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顺县“最美乡愁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4-21 15:03:32 浏览次数: 来源: 县府及县府办 字体:[ ]

泰政办〔2020〕1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

《泰顺县“最美乡愁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泰顺县“最美乡愁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我县“最干净、最脏乡镇(村居)”评选成果,补齐“两最”短板,助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深入开展“最美乡愁村”建设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最美乡愁村”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为统领,围绕“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服务配套、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六大战略定位,对标“环境更美、交通更畅、产业更优、百姓更富”四大发展目标,全面对接《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统筹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在村内道路、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垃圾处理、景观设置、产业致富、污水治理等方面提档升级,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分步推进。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注重乡土味道,深度融合地域文化元素,科学编制规划,先易后难、重点打造、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最美乡愁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原则,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意愿,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谋、共建、共管机制,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最美乡愁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生态搬迁办总牵头,各乡镇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建立上下联动、建管并重、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最美乡愁村”建设。

三、主要目标

按照“洁、绿、亮、美、齐、畅、特”要求,选取以基础条件较好、风貌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的行政村为对象,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建设、产业发展致富、乡村文明建设方面再提档升级,三年内建成21个品质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最美乡愁村”,实现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总体定位,全力打造“乡愁环境、乡愁产业、乡愁文化、乡愁服务”等“四大”乡愁工程,力争通过2年努力,全县21个行政村实现“生态宜居风貌美、业新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谐风尚美、治理为民善治美”的“四美”目标,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全力完成14项任务。

(一)推进“乡愁环境”工程,实现生态宜居风貌美。按照布局合理化、设施规范化、风貌特色化、管护制度化的要求,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突出抓好重点节点建设,优化村庄建设布局,深挖本土文化特色,提升“最美乡愁村”建设内涵。

1.强化规划管理。因地制宜、深入挖掘乡村本土特色,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注重把“最美乡愁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规划等融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区域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定位,指导“最美乡愁村”建设有序开展。

2.加强风貌管控。强化整体风貌、格局肌理、景观节点、开放空间及天际线等管控,塑造具有传统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特色风貌。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保护力度,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提升环境内涵;抓好景观化建设,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推动“最美乡愁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打造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乡愁风貌。

3.整治村容村貌。全面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提升乡村品位。一是提升亮化水平。推进乡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等乱拉乱接整治,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推进村庄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公共照明设施。二是提升绿化水平。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三是提升美化水平。深入实施闲置土地微改造,建设微公园、微停车场;全力推进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加强住房建设管理,开展村庄“墙院”和“赤膊墙”整治,依法规范农房建设秩序,着力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乡镇运转”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

4.实施“三大革命”。高质量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力抓好改水、改厕、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项目整治,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一是实施“厕所革命”。按照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公共厕所,常住人口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及自然村建有公共厕所,新建、改建、扩建公厕要符合质量等级要求,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全面实施厕所粪污同步治理,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改厕后续服务和管理,建立“建、管、用”并重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巩固扩大改厕工作成果。二是实施“垃圾革命”。深入实施乡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设施提升等专项行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加强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系统建设,做到应收尽收、应分尽分、日产日清。三是实施“污水革命”。按照“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的要求,统筹推进给水、排水等综合管线建设,全面提升供水水质、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雨污分流改造,实现乡村“污水零直排”、雨污分流全覆盖。

5.注重全域景区化打造。围绕景区化村庄建设目标,结合创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注重原生态保护开发,恢复古朴田园风光,整合乡土资源,用足乡土元素,植入文创产业,全力打造一批美丽田园、美丽菜园、乡愁古村。同时,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因地制宜选择建设材料,突出乡土印记。

(二)推进“乡愁产业”工程,实现业新民富生活美。按照“产业特色明、生产设施全、经营效益好、收入水平高”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康养等乡愁产业,全力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区域品牌。

6.狠抓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美丽田园、美丽农业建设,完善田间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治理,推进农业投入品合理有效利用。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宜通则通的原则,积极开展村庄生态化有机更新和改造提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进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平台。谋划实施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深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三杯香、草莓、脐橙、葡萄、猕猴桃、杨梅等特色产业,提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7.狠抓乡村生态旅游业。深入推进景区创A行动计划,加快景区基础设施集聚发展,激活沉睡的乡愁元素,唤醒人们的乡愁记忆;创新旅游投融资方式,搭建全域旅游招商平台。深入挖掘自然风光、峡谷探险、红色旅游、历史人文、乡土民俗等特色资源,开发拳头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加强旅游宣传营销,举办特色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以高山养生、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养生基地,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8.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推进应用数字化技术,建设数字田园,发展智慧农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电商主体培育,积极建设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产业中心,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业态发展。

(三)推进“乡愁文化”工程,实现人文和谐风尚美。按照“文化好、风尚美、陋习破”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乡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乡村生态文化体系。

9.发掘培育特色文化。科学编制“最美乡愁村”乡土文化保护规划,实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振兴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保护和传承民间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医药、节气风俗和民间文学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祖训家规等传统文化,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民间艺人技艺传承,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品味乡土风情、体验农耕文化、探寻红色之旅、回忆似水乡愁的特色乡村。

10.推进文明风尚建设。大力弘扬邻里和谐、守望相助,家风和睦、尊老爱幼等传统文化,宣传弘扬一批典型模范,通过传统道德的力量,重塑乡村淳朴善良的传统风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愁故事”编撰和“乡愁档案”建立工作,深入推进文明村创建,充分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培育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促进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11.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积极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做好纠纷调解工作,矛盾不出村,营造和谐的乡村社会环境。积极打造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农村志愿服务队伍,为村民提供必要的服务。充分发挥乡贤作用,促进项目回归、财富回流、人才回乡、技术回援、文化反哺。

(四)推进“乡愁服务”工程,实现治理为民善治美。建立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护到位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运行、养护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挖掘乡村道德规范,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12.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乡村治理,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形成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乡村法律,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援助进村等活动,营造遵守法律、依法维权、遇事找法、公正用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德治礼序、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教化作用。不断增强广大村民的规则意识和制度治理意识,让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13.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建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深推进服务惠民专项行动,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公共保障体系,提升村级就业社保服务窗口水平,实现办事不出村,全程代办服务全覆盖。

14.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以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管控为重点,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微信监督平台和长效管护机制,实现环卫保洁全覆盖、街(路)长制全覆盖、网格长制全覆盖、“线乱拉”管控全覆盖。加强村民理事会和村民自治机构建设,组织村民参与生产生活设施、公共服务场所及环境卫生等日常管护,保障各类设施正常运维。

五、实施步骤

(一)设计阶段(2020年1月1日-2020年4月30日)。21个“最美乡愁村”由各乡镇自主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坚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一次性规划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的原则;专业设计人员听取村民意见,坚持一村一特色,凸显地域特点、文化特色,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加以设计,设计方案经村民代表会通过,形成一致意见后,报生态搬迁办审核,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创建方案。

(二)实施阶段(2020年5月1日-2022年5月30日)。各乡镇按照乡愁村设计方案,立足区域优势,围绕“四美”乡愁村目标,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合力推进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富民工程等创建工作,到2020年底,完成“最美乡愁村”建设总工程量(一期)建设,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21个“最美乡愁村”建设。

(三)验收阶段(2022年6月1日-2022年底)。县生态搬迁办将组织相关部门对21个“最美乡愁村”验收,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21个“最美乡愁村”建设目标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最美乡愁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乡镇、村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县生态搬迁办及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全县“最美乡愁村”建设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实施工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梯次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要素保障。县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1+x”模式(1表示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500万,x表示部门项目、村集体自筹和乡贤捐赠,每个村总投资金额不少于1000万),支持“最美乡愁村”建设。设立县城投专项资金和县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为“最美乡愁村”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部门单位投放项目资金,应优先考虑“最美乡愁村”建设行政村;各乡镇建立“最美乡愁村”建设项目库,把“最美乡愁村”建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支持,优先用于“最美乡愁村”建设,用好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支持政策;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筹措资金用于“最美乡愁村”建设;发动当地乡贤组织支持,聚力多方财力物力共建“最美乡愁村”。

(三)注重项目管理。县生态搬迁办及相关部门要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确保乡愁村财政资金专款专用,无挤占挪用、挤压拖延等问题,加强日常督查、检查等工作,指导、督促“最美乡愁村”建设任务的落实。各乡镇要规范项目程序,公开招投标,聘请专业人员实施项目监理,实行专业监理和乡镇、村监理双层把关,并具体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严格督导考核。按照“建管并重、持久有效”的原则,县生态搬迁办制定“最美乡愁村”建设目标考核办法,围绕项目进展情况、建设成效等,组织开展季度检查和年度考核,制定奖惩措施,严格考核兑现。强化日常督导调度、检查通报,严格问责问效,完善“最美乡愁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着力建设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最美乡愁村”。

(五)营造浓厚氛围。各乡镇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最美乡愁村”建设,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乡贤等人士参与支持“最美乡愁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最美乡愁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附件:泰顺县“美丽乡愁村”建设推荐名单(21个)


附件

泰顺县“美丽乡愁村”建设推荐名单(21个)

序号

乡镇

推荐个数

推荐名单

备注

1

罗阳镇

3

三联村、村尾村、大溪源村


2

司前畲族镇

1

里光村


3

百丈镇

1

阳山村


4

筱村镇

1

五蒲村


5

泗溪镇

1

池源村


6

彭溪镇

1

峰文村


7

雅阳镇

1

上村村


8

仕阳镇

1

翁地村


9

三魁镇

1

卢梨村


10

南浦溪镇

1

南峤村


11

龟湖镇

1

章荣村


12

西

1

老鹰岩村


13

竹里畲族乡

1

竹里村


14

1

横溪村


15

1

三门


16

东溪乡

1

秀溪村


17

柳峰乡

1

国岭村


18

雪溪乡

1

雪临村


19

大安乡

1

柳埠村


合计


21




抄送: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


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17日印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