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年以来,泰顺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对标“两个先行”,按照“机制创新年、改革探索年、成果展示年”定位,围绕“三个一批”目标任务,坚持“小切口”入手,持续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全力厚植特色、放大优势,久久为功走出一条绿水青山特色的山区县“生态共富路”。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共同富裕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泰顺县共同富裕工作推进情况。下面有请县发改局副局长张统介绍有关情况。
县发改局副局长张统: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主要向大家介绍2022年泰顺县共同富裕工作推进情况
一、抓顶层设计,做好谋篇布局的文章。一是完善制度设计。从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四个维度出台包含年度工作要点、考核评价办法、群团助力共富十大行动、“扩中”“提低”等在内的近60项政策文件、改革方案,全面部署10大标志性成果、67项重点工作、40项重大改革。二是强化工作推进。抽调精干力量,实行“社建委+专班”合力攻坚、集中办公。建立完善社建委工作机制和共同富裕推进机制,召开1次全县大会、2次领导小组会议、10次工作例会、20余次专题会议。三是主攻政策争取。紧抓“生态旅游全域美丽”样板“一县一策”和山区26县省级专项政策红利,落地“一县一策”政策22项、省级专项政策120项。
二、抓特色亮点,做好争先创优的文章。一是抓好试点工作。聚焦“富得起”后半篇文章,深入推进“生态大搬迁助力共同富裕”全省首批共富试点,打造“搬迁安居”集聚圈、“家门口就业”共富圈、“15分钟”公共服务圈,试点以来搬迁3222户,12308人,今年以来搬迁1157户,4006人,累计搬迁36048户,109987人。经验做法在《浙江日报》《今日浙江》《政策瞭望》《浙江经济》等媒体刊物刊发。二是抓好先行示范。选评泰顺县共同富裕第一批典型案例42个,创新企农融合模式打造新富民产业、筑牢生物多样性底盘力促“生态共富”经验做法分别入选全省共富首批最佳实践、《浙里共富》专刊。今年以来,泰顺县先后在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全省社建系统工作例会上交流发言,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儿童友好县城建设的特色实践”改革试点,在第二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上作“打造儿童友好县城‘山区样板’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均等均衡”主题分享。
三、抓重点突破,做好蓄能发力的文章。一是强化产业提质。全力打造“一罐茶叶、一篮水果、一瓶蜂蜜、一包干菜、一箩薯芋、一服草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杯香·共富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9.14亿元。开工建设全省首家省级奶牛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自主培育的浙产首例遗传改良“胚胎牛”。浙闽边预制菜产业基地、农归巴“三位一体”数智产业园相继列入预制菜产业链培育重点。大力发展以时尚轻工、新能源、生物医药为主的生态工业,竣工投产竹材首台(套)技术装备应用项目,加快推进年产15亿瓶(桶)的顺水山泉矿泉水等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绩评价全省第二,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正式获得文旅部公示。二是强化平台增效。建强省级经济开发区,实施万洋众创城等119个重大项目,正泰逆变器智能制造生产线等重大项目顺利完工。强力推进山海协作“飞地”建设,鹿泰“双向飞地”签约落地项目8个,滨泰“科创飞地”实体化运作并签约入驻企业3家,宁泰“产业飞地”招引落地项目1个。三是强化民生优享。大力推进“共享社·幸福里”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微改精提打造“来料加工、共享农机、我村好特产”等特色平台30余个,北辰未来社区入选全省首批共富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试点。建成共富工坊49个,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投用12个校建项目,四级远程超声会诊中心打通山区县群众就医看病“最后一公里”。用好用活县图书馆、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阵地,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73个。
主持人:下面是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可以开始提问。
记者提问1:你好,我想请您介绍一下泰顺县生态大搬迁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试点获批后,泰顺县第一时间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生态大搬迁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21家部门职能,实行实体化运作,抽调正科级领导专职负责,统筹推进试点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先后出台了《共富大搬迁的实施意见》《泰顺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低收入农户抱团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泰顺县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试点实施方案》《泰顺县加快来料加工产业发展助推共同富裕实施意见》等系列实施方案和政策文件,对试点工作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推动作用。
总体来说,打造形成了三个圈:一是打造了“搬迁安居”集聚圈。全县累计完成总投资105亿元的“3个1.5万”搬迁平台、56个安置小区项目建设。试点实施以来,搬迁群众2712户10089人,搬迁总人数突破十万,县城常住人口超过12万。二是打造了“家门口就业”共富圈。通过人口搬迁集聚,腾挪出了更多发展空间,用于发展生态产业,全县累计复垦宅基地2442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869亩,完成闲置农房盘活900幢,吸引资本投入3.95亿元。帮助搬迁群众“进城就业”“就近就业”,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5532元增长到2021年的22789元,年均增长10%以上;278个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实现25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三是打造了“15分钟”公共服务圈。积极完善搬迁小区周边公共配套设施,创新“数字管家”“红色管家”和“乡贤管家”精准管理模式,让搬迁群众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加快从村民向市民转变。
记者提问2:据了解,今年初市委刘小涛书记首次提出“双向飞地”,请问,我县在推进“双向飞地”建设有哪些做法经验?
答:今年以来,泰顺县在鹿城等兄弟区县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刘书记关于联动建设“双向飞地”的指示精神,积极创新“双向飞地”新模式,形成了在发达地区“有地、有楼、有税收”,县内合作“有平台、有产业、有人才”的山海协作新格局。一是“双向思维”打开发展空间。全面深化鹿泰合作共建,鹿泰总部科创园完成装修工程启动竣工验收,滨泰“科创飞地”已签约入驻企业7家。积极挖掘本地潜力,整合10万平方米厂房和1000亩土地用于“双向飞地”建设;滨泰共富数字经济产业园投用并成功承办全省直播电商大赛赛事。二是“三向支撑”赋能产业提升。聚焦“落地实”优保障,招引并落地产业项目8个。聚焦“转化快”强创新,揭牌运行山海协作温州理工学院泰顺研究院并引进专家20名。三是“多向发力”拓宽共富路径。创新打造共富民宿、共富田园、共富工坊等,高质量推进3个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通过村集体抱团投资“飞地”建设模式,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建立泰顺农产品展销馆,网易严选上线首个地方馆,“线上+线下”联动打开特色山货市场。
记者提问3:我们都知道,泰顺县目前正在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样板,问下一步有哪些具体举措吗?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泰顺县将以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共同富裕工作部署要求,把富民增收、群众有感作为衡量共同富裕的检验标准,拓宽增收渠道,优化服务供给,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朝着“浙南明珠 最美山城”目标勇毅前行。
(一)推进工作架构迭代升级。对标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战略目标,特别是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谋划新一轮的共同富裕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加快迭代形成共同富裕系统架构图2.0版。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强化与省级部门的对接联系,最大程度上实现省市县工作的链接贯通。
(二)深化共富实践品牌打造。一方面,重点提升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山海协作、一老一小、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工作,为其他山区县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另一方面,探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共富未来单元、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改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等工作,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三)加快“三改”工作一体融合。以推进“扩中”“提低”改革为重点,围绕“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基本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的目标,精准把握不同类别人群,形成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围绕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基本单元等方面,找准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重点改革,分阶段有重点地滚动推进,力争打造一批具有普遍意义、可示范推广的改革成果。
(四)加速山区生态产业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用活用好山海协作机制,高标建设泰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速推进滨江“科创飞地”、海宁“产业飞地”等平台建设,引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全力推动万洋众创城等一批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全面落实重大项目攻坚年行动,提速苍泰高速等项目,持续推进通用航空机场等前期,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发挥温州理工学院泰顺研究院等作用,助力产业提升、基础夯实。
主持人: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