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1068/2021-55713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县住建局
  • 成文日期:
  • 2021-01-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泰顺县住建局2020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1- 01- 06 16 : 37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局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在坚定不移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六稳”“六保”的总要求,主动作为打出“组合拳”,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县住建局党委严格树立“铁规矩、硬杠杆”的决心,始终按照“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工作要求,全力打响全县住建领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全员全力全面投入全县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以来,县住建局及时启动防控工作预案成立疫情防控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加强工作部署落实落地,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疫情期间,共排查“三返”人员约3000人次;与全县187家建筑企业、48家房开企业及中介机构、7家物业服务公司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签订率100%;共发放横幅60条,《致全体业主的一封信》《致全县建筑业企业及在建工地的一封信》等宣传单8000余份,结合物业红色管家开展“红色代跑”,筑起防疫温情线。二是务实扎实真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回升。复工复产工作中,创新建筑工地分类管理办法,建立疫情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指导复工企业落实防疫情况日报告制度,有序推进项目工地复工复产。

(二)抓环境与优生态同建设。一是持续优化农村环境。完成4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开展2个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工程;已完成2016-2018年所有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建设,开工建设3个美丽宜居示范村。二是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优化居住小区空间,建设垃圾四分类站亭28处、二分类站亭47处,新增施划地面机动车位755个以及2534辆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及时受理和指导11个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174万余元使用,有效解决小区消控系统、电梯维修检测、电梯年检等问题;结合县文明办问题反馈整改工作,推进提升整治活动。今年以来,立查立改问题1000余个。三是进一步补齐生态短板。完成年度投资额3000万元,建成投用县餐厨垃圾处置厂;完成总投资1825万,完成仕阳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完成司前、筱村镇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开工龟湖、彭溪、泗溪等3座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工作;建成污水零直排小区完成20个,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2公顷,新建绿道5公里。

(三)抓脱贫与强整改齐推进。一是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再推进。开展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无房情况排查,共排查出C、D级危房70户,无房户323户。7月底前,70户C、D级危房已治理改造到位,9月底前实现无房户问题清零。二是扶贫民生领域问题整改再发力。结合县委巡察工作,研究当前扶贫形式,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及时跟进补助政策,完成资金结余问题整改。同时,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活动,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资金使用到位。三是安全生产再抓实。开展各类专项检查12次,累计出动科室、站所人员共计371人次,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190份,约谈施工、监理企业共计5家,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创成市级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四个,获得瓯江杯建设工程2个,泰顺县妇幼保健院项目争创钱江杯。

(四)抓建设与保民生共发展。“大建大美”促蝶变。深入实施“大建大美”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大建大美”项目,累计投资9.9亿元,开工“大建大美”项目4 个,建成10个。实事实干优民生。投资1700万元,完成县天然气中心气源站建设并投产,建成燃气管线4.5公里,实现居民小区1800户“液化石油气”改“天然气”置换;聚力交通治堵,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公里,打通断头路1条,新增停车位2182个,其中公共车位1128个;启动改造老旧小区1个;推进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工作,完成4条电梯加装;加快推进人才住房保障,完成39套人才住房筹集、12套配售。“最美山城”展形象。谋划城市新形象和空间新品质,切实推进新城、老城、北城“三区并进”,完成罗阳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纲要编制、三维数据采集、模型制作等。

(五)保平稳与促发展相结合。全力以赴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稳中有进,多个指标亮出强增长信号,实现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经济稳增长。建筑业方面。前三季度,我县共完成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08.66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省内产值59.78亿元,同比增长22.6%,创税10.23亿元。今年,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研究出台《关于建筑业奖励扶持相关政策补充意见的有关事宜》,加大了本地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兑现建筑业扶持资金,为6家施工企业兑现纳税奖励等政府扶持资金共计6140万元,着力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累计引进1家一级、8家二级优质建筑企业;南浦溪镇、三魁镇2个乡镇型建筑业总部经济园也已基本培育成形。房地产业方面。积极研究出台支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报请县人民政府出台《泰顺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实施方案》。今年前三季度,我县共完成房地产投资额6.77亿元,同比增长12%。房地产从业人员增长72.7%,工资同比增长52.2%,全市排位第一。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一是推进公租房建立动态管理。精准聚焦住房困难家庭,织密住房保障网络,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健全探访关爱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家庭“应保尽保”,对不满足条件的及时清退。二是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推进罗阳镇江渡村保障房工程等6个138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三是继续推进罗阳镇石龟背直管公房老旧小区改造,计划2021年11月底完成。四是开展第二批人才房配售工作。五是做好困难群众危房动态管控,有效落实困难群众住房及时救助。

(二)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给排水设施方面:推进老城区给排水工程、罗阳镇背街小巷污水治理工程及乡镇“污水零直排区”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新增海绵城市面积0.05平方公里;不断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实现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0公里以上、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网5公里以上、建设改造供水管网5公里以上,完成罗阳镇菖蒲垄污水管网建设提升,进一步谋划罗阳东部区块管网工程建设,同步推进房屋立管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开工建设雅阳镇污水处理新厂、三魁镇污水处理新厂、泗溪镇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彭溪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4个项目;完成泰顺污水总厂、泗溪镇、龟湖镇、彭溪镇等4座污水三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及省市验收销号;完成农村污水处理终端建设改造6个以上。城镇垃圾设施方面:开工建设泰顺县静脉产业园建筑垃圾处置项目,全面建成投用南浦溪镇垃圾综合处理站(中转站),谋划推进泰顺县城关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罗阳镇第二垃圾中转站、雅阳镇垃圾中转站、彭溪镇垃圾中转站、筱村镇垃圾减量化处理中心及附属配套设施工程。燃气设施方面:建设燃气管线4公里以上,实现“液转天”1200户以上。

(三)持续扮靓“最美山城”。一是完善城市设计成果,对县城的整体形态进行研究,整合已编制的城乡规划,综合考量城市空间,指导最美山城建设。二是推进“大建大美”工作,初步计划建设30个重点项目“大建大美”项目库(具体待最终确定),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开工5个,竣工5个。重点抓好县交通枢纽工程(一期)、环文祥湖区块景观工程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建好明德学校和罗阳镇鹤巢小学扩建工程等一批教育设施项目,打造好人民广场改造提升工程、东门车站改造工程(市民公园)、泰顺文化中心及入城口改造工程等一批民生项目。三是加大交通治堵力度,建设改造市政道路2公里以上,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打通断头路1条。四是抓好城乡园林绿化及绿道项目建设,实现新增绿道5公里以上,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公顷以上;五是谋划打造老城、新城“月光经济”发展片区,推动“月光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升级。

(四)持续推进村镇建设。一是深入优化城乡环境,继续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启动4个,完成3个;完成2个中国传统村落建设;完成罗阳镇三滩村生态景观大道提升工程的建设。二是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深入推进泰顺地域建筑文化研究,完成泰顺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任务,开展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三年专项行动,将我县已公布的160处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建档,按时录入历史建筑数据库并与住建部联网,助力县域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三是落实农民建房通用图集更新工作,实现泰顺传统村落宜居、宜业、宜游新形态,焕发泰顺村落新活力。

(五)持续推动行业发展。一是建筑业突出高质量发展。2021年争取完成省内建筑业产值80亿元以上,创税11亿元以上。着力抓好转型升级,鼓励以合并等方式大力推进企业升级壮大。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二是房地产业突出市场平稳。加快城关商品住房用地的推出,严格控制供应商业用地,促进供求平衡,严控房价,合理引导预期,引导合理消费,坚决遏制投机炒房。三是物业服务业突出管理提升。以文明县城创建为总抓手,争取300万元资金用于物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一小区一方案”工作经验,加速破解物管小区历史遗留难题。

(六)持续加快人防建设。一是抓好防护工程建设及日常监管工作。理顺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规范人防工程质量监督行为,落实人防工程质量终身制,确保人防工程建设质量,争取完成结建人防工程竣工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二是健全人防通信警报体系。有序推进警报系统更新工作,分阶段对警报器进行更换,优先完成县城警报器进行升级改造,增加1-2台警报器提高县城警报覆盖率,实现省市县三级统控。三是全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配合县人民法院对氡泉雅苑、大洋望府、新城商贸城、新府公馆等项目开展人防易地建设费追缴工作,及时跟踪对接对天润花园项目的破产重组工作。

三、“十四五”计划

(一)聚焦最美山城建设。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审批权限下放新路径,打通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好城市设计与现有城镇规划有效衔接,探索泰顺特色风貌清单和负面清单;持续“大建大美”建设,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引入大型高端商业综合体,完善民生基础设施,计划投资15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12亿元,联合县发改、旅游、交通等部门,实施我县省级绿道、城镇绿道、旅游绿道(含古道)等建设提升170公里以上,重点打造好包洋-南浦溪-筱村-百丈-司前-罗阳换飞云湖特色绿道、打造分水关-彭溪-雅阳-三魁-西旸-罗阳等老58省道沿线绿道,打造城市、乡镇建成区周边的社区绿道、城市绿道等休闲绿道建设;同步做好园林绿地建设提升,完成环文祥湖区块生态景观配套工程、奥林匹克公园、凤凰山公园、卧龙山公园等项目绿地品质提升;以青草湾、环文祥湖为重点,分别构建老城、新城“月光经济”发展片区,推动“月光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升级,建设“不夜泰顺”,到2025年县城建成特色型“月光经济”街区2个;以建设智慧小区、未来小区为目标,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协同民政、应急等部门,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推进人口疏散与应急避灾双挂牌,共同建设互补互惠、和谐共赢的城市人口疏散体系和应急避灾疏散体系,启动建设一至两个能够满足200人以上基本生活的综合应急疏散基地,同步配建安全防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战备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聚焦民生问题。建立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投资10.6亿元建设罗阳镇C-14-2-2地块保障房项目,总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完善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人才公寓”“蓝领公寓”等政策性住房有效供给,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投资2.5亿元改造罗阳镇20个开放式小区,十四五期间重点改造桃花园小区、城南小区、泓文花园等老旧小区;不断完善路网框架,计划投资38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33亿元,重点实施泰顺县天关山路建设工程、泰顺县廊桥大道建设工程、新城区市政道路工程、“一路三卡口”改造提升工程等10条道路建设;落实白蚁防治长效机制,计划每年投入防治经费40万元,重点提升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保单位的白蚁防治覆盖面,计划到2024年,完成我县21个传统村落、3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有国家级和省级文保单位的白蚁危害综合治理及实施动态监测;研究出台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城市空间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等的政策措施,提供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聚焦污染防治。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计划投资16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14亿元,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农村水终端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给水设施建设改造等工程内容,重点做好罗阳镇老城区、东部片区管网建设改造、雅阳镇和三魁镇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泰顺污水总厂扩建,城镇供水厂及管网建设改造等,实施泰顺县建筑垃圾处置项目、泰顺县城关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泰顺县生活垃圾处置项目技改提升、罗阳镇第二垃圾中转站、雅阳镇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中心一期工程、筱村镇垃圾减量化处理中心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

(四)聚焦经济发展。研究出台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房地产调控等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建筑业强县”,力争到2025年,我县特级建筑企业实现“零”突破,建筑业总产值达220亿元以上,税收达20亿元以上。引进优质建筑业企业,争取一级总承包企业达到18家,二级总承包企业38家,加强建筑业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集聚,县城建筑业总部经济园与乡镇型总部经济园“双线”齐头并进共发展。防范重大风险,依托“互联网+”全面整合全县建筑施工大数据,实现“智慧工地”大平台全覆盖,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以深入开展市级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和瓯江杯建设工程(温州市优质结构工程)创建作为重点内容,引导县内优质工程向钱江杯优质工程冲刺,完成“零”突破;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维护我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五)聚焦乡村建设。一是高品质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到2022年,计划总投资3.45亿元,创成省级美丽城镇样板6个,7个乡镇达到“十个一”标配的美丽城镇基本要求。其中,2021年建成省级美丽城镇样板3个(三魁镇、百丈镇、筱村镇)、4个乡镇达到基本要求(西旸镇、大安乡、南浦溪镇、包垟乡),2022年建成省级美丽城镇样板3个(泗溪镇、仕阳镇、彭溪镇)、3个乡镇达到基本要求(龟湖镇、凤垟乡、东溪乡)。到2025年,全县18个乡镇的美丽城镇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二是高质量推进最美乡愁村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创成一批行政村达到“最美乡愁村”要求。通过抓两头促中间,每年“晾晒一批”有地域特色的美丽整洁村庄(数量1-3个),“提升一批”有扎实基础的中间梯队村庄(数量3-5个),“新增一批”符合全域旅游的乡愁村(数量3-5个),提升农村村容村貌和品位档次。三是高标准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到2025年,计划总投资0.24亿元,完成1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其中:2021年完成4个,2022年完成2个,2023年完成2个,2024年完成2个,2025年完成2个。四是高要求推进中国传统村落建设。到2025年,计划总投资0.12亿元,高品质完成5个中国传统村落建设。其中:2021年完成1个中国传统村落建设,2022年到2025年完成4个中国传统村落建设,逐步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综合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