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泰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与开发技术团队就“强村富民在线平台”这一线上数字平台的应用场景探讨了近一个上午。该负责人督促技术团队进一步调整优化平台,争取早日上线,通过数字赋能,进一步提升泰顺村集体和农户的创收水平。
政府部门与开发技术团队对接“强村富民在线平台”是泰顺县致力于强村富民的一个小小缩影。去年,泰顺县出台《关于实施强村富民“三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意见》,以期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民更加富裕富足。
强村要富民,富民更强村。在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主旋律下,且看泰顺如何有效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跨越山高水远,村集体抱团投资“飞地”
这个项目年均能产生920万元以上的收益
近年来,枕山近海的泰顺“跨越山河大海”,携手鹿城,聚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位于鹿城七都岛的鹿泰总部科创园便是泰顺与鹿城山海协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据了解,鹿泰总部科创园是鹿城与泰顺共建的园区,是温州市首个山海协作“飞地”项目,也为在外泰商回乡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该项目总投资3.4亿元,为集办公、研发、展销、人才培养、产业孵化、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飞地”园区,预计园区企业总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创税1亿元以上。
该项目的落地,不仅“富”了产业,也“富”了村子。所谓“飞地”,即打破地域界限,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更大效益。原来,泰顺共有两百多个村投资1.15亿元到鹿泰总部科创园,年均能产生920万元以上的收益分红,这种飞地抱团模式使大部分村集体完成了从“输血”为主到“造血”为主的深刻转变。目前,两地正加快该项目的工程进度,确保稳固强村富民的投资收益。
除了打造以鹿泰总部科创园为代表的市域“消薄飞地”平台,泰顺正在建设省域“产业飞地”平台。去年下半年,温州泰顺县和杭州滨江区正式签订2021年度山海协作工程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人才互派、乡村振兴、产业合作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交流、协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此外,滨江区西兴街道、长河街道、浦沿街道分别与泰顺县生态产业园发展中心、柳峰乡、仕阳镇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以此全力助推泰顺乡村振兴、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在此基础上,泰顺正在力争纳入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的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建设“产业飞地”的名单,推动山区县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高端产业发展。
此外,泰顺还将开发县域“资源飞地”平台,抱团投资抽水蓄能、交溪流域水电站项目及强村富民创业园等项目。例如,为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一期60个村投资泰顺月湖小微企业创业园。该项目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400亩、总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预计年产值80亿元、年税收3亿元,将为村集体组织提供稳定收益,实现强村富民。
这里开放27天,接待逾6.5万游客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现代农业、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
没有产业的支撑谈不上富裕,更谈不上一种持久的富裕。
目前,泰顺正探索山区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工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村集体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集体土地招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村集体通过自主发展或入股发展等模式发展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
依托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等平台,泰顺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好“一罐茶叶”“一篮水果”“一瓶蜂蜜”“一包干菜”“一箩薯芋”“一服草药”等六张牌,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动村集体经济融入地域产业链条,实现村集体经济、农村居民“双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乡村旅游,泰顺已初见成效。大溪源村与泰顺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泰顺县蝶栖谷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大溪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蝴蝶谷项目,实现古村“破茧成蝶”。2021年,蝴蝶谷仅开放27天接待游客就突破6.5万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23.9万元,总收入相较于2017年翻了近5倍。
无独有偶。2015年,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主体在泰顺县柳峰乡墩头村提出云岚牧场投资开发计划。在此之前,墩头村村民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匮乏的物质条件使得当地村民长期以来处于“只求温饱”的状态。
如今依托高人气的云岚牧场,柳峰乡盘活了闲置土地和农房,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据统计,云岚牧场直接和间接带动6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此外,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和盘活闲置农房等方式,大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和农户创收。
今后,泰顺将深化农旅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推进“一乡镇一民宿村”计划,建设一批省级休闲乡村、农家乐(民宿)集聚村、森林康养基地,加快推进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矿坑冰城等一批农文体旅项目建设。
此外,泰顺正探索山区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合理布局小微创业园,五年内在三园两基地中安排200亩以上土地建设强村富民等项目,鼓励企业租赁集体厂房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企业每年为群众解决15000个就业岗位。
山上“屋漏偏逢连夜雨”,山下开民宿年入近20万元
通过大搬迁,做好“富”字文章
近年来,秉持着“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工作方针,司前畲族镇持续推进共富大搬迁工作,原本“穷在山上,苦在路上,落后在分散上”的居民,不仅顺利搬到了新房子里,也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奔小康。
有村民原本住在距离中心村20多公里的山上,每逢刮风下雨,她家木结构的房子总是漏水,此外,让她头疼还有交通问题,下山一趟就要花一个多小时。如今,得益于县里的搬迁政策,包括她在内的一批村民成功搬到了山下,并在左溪村开起了民宿,每年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此外,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与时俱进,通过抖音、淘宝等平台积极推广,电商经济也呈现稳步增长,实现了增收。
司前畲族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镇通过品牌化打造现代示范农业、标准化提升竹木生态产业、精品化发展全域康养旅游等“一二三产”联动的方式,做大乡镇产业,打造共富样板。
司前畲族镇大搬迁的背后,有着泰顺通过搬迁做好“富”字文章的努力。富得起,最重要的是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多年来,泰顺在县城和中心镇扶持发展了多个生态产业园、小微创业园和来料加工点,实现了公交车10分钟就近就业;出台了强村富民政策25条、惠农强农政策100条等政策,设立了创业就业激励基金,常态化开展来料加工、家政服务、电商快递、餐饮厨师等劳动技能培训,力争让下山村民都有拥有一技之长;招引并落地建设了华东大峡谷、云岚牧场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增加土地流转、房屋出租、打工务工等收益……
此外,泰顺通过整村、整片搬迁,加强土地整治利用,积极开展宅基地复垦工作,因地制宜构建“农民下山、产业上山”“搬家不搬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挖掘后备资源潜力,走出一条农民增收、集体受益、耕地增长、环境改善的政企多方受益的土地整治开发利用新路子。全县19个乡镇在生态搬迁后,就有16个乡镇通过农村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增收1200多万元、村均20万元。
截至去年底,泰顺全县已有33473户100006人通过下山搬迁实现了脱贫奔小康目标。接下来,泰顺将继续把大搬迁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抓手,重点是通过数字赋能、政策叠加、泰商助力等硬核举措,把共富大搬迁与未来社区建设、小县大城关等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搬迁范围、提升搬迁效果,系统解决“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问题,让更多群众实现共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