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1049/2020-54931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乌岩岭管理中心
  • 成文日期:
  • 2020-06-3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乌岩岭管理中心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0- 06- 30 17 : 04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乌岩岭管理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按照“保护优先、科学发展”要求,扎实推进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为我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生态保障。

一、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130万元,新增生态公益林3.75万亩,集体林租赁面积5.84万亩,落实生态公益林扩面和租赁资金198.26万元。完成濒危物种保护黄腹角雉人工繁育40只,改造栖息地130多亩,野外驯养放归10只。完成蛛网萼、山豆根、毛果青冈、短萼黄连等物种繁育1800多株。建成巡护步道2.7公里,巡护石拱桥1座。完成乌岩岭保护区森林防火预警指挥系统建设。《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9-2028)》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成功创成温州市森林康养基地和温州市中小学研学基地,获得生态环境部等七部委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优秀等级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资源管护稳步推进。一是牢固树立“发展以保护为先,保护以防火为先”理念,高度重视保护区森林消防工作。不断强化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修订完善森林消防应急预案,落实高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措施,全年共召开森林消防工作部署会4次,开展森林消防培训4期,森林消防演练3次,巡护宣传1000多人次,发放防火宣传资料2000多份,配备森林消防物资200多套;二是严格按照“绿盾2019”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和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等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以问题清单为导向,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处理违规采石挖沙、未批修建构筑物、私自开挖林间道路、盗挖保护区草药等案件12起;三是《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9-2028年)》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启动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2022年)编制。

(二)科研监测成效明显。一是黄腹角雉繁育与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孵化成功黄腹角雉40只,成活27只,人工饲养状态下自然繁育3只,实现人工饲养自然繁育“零”突破。改善黄腹角雉生存条件,制作安装黄腹角雉仿生人工鸟巢150个,改造黄腹角雉栖息地130多亩,种植交让木、甜槠、秀丽香港四照花等黄腹角雉喜食性树种300多株。开展黄腹角雉监测研究,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采取树干绑鼠夹、围铁皮等多种措施对12窝黄腹角雉野外孵化进行实时保护和监测。选取17只黄腹角雉模拟野外适宜生境开展半野生驯养,首次对10只黄腹角雉安装了卫星跟踪器进行野外放归跟踪监测。二是开展浙江雪胆小种群保护拯救,与浙江大学开展项目合作,对浙江雪胆不同生长区域进行采样和药效成分检测分析,开展有性繁殖试验,成功育苗1000多株,完成浙江雪胆课题研究书稿。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大样地调查,完成土壤性质分析、树木生长调查和种子雨、凋落物收集、分类,完成9公顷生物多样性大样地调查监测工作。四是开展鸟类、兽类等资源调查,先后在双坑口、黄桥、碑排、垟溪等站点安装红外相机120台,共收集图像资料20000多份,形成调查表格,发表论文2篇。五是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设立巡查监测点5个,全年不间断开展监测和信息上报,确保区内生态安全。

(三)社区发展提质增效。结合县委主题教育,选派2名干部到保护区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为保护区社区发展提供智慧。主要领导先后20多次深入保护区社区和村居,听取群众对保护区社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社区发展调研报告2篇。开展《珍稀药材黄精等林下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推广与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建立黄精繁育示范基地、种子繁育基地、种茎繁育基地各1处,黄精药材林下种植示范基地85亩,举办林下中药材多花黄精栽培技术研讨培训班一期120多人参加,有效提高社区居民自身造血能力。开展社区矛盾化解,多次召开协调会,开展实地调查核实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起。

(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全年共投资500多万元,建成双坑口保护站至上芳香保护点巡护步道2.7公里,石拱桥1座。完成保护区森林防火预警指挥系统和“雪亮工程”工程建设。乌岩岭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完成装修。完成保护区管理中心和乌岩岭景区基础设施维修维护等。二是根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9-2028)》要求,组织开展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完成《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编写,并开展意见征求修改。三是全面做好竣工项目财务决算,完成保护区基础设施二期与宣教中心标本楼改建工程财务决算。

(五)生态旅游有序开展。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乌岩岭山庄完成内部装修,并对外营业,酒店按照“绿色旅游饭店”标准要求,与开元连锁酒店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专业化管理,有客房74间,可容纳300人同时就餐,有效提高生态旅游服务水平。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建成旅游安全监控系统一套,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旅游安全培训、旅游消防培训等4场次,排除安全隐患点30多个;开展景区环境整治,完成景区绿化维护,改造垃圾箱外立面60多个。全年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旅游收入130多万元。获得了浙江避暑气候胜地和温州市森林康养基地称号,顺利通过浙江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复核验收,并成功入选浙江最美森林氧吧。

(六)生态文明教育影响广泛。一是充分发挥保护区天然生态大课堂和黄腹角雉主题馆作用,大力开展生态科普教育,组织开展以中小学生为重点的“智慧研学”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35场次。二是以主题活动为契机,成功举办“5.22生物多样性日”、“科普宣传周”、“爱鸟周”等大型活动6场次。三是多方位展示乌岩岭生态文化。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探秘乌岩岭、《秘境之眼》,《中国影像方志》泰顺篇,电影故事片《夏至廊桥》对乌岩岭进行了深度的宣传和报道,在国内外对自然保护区起到了良好宣传作用。获得2019生物多样性日《秘境之眼》精彩影像评选活动优胜奖。创成全国自然教育基地、温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

(七)政治生态有效加强。一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印发了《乌岩岭管理中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乌岩岭管理中心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计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严格落实读书班学习教育,组织专题研讨4次,完成调研报告2篇。在自学和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党员签订了不信教承诺书。分别举行以“守初心续写创新史·担使命再创新辉煌”“对标五个够不够·攻坚克难当先锋”“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开展了研讨交流和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并作了一句话承诺。组织开展班子上党课,参观卢梨红色教育基地、重走护林路等主题活动,深化学习教育效果;二是按照巡察整改“六见”要求,全力做好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确保到条条都整改,件件有着落。三是扎实推进党风廉政教育。以“周一夜学”、主题党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风廉政专题会议等为平台,认真组织学习上级党委、纪委有关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在主题教育期间,组织干部职工认认真真学习了党章、《准则》和《条例》,进一步营造了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共开展“周一夜学”19次、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3次。加强廉政谈话。用足用好批评教育、谈话提醒等“第一种形态”,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严格落实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健全完善经常性履责约谈机制,重点抓好“三个全覆盖”,通过经常性开展交心谈心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的廉政意识和凝聚力、战斗力。三是注重加强政治建设。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纳入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重要内容,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选人用人关口,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任中层干部提任和评优评选中予以重点考察。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源管护压力较大。作为我省单体最大的森林生态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还比较薄弱,管护的手段还比较原始、单一。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缺乏统筹实施。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力度的加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工繁育和半野生饲养黄腹角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方案,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各自为政,科学性不强。三是社区发展能力不足。保护区内村庄基础薄弱,受到保护区政策、水源地保护和野生动物等影响,发展业态单一,发展活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

四、2020年工作谋划

(一)围绕资源管护抓管理,全面夯实保护发展基础。一是根据省保护区区块化调整的文件精神,实施保护区区块调整。开展调查研究,将村庄、道路和不适合保护区块调出,将有保护价值的区块纳入保护区,保持总量平衡。二是高度重视森林消防工作。始终坚持“发展以保护为先,保护以防火为先”理念,把森林消防作为保护区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实、抓好。三是加强资源管护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是加大护林员队伍的配备,按照择优的办法重新调整和选聘护林员,提高护林员队伍素质;另一方面是加强护林员队伍保障力度,在工资待遇、保险保障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护林员队伍的保障能力。四是加强资源管护的信息化建设。在原有的信息化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设备,建立统一管理平台,时时掌握资源动态,保障资源安全。

(二)围绕科研监测抓转型,全力推动生物多样性建设。一是全面启动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利用三年时间,把乌岩岭保护区“家底”情况摸清,提出保护区保护和发展建议,推进保护区科学发展。二是以生物多样性监测为重点,建立网格化的红外相机监测体系,制定乌岩岭保护区网格化监测方案,统筹推进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建设。三是开展动植物小种群繁育。完成《黄腹角雉种群保护工程项目》与《浙江雪胆繁育技术的研究》项目任务。

(三)围绕社区发展抓布局,全力推动社区居民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听取社区群众发展呼声,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县委生态大搬迁政策,实施保护区生态移民,积极探索集体林权赎买,提高社区保护区合法性和居民收入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区块化调整有利时机,优化社区发展布局,改善社区基础设施,促进保护区和谐发展。三是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林下经济种植,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围绕生态旅游抓提升,全力推动乌岩岭景区高质量发展。一是开展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把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有机结合,促进康旅泰顺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乌岩岭景区基础设施,完成游客中心装修和设施设备采购。三是以智慧研学为主题,推进保护区生态文明教育。加强与省内外研学机构对接,扩大研学范围,提高乌岩岭保护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围绕党的建设抓落实,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推行廉政风险防范,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转变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促进保护区事业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