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文〔2022〕64号
卢尚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财政整合机制加快推进我县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利用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提案中“建议财政整合机制,积极推进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利用,将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教育产业优势,集中财力打造一批乡村遗产酒店,推出一批文化遗产游、名人故居游等微旅游线路,建设一批文化遗产研学基地,培育一批古厝活化利用精品案例,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财富”。泰顺文化遗产丰富,目前境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24个单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8个单体,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5项,省级保护名录15项,市级保护名录68项。拥有6项国遗、15项省遗、106项市遗、186项县遗项目,其中“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我县积极深化文旅融合,不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在“打造一批乡村遗产酒店”方面,我县积极开展非遗民宿品牌创建,用非遗之韵点亮民宿之美,全面提升民宿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品质化水平,注入民宿文化竞争力,加强民宿文化建设,目前我县已有3家,分别是迷途·七厝民宿、月蓝舍民宿、月笼溪沙民宿被评为温州市级非遗民宿。“在旅游路线打造方面”,我县推出了悠然廊氡之旅、寄情山水之旅、旅游研学线路、亲子游玩线路、古村寻味之旅、寻梦廊桥之旅等“好玩泰顺”系列旅游线路,线路包含了我县热门景点、文保单位、名人故居、非遗体验基地等,让广大游客欣赏泰顺的山清水秀之时还能感受泰顺深厚的人文底蕴,2022年还推出了泰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在研学基地创建方面”,我县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非遗”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集体验、传承、研学为一体的文化基地,如廊桥文化园的木偶体验基地、大安土陶非遗体验基地及米塑体验基地等。其中作为泰顺的非遗大乡——大安乡拥有土陶制作、药发木偶、龙凤狮子灯、米塑等8项国家级、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大安乡加大非遗传承扶持力度,鼓励扶持非遗传承人创办工作室,组织开展培训班等活动,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非遗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现在大安土陶文化基地已创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市级文化创意街区,成为非遗体验的必来地、亲子研学的目的地和乡村旅游的打卡地。非遗基地是泰顺非遗走向市场、走向大众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泰顺共有54个非遗传承基地,促进了泰顺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在古厝活化利用方面”,我县的古村落、古民居千姿百态,如风雅库村、胡氏大院、徐岙底古村落、塔头底古村落等。近年来,泰顺先后开展了塔头底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项目保护开发,墟里·徐岙底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项目开发,交垟土楼项目开发,千年库村修缮项目等一批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开发,让泰顺山城的古老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正是我县积极探索极具特色的以合理开发促进更有效保护的古村落、古民居活化应用之路。
2022年我县还首创“非遗外卖”点单服务工作。遴选出观赏性佳、体验感强的提线木偶戏、米塑、手工制陶等25个项目40多个传承人和团队,编印成《非遗“外卖”——泰顺非遗展演体验联系手册》。手册已发放到县内各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特色民宿和旅行社。非遗“外卖”是我县非遗市场化探索的新方式。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带动“非遗产业”振兴,让非遗真正“活起来、活下去”。现在“好玩泰顺”微信小程序已开设“非遗外卖”版块,打开手机就可下单,让四方游客在泰顺轻松玩转非遗,品尝最地道最具特色的泰顺文化盛宴。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创新文旅活动载体,打造具有泰顺辨识度的文旅公共品牌,推进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利用,助力泰顺文化旅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非常感谢您对泰顺文化旅游的支持,希望您继续关心支持我县文化旅游发展,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单位:泰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联系科室:泰顺县非遗中心
联系电话:0577-67590590
泰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