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奋力谱写泰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些热点问题,泰顺县委县政府是这样解读的
发布日期:2019-09-17 08:11:50浏览次数: 来源:泰顺新闻网 作者:记者 高立宝 图 孙斌 字体:[ ]

640.webp.jpg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从9月9日起,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各县(市、区)对本地区7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主题发布。 9月16日上午10时,我县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上举行“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奋力谱写泰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主题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

  中国网记者胡炎桢:我关注到,前段时间泰顺旅游宣传口号“走走泰顺,一切都顺”广告打到了高铁列车和市区公交车上,这一旅游营销动作,成功吸引了各界眼球。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聚焦“全域旅游”发展,泰顺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有些什么动作?

  县委书记陈永光:发展旅游,是泰顺的战略抉择。第一个是泰顺独特的资源禀赋所在。泰顺有全省领先的生态环境,有3000年的文化积淀,有令人留恋的中国最美廊桥,有令人陶醉的承天氡泉,有令人向往的神秘乌岩岭,有如诗如画的飞云湖,有精彩纷呈的非遗民俗。正是这样,泰顺发展旅游有资源基础、有资源支撑、有资源优势。第二个是县域发展的路径选择。县域发展的基础、条件、阶段和导向,决定着发展路径和重点。泰顺做旅游,是战略导向引领发展,是优势特色引领发展,是差异竞争引领发展。第三个是发展条件日趋成熟。现在泰顺的对外交通逐步打开,高速今年可以通福建,明年通温州。特色景区和线路更加成熟,宾馆、民宿等接待设施日臻完善。泰顺发展旅游,可谓是态势强劲、蓄势强发。

  泰顺发展旅游,目标和重点是两条:一条是旅游主业化。就是把旅游作为战略性产业、主导性产业、支撑性产业来培育来打造,以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域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带动县域实力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一条是全域景区化,就是把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打造来提升,实施一系列的创建,逐步实现景在全域、美在全域、游在全域。

  泰顺发展旅游,驱动点主要是“三个引爆”:一个是靠政策引爆。出台落实旅游发展“1+11”系列政策,每年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每年安排新增用地指标10%以上专项用于旅游项目,保障全域旅游用地需求。一个是靠品牌引爆。全力攻坚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到现在已创成3个国家4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竹里村作为全市唯一入选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泰顺也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再一个是靠项目引爆。主攻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墟里·徐岙底”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矿坑冰城等旅游开发项目,尤其是列为省大花园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投资166亿的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这个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1000万人次,将引爆泰顺的全域旅游。这个项目的第一期“蛟龙出海”项目,年内可建成投用,大家可关注一下。

  “走走泰顺,一切都顺”是今年泰顺推出的旅游营销口号。这个口号背后的寓意,一个是泰顺是个“国泰民安、人心归顺”的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顺风顺水又顺意。一个是游客到了泰顺,一定会是顺上加顺,一切都顺;即使感觉不顺,到了泰顺也随之而顺了。来到泰顺能够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升华。总之一句话,欢迎大家到泰顺来!

  “走走泰顺,一切都顺”的口号营销,我们已实施了一系列的动作,包括把广告打到高铁列车和市区公交车上。今年第四季度,我们还要推出“走走泰顺,一切都顺”文化旅游季,还将发布一个叫“顺顺”的动漫形象,推出一首叫《别拦我,我要去泰顺》的主打歌,同时还要筹办第八届廊桥文化旅游节、浙江省自行车联赛、中国象棋棋王总决赛等系列活动和体育赛事。在这里也真诚欢迎大家到泰顺来参与体验,一起感受泰顺的热情和泰顺旅游的精彩!

  浙江之声记者林璐茗:过去我们一直有个印象,泰顺是距离市中心最远的县,也可以说全市交通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泰顺交通的现状,下步泰顺交通将有什么新的发展规划?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慧杰:泰顺通用航空机场是今年获得军方批复的全国17个机场之一,也是本批次中全省唯一获批建设的通用机场,接下来即可转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该机场设计为A1类通用机场,一期建设一条长1200米,宽30米的跑道,可以满足运12等固定翼飞机和EC225等直升机使用。建成后将成为温州第二机场,填补温州及浙南地区目前尚无通航专用机场的空白,将在通航产业发展、吸引通航企业落户、提高地方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推温州全面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泰顺作为传统山区县,交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这几年,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坚定以“通航通铁通高”为目标,每年投入到交通建设的资金占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交通格局形成。大力谋划实施对外重大交通项目,先后建成了S228、S331省道,开工建设文泰高速泰顺段、235国道金北斗至牛栏岗段、文福公路等项目,大力推进温武吉铁路、泰苍高速以及三大省际交通线前期;尤其随着文泰高速泰顺段今年10月通福建,明年全线通车,泰顺将全面进入“高速时代”,到温州市区车程也将缩短至1.5小时。二是小交通实现通畅。大力实施交通“内畅”工程,先后建成了“三连三通景”、红军路、新包公路等一批县内干线道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151公里,公路密度达122公里/百平方公里;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716公里,全县全部建制村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县域交通实现“一小时”交通圈目标。

  当前,温州提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定位目标为我县交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在今年县委第十四届七次全会上,我们提出了打造温州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积极主动对接融入温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推动泰顺更加高效地接轨长三角、联接海西区,成为温州西南部交通门户枢纽。下步,泰顺将围绕打造温州西南交通枢纽目标,实施三步走:第一步,到2022年完成投资132亿元,列入“十三五”规划的“两纵两横八联”等17个项目(除331省道改一级外)全部建成;开工建设235国道景宁东坑至司前段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通用航空项目,基本实现“411”交通圈。第二步,到2025年建成235国道泰顺境内全线,力争温武吉铁路、庆寿泰苍高速(泰苍段)落地,深化霞柘泰景高速公路前期,高水平构建县域大循环交通体系。第三步,到2030年高水平建成高铁、高速、通用航空等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形成县域交通大循环圈,全面完善环乌飞-主城交通圈、南部产业旅游交通圈、东部廊氡旅游交通圈、县城环城公路,全面建成温州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凤凰网记者潘修妙:生态大搬迁不仅是泰顺的特色工作、改革拳头产品,还荣获了浙江省公共管理十佳创新案例的金字招牌。能不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项特色工作情况?今后泰顺将如何继续深化生态大搬迁工作?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慧雷:生态大搬迁是泰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特色实践样本,也是泰顺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非常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泰顺生态大搬迁改革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生态大搬迁改革为什么会源自泰顺,主要有这么一个背景:大家知道,泰顺是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也是省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县,低收入农户量大面广,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出门难、上学难、求医难、就业难、发展难,因灾因病返贫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经常陷入脱贫与返贫的拉锯式状态。全面总结反思后,我们认为,只有将低收入农户从偏远山区搬迁出来,与中心城镇居民共享优质基础设施配套,共享城镇化红利,才能从根本上长远上解决贫困问题。

  2003年12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泰顺视察下山搬迁工程时,作出“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九字指示,坚定了泰顺把下山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的信心和决心,为泰顺指明了工作方向。16年来,泰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先后推出“一镇带三乡”“无区域生态移民”等搬迁模式,2017年创新推出生态大搬迁模式,搭建“三个1.5万”(即无区域生态移民区、抗震安居小区、异地避灾小区)生态大搬迁平台,对抗震安居重建、地质灾害避让、台风倒房户和严重受损户、D级危房等“四张清单”对象实施统一搬迁。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完成搬迁农户22113户78588人,取得了明显成效,频频被各大新闻媒体、省市领导点赞肯定,成为温州唯一获选的第五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十大创新案例。主要做法是三个“聚焦”:

  一、聚焦“下得来”,创新搬迁政策。一是跨区域搬迁“高品质”。破除传统下山移民“点多分散、重复搬迁”和“点对点”的限制,实现全县跨行政区域无障碍搬迁。在县城、中心镇选取优质的地块,统一规划建设高品质搬迁小区,引导搬迁群众向县城、中心镇集聚,争取一次搬迁到位。二是最大化补助“降成本”。在落实安居圆梦补助基础上,统筹下山脱贫、生态移民、大拆大整、灾后重建、宅基地复垦等政策,对搬迁农户加大补助力度,最大限度降低群众进城入镇成本。三是人性化搬迁“解难题”。在搬迁小区保障房中预留10%作为困难家庭公共租赁房和共有产权房房源,兜底保障最困难群众“下得来”。

  二、聚焦“稳得住”,全力保障民生。一是强化公共服务配套。在县城无区域生态移民区等较大规模搬迁点周边配套建设学校、医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优先安排小微园、来料加工点等产业配套,解决好搬迁农户子女教育、医疗服务、劳动就业,不断提升农户搬迁后的归属感。二是强化兜底保障。对搬迁困难群体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费用进行全额补助,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就学助学补助扩面工程,对搬迁农户子女的就学补助覆盖学前教育至大学阶段。开展低收入农户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全覆盖行动,破解搬迁农户因病因意外伤害致贫返贫。

  三、聚焦“富得起”,攻坚增收致富。一是扶持产业促增收。大力扶持搬迁农户自主发展茶叶、猕猴桃、中蜂、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搬迁农户通过自主发展脱离低收入农户群体后,继续享受原政策三年。二是扶持就业促增收。重点扶持技能培训就业、公益岗位扶贫、自主创业,对成功就业创业的给予补贴和奖励。加快实现搬迁小区来料加工点全覆盖,实现家门口就业。三是扶持新业态促增收。鼓励搬迁农户以闲置土地、房屋、林地等资产作价入股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项目,按股分享经营收益,利用山上闲置资源实现稳定增收;同时,这些项目要优先吸纳搬迁农户就业。实施电商扶贫,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搬迁农户自主开办网店。实施村集体经济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产生收益30%归村集体、70%折股量化给本村低收入农户。

  下一步,泰顺将继续紧扣“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九字指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攻坚战,不断深化生态大搬迁特色改革,围绕“下山居住、上山致富、人才回归、产业兴旺”的总要求,全力打造生态大搬迁升级版,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泰顺经验”。

  温州新闻网记者潘涌燚:刚才介绍中提到,泰顺要打好“最美山城牌”,实施“决战新城、提升老城”双十项目。我的印象中,泰顺县城的确很漂亮,特别是泰顺新城这几年发展很快,请给我们介绍下你们是如何打造泰顺最美山城?特别是如何打造泰顺新城?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慧杰:泰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置县以来,县城一直设在罗阳。罗阳这个县城有3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风景优美,它四面环山,植被茂密,境内溪流密布,阡陌纵横。二是适宜人居,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温舒适,空气质量、水环境等生态指标长年保持全省第一,号称“中国天然氧吧”。三是风调雨顺,凭借特殊的地理地貌条件,500多年来一直风调雨顺,从来没有发生大的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

  近几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阳发展日新月异,成为远近闻名的山区最美县城。我们这一届县委县政府将继往开来,主要围绕“做大、做美、做强”三个关键词去打造:

  第一个关键词:做大县城。

  主要措施是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实施“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的城镇化战略,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增强县城集聚功能,超前规划新城开发,目前新城区建成区达5个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4万人,总投入200多亿元。二是坚持实施“三个三分之一”的人口布局规划,积极推进“三分之一人口在农村、三分之一人口在乡镇,三分之一人口在县城”。据统计,目前全县户籍人口37.2万,其中近14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剩下约23万常住人口,单是县城罗阳就集聚了将近10万,接近全县的一半。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城市来说,10万人口是不多的,但相对于泰顺来说,全县19个乡镇289个村居、1768平方公里土地,将近二分之一的常住人口在县城,不能不说是山区城镇化的一个成功案例。三是坚持实施“三区联动”做大建成区,拓展新城区、提升老城区、打造北城区,优化做地储备,强化教育、医疗、产业、生态大搬迁等配套,进一步强化县城集聚功能。

  第二个关键词:做美县城。

  重点是三个注重:一是注重美丽轴带打造,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指导理念,坚持“全域景区化”建设标准,突出绿水青山、乡土建筑和城市夜景等元素,规划建设天关山森林公园、卧龙山公园、凤凰山公园、文祥湖台地公园等城市绿轴,实现生态景观美、空间和谐美、历史文化美,全力打造山区最美县城。二是注重有机更新,以历史街区规划为引领,着力做好断头路及交通卡口建设,打通新老城区交通动脉。同时,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城区面貌有效改善。三是注重环境卫生,连续开展“七城九县”创建,先后创成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示范县城。深入开展“最干净、最脏”乡镇(村居)评选工作,优化县城全天候保洁工作,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全力打造“最干净”县城。

  第三个关键词:做强县城。

  坚持项目为王,把县城作为全县重大项目建设主平台、有效投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主引擎,积极抢抓溧宁高速公路文泰段、外环路及高速出口连接线建设机遇,规划实施“城建百亿工程”,深入谋划高速入口附近的环文祥湖和新城南部两大板块,重点攻坚“决战新城、提升老城”“双十项目”,不断提升县城城市能级和首位度。

  随着下个月文泰高速先行段的通车,高速时代的新城建设决战序幕已经拉开,泰顺县城将迎来更精彩的蝶变。

  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高立宝:我关注到,刚刚过去的教师节当天,泰顺召开教育发展大会,提出打造“学在泰顺”教育品牌。请问未来泰顺将采取哪些措施,全面改善泰顺教育、医疗等老百姓最关切的民生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县委书记陈永光:我们有个理念,干部一定要讲情怀。一个有情怀的干部,必定是个有温情、有温度、有作为的干部,必定是个对泰顺发展和泰顺人民高度负责的干部。讲情怀,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泰顺人民的喜怒哀乐作为工作的“晴雨表”,诚诚恳恳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

  从目前泰顺的情况看,老百姓最急迫、最期待党委政府解决的事有这么几个,我把它概括为“老百姓的出行之痛、脱贫之苦、致富之难、求学之急、求医之烦”。“出行之痛”,紧迫的是解决内外交通问题,刚才王县长已作回答;“脱贫之苦、致富之难”紧迫的是解决发展问题,我刚才在介绍情况时已作了交代。就具体民生的角度,我们提出要打造“学在泰顺”“健康泰顺”“幸福泰顺”“活力泰顺”“平安泰顺”五个泰顺。您刚刚提到的“学在泰顺”便是其中一个。

  第一个是“学在泰顺”,总的目标是要办高质量的教育,让泰顺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读好书、上好学;办有温度的教育,让学校内涵提升与硬件升级并重,让学生的成才和教师成长并行;办有特色的教育,让泰顺学校成为城镇乡村最靓丽的风景线。为此,我们提出了“教育基础建设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两大行动。一方面全力推进文祥小学、实验三小、培智实验学校、明德实验学校等22个重点项目,以及包垟、凤垟、柳峰、雪溪等6个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满足百姓上学需求。另一方面,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落实到课堂及教学管理全过程,推进学校集团化改革,力争到2021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中上水平,高中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确保今年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创建。

  第二个是打造“健康泰顺”。依托2个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养生养老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开工建设县妇幼保健中心,创成国家卫生乡镇4个、健康乡镇3个。同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成省级食品安全县。

  第三个是打造“幸福泰顺”。深入实施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项目,完善民生保障长效机制。全面攻坚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加快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做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社会救助、第二社会福利院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第四个是打造“活力泰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稳步推进“刷脸办”“办事不回乡”等“1+6”山区特色改革,力争生态大搬迁特色改革列入国家改革创新试点。

  第五个是打造“平安泰顺”。以高水平实现“省级平安县十一联创”为目标,以“平安护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攻坚年”行动,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百姓守护好万家灯火明的祥和泰顺。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