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建立监测平台加强企业用工分析研判。为确保精准帮扶和对接,安排专人对全县102家重点企业和项目开展用工监测,进行调研和服务监测,建立日报告制度。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详细调查企业的用工缺工情况、外地农民工返岗情况,准确掌握企业需求和诉求以及企业复工安排情况。并集中走访了解重点企业订单情况、生产情况以及对员工的就业影响情况,分析研判外贸企业用工形势,为全县稳就业工作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针对企业用工难题,在现有“35条”助企政策框架下,进一步明确细化了就业稳岗扶持政策六项举措。该六项举措主要包括稳定岗位补贴、返回社会保险费补贴、企业招工奖励、“以工招工”奖励、“留岗留薪”补助、“线上技能培训”补贴。疫情期间,使用“惠企直通车平台”网上申报系统,严格按政策发布标准、操作指南,缩短政策审批周期刚性兑现政策,实现企业足不出户申领,精准帮扶企业防风险、稳就业。截至目前,已发放社会保险费返还1111余万元,涉及371家企业,惠及员工6480人;留岗留薪补助2.8万元,涉及 2 家企业,惠及湖北员工9人。
三.全力兜住就业民生底线。一是狠抓重点群体就业。提供“不打烊”的网络招聘、开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招聘专区,推出“智汇泰顺 职等你来”云聘会“智通人才网”云聘会、等线上招聘会和“千企万岗招才月”空中面试大会,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以来,全市线下线上累计举办招聘会3场,吸引全县172家单位参会,提供1555个岗位。今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97万元,共发放77笔,创业带动就业194人。二是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打通失业金“网上办”申领通道,失业人员通过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或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申领失业金或失业补助金,无需前往窗口。同时,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截至10月底,全县参加失业保险19102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28 人,其中大龄超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7人;领取失业补助金44人。此外,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7万元,惠及761人次;三是关爱弱势群体。对生活困难的就业困难人员,安排公益性岗位;对生活困难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经多方援助仍未就业的,再给予一次性生活困难补助。今年以来,共向1325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77.26万元,向318人发放一次性生活困难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