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文日期: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5- 05- 07 16 : 15 浏览次数: 字体:[ ]

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县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属各单位:

现将泰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4月2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9日在泰顺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泰顺县县长 董旭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经受考验、克难奋进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地震灾害的影响,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4.31亿元,同比增长7.7%;财政总收入8.22亿元,增长16.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9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8亿元,增长18.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66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39元,增长11.5%,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平台加快搭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正式获得国家生态县命名,彭溪镇、三魁镇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率全省之先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生态系列改革试点争取到位,先后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物多样性国际项目示范县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培育试点。廊氡省级旅游度假区获批,“工业飞地”政策正式明确,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完成功能定位调整,小微企业创业园布局规划和专项规划完成编制。

(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全面落实县领导挂钩联系、河长制、定期会商等制度,深入开展滞后项目挂牌督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等专项行动,完成投资5.58亿元,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86个、生态河道35公里、滨水公园21个、水乡宜居村居(社区)5个,推进珊溪水源保护工程、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及供水工程、“百千万工程”、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提前完成垃圾河整治任务,成功列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第一批实施县,跨界河流水质综合评价获全省优秀等级。全力推进“无违建县”创建,制定出台创建实施方案“1+8”文件,加快后山、枫树梢、文祥大道入城口等旧城旧村改造步伐,大力开展集中拆违、非法“一户多宅”处置等专项行动,完成“三改”212.4万平方米,拆违15.9万平方米,创成“无违建村”299个,基本达到“无违建县”创建标准。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泰商回归”,创新推行乡科级审批代办制、二级协调制和“五个一”推进机制,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泰商大会,新设在外招商联络处8个,大力支持泰商“千市万亿”增长计划实施,深入开展“百名泰商结百村”活动,实现浙商回归落地项目7个,到位资金20.86亿元。全力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列入县“三名”培育企业15家,入选市首批“三名”培育企业2家,完成技改项目11个、投入1.02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5%。

(三)项目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全力推进“十大建设工程”,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9.68亿元,增长18.1%,增速位列全市第二,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投资计划。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氡泉旅游休闲文化中心一期等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雅阳体育馆、司前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基本建成,无区域生态移民区、新城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青草湾商贸综合体、县农村信用联社总部大楼等项目开工建设。列入省“411”重大项目5个,列入省市重点项目14个、预备项目4个,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创历史新高。重大项目前期不断深化,龙丽温(泰)高速公路项目前期进展顺利,235国道县城过境段改建工程完成工可审查,青文泰省道泰顺段完成线位论证审查,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实质性启动预工可,龟湖水电站完成实物指标调查,甲家渡水电站取得“封库令”,文祥湖水库可研获批,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获省发改委受理。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先启动、先安排”要素分配导向机制,严格落实“专班、专款、专案”,积极开展“拔钉清障”“项目建设送服务”等活动,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完成土地出让699亩、耕地垦造5021亩、土地清理1542亩、城镇低效用地组件报批362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47亩,向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1832亩。

(四)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全力推进“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廊桥文化园创成国家AAAA级景区,廊氡省级旅游度假区、司前畲族风情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南浦溪景区、大自然庄园、仙居高端养生度假区、秀涧天门下景区等项目前期不断深化,举办2014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浙江省首届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成功入选“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2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13.37亿元,分别增长20.9%、27.2%。全面加快农业“两区”建设和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创建,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个、6608亩,新增现代农业园区3个、6030亩,培育健康农产品示范基地13个、2.3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基地21个、2.8万亩,农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试点。制定出台助企扶工系列政策,设立小微企业“助保贷”,全面落实驻企服务员和金融服务员制度,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切实帮助企业平稳过渡。以打造省级建筑强县为目标,与省建筑业管理局签订合作协议,健全完善建筑业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建筑业转型发展,建筑业企业达56家,新增一级企业2家、二级企业1家,实现建筑业产值127.07亿元、创税1.24亿元,分别增长11.7%、13%。制定出台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扶持办法,组建网络经济局,建成电子商务孵化园,成立县电子商务协会,电商企业(网店)达185家,实现网上交易额4.78亿元。

(五)山区城镇化加速推进。全面落实城乡统筹改革系列政策,积极开展县域总规修编,完成《县城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大力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完成投资22.25亿元,乌岩岭路、县人防(民防)应急指挥中心等项目全面建成,天关山路、新城特勤消防站等项目加快推进,华鸿中心广场、县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不断完善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完成人民路、广场路道路环境综合整治,金湖广场、塔坪二期景观工程、护坡景观工程和文祥湖台地公园投入使用,廊桥广场、塔坪三期景观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创成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强化交通治堵,新增公共停车位610个,开发利用地下空间3.55万平方米,完成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全面落实“双百”返还政策,加快推进中心镇“八个一”建设,开工建设农房集聚点项目8个、8.13万平方米,雅阳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名单。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国家级示范村试点1个、省级示范村试点2个,通过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验收2个,提前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线路1条、示范精品村4个。强化交通能源建设,完成交通项目投资2亿元,建成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和农村联网公路30.3公里、公路安保设施65公里,加快58省道至筱村公路、雅阳至氡泉景区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文福公路、新包公路土地报批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大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和泰新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实现电气化村(居)全覆盖。

(六)民生事业全面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创新“一户一册一干部一照片”做法,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切实维护震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荣获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加强地震灾后重建方案研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农民进城入镇、健康保障、便民服务进村入户等一批民生项目,民生支出达21.5亿元,增长17.5%,占财政总支出的77.8%,切实提高惠民富民水平。基本完成首轮“三年特扶”,累计完成投资11.82亿元,完成率达109.6%;全面实施新一轮“三年特扶”,完成项目29个、投资2.05亿元。积极探索信贷帮扶机制,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扶贫资金互助联合会,新增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组织23个,累计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组织94个,规模、覆盖面均列全省首位。完成泰顺中学D教学楼、城关中学宿舍楼等项目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卫生强县创建,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开工建设县中医院迁建工程一期、仁爱医院,创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强基创优工程攻坚年”为载体,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百日攻坚大会战”,有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开工建设县图书馆,完成方介堪美术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建成社区文化服务中心32个、农村文化礼堂30个,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与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辽宁省军事航海学校达成战略合作,创成全国象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创建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和国家水上运动后备人才基地。稳步推进科技强县创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1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5家,开工建设科技特派员创业孵化园和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0个,科技富民强县专项《泰顺茶产业优化与拓展工程》获科技部立项。深入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建立社会养老机构多元投入机制,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云湖天地养生养老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罗阳养老御园、龙汇国际养生产业园项目前期扎实推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5万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5%,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100%,住房公积金扩面完成率达161.6%,158套环卫工人廉租房、127套经适房交付使用。不断深化殡葬改革,治理私坟3015座,新建生态公墓3500穴。全面加强综治网格化管理和安全生产“两化一网”创新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平安泰顺”六连创。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民族、宗教、双拥、台侨、红十字会等工作全面推进。

(七)各项改革全面启动。不断深化县重大项目前期推进机制、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三支专家队伍、无区域生态移民区、人才激励等系列改革,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各界活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成功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报批。推进“四单一网”改革,全面完成权力清单清理,保留行政权力4454项,取消行政权力2088项,精简比例达31.9%;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审批职能归并,部门入驻、事项集中度达100%,事项授权度达95.8%。推进中介机构改革,试行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服务集中采购,建立服务质量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中介机构规范化。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制定出台概算调整和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完善远程异地评标和电子招投标系统,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自我革命的意识和整风的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之以恒抓好“四风”问题整治,完善“三联系”、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和“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三公”经费下降31%,以县政府名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分别下降30.3%、29.8%。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政协联系,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7件、政协委员提案165件,满意率达99.3%。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敢于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驻泰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泰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一是经济发展面临增量提质的双重压力,部分工业、建筑业企业风险有所显现,一些旅游招商签约项目落地难、推进慢,企业状况比较艰难;二是财政增收放缓,“五水共治”、交通、社保等民生项目刚性支出加大,并面临地方债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税收优惠政策清理等一系列财政新改革,财政压力增大;三是部分干部担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行政效率需进一步提高等老问题仍然存在;四是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形势依然严峻,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客观面对、更加重视,不回避、不畏难、不懈怠,采取扎扎实实的有效举措,努力一项一项地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不等于“慢发展”,而是“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对我县而言,更是迎来了绿色赶超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主旋律,旅游、文化、健康等生态产业作为省市核心产业和主导产业来定位、来培育;二是国家、省、市对我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三大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业飞地”政策顺利落地,地震灾区重建政策制定出台,雅阳镇跻身全省三十个特色小镇建设行列;三是考核机制更加精准、更加完善,建立了以生态环保、民生保障为导向的政策激励机制,方向更加明确,精力更加集中;四是近年来我县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完全符合新常态发展的新要求,不需“换档减速”,而只需“提档加速”。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规律,采取新举措,在适应新常态中抢占先机,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弯道超车”。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委全会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绿色赶超”工作总基调,以“六大行动”为抓手,着力攻改革、优环境、扩投资、促转型、惠民生,全力打造“廊桥国家公园”,努力开创泰顺绿色赶超跨越发展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1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总收入增长6.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

建立要素生态化配套改革。牢固树立生态优势是泰顺最大的、永恒的优势理念,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从现在做起,从机制体制做起,创新建立“一优先五捆绑”要素生态化配置机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任务完成率、跨区域出水断面水质、PM2.5、森林覆盖率、农业面源污染、污水处理率等生态环境主要指标作为生态优先的考核内容,实行项目、资金、土地、人才、政策五要素捆绑,形成竞争分配导向机制,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制度化、长效化。

加快三大国家生态试点建设。牢牢把握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三大国家生态建设试点机遇,刚性执行《泰顺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泰顺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和《泰顺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方案》,致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实行“多规合一”,县域总规、各专项规划自觉与三大国家生态建设试点规划相衔接。加大财力倾斜,全面启动三大试点规划建设项目,加快垃圾、污水“两张网”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示范点、示范村等细胞工程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贯彻实施新《环保法》,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过程严管”和“恶果严惩”,构建环境违法行为综合惩处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薄弱环节,补齐各项指标“短板”,争取尽快达到试点要求,并全力争取列入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

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大力实施“8763治水计划”,突出“治污水”“保供水”两大重点,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完成筱村污水处理厂和彭溪、仕阳等五个中心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改造提升司前、雅阳、三魁污水处理厂,迁建龟湖污水处理厂,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140个,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统一外包委托第三方运营的管理机制,促进治污设施运行规范化;加强生态河道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洪口溪罗阳段和三插溪司前、竹里段治理工程;建设筱村、泗溪、雅阳、仕阳、三魁等中心镇供水水源工程,争取开工建设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进一步提升城镇供水能力。坚持“以建促拆、拆建结合、拆用结合”,建立巡查队伍和动态巡查机制,推行违法建筑防控和治理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大控旧禁新力度,切实巩固无违建乡镇和无违建村(社区)创建成果,力争创成“无违建县”;全面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切实加快文祥大道入城口、泰景路车站段等旧城改造和后山、枫树梢、川山洋等旧村改造安置点建设。

(二)更加注重跨越发展,坚定不移狠抓有效投资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要抓手,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全年安排“十大建设工程”项目128个,计划投资70亿元,开工建设龟湖水电站、甲家渡水电站、文祥湖水库、泰新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县殡仪馆迁建工程、县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扩迁工程等65个项目,加快建设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总部大楼、县环保执法监测业务用房、新城特勤消防站、北外商务楼等63个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和协调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县领导包重点项目和项目建设“六个一”制度,开通重点工程“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建设全程动态监管,确保有效投资增速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着力深化项目前期。紧紧抓住省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县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委员会、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县规划委员会三支专家队伍作用,高标准谋划一批符合上级产业政策、具有泰顺比较优势的重大项目,千方百计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前期运行和经费投入机制,推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落实“专班、专款、专案”,不断深化泰顺抽水蓄能电站、温武铁路泰顺段、县城天然气供应工程、地热资源开发等重大项目前期,加快推进生态景观大道整治工程、廊桥文化园拓展、氡泉小镇、百丈水上运动中心等规划课题研究,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大力抓好招商引资。立足泰商资源,发挥泰商优势,全力推进“泰商回归”工程和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完成省外回归引进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新引进项目5个以上,签约项目投资额15亿元以上。以好项目招商,突出县城新城区、廊氡省级旅游度假区、“乌飞”旅游板块、“工业飞地”等招商主阵地,包装一批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现代农业、特色文化等重大招商项目,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以情招商,加强在外商会和招商联络处建设,深入开展“百名泰商结百村”、泰商回归优秀人物评选等活动,激发泰商回乡投资创业热情。以良好的政务环境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强化重大招商项目土地指标、政策处理、融资支持等要素保障。以制度招商,建立健全乡科级代办制、二级协调制和“五个一”推进机制,全面强化项目跟踪、协调和服务,提高项目落地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全力支持泰商“千市万亿”增长计划实施,打造泰商品牌。

全力破解要素制约。完善发改、财政、国土部门联动机制,强化项目、资金、土地三大盘子无缝对接。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力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积极申报“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项目,加快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扎实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土地清理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切实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有效整合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畅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渠道; 健全完善银企合作机制,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深入开展政策处理“拔钉清障”行动,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无理取闹、蓄意阻挠项目建设行为,不断优化投资建设环境。

(三)更加注重集聚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山区城镇化

致力打造山区最美县城。牢固树立“以景区标准建设城市”的理念,以基础先行、拉开框架、完善配套为要求,加快推进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全年计划投资25亿元以上,打造山区最美县城。突出生态山城特色,加快研究城市建筑风格、城市色彩、公共艺术、户外广告等城乡建设规划,建立规划刚性执行机制,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突出抓好三边绿化、垂直绿化、森林景观建设,推进凤凰山公园、青草湾地质公园、卧龙山文化高地、廊桥广场等项目建设,打响“生态山城”品牌。开工建设东入城口、北入城口和文祥大道三大入城口改造工程,加快实施“一环一城一湖”工程,打造品位高端、特色鲜明的形象窗口和地标。启动建设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无区域生态移民区、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县图书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突出管理精细化,加快组建行政执法局,充分发挥“数字泰顺”“数字城管”平台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致力建设特色中心城镇。立足乡镇特色资源,明确差异化的产业定位和旅游功能,打造“一镇一特色”。继续执行“双百”返还政策,支持中心镇加快“八个一”培育,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按照各中心镇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支持包装上马一批基础设施、民生事业、城镇开发、产业发展项目,并扎扎实实予以推进。积极争取“氡泉小镇”列入全省特色小镇的相关配套政策。以“抓点示范、整体推进”为目标,完成村尾村全国宜居示范村创建和15个美丽乡村建设,探索沿52省道、58省道乡镇农居示范点建设,全力打造“最优人居环境、最美生态家园”。

致力改善交通区位条件。坚持交通优先发展不动摇,全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全面建成58省道至筱村公路、58省道至彭溪公路、雅阳至氡泉景区公路、52省道至乌岩岭景区公路。坚持土地指标先行、政策处理先行原则,全力破解要素制约,开工建设文福公路、新包公路和红军路。深化“美丽交通”创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7.9公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7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设施123公里,切实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强化专班力量,全力克难攻坚,力争先行审批和建设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泰顺段,早日动工建设235国道县城过境段改建工程。

(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坚定不移培育生态经济

加快旅游主业化。全面启动旅游总体规划修编,与县域总体规划深度融合,提升旅游规划的龙头主导地位;加快推进旅游管理机构改革,建立规划刚性执行、管理体制、发展要素三大保障机制,全力打造长三角和海西区旅游目的地。全面拉开廊氡省级旅游度假区框架,加快氡泉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步伐,力争创成乌岩岭国家AAAA级景区,开工建设大自然庄园、南浦溪景区、人和旅游综合体基础配套、红枫古道景区等项目,加快建设氡泉旅游休闲文化中心二期、环亚生态旅游度假村、正心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服务园区等项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加快建设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森林古道等项目,开工建设一鸣农业观光园、章荣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工程等项目,积极谋划红色经典旅游和国防教育基地、山地户外体育休闲旅游基地等项目前期,全力打造一批民宿精品村、示范点。注重旅游营销,加强智慧旅游建设,打响“一镇一节庆、一季一主题”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形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旅游产业集群。

培育养生养老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地区养老资金、资源和理念,充分发挥生态比较优势,构筑养生养老新高地。全面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评估、服务评价体系,新改扩建泗溪、包垟、新浦等敬老院,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加快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力争护理型养老床位占养老总床位的40%以上,50%以上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工建设龙汇国际养生产业园,加快建设云湖天地养生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深化罗阳养老御园、金秋养生度假中心等项目前期,推进养生养老产业社会化。

壮大现代生态农业。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市级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加快推进万峰、飞云湖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科技特派员创业孵化园建设,大力培育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水果、畜禽等特色种养业,健全县、乡镇、基地三级联动安全监管网络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力构建生态高效、功能融合、资源循环、集约经营的泰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树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强化农业招商驱动,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培育一批集生产、仓储、保鲜、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深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建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进资源要素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聚。

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以创建省级建筑强县为目标,以省建筑管理局结对帮扶为契机,全面落实建筑业扶持系列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等形式做大做强,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企业和政府联动,努力化解企业担保链等风险,最大力度地支持企业共渡时艰。深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战略,积极拓展省外建筑市场,引导埠外泰商建筑企业回归,加快推进建筑业总部经济园建设,争取实现施工总承包企业升一级1家、升二级1家。

促进网络经济等发展。把网络经济作为山区赶超发展的新产业来抓,健全完善网络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加快网络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开工建设电子商务楼宇二期工程,打造“泰顺购”电商平台,积极筹划“泰商购”电商平台,大力引进电子商务高级人才,推进电子商务业跨越式发展。全力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建立“个转企”动态培育库,完善小微企业“助保贷”,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全面落实“工业飞地”政策,强化与“飞入地”沟通对接,全力破解工业发展空间制约。

(五)更加注重和谐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事业上台阶

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群众自主、政府扶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一政策、尊重意愿”等五大原则,严格落实省市专项扶持、省扶贫重点村人口异地搬迁补助、农村危旧房改造补助等灾后重建政策,启动防震避险集聚小区建设,积极引导震区群众采取异地迁建、自行购房等方式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改善震区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加快交通、教育、卫生、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修复,提升震区公共服务能力。强化服务协调和要素保障,加强灾后重建项目质量监管,确保震区新建房屋达到抗6度地震烈度标准,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精细管理狠抓特扶项目。深入开展特扶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项政策、一抓到底”的要求,严格落实项目管理、验收、督查、奖惩和部门包干制度,倒排时间,抢抓进度,加快推进2015年度特扶项目实施,全面完成首轮特扶项目扫尾工作和2014年度特扶项目投资任务,确保顺利通过省绩效考核。全力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深化农村产权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扶贫资金互助联合会工作机制,全面强化产业、科技、金融、就业等领域扶贫,切实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凝心聚力实施民生工程。坚持把近80%的财政总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让发展成果更加受惠于民。一是实施饮用水保障工程,加快建设县城、中心镇和农村供水项目。二是实施灾后重建工程,促进震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实施污水治理工程,同步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四是实施农民进城入镇工程,加快中心镇农房集聚、农民异地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五是实施教育均等化工程,不断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六是实施卫生健康保障工程,加强医疗重点学科建设、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食品药品监管,免费提供农村妇女“两癌”筛查,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覆盖面。七是实施村级组织强基创优工程,加快村民中心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村级组织运行保障。八是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加快特色农业、林业基地建设,强化就业创业帮扶,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九是实施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工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配套工程和城镇公园建设,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十是实施特殊群体社会关爱工程,继续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完善殡葬惠民政策,深入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特困户结对帮扶活动。

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国家卫生县城、科技强县等创建,实现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达标。以省级教育现代化县创建为载体,开工建设文祥小学,加快推进中心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力争将职教中心创成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省级卫生强县创建为抓手,加快建设县中医院迁建工程一期、仁爱医院,开工建设三魁镇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分级诊疗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廊桥联合“申遗”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四园一基地”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完成行政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启动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全力打造环飞云湖体育休闲运动集聚区。加快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提高基层社会自我管理服务能力。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乡镇监管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畅通信访渠道,完善排查化解机制,促进信访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不断深化社会治理、殡葬管理、优抚安置等领域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司法救助、社区矫正、立人集团资产处置等工作。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全力支持驻泰部队建设,切实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三、致力打造奋发有为的服务型政府

面对泰顺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历史赋予的新使命,我们重任在肩;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绿色赶超,我们责无旁贷。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为发展尽力,为民生尽责。

(一)坚持依法行政,打造守责、负责、问责的法治政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严格依法履职,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推进法治泰顺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高度重视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拓宽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全力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落实人大审议意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政府部门职能、权限、程序、责任阳光化,做到履职必实、失责必究、问责必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重大事项报告、集体讨论决定等行政决策程序,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合同和重大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人民利益和社会秩序。

(二)坚持服务优政,打造亲民、爱民、便民的为民政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发展惠民,把维护群众利益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谋发展多思民生之利,作决策多应民生之需,推工作多行惠民之举。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打造有限、有为、有效的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进“四单一网”改革,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拓展提升政务服务网功能,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行企业“零地”项目不再审批和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开工许可、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努力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三)坚持科学理政,打造求实、落实、务实的高效政府。“区域竞争,不进则退”。坚持发展为要、快字为先,在任务面前勇担当,在困难面前勇进取,在发展面前勇创新,对看准的事情、定下的决策,必须争分夺秒、立即行动,决不允许在等待观望中错失发展良机。按照上级部署,推进部门合并和职能整合,形成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强化开放包容、争先进位意识,主动谋划“十三五”规划和发展平台,全力推进城乡统筹、金融、民政、民办教育、社会资本办医等温州五大国家级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闯出发展新路径。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劲头,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拿实绩说话,完善绩效量化考核机制,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限倒逼进度,以大刀阔斧、势如破竹之势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四)坚持廉洁从政,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清廉政府。“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和约束机制,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继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抓好“四风”整治,健全完善办公用房和“三公”经费管理长效机制,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坚持时时以严律己,事事以廉为先,处处以身作则,以良好业绩造福于民,以良好政风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征程,新的目标赋予新的使命。让我们在中共泰顺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力赶超,为加快“廊桥国家公园”建设而努力奋斗!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法院、检察院,各群众团体。


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4月2日印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