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阳镇2018年工作总结 |
罗阳镇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三城联动”,全力攻坚重点工程,努力深化民生实事,奋力加快旅游主业化,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4亿元,同比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15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5元,同比增长9.9%。 (一)紧扣最美山城发展定位,城区品质有效提升。加快推进小城市培育,按照“生态小城市、旅游小城市、坡地小城市”建设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多规融合,新城、老城、北城联动共建,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新城区以环文祥湖精品区为核心,加速城市向南拓展;老城区以历史文化街区为引领,不断提升宜居品质;北城区加快完善文教民生配套,倾力打造城区北门户。一是城区框架逐步拉开。G235国道及长垄公路、南外环、文祥大道高速互通连接线加速推进,氡泉大道、川山垟一路、天关山路跨文祥湖段开工建设。二是城区品质不断提升。环文祥湖景观项目陆续开工,“一断三卡口”改造全力推进,奥体公园、凤凰山公园、新城台地公园等城市绿轴项目加快打造,公园学府、华鸿万墅、国樾府等商住和“三村改造”项目拔地而起。三是基础配套加快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总厂、老城“上改下”“白改黑”等市政工程破难推进。四是城区管理更加精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新增停车位330个,休闲场所日益增加,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纵深推进“三改一拆”,上海督察局及卫片执法14处,处置违建1.8万平方米,拆后利用7889平方米;不断深化移风易俗成效,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加明显。 (二)突出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坚持把重大项目推进作为实现山城大发展、大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36亿元,增长16.3%。强力开展政策清零、拔钉清障攻坚行动,镇、社区、村三级联动发力,12个专班实行“兵团式”作战,扎根一线攻坚,落实专项资金1.43亿元,完成征地2830亩,拆除房屋96间,迁移坟墓404座,全面护航77个工程项目建设。全镇20个重点项目中,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县委党校建设等8个项目如期开工;殡仪馆异地迁建、小微企业创业园等12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县培智学校迁建、袁家地至长垄公路、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57个政府性投资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坚持以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山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五大清单”攻坚行动。今年新签约项目4个,累计到位资金7.9亿元;完成签约转落地项目3个,计划投资17.78亿元,文祥艺术馆、欣鹏幼儿园等招商项目深入推进。 (三)坚定全域旅游规划引领,旅游主业初见成效。深入贯彻“两山”转化思想,争当绿色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全力攻坚仙居悦榕山庄、岭上湾革命纪念公园、交垟土楼文旅融合等项目;加快推进大溪源“省级湿地公园”,碑排猕猴桃特色园配套设施建设。创成AAA级景区村庄1个、AA级2个,A级旅游公厕7座,改造公厕74座。成功举办下洪禳神节、岭北“尝新饭”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圆满承办国际精英马拉松赛和美丽乡村环浙骑游等品牌活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五水共治”,累计完成18处水利工程标化创建任务,加快实施洪口溪仙居溪段中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大土地、交通要素保障,完成“土地双清”58.86亩供地;复垦宅基地12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组织实施新建南源、村尾等村林区道路25公里。 (四)围绕民生关切精准施策,民生福祉持续增强。特殊群体关爱、饮用水改造、教育网点提升等十大民生项目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和生态大搬迁工程加快推进,完成无区域C-03地块农房集聚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三村改造”项目全面开工,枫树梢、川山垟旧村改造完成主体工程,完成618户灾后重建对象安置及拆除工作,改造危旧房172户。“除险安居三年行动”稳步实施,落实200万专项资金,完成门楼底旺坑、三滩百丈岭等8处地质灾害点避让搬迁和集中治理,拆除危旧房1750平方米。教育配套健全完善,完成镇二小改建项目,有序推进文祥小学、鹤巢小学扩建项目,深化县职业教育中心扩建、北辰学校、明德学校等项目前期。“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开工建设通自然村公路、断头公路10公里,改造提升低等级公路19公里、等外公路33.6公里;建成农村物流点18个,改造港湾式停靠站14个。创新养老机构运营模式,完成镇中心敬老院“公建民营”改制;全年发放低保金926.2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342.8万元、医疗救助金967.2万元。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落实全镇干部与低收入农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完成低收入农户家庭医生签约1369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办文体活动100多场、文化类公益培训26场次。 (五)牢筑平安罗阳基本底线,社会治理不断深化。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三大攻坚”和消防安全“五大整治”行动。完成镇安全监管中队和14支村级志愿消防队组建;打造微型消防站点14个,安全生产教育“七进”示范点9处。排查出租房及合用场所6000多家,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8246个;推广智慧用电系统263套,不断深化平安罗阳建设。落实资金280万元,在阳光家园建设罗阳镇应急中队营房,打造提升镇综治中心和新城智慧警务室,构建北城、新城、老城“一队一室一中心”辐射格局,确保全国两会“泰马”“环浙骑游”等重大时期罗阳平安和谐稳定。强化问责督办、压实网格责任,建立网格考核“三捆绑”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择优配强网格队伍,不断深化“四个平台”建设。落实经费保障、配齐网格员四件套,全年共流转“四个平台”信息41335条,处置率达100%。 (六)坚定从严管党治党主责,党的建设主题巩固发展。强化党建主业主责,切实发挥镇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深化“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不断锤炼党性党风。着力推进大党建工作格局,稳步实施“三创一转”,进一步巩固“两新”组织双覆盖工作。投入资金上千万元打造样板村7个、提升村7个,整治后进村2个,扎实开展“三型”村级组织验收达标。落实56个村的集体经济项目,49个省定薄弱村实现全面消薄,全镇64个村年度经营性收入达1209万元,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有效激活。创新基层党建自检方式,以规范“主题党日”撬动党内组织生活长效有效,以规范“五议两公开”保障村级重大事务实施有效,不断巩固党的基层阵地和组织政权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压紧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纪处分9人次、问责21人次、立案10起。抓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投入525万元新建文化礼堂5家、城市书房1家,让主阵地更具张力、主旋律更加优美。强化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职,人武、统战、宣传和工青妇等工作协同发力。 2019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2019年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认真贯彻省市县委全会精神,紧密围绕2019“实干年和落实年”行动要求,坚持抢抓机遇、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跟县委“百亿旅游”“百亿城建”“百亿交通”“百亿民生”的“四项百亿项目”步伐,聚焦“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民生实事、基层治理”五大重点,聚力“双十工程”,加快培育山区最美县城发展的新增长点。 根据我镇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夯筑城市发展基础。以“决战新城、提升老城、改善北城”为总基调,以“双十工程”为主抓手,按照“美在环境、美在品质、美在特色、美在文化”的“四美”要求,聚焦特色城镇建设,坚持做大做精县城。深化小城市培育,加快城区品质建设提档升级。落实“百亿城建”要求,总投资100亿元,年度投资20.35亿,全力攻坚“双十”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及“一路三卡口”项目建设、中心城区B-11地块工程、“三村改造”建设及各村返回地工程等老城十大项目;环文祥湖区块生态旅游休闲区、新城区住宅开发项目、泰顺县交通综合枢纽中心等新城十大项目。深入实施美丽绿廊工程,做精做美奥体公园、凤凰山改造、新城台地公园等城市绿轴项目,推动新城夜景亮化工程,扮靓城区天际线和绿廊空间。推深做实国家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努力在城市管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新进展。精准把握县城迈入高速时代的发展机遇,及早谋划环文祥湖生态产业圈,加快南部生态工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等产业平台建设,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逐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二)着力突出重点项目支撑。坚持投资第一、项目为王,以大项目支撑和引爆发展动能,全力推进“百亿交通”“百亿旅游”等大项目建设。抢抓省政府提出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机遇,市政府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机遇,加快补齐交通短板,确保溧宁高速泰顺段(往福建方向)年内通车,全力推进高速公路、235国道(县城过境段)、月山下至后山公路建设。全面落实政策处理攻坚的“专项考察、专项巡查、专项拔钉、专班攻坚”保障机制,常态化、滚动式开展“扫除十大拦路虎”清障碍行动,举全镇之力啃下征地难、拆迁难等政策处理“硬骨头”。重点在高速连接线以南、外环线以北征地2000多亩,坚持以大面积、大力度推进征地拆迁,全面护航天关山路、交通枢纽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推进,破解老城“一断三卡口”政策处理难题,全力保障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污水处理总厂等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坚持“谋大引强”,以招商引资聚增量,聚焦内外互动发展,做好乡贤泰商回归文章。发挥乡贤泰商的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泰商回归“一把手”工程,着力在泰商情怀回归、泰商项目回归、泰商总部回归上下功夫,力争泰商回归项目、总部经济税收双“翻番”。坚持精准招商,瞄定高新、绿色产业进行招商引资。严格落实营商环境“双十条”和“三个不签”要求,同时抓好项目的跟踪服务、代办服务,不断提高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投产率。紧扣县委“人才新政50条”,打好“招才、留才、用才”组合拳,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浙江“大花园”、温州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机遇,突出抓好“五百五万”行动载体,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组织实施关山北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着手培育“古韵土楼,秀美溪山”乡村振兴示范带,今年重点创建以泰叶美丽茶园、无区域村集体经济消薄、仙居悦榕山庄、村尾3A景区等项目为支撑的农旅结合带,带动镇域北部天关山以北、东部58省道沿线乡村连片发展。高标准推进碑排猕猴桃、南院茭白、洲岭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坚持把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强。贯彻落实“强村惠民三年行动”,集中力量培育村集体产业,通过资产经营、资源入股、村企共建等模式,多措并举稳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常态化落实“河长制”,完成寿泰溪流域治理5.6公里;加大“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攻坚力度,完成新建A级厕所10个,全面推广实施垃圾分类、集中处理模式。 (四)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坚定贯彻县委“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新阶段、新动态,大力发扬富裕生态、特色旅游、绿色发展等三块长板优势。围绕“旅游+”做文章,不断推动文旅、农旅创新融合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面深化岭北美丽乡村、仙居悦榕度假区、大溪源“省级湿地公园”、洲岭红色文化体验、交垟土楼、凤栖谷等旅游项目,积极打响碑排猕猴桃采摘节等一批旅游节庆品牌,拉动民宿精品化、品牌化发展。投入资金920万元,新建旅游停车场5个、停车泊位280个,逐步完善游客中心、通景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山水资源和文化内涵,着力实施形成县域发展竞争力的“十个一”工作,谋划创成省级历史文化古村1个,打造“花园式”村庄和景区村庄5个,典型示范村5个,挖掘提升一个以上历史文化展示项目,开展“讲好罗阳故事”宣传活动等内容。加快完成旅游产业布局,积极融入乌飞版块协同发展。 (五)着力加快改善民生福祉。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扎实推进“百亿民生”项目,不打折扣地完成2019年“十大民生工程”。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推进“教育、民生、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大建设大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全面开展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开工建设县培智实验学校,抓紧谋划北辰学校、明德学校项目落地。紧盯民生改善,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深化长垄至洲岭项目前期,拓宽改造三碑线,完成低等级公路提升改造17公里、通自然村公路和断头路建设5.5公里。坚持就业、社保、民政救助“三位一体”,抓好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缴工作,不断扩大社会参保覆盖面。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深入实施生态大搬迁工程,继续推进“三村改造”项目,大力开展危旧房治理专项行动;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六)着力深化平安罗阳建设。充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以适应时代要求和罗阳实际,紧抓风险防控、坚守安全底线。狠抓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力整治竹木制造企业“低散乱”问题,加快推进小微工业园区和竹木制造企业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突出抓好对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消防安全防范排查,对火灾隐患“零容忍”。严格落实“两化一网”、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融合建设机制,鼓励和约束并举,督查企业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加快完善全镇“一张网”管治体系,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基层社会稳定工作体系建设,全力筑牢维稳防线,确保重点时段“零非访”,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总结提炼基层社会治理的“罗阳经验”,确保全镇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