万元对罗阳城东、雅阳、泗溪等6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加强对各项粮食专项资金核算,拨付储备粮费用补贴208万元,完成1882吨储备粮轮换工作。安排公共安全资金13261万元,建立健全政法业务装备配备标准,完善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深化“平安泰顺”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省级教育现代化县和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投入教育经费50742万元;足额安排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大力保障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益性教育事业。落实医疗卫生经费23932万元,支持开展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卫生强县创建,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提高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落实文体经费6610万元,文化产业“四园一城一基地” 加快推进,支持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农村电影放映、农村体育健身广场等重点文体惠民工程建设,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单位向社会免费开放,支持重点文物保护和修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助推体育强县创建,建成县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启动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国家级水上运动基地建设。 倾力推进社保体系建设。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19269万元,强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医疗救助;继续推行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政策,落实好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女子和双女家庭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婚前免费检查和孕前免费体检补助资金。支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创成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健全社保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确保社保资金保值增值。安排住房公积金资金5296万元,进一步提高全县干部职工住房保障能力。统筹安排1200万元,切实保障农村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关环卫工人廉租房)建设,加快罗阳无区域生态移民区和中心镇农房集聚点建设,动工兴建中心镇农房集聚项目18个。 全力推进三农事务发展。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和政策实施力度,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强化源头监管措施,切实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水平。全年向上申报支农项目242个,争取补助资金48214万元(其中特扶资金2亿元),下拨财政支农和特扶资金68054万元,充分发挥支农资金导向作用,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致富进程。支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力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建成农村饮用水工程80个。全面推进农业“两区”和农田水利建设,完成粮食功能区验收18个,新建粮食功能区7个,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1个,创成市级特色科技园8个。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各级验收项目8个,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市补助资金1061万元,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省级奖补立项项目41个,争取奖补资金615万元,直接带动社会投资近700万元。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成7个项目预验收和2个项目变更工作,新审核申报项目10个;统筹安排197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切实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维护城乡社会和谐稳定。 (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深化 预算编制管理不断完善。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细化部门预算编制。首次着手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和社保基金预算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逐步健全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一体化系统上线运行;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审核乡镇和部门单位政府性债务的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债务情况,实现动态监控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强化非税收入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执行管理不断优化。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预算单位的财政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扩大资金支付范围,全年审核国库集中支付资金94497万元,财政直接支付89423万元,直接支付率达 94.6%;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向乡镇全面推进,出台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案,罗阳镇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全面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相继出台县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等文件,严格规定公务结算范围,减少预算单位现金结算。2013年,县级公务卡支出达1412万元,比上年增加1257万元;积极推进乡镇个人公务卡办理、结算业务,办理乡镇公务卡614张。 财政配套改革不断推进。完善“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中心镇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划分收入、核定基数、增收分成、减收扣罚”的办法,落实乡镇财政增收奖励资金2792万元,支持中心镇培育发展。严格乡镇财政预算、决算管理,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稳步推进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完成罗阳镇财政财务管理办公室和公共财政服务中心场所建设。开展地方财政专户清理整顿,清理撤并财政专户9个,财政专户资金纳入“一体化”平台核算。全面启动“数字财政”工程建设,制定整体工程实施方案,新版非税收入征管系统、预算编制系统、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国有土地出让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等先后升级和上线应用。 财政监督管理不断加强。深化“三位一体”财政组织管理机构改革,预算局、预算执行局、财政监督局局长高配到位,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用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制定财政大监督运行机制改革方案,构建符合“三位一体”财政组织体系的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财政监督运行新机制;全面推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时更新财政支出项目库,出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对全县50个项目开展支出绩效自评和5个项目重点评价,涉及财政资金38000万元;做好省市联动绩效评价,涉及项目资金7076万元。完成财政监督专项检查项目3个,涉及工程建设领域临时机构、卫生和教育系统128家单位;做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查处违规金额115万元。加强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和评估的监督管理,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重组,全力推进全县225个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 从总体上看,2013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这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团结协作、齐心奋进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持续增收基础不够扎实。我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源结构相对单一,新的支柱产业有待形成;收入结构不尽合理,非税收入比重较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较弱。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吃饭财政”特征仍十分明显,随着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支出需求与财力保障存在较大差距,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三是财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乡镇财政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高,财政资金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和解决。 三、2014年预算安排草案 (一)2014年收支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继续企稳向好,受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的激励下,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县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建筑业、水电业、金融业等主要收入支柱产业发展较为平稳,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我县还面临国家、省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如生态补偿、特别扶持等政策,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我县经济总量小且基础薄弱,加上国家继续实行房地产宏观调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地方财政收入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任务依然较为艰巨。 与此同时,刚性需求加大支出压力。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国家密集出台有关惠民政策,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等民生法定支出需求迫切,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需优先安排5亿多元;二是补发2013年、安排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全员绩效奖金需增加支出近2亿元;三是政府投资也面临巨大保障压力,根据县政府安排,我县2014年“十大建设工程”项目108个,计划完成投资64亿元,县财政需要配套8亿元。综合分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2014年财政收支形势仍然严峻,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二)2014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的一年。结合财税收支形势分析,我县2014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总战略,认真履行“生财、聚财、用财、理财、管财”五财职能,依法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全面加快“三生融合•幸福泰顺”建设步伐。 (三)2014年预算安排 2014年,我县继续贯彻“均衡入库、持续增长、优化结构、调控有力”组织收入方针,坚持“优先基本支出,保障法定支出,统筹政策支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支出安排原则,科学编制全县财政收支预算草案、政府性基金和社保资金收支预算草案。 2014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制具体如下: 1、一般预算安排。根据当前财政经济形势,201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拟安排76882万元,增长8.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拟安排61809万元,增长10.0%。根据2014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情况和我省现行财政体制,拟安排地方财政预算支出117133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9.2%;加上省市专项转移127285万元,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安排244418万元,增长3.8%。 2、政府性基金和社保基金预算安排。根据2013年收入情况和2014年收入预测,拟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5273万元,下降11.2%;拟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4433万元,下降7.9%。拟安排社保基金预算收入45354万元,增长13.4%;拟安排社保基金预算支出39625万元,增长16.6%。 三、2014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稳中求进,全力增强财政资金保障能力。一是依法组织收入。继续密切关注国家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动向,及早制定应对措施,努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组织、协调、征管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抓收入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收入依法征收、及时足额入库。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核算和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规范和完善财政票据管理,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管理,增强城乡统筹建设资金保障能力。二是加强征收管理。健全收入分析预测机制,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坚持依法治税,完善征管模式,努力挖潜堵漏,认真查找征管薄弱环节,创新分税种、分管理事项增收措施,逐步形成加强征管长效机制。深化《税友龙版》征管系统运维管理,重点对各子模块进行综合应用;积极加强纳税评估工作,发挥其评估功能,切实提高纳税遵从度。三是规范行政支出。坚持厉行节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行政成本控制,从严控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坚持节支也是增收的理念,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重点是不碰“三条红线”,即不新建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不新增财政供养的人员,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确保全县“三公”经费下降30%以上,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二)锐意前进,助力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一是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积极统筹安排资金,保障县城新城区基础设施、各园区基础设施、交通道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向上申报支农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特色项目,加大各项惠农补贴力度,加快“三农”事务发展,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有效增收。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治水”为龙头,提升县域生态环境,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泰顺”建设;坚持生态旅游主业化,保障专项发展资金,加快推进廊氡、乌飞等重点景区建设。二是保障民生事业发展。围绕“十大民生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力保障民生事务发展。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统筹安排社会保障经费,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统筹资金,依法加大科技、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投入。安排廉租住房补助资金,实行困难职工家庭住房公积金贴息免息补助,切实减轻他们住房公积金还款压力。三是保障实体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有关清费减负政策,加大帮扶企业力度。落实好支持新兴企业、小微企业、困难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加强与经贸、金融、工商等部门协作,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继续做好支持浙商泰商创业创新,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园和建筑业总部基地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齐心并进,着力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一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部门预算,推进建立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全口径政府预决算体系;完善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管理,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加快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设施配备和业务建设。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逐步取消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向乡镇延伸,扩大改革范围,加强对公务卡结算管理,努力实现同城托收结算,规范公务支出行为和标准。三是推进数字财政建设。根据我县“数字财政”建设实施方案,梳理现有财政一体化软件,制定财政公共基础资料管理办法;做好“金财工程” FTOA综合办公平台上线应用工作,深化预算编制系统、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国有土地出让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等应用。 (四)砥砺奋进,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抓好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构建职责明确、相互协调、紧密衔接、高效运行的财政大监督运行机制,科学安排年度绩效管理项目,逐步扩大项目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面。二是管好项目建设资金。积极履行财政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强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价管理和工程变更管理,促进项目单位加强会计核算,节约政府投资。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主动参与项目管理,把管理贯穿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切实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理好财政存量资金。准确预测财政资金流量,合理测算财政间隙资金,创新财政性资金存款管理模式,采用适合的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促进财政存量资金保值增值。继续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加强专户资金管理,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