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司前至筱村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发布日期:2020-08-03 14:34:18 浏览次数: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泰顺分局 字体:[ ]

一、项目基本情况

泰顺县司前至筱村公路改建工程项目起点位于泰顺县司前镇畲族风情园小区南侧,与现状228 省道(老52 省道)平面交叉,起点桩号K0+000,路线向东设顺安大桥跨左溪后沿山布线,之后沿X714 县道至下库东南侧,设置司前隧道(1850m)穿山至司峰线交叉口,与抽水蓄能电站进场道路平面交叉,沿X714 县道布线至朱垟,设朱垟隧道(长约1560m)穿山后至百丈镇,利用百丈镇现状道路廊带向南,出百丈镇区后沿X714 廊带布线至建民村,利用现状金坑大桥跨过珊溪水库,与X713X714两条县道平面交叉后,沿X714 县道廊带布线,经上章、水尾、柴岭脚至洪秀,在现状洪口大桥西南侧新建洪口大桥(主跨170m,上承式钢管拱桥)跨珊溪水库,在双龙山生态公墓西侧布线,设桥梁上跨现状X714 县道后在秀洪垟村南侧山坡上沿线布线,经墩头后设坳头隧道(长约1423m)、枫树岭隧道(长约1102m)穿山至筱村镇,隧道出洞后下穿在建的G4012 溧宁高速公路文成至泰顺段筱村互通主线桥,之后与筱村互通连接线改建段工程相接,终点桩号K21+683.914,路线全长21.878km

二、主要环境影响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本项目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主要分布情况见表1-4

1 声环境主要环境目标

中心桩号

敏感

目标

敏感点地面与路面高差(m

与公路相对位置

最近一排房屋距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距离(m

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

数量(户)

房屋情况

声环境执行标准

红线外30m范围内户数

4a类区第一排户数

中心线外200m范围内户数

2/1类区域户数

1

K0+100

畲族风情园小区

1.2

/

25/20

42

24

528

504

6层建筑

4/2

2

K1+090

下库小区

65.1

北侧

180/175

/

/

330

/

6层建筑

2

 

3

K8+700

塘古

2.4

北侧

35/30

2

2

14

12

2层建筑

4/1

4

K9+500

百丈镇中心小学

2.7

东侧

50/45

/

/

/

/

34层建筑

2

5

K9+700

尘土坑

25

东侧

20/15

28

28

1025

992

4层建筑

4/2

6

K11+100

4

西侧

172/167

/

/

25

25

2建筑

1

7

K12+000

上章

1

北侧

25/20

3

/

60

57

2建筑

4/1

8

K13+300

7

西侧

16/10

4

4

33

29

2建筑

4/1

9

K17+300

墩头村

49

北侧

175/170

/

/

21

21

2建筑

1

10

K21+320

茶亭

39

东北

150/145

/

/

34

34

2建筑

1

2 项目沿线水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

水环境功能区

目标水质

工程位置关系

主要工程量

1

珊溪水库(洪口溪*

洪口泰顺保留区

II

K9+760~K9+805段设百丈大桥跨越珊溪水库

24桥墩位于水域中,占用水域面积为10.17m2

2

K11+205~K11+330段利用现状金坑大桥跨越珊溪水库

利用现有

3

K12+610~K12+720段设水金岗1桥跨越珊溪水库

36桥墩位于水域,占用面积为14.19m2

4

K13+020~K13+055段设2号桥跨越珊溪水库

24桥墩位于水域,占用面积为8.04m2

5

K15+675~K15+810段设洪口大桥跨越珊溪水库

22桥墩位于水域,占用面积为5.08m2

6

珊溪-赵山渡饮用水源准保护区

本项目全线位于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内

道路总长22.313km,设置13座大桥(2471.32 m /13座),其中金坑大桥163.4m为利用现状段,设置中、小桥3座(203.12m/3座),长隧道3

注:*指水库管理范围

3 项目沿线一般生态保护目标

序号

名称

类别

工程的位置关系

1

泰顺县珊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主体工程:

K9+760~K9+805K11+205~K11+330段、K12+610~K12+720段、K13+020~K13+055段、K15+675~K15+8105皆以桥梁形式穿越泰顺县珊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临时工程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2

泰顺县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主体工程:

K19+674~K19+968段以隧道形式穿越泰顺县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临时工程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3

植被林木

/

沿线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未发现珍稀保护野生植物。

4

动物

/

沿线以禽畜为主,未发现珍稀保护野生动物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施工期

环境空气: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扬尘、沥青烟、拌合粉尘等,在建设单位切实落实降尘措施后,预计施工场地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及居民点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另外,施工期的影响是短暂的,在施工结束后,施工扬尘的影响也随之消失。

水环境:项目施工期主要废水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废水等,生活污水收集后清运处理;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声环境:根据预测结果,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施工场地90m以外基本可达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施工期机械噪声对敏感点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隧道爆破施工位置离居民较远,本工程施工期爆破噪声对周边村庄敏感点影响不大。

④固废:项目施工期固废包括工程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摊铺沥青渣。弃土弃渣自身利用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必须集中收集到指定垃圾箱,清运处理。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桥梁、弃渣、施工临时场地等,影响方式主要包括占用耕地、景观破坏、水土流失、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等。

2、营运期

环境空气:由预测结果可知,本工程营运期(近、中、远期)公路两侧NO2CO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的要求。所有敏感目标NO2CO浓度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相应限值要求。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由隧道入口至出口,污染物的浓度是逐渐增加的,在隧道出口处污染物浓度达到最大。

水环境:项目沿线不设服务站、管理用房等设施,废水主要为地面径流水。由于项目道路线路较短,路面宽度有限,路面径流随各路段面流入附近水体,也就不能形成较为集中的径流污染源。路面径流分散在各条河流中被迅速稀释。因此道路路面径流对沿途经过的水体造成的影响是短时间的,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

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时段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营运期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声环境: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运营近期、中期、远期沿线区域200m距离内昼间噪声均可达标,夜间略有超标,各敏感点昼间噪声预测值均能达标,夜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落实环评提出的措施后预计噪声均可达标,声环境影响可接受。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详见表1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本项目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及浙江省温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要求;造成的环境影响符合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环境质量要求;符合泰顺县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要求,符合“三线一单”控制要求,项目的环境事故风险水平可以接受。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符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范要求,在公示期间未接到公众以信函、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当地环保机构提交的意见。

通过再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降到最低限度,在此基础上,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期限公众反馈意见的途径

本次评价在道路沿线涉及的乡镇、行政村村委公示栏张贴了公示,同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进行了公示。公众对项目有环境保护意见的,在公示期限内可向建设单位环评单位或者当地环保局提出,并留下姓名、联系方式、联系地址。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20200803日至20200817,共10个工作日。

、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泰顺县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址: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泰庆北路406号二楼207室

  人:林宇航              联系电话:13867758652

2)环评单位

环评单位:浙江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址:杭州市拱墅区莫干山路972泰嘉园K902

人:周俊玲         联系电话:0571-88319066

3)审批单位

审批部门: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泰顺分局          联系电话0577-67586051

 

建设单位(盖章):泰顺县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20200803

 

1 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汇总一览表

措施

施工期

营运期

预期效果

水环境

1)洪水期严禁施工

2)桥梁附近设置沉淀池,上清液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收集后回用于路基铺设

3)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

4)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需集中收集,经过隔油、沉沙处理后回用。

5)临时堆放场地尽量远离水体,堆场的边沿应设导水沟,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

6)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移动式化粪池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至最近污水处理厂处置。

1)本项目沿线路基、桥梁均设置沉淀池收集进行过滤后再行排放

2严禁在项目路线内运输危险品和油品、农药等对水体有污染风险的液态物质,并在项目各交叉路段树立标牌标识。

不对沿线水体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环境空气

1)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沥青搅拌场,沥青、混凝土等材料采用商购。

2)离敏感点较近的路段施工时做好定时洒水、设置临时施工屏障

3)开挖、钻孔和拆迁过程洒水抑尘,及时清渣,制定土方堆放场管理措施;

4)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加盖运输

1)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

2)在工程沿线附近多种植乔灌木,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改善沿线景观。

沿线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符二级标准要求

噪声

1)在靠近居民点路段,设置临时隔声围护

2)夜间禁止施工,因工艺要求必须夜间施工时,若无法避免,需报经当地环保局审批后方可作业,并告示周围群众。

3)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

4)合理设置运输路线和运输方案。

5)隧道施工禁止夜间爆破作业,隧道爆破作业时应采取减小单段炸药使用量、定向爆破。

项目采用沥青路面,同时要求在畲族风情园小区、尘土坑、百丈中心小学上章(4a类区)、上4a类区)采取禁鸣、限速,(上1类区、上章村1类区, 超标户数约为30户)安装通风隔声窗。

对沿线敏感点建立声环境长期监测制度

沿线各敏感点在规划设计时,应尽量将住宅远离道路

沿线敏感点室内噪声满足要求

生态环境

1)工程施工期间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

2)临时占地尽量设置在公路占地范围内。

3)凡因工程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均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整治,恢复原有的植被类型。

4)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教育,禁止破坏植被。

5)合理安排道路绿化工作,对生态损失进行补偿。

/

最大程度减小水土流失

固体废物

土石方填埋至永久弃渣场

/

减小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影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