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文〔2022〕74号
郑郁白等12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特色历史街区扶持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从国家政策法规的层面上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起源于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规定,”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肯定了这一做法,并将名称分别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2008年8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作出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同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活态的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除了要保护好历史的真实遗存,保护真正的历史原物外,更要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存社会生活的延续,保护文化多样性。
近年我县启动了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规划总面积约45公顷,包含潘鼎故居、登云桥、人民广场、万罗山公园等重要区块,是泰顺老城内迄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居住街坊,集中体现了泰顺老城区的城市特色与价值,堪称老城的缩影。通过上位空间、旅游规划的研判,以及对泰顺县发展战略和近期工作重点的解读,将历史街区定位于最美历史街区,休闲文旅核心,规划以“文旅山城最泰顺,市井水乡美罗阳”为愿景,以打造城市更新样板,文旅产业高地为目标,紧扣旅游导向,以良好的街区环境塑基石,以合理的业态配置激活力,以因地制宜的模式建保障。规划围绕更新、业态、模式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以复兴和修补的手法构建空间框架、以分流和挖潜的措施优化街区交通、以保留和整治的措施处理街区建筑、导控结合的措施指导街区开发,实现街区风貌更新;以打造泰顺文旅第一站为目标,以“业态·文态·时态”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实现街区业态复兴;以多元模式因地因时应用实现街区开发的有序进行。该项目的成功建设将为下一步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非常感谢你们对泰顺文化旅游的支持,希望你们继续关心支持我县文化旅游发展,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单位:泰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联系科室:泰顺县文博馆
联系电话:0577-59295889
泰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