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
泰顺县金融办 (2018年12月10日)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以来,我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思路,立足我县县情实际,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接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筑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底线,全面做好金融监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支持地方金融业绿色发展。现就2018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2018年工作成效 (一)全县金融运行情况。2018年,全县金融形势总体稳定,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局面,金融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经济稳中向好,存款总量突破200亿元。截至11月底,全县各项存款210.11亿元,比年初增加28.05亿元,增幅15.41%。 二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截至11月底,全县各项贷款124.26亿元,比年初增加15.05亿元(超额完成市对县考核目标9亿元),增幅13.78%;其中企业贷款8.24亿元,比年初增加2.71亿元,增幅高达49%。 三是保险机构业务开展范围不断拓展,收入持续保持增长。截至第三季度,全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4.29亿元,同比增加1.11亿元,同比增幅35.13%;理赔额0.88亿元,理赔率20.4%。 四是不良贷款、不良率压降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底,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累计1.44亿元(含农发行0.06亿元),比年初减少0.09亿元,不良率1.16%,比年初降低0.24%,不良率下降比率17.14%,不良率在超额完成市对县考核目标的同时也创近三年新低。 (二)党建引领工作。 一是抓好学习教育。以“大抓学习”等活动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周一夜学和固定党日等活动,开展全办党员干部学习会,党组书记一把手上党课,带头树典范,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周周有夜学,周周有布置、周周有落实”。组织收看视频教育10余场,发放学习用书100余册。 二是推进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严格“三公”经费管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及时开展办公用房自查工作,及时完成领导干部兼职专项清理工作,开展“向微腐败开刀,让老百姓微笑”基层专项治理等活动。 (三)企业上市培育工程。今年以来,全力贯彻落实“凤凰行动”计划,对照工作目标,加大力度培育和服务县内优质企业上市。 一是对标市对县考核目标,克服重重困难,全力破解县内企业“不敢上市、不愿上市、不会上市”的问题,“三所”签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企业股改5家,“三所”签约3家。 二是出台全市最优上市奖补政策,形成激励机制。2018年3月26日,我县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挂牌上市工作的意见》为当前全市奖补最优政策,明确股改奖励50万元,完成“三所”签约50万元,挂牌新三板100万元,境外上市800万元,A股主板上市奖励最高达1200万元。同时设立总规模为3000万元的上市风险共担基金,建立政府与企业风险共担机制。 三是完善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县领导挂钩联系拟上市重点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上市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定期开展调研、现场办公,对拟上市企业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具体问题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今年以来,共召开专题协调会20余次,开展驻企服务30多次,帮助拟上市协调解决大大小小问题30余个。 四是以“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落实专人全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将上市优惠政策送入意愿上市企业手中。2018年,通过泰商大会、新媒体、走访座谈等发放宣传册600余册。 (四)金融改革2.0版工程。今年以来,全力巩固拓展温州金改成果,积极谋划金融改革纵深推进,做好普惠金融文章,重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是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发展战略,加强“银项”对接、“银企”合作协调服务,助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重点产业扶持发展。2018年4月,县农行成功获批了“泰顺县农村茶叶特色产业链+农户”贷款项目,该项目授信总额度1个亿、授信客户2000户。10月29日,县农行申报的城关引供水工程4亿元项目贷款成功获批。 二是全力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生态大搬迁项目工程建设类、产业扶持类、农户建房类的金融合作支持,协助解决农民搬得下、住得稳、富得起等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异地搬迁贷款4.1亿元,帮助2400户农户实现安居创收;支持棚户区保障房项目改造,已授信贷款3.9亿元。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脱虚向实”,支持服务实体经济。2018年2月,邮储银行泰顺县支行成功落地首笔小企业美元质押贷款业务,为浙江泰星儿童玩具厂发放美元存单质押贷款1000万元。2018年4月,泰顺农商银行成功办理温州农商银行系统首笔电费收费权质押贷款,为泰顺县三插溪二级水电有限公司成功发放了400万元贷款。 四是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作用,合理使用“助保贷”和“应急转贷资金”,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018年3月,泰顺县裕沣担保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金5000万元,10月底,该公司已累计发放390笔4726万元。2018年,累计使用助保贷2笔合计250万元,应急转贷6笔合计4395万元。 五是引导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覆盖面。2018年2月23日,人保财险泰顺支公司签出了温州首单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保险,截至11月,低收入农户补充保险累计投保228.61万元,惠及22861名农户。5月18日,人保财险泰顺支公司签出民兵意外伤害保险温州首单,为全县786名民兵提供2.5亿元风险保障。 (五)金融风险防范工程。今年以来,持续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通过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建立金融分析防范机制,严密防范地方金融风险。 一是强化企业金融风险多元化处置,挂牌成立县级金融纠纷行政调解室,开展金融纠纷行政调解,加强金融纠纷行政调解与司法诉讼、公证、仲裁等程序的衔接。目前,已完成金融纠纷调解2例;调解完成顺泰木业和利众卡尔的债务纠纷案;顺利帮扶鸿鑫集团完成续贷以及仁爱医院的债务纠纷引起的项目建设停滞问题。 二是强化地方金融网格作用、风险排查和处置化解,突出抓好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防控处置。截至11月底,已分批次完成全县19个乡镇300多位网格员的培训工作。 三是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路径,强化现场与非现场结合监管工作,对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会、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投资咨询(管理)类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现场检查与服务工作,确保地方金融组织规范运作。截至目前,已开展检查、走访调研20余次。 四是以社区和农村文化礼堂为宣传主阵地,通过集市设摊等形式,加强民间借贷备案、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金融诈骗等金融知识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防范金融风险意识。截至目前已开展宣传60余次,并建设村级金融知识普法示范点1个(岭北社区文化礼堂)。 (六)金融扶贫深化工程。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开展金融扶贫,大力发展农房使用权、民宿经营权抵押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助推精准脱贫。 一是加大村级集体经济信贷资金供给,盘活农村资产融资功能,探索发行专属于薄弱村的存款或理财,获得租金、利息等财产性收入,协助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助推村级消薄行动。截至11月末,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45亿元,受益户数2449户; 两家法人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涉农贷款1.48 亿元,贷款受益户数2232户,带动低收入农户715户,已成功帮助1800多户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增收脱贫。1-11月,2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28笔23372万元;4家农村资金互助会累放互助金143笔1110.9万元。 二是开展特色金融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农房抵押贷款增幅扩面,破解农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截至11月末,泰顺县农房抵押贷款余额1.92亿元,比年初增加0.44亿元,增幅为30%,累计支持农户525户。 三是创新开展绿色金融,助力“三农”事业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唤醒农村沉睡资产。2018年9月5日,在全市率先推出农村集体经济股权质押贷款;9月19日,率全市之先办理村集体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截至目前,已发放农村集体经济股权质押贷款7笔143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4笔280万元。 四是创新金融产品,设立专项信贷资金,扶持茶业、猕猴桃等农业休闲和加工制造产业发展。截至10月,支持雪龙茶业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贷款1521万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12家余额612万元,支持家庭农场户数99户余额2050万元;共发放“茶农乐”升级版贷款12498万元;支持杨梅产业种植2042万元;支持猕猴桃产业种植4253万元;投放毛竹低改1758万元,助推茶叶、猕猴桃、杨梅、葡萄等山区支柱产业提升;发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8.6亿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金融总体运行稳健,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股改上市培育难。 一是全县规上企业仅21家,县内企业整体体量较小,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几乎为零,单一企业不满足上市条件,差距较大。 二是时间紧,任务重,企业上市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困难重重,市下达的攻坚任务中上市报会1家和新三板挂牌1家的任务2018年均无法完成。 (二)金融业经营压力大。 一是信贷投放不足和信贷结构不合理问题并存。如存贷比持续下滑,信贷投放依然集中于房地产按揭和个人贷款领域,以企业贷款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波动较大。 二是金融业机构违规乱象依然突出。如粗放经营、管理不当、内部控制自我约束不强、不当竞争等委托依然突出。 三是金融普惠依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企业金融风险严峻。 一是由于资金链、担保链引发的企业金融风险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建筑类企业受“两链”影响,融资担保难等问题突出,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二是风险防控压力依然较大。我县不良贷款的下降主要还是依赖于强有力的处置,不良持续下降的内生动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部分领域的金融风险还在积聚;如信用卡风险防范工作形势越趋严峻,截至11月,全县按五级分类信用卡透支10.7亿元,其中不良透支额0.27亿元,比年初增加456万元,不良透支占比2.51%,比年初增加0.47%。 (四)地方金融组织风险显现。部分地方金融组织存在风险把控不严、财务管理混乱、公司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存在违规放贷关联企业行为,涉嫌违反相关规定及侵害股东权利。 三、2019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目标考核任务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实际创特色,以党的建设带动业务工作开展,全面加强监管防风险,强化举措推上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企业服务力度,深化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金融普惠发展。 (一)引导创新金融产品,全面推进金融普惠发展。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模式,打造个性化战略品牌,针对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即时性需求,持续升级授信产品体系、优化信贷产品、简化放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放款速度,服务“三农”方面,广泛布局,聚焦农村金融,深耕区域特色,持续强化对“三农”的支持与服务力度。 二是创新机构与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广泛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普惠金融客户运用现代金融产品的意愿,多渠道举办金融知识大讲堂活动。以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全力落实国家普惠金融规划。 (二)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努力探索“银项”对接协调服务机制。着力构建顺畅、便捷、高效的政府投资项目与金融机构合作平台。 二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继续推动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互补,破解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题,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缓解融资难。 三是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股改上市工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机构跟进、市场动作”的原则,积极培育和支持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力争全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四是围绕打造全国创新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温州试验区工作,完善金融业考核激励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地方金融组织对小微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着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筑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底线,全面做好金融监管。 一是继续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建立金融分析防范机制,严密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壮大,加强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有效结合,提升对小贷公司的监管力度与效率。 二是推进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加大困难企业帮扶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生产经营正常、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努力采取对策,开展“一企一策”分类帮扶。 三是继续发挥金融网格员队伍作用,全面排摸,及时掌握动态,持续关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联动各部门,继续做好互联网金融平台维稳工作。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