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1087/2018-55047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县金融办
  • 成文日期:
  • 2018-03-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2017年度金融工作总结和2018年度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18- 03- 06 08 : 33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7年以来,我办按照省、市有关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围绕金融综合改革工作重点,推动改革创新,防范金融风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现将2017年金融工作开展情况和2018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县存贷款总量为291.28亿元,比年初增加39.06亿元。其中各项存款182.06亿元,比年初增加29.33亿元,增幅19.21%;各项贷款109.22亿元,比年初增加9.72亿元,增幅9.77%,其中企业贷款5.52亿元,比年初减少0.64亿元,减幅10.43%。12月底,全县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284万元,不良率1.4%,全县金融运行总体趋势平稳。

二、2017年度金融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资本市场培育工作。

积极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企业与资本市场深度对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建立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加快培育推进企业上市进程。落实“乡镇一把手”责任,将企业股改挂牌上市工作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举全县之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二是搭建中介平台,把脉问诊企业。邀请优质券商,联合经信、财政、市监等相关部门,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挖掘具有股改上市意愿的企业。不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及时为企业释疑解惑。目前已开展走访、座谈20余次。召开拟上市企业和券商中介机构对接会,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券商面对面交流,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共同推进企业上市的整体合力。三是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宣传引导。先后组织28家企业参加境内外上市培训,4家企业参加深交所董秘培训,拓宽企业视野,学习先进经验,为企业上市奠定基础。结合“十百千”助企服务活动,落实专人全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将上市优惠政策送入意愿上市企业手中。同时,建立重点企业上市辅导问题收集月报表,全面跟踪企业股改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四是明确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的补充意见》,明确股改并挂牌浙交所补助30万元,挂牌新三板100万元。目前,已累计为原态农业、振泰建设等股改挂牌企业兑现奖励资金245万元。五是加大企业排摸,优化梯队建设。深入重点企业调研走访,梳理意愿上市企业名单,建立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目前建立了10家拟上市企业资源库,鼓励企业启动股改上市。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分层推进、滚动培育,引导企业拥抱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上市梯队。现已出台泰星玩具(宏泰)重组方案。泰顺县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总体方案已通过省里批复,并于12月29召开了创立大会。

(二)推进不良贷款处置化解工作。

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县部分企业受“两链”影响,全县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呈现月月攀升,截至10月末,我县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3516万元,不良贷款率3.06%,成为全市最高,全县历史新高。下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开展不良贷款压降工作中我办始终坚持多措并举:一是多方联动,管控结合。二是优化流程,加快处置。2017年以来,通过上门催收、核销、诉讼等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7516万元。三是紧盯重点,有效化解。全力推进县级重点风险企业防范化解工作,通过引进资产管理公司成功打包处置1家县级重点风险企业。

2017年末,全县不良率降至1.4%,全县不良贷款压降工作成效显著,创全县近三年历史新低,同时,也为温州不良贷款率回归“1”时代,贡献了泰顺的一份力量。

(三)推进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一是成功化解1家重点风险企业。启用“司法盘活”手段,引导银行机构用足用好不良处置新政,成功引进资产管理公司并成功处置企业1.16亿不良贷款,帮助化解风险。加大困难企业帮扶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生产经营正常、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努力采取对策,开展“一企一策”分类帮扶,防止简单抽贷、压贷,严禁银行业机构盲目骗取收贷。完善征信机制破解融资难题。充分发挥“助保贷”和“应急转贷资金”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金融机构金融风险,1-11月累计发放助保贷3笔510万元,使用应急转贷资金5次3420万元。四是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行动。成立“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信用卡恶意透支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集中清理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恶意脱保债务、信用卡恶意透支等行为,依法重点打击恶意逃废债务的典型企业及个人,助力银行业金融机构高效清收不良贷款。

(三)着力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工作。

一是探索地方金融风险防范网格化管理工作,目前全县已确定346名地方金融网格员,覆盖了全县19个乡镇、298个行政村、14个村居,绘制《泰顺县网格区域分布图》,按照划定的风险级别分别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巡查、重点关注等措施;二是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和提高非现场监管系统的使用水平,完善非现场监管系统数据,定期审核。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2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1笔1090万元;规范提升农村资金互助会,4家农村资金互助会累放互助金151笔1038万元;三是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召开全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会议,按照“整治一批、挤出一批、关停一批”的总体思路,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牢牢把握整治时间节点,注重整治工作质量,积极稳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四是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回头看”、网络“一元购”业务排查、虚拟货币交易场所排摸等工作,第一时间对接县市场监管局,对县域内工商登记在册的交易场所进行排摸,并与各家公司进行逐一核实。牵头联合县公安、县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风险排查组,进行逐户走访开展风险排查活动。

(四)推进金融服务普惠发展。

一是努力探索“银项”对接协调服务机制。着力构建顺畅、便捷、高效的政府投资项目与银行保险机构合作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对接服务,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建设。今年以来,全县棚户区改造项目3亿元、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7.6亿元贷款已成功获批。二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制定出台《泰顺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推动金融创新与金融合作,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累计发放小额贷款保证保险4笔115万元。三是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推出“光伏贷”金融产品,开启我县金融扶贫新篇章。成功发放全市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进一步拓宽农村和农户的融资渠道,唤醒公益林这一“沉睡资产“。推进普惠金融工程建设,做好、做深、做强“绿色金融”文章,破解其抵押担保难题。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依托文化礼堂作为宣传主阵地,以知识讲座、有奖答题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金融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认真贯彻《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积极运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通过集市设摊等形式,加强民间借贷备案、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金融诈骗等金融知识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防范金融风险意识。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金融总体运行稳健,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推进难。县内企业多是低小散,缺乏上规模、上水平的优质企业,全县规上企业仅24家。企业整体体量较小,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不多,单一企业不满足上市条件,差距较大。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等工作难以推进。二是企业金融风险严峻。由于资金链、担保链引发的企业金融风险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县部分建筑企业受“两链”影响,融资担保难等问题突出,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担保企业不堪重负,一部分企业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追债,将陷入困境,引发新的担保链风险。三是地方金融组织风险显现。部分地方金融组织存在风险把控不严、财务管理混乱、公司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存在违规放贷关联企业行为,涉嫌违反相关规定及侵害股东权利。

四、2018年度工作思路

2018年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筑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底线,全面做好金融监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一)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凤凰行动计划和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机构跟进、市场动作”的原则,按照省市“储备一批、改制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积极培育和支持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到2020年末,全县上市企业达1家以上,部分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资本市场挂牌,形成资本市场梯队,全面提升我县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2018年重点推动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浙江泰星儿童玩具有限公司启动上市工作;推动浙江天关山酒业有限公司启动新三板工作;适时启动国企上市工作和全面推进完成农信联社股改工作;进一步制定完善出台推进企业挂牌上市意见,明确企业上市和股改的奖补政策。

(二)筑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底线,全面做好金融监管。一是继续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建立金融分析防范机制,严密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壮大,加强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有效结合,提升对小贷公司的监管力度与效率。二是严控不良贷款上升势头。通过优化金融业绩考核办法等方式,坚持多方联动,引导辖内银行业用足用好财政部、银监会关于呆账核销、不良处置新政,优化不良贷款处置机制和流程,按照“控新化旧”的要求,加快盘活、加快清收、加快转让、加快核销、加快上划,加快推进不良处置,严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明显上升。三是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按照“保健扶伤不救死、救企业不救企业主”的原则,联动“政银法企”四方,建立健全“僵尸企业”处置的相关政策,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协作,有效利用兼并重组、司法拍卖、破产审判等处置手段,构建完善的“僵尸资产”处置机制,出台整治方案。

(三)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是进一步推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在《泰顺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吸取周边县市区的成功经验,继续推动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互补,破解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题,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缓解融资难。二是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工作。2017年我县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计划到2019年增资为1亿元,目前公司已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完成验资开户等工作,计划2018年1月份投入运营,届时为企业的融资额可以达到注册资本金的10倍,将极大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问题。

2018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整体工作部署,继续敢于担当、勇于探索,服务实体谋创新,立足实际创特色,强化监管防风险,不断推动我县金融综合改革进程,坚定不移的完成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