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罗阳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最美山城”目标战略,坚定不移加快绿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2021年全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63元、20833元。 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艰难繁重的任务挑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全镇上下众志成城、逆势破题、争先创优,于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在苦干实干中决战决胜,真正打赢了一批关全局、谋长远的“标志战”;啃下了一批跨时长、遗留久的“硬骨头”;办成了一批切热点、顺民意的“暖心事”;山城崛起集聚新动能、新气象。 一年来,我们干在实处,“最美山城”展露新姿。突出精建精美,强化全域统筹,抓好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一是老城改造力度空前。紧扣“13580”作战图,全面打通堵了几十年的东门、建设南路两大瓶颈卡口,启动拆整西门卡口;全速提升市民公园、人民广场地标区块;全力攻下多年想干未成的阳光幼儿园拆整难题;全线完成“10条主干道大提升、5个公园和50个游园大建设、5000棵大树进老城”三大行动;老城改造的投入历年最多、体量历年最大、力度历年最强。二是新城崛起势头强劲。开工建设天关山路、栗子山路、廊桥大道延伸段等城区道路,建成通车235国道过境段、高速连接线等路网提升项目,不断拉伸城市框架。健全完善总工会、新档案馆基础配套;高标推进县文化中心、东入城口改造等市政工程;做优做精环文祥湖、高速道口核心板块;新城形象更加精致、人口更加集聚、品质更加宜居。三是乡村建设亮点纷呈。投资8800万元,建成投用乡愁记忆馆22个重大项目,辐射惠及1.5万人的“古韵逸境”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市级优秀。“趣村岭北”被列入市级未来乡村打造试点。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深入开展“两最”评选,精品打造三联、大溪源等最美乡愁村3个,成功创成洲滨、上交垟等历史文化村3个,桂坪、恩岱垟等A级景区村4个,城外六大社区呈现你争我赶、特色发展的火热态势。 一年来,我们精心布局,生态产业蓝图初显。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线,创优升级产业体系,抓牢筑强产业平台、积极开辟了“两山”转化新通道。一是生态工业提速壮大。1-9月份,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7.08亿元,占全县44%,同比增长15.26%。积极融入全县“三园两基地”生态工业总布局,罗阳生态工业创新发展基地启动配套工程建设;小微万创园完成企业入驻30多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整治低效工业用地70亩。二是旅游主业出新出彩。围绕“走走泰顺、一切都顺”旅游大IP,深入实施康养文旅“六个十”工程,交垟十大馆等特色景点全速打造,“迷途交垟”等精品民宿开放营业,仙居游客中心等旅游配套不断完善,碑排猕猴桃采摘节等节庆活动越办越好,全域旅游格局更加优化。三是绿色农业打响品牌。浙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开工建设,山友农特产品加工物流园列为省综合扶贫试点,创成农业绿色发展省级示范区。创新实施“订单农业”模式,“山友e联”牵头7家专业合作社,合作种植菊花基地550亩,年度创收500多万元,有效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一年来,我们攻坚突围,项目撬动赶超发展。坚决以重大项目建设的全面突破,打开新一轮绿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一是大干项目成果丰硕。完成投资60亿元,76个重大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投资体量、项目数量均创历年之最。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即将投用,根本上保障城关饮用水安全。溧宁高速文泰段全线通车,县殡仪馆迁建等提前投用,温州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等加码推进,长垄至洲岭公路等提速攻坚,“四好农村路”新改建11条,里程超40公里。二是要素制约有力破解。深化“十大专班大攻坚”,全员下沉、全域发力,落实连片征地1050亩,拆除房屋1.62万㎡;土地“双清”732亩,土地出让415亩,出让金16亿元,成功融资2.4亿元,百分百完成“六重清单”的项目开工、资金使用8大方面的206项指标任务,高分实现“全年红”。三是招商引资再创新高。我镇新签高性能水刺无纺布等亿元项目8个,累计到位内资4.8亿元,外资220万美元。新增总部回归企业3家,新增税收3.33亿元。 一年来,我们服务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严格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圆满完成投资2亿元的十大民生工程,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一是脱贫攻坚成果显著。全力开展强村富民行动,针对1510户低收入农户落实镇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精准实施“六排查六清零”工作,收官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生态大搬迁深入推进,建成交付13万㎡的1000套保障房,安置完成425户1360人,其作为“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改革”试点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中期评估。二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城“十大校建”项目稳步实施,文祥小学、文祥幼儿园建成投用,明德学校完成一期工程,九月份第一批学生可入校就读,鹿泰实验幼儿园提速推进,北辰艺术中心、职教中心扩建开工建设,县城教育资源更加优化。三是公共服务提质扩面。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累计落实投资3000多万元,量身改造绿苑、金湖20个开放式小区,精心提升新北、大深垟11个城市社区,全力整治背街小巷环境盲区。加快实施县妇幼保健综合楼、人民医院门诊部扩建项目,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重点推进医养保障提升行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99%以上。累计发放低保金139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438万元,标准化建成南洋社区3家2000人以上村级卫生室,社会保障体系全面优化。民族宗教、残疾人、妇女儿童、退役军人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成效。 一年来,我们强基固本,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始终把安全稳定摆在首位,完善优化“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是狠抓疫情防控。坚决落实精密智控、人物并防,以人员零失控、病例零扩散、境外零输入重大成果实现“两战双赢”。常态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系列工作,新冠肺炎疫苗全程接种达到6.7万人,全民强化免疫保障。二是严筑安全防线。实体运行全市乡镇级最大的“党群服务”和“平安罗阳”两大综合体,373个微网格全域开展平安建设活动。挂牌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成功调解案件60件,化解信访积案19件,处置满意率100%。全力推进安全生产“5+5”专项整治和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行动,深入排查小微企业47家,高层建筑59幢、出租房2078户、合用场所3454家,跟踪整改消防安全隐患1500处,改造验收电气线路2771户1.5万间。三是巩固基层基础。创新实施“四招十法”,70个村社换届提前完成。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通过投资入股、资产分红多元举措,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和年经营性收入分别从五年前的580.28万元和469.06万元增长到2817万元和1312万元,成功实现量变质变“双飞跃”,被评为省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一年来,我们革故鼎新,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提升办事效能。全面落实“两强三提高”建设行动,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成功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累计受理卫生健康、民政医疗、工商登记等政务服务8869件,办结率100%。二是抓实法治建设。认真落实镇人大主席团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高质量办结县人大代表建议13件,办结率100%。严格落实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不断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管理。三是永葆清廉本色。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借贷和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但是,对照绿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罗阳镇仍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山城能级品质仍需提升。新城不够大、老城不够美,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二是产业平台支撑仍需强化。生态工业规模不大,旅游主业亮点不足、传统产业转型不够,“大好高”项目招引不多,发展潜力需进一步挖掘。三是城乡一体发展仍需加快。城外六大社区的乡村建设、服务配套、人居环境离老百姓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资金项目投入需进一步加大。四是基层治理创新仍需发力。城市小区管理不够精细;防灾减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数字化改革不够深入,镇域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不高。五是改革担当意识仍需增强。少数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主动作为、破难前行的争先创优态势不强。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挑战,采取有力举措加以解决。 二、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罗阳镇将紧扣“打造‘万亩千企’集聚平台,打造‘万人搬迁’共富样板”两大工作主线,争先创优、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罗阳在产业、建设、项目、民生、治理等各项事业上实现新突破、新成就、新飞跃,全速打造浙闽边区域中心节点城市,奋力推动共同富裕高点起步。 (一)多元构筑“产业高地”。紧扣“富民强镇”要求,构筑“支撑更强、结构更优、活力更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工业平台强支撑。加速推进罗阳生态工业创新发展基地,全力助推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强“3+1”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招引。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腾笼换鸟”,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个转企、小升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文旅产业出精品。深化“全域旅游”布局,完善城区旅游配套,全力创建高等级景区城。做深做细“旅游+”文章,加快推进岭上湾革命纪念馆文旅融合项目,不断扩大碑排猕猴桃采摘、大溪源蝴蝶谷体验式活动知名度,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专线、多元旅游套餐,集中展示“走走泰顺、一切都顺”的罗阳风采。三是绿色农业提品质。进一步打响“泰之叶”等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泰顺特产品质,培育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特色水果、畜牧业等7大特色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力争农业产业总值突破4亿元。 (二)深化打造“最美山城”。一是全面提升老城品质。落地实施一批力度大、形象优的城建项目,持续做活老城。加快推进石龟背直管公房等老旧改造提升,开工建设南洋寨等城市公园,加速推进西门卡口、文化路卡口等道路改造,启动提升登云桥、老党校等标志区块,加速规划“人文十景五地标”,特色打造传统文化街区。二是提级建设新城配套。紧扣“做大新城”建设要求,完善城区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攻坚实施市政道路、设施更新、产业平台等新城建设十大工程,新建实施市政道路10公里以上,精品打造集聚1.2万人、占地600亩的栗子山、文祥湖两大住宅板块,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集聚力。三是协同推进城乡共美。常态抓好六大社区环境整治,联动抓好美丽城镇、美丽田园、美丽菜园、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实现城乡同建共美。重点打造“古韵溪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做强“趣村岭北”未来乡村试点,加码推进分布式光伏试点,连片带动村强民富。 (三)奋力积蓄“赶超动能”。一是大抓项目强攻坚。聚焦重大项目清单,用好“三色预警+月通报”“十大专班大攻坚”机制,全力攻坚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235国道罗阳至司前段、长垄至洲岭公路一大批交通项目,年内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0公里以上,推动镇域交通网络提档升级,全面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大抓保障强支撑。强攻政策处理,加快推进通用航空机场等前期,持续做好土地双清、垦造耕地、低效用地再开发、做地收储等各项工作,力争年度连片征地1000亩以上,护航保障罗阳生态工业创新发展基地、通航小镇等“无障碍”推进。三是大抓服务强招引。用活用好乡贤泰商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以产业招商为主导,针对万洋众创城、宁德时代、邻里中心等意向项目,全周期跟踪管理、全流程精准服务,确保项目快落地、早投产、真见效。 (四)全面增进“民生福祉”。聚力强化公共服务的惠普供给,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优质公共服务促进要素集聚发展。一要深化“学在罗阳”。加快推进实验二中、机关第二幼儿园等县城教育“双十”校建项目,进一步均衡县域教育资源,助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要深化“幸福罗阳”。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统筹抓好“提低”“扩中”“保底”工作,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大力探索先富带后富、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体系建设。三要深化“品质罗阳”。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奋力实现“两年保优”,为三年创建行动奠定胜势;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效,深入开展文化下乡系列活动,改造提升农村文化场所10家以上。 (五)高标落实“整体智治”。以数字赋能,向改革借力,争当镇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一是改革实践出精品。持续解放思想,强化数字赋能、抓好特色出新、促进技术迭代,深入推进“共富大搬迁”改革试点,创新打响一批辨识度高、引领性强、代表性足的罗阳实践样板。二是疫情防控出实效。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突出“人物同防”,全面落实疫情监测、风险评估、进口冷链食品闭环监管、重点地区返泰人员管控系列举措,全民动员提高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全面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三是平安建设出成果。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县乡一体、五化抓统”管理模式,重点完善“343”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全面落实新一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计划,强化风险隐患的闭环管控、跟踪整治、巩固提升,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防台各项工作,全方位营造平稳安定、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