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务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情况及2023年工作思路 |
今年以来,泰顺县政务服务中心立足本县乡镇村落分散,村社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留守群体以儿童和老人为主的县情实际,创新打造“泰好办”政务服务品牌。以创建“1+2+3”样板为抓手,将政务服务向外延伸,实现在外人群“顺”心办事;将政务服务向下沉,实现留守群体“顺”意办事;将智治政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实现数字赋能“顺”畅办事,走出切合村民需求和泰顺实际的政务服务共富之路。 一、工作情况 (一)网办掌办双平台,窗口飞地“顺心办”。 一是网上审批“一中心”联办。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依托“全球通”(“政务通”)远程音视频功能,打造“泰好办”网办中心。将政务中心办事大厅线下办理格局与网办掌办2个线上平台有机结合,建立部门专联、专人派驻、全程服务等制度,集中办理网上审批工作,延伸建设办事窗口至各乡镇,开通百丈、西旸等6个乡镇(社区)分端口,开通下洪社区农商银行网点、东溪乡便民服务中心应用双向音视频通话账号和权限,首批下放公安、社保、医保等40余项高频业务至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对需要面签的特殊事项采取“远程连线+容缺受理”的方式特事特办,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不见面办成事”。并将采购的2台身份证自助拍照办证一体机进驻下洪社区农商行网点、东溪乡便民服务中心,打通群众办证最后一公里。同时对接全市一体化的跨区域通办平台、长三角通办平台、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等跨区域服务。截至目前,网办中心“全球通”(政务通)办件量50余件,累计服务县内群众办理事项40余件,得到办事群众一致好评。二是浙闽跨省“一平台”通办。通过搭建“浙南闽东跨省通办平台”,精准提升办事效能,梳理公安、公积金等民生领域高频事项24项,通过信息共享、电子化流程再造等方式,设置一站式办理窗口,统建远程系统,由“网上核验”代替“纸质材料”审核,减少群众来回跑成本,实现群众异地在线办理各项业务,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融合的“跨域通办”服务体系。2022年以来,已累计办理浙闽通办业务530余件,减少群众往返跑1300余次。三是沪杭飞地“一站式”快办。升级“办事不回乡”服务中心,打通杭州办事不回乡点政务2.0系统网络,以“窗口飞地”、“容缺受理”、“帮代办”新模式,推行各业务套餐联办、优先办、快速办、一次办,加速转化“飞地”成果。截至目前,为在杭州、上海及周边的8万余名泰顺籍群众提供医疗、社保、税务等政务服务900余次,业务咨询1700余次,累计缩减办事时间1200多天。 (二)三级联动全覆盖,助企便民“顺意办”。 一是便民代办三级覆盖。沿着“一支队伍盘活一个村子”路子走,充分利用“政务背包”和“乡贤+网格”力量,盘活基层队伍“沉睡”资源,组建由“党员+网格员+乡贤”的村社“乡帮办”队伍,通过村级搜集需上门服务线索,窗口(部门)联合背包服务带动背包品牌创新,利用“政务背包”“三级联动”第一时间为基层的特殊人群、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和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和全流程代办。同时在19个乡镇成功创建20个休闲复合型、产业型、民族特色型等特色红色代办点和创立政银合作服务站、政电合作服务站10个,辐射58、52省道沿线开展“政务背包”上门办。截至目前,累计上门服务7800余次。二是企业代办全程参与。建立重大项目代办库,优选业务素质高、经验丰富的科局长担任代办员,通过实行“一对一”的联合会商策略,多部门提前介入倾听业主的声音,并联合上门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全流程跟踪服务,目前项目库内共有泰顺县新城南部产业园、新萧邦光学膜生产基地、泰顺矿坑冰城旅游区3个项目均实现了提前开工;同时针对全县企业进驻小微创业园,联合多部门就进驻审批流程再造,重新梳理制定新的园区企业准入、开办等办事流程图,办理材料缩减1/3,办理时限缩减50%。三是极简审批“多评合一”。推行“多评合一”生态环境领域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深化环评管理的“放管服”改革。通过降低享受改革红利门槛,建设项目同时涉及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等事项即可享受改革红利,无其他限制性条件,从源头上提高审批效率,以多事项合并审批的方式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企业只需编制一个技术文本便可完成审批,大幅缩减办事时间、降低经济成本。截至目前,已完成3个以“多评合一”形式通过审批的建设项目。 (三)政务服务一张网,数字赋能“顺畅办”。以2.0系统为总统领,构建政务一张网,打造“泰智慧”政务服务“数字大脑”。一是打造县、乡镇一体化网络体系。在原有“政银合作”基础上,开通2.0政务服务线上收件端口,梳理烟草、民政、税务等民生高频事项,通过更多事项纳入“金融+政务”服务圈,增强金融助力高质量智治政务发展工作合力,目前共下放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等窗口的118项服务事项,形成银行端收件、初审,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审批、出件的模式。截至目前政银合作产生“就近办”办件552件,上门办209件,2.0系统应用率达100%,实现县—乡镇数据实时回溯。二是开展大厅数字化环境改造。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网络保畅通、人流防拥堵、服务提效率、安全堵漏洞等方面数字赋能,提升2.0办件前、办件中、办件后服务体验。目前已完成“智慧大厅排队系统”建设。后台可查询现场取叫号、窗口排队数和办件时长等情况,窗口可及时根据情况以“下窗口”、帮代办、自助引导等形式分流拥堵群众。通过线上预约叫号系统,市民可在“浙里办”APP上进行线上取号,在页面上查询等待时间和等待件数,能有效实现人员分流,既保证了办事高峰期和日常秩序,又能给办事群众提供时间参考,避免长时间等候。 二、存在问题 一是极速促产“一件事”改革精准、效率推进有待突破。“拿地即开工”需要投资主体相对明确,完成企业登记注册手续,并经审定的为社会投资一般(非高风险)的工业类项目,且土地需要通过出让取得的。当前县内产业项目相对贫瘠,同时符合以上条件项目报批较少,工作推进难。同时由于2020年12月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办理限额调整后,面积小于1000平方或金额在200万以下的可不办理施工许可。县内符合“预验即试产”工作条件的项目基数与其他县市区相比较少,缺少竞争优势。 二是“网上中介超市”运行效率欠佳。“网上中介超市”建设属于改革探索工作,创新性较强,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还未做相应修改和完善,我市网上中介超市相关管理规定尚未出台,与相关法律法规在体系和内容上无法实现对接与兼容。同时运行机制不够通畅,中介服务事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政管理部门。相应的,中介机构的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也数量众多。在中介机构入库、运营及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该项工作推动较为困难。 三是窗口入驻人员规范化管理缺少有效手段。目前中心根据双重管理实施办法及中心制定的考核细则对窗口及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设置“红黑榜”、“末位制”,激发窗口工作队伍工作积极性。但因窗口人员流动大、身份多样、素质参差不一,队伍整体凝聚力不足、干部归属感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现有激励、奖评措施难以支撑起强有力的引导、管理。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扩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2〕32号)要求,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数据共享,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梳理建立“一件事”清单,编制“一次办”工作规范、办事指南,推进“一件事”标准化建设,推动更多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二)优化提升涉企服务平台建设。在五楼优调政务大厅布局、专划区块,设立重大企业投资项目“一条龙”专窗,打造重大企业投资项目会客厅,让更多惠企政策、便企服务“即时直达、精准触达”,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提升我县发展核心竞争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同步调整窗口整体布局,将二楼原规划展示馆区域改造建设“社保+医保”综合服务体。 (三)开展政务大厅智能化2.0建设。引领政务服务从网上、掌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打造“前端、中端、后端”三种体验场景互相协调的智慧化办事服务大厅。强调大厅智能化应用,实现大厅智慧分流、智能导服、智能化管理和后端数字化监管“驾驶舱”,变革数字化监管、流程规范、业务机制,全县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提升窗口队伍建设管理和群众办事体验感。 (四)推进“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工作。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简表单、减材料、优流程,加强提炼“办事情节优化、表单字段优化、申报材料优化、业务流程优化”等经验做法,积极提交创新工单,推动政务服务由“可办”转向“好办易办”。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