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技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
今年以来,县科技局紧扣县委县政府“创新发展、奋进共富”主题主线,以奶牛重点实验室、泰顺研究院、大孵化器等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赋能生态产业发展能力,为加快建设山区共同富裕的“重要窗口”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科技重点指标追赶跨越。2021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1.56亿元,占GDP比重1.18%。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速34.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企业2.84亿元,同比增速1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0.85亿元,同比增速14%,占营业收入比重2.9%;生命健康制造业总产值0.85亿元,同比增速%;到12月底,培育认定温州甬泰竹业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公示名单,预计培育认定浙江骐盛电子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3家复评)。 (二)科创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实验室成功列入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名单并开工建设,引进技术专家团队1个,10月首例遗传改良“胚胎牛”诞生;山海协作温州理工学院泰顺研究院人员揭牌运行,引进刘玉良教授、高珣博士等6支专家团队,设立泰顺首个服务产业发展的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立项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内研课题8项,策划并发布《2022年“中国·浙南明珠杯”竹木产品工业设计大赛》;制定落实《泰顺县大孵化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滨泰共富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2022年大孵化器建设主体,获市科技局认定新增孵化面积1.2万平方米;依托温州科技学院,引回泰顺籍专家陈功楷教授合作成立全省首家薯芋良种繁育中心,致力科技赋能“一箩薯芋”;完成茶叶、猕猴桃、油茶、生态牧业等4个浙江温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区绩效评价,其中万排茶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区获评市级绩效考核评价优秀。 (三)科技项目建设凸显成效。全面完成科技特派员项目第十四批省级20项、第十批市级5项、首批县级5项的验收工作。完成新一轮科技特派员轮换,入驻科技特派员共36名(其中省级20名、市级16名),实施新一轮省市科技特派员项目36项,项目数历年最多、队伍最强;实施县生态工业、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等领域科研项目36项,认定泰顺县龟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个2022年泰顺县科技示范基地;茶产业关键技术科研项目成功列入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并实施,获省补资金230万元,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申报林下中药材复合栽培及机械化应用研究及推广等市级山区五县共同富裕专项3项,其中南方优质高产奶牛快速扩繁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列入温州市山区五县共同富裕专项项目。 (四)多措并举造浓创新氛围。制定落实《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泰顺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泰政发〔2022〕8号),通过走访企业、微信群、短信息、科企通APP等多形式宣解,已累计兑现创新主体认定、研发投入等惠企补助1289.7万元,新增科技贷款1.28亿元;贯通“科企通”“科技攻关在线”“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应用,集成项目申报、绩效评价、创新券申领与使用等工作,打通惠企政策“无感兑现”的服务闭环,让企业有更高的获得感。其中贯通“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全市唯一连续上线率均达100%的县;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以“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为主题的2022年泰顺县“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展成果展示推介、科技下乡入企等系列活动11场次。 二、12月工作计划 一是抓好科技指标攻坚。抓新上规工业企业研发费。指导2022年新上规工业企业入驻浙江省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并讲解研发费用归集等相关问题,宣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补助等科技政策。抓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积极对接省市科技部门,跟进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进度,积极对接县经信、统计等部门做好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纳统。 二是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对奶牛种业实验室建设情况的走访对接,及时了解实验室建设在技术、人才方面的困难和需求。持续推进2022年“中国·浙南明珠杯”竹木产品工业设计大赛的宣传推广与作品征集工作,加强与竹木产业重点企业联系对接,提升泰顺研究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推进孵化器招商工作,加强入孵企业走访,集聚要素资源,提供资源对接服务,为入孵企业降低创业成本,促进企业成长,提高孵化成效。 三是积极服务企业,落实惠企政策。积极对接省市主管部门,跟进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第三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做好第三批自主创新奖励资金的兑现工作。完成2022年县级科研项目验收及资金拨付工作。 三、存在问题和短板 (一)科技重点指标短板。因创新主体科技型企业基础薄弱、新上规企业多为传统产业、国内外疫情导致原材料上涨和订单减少等多种因素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等多项科技重点指标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有投资额的高新投资项目只有13个,我县传统行业企业居多,高新项目少、投资额度少,又因去年同期数较大,增速保持难度较大,且市里为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结构,10月份未将泰顺山海文化产业培育项目纳入汇总,该项目投资额为2115万元。我县有规上工业企业44家,有研发活动的仅32家,其中研发费同比增速下降的有11家;研发费零申报的12家,其中新上规企业浙江昱顺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蓄电池组装,无科技含量,研发费为零,1-10月营业收入为15017.4万元,占我县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总量比重的第2位,严重拉低全县研发占比指标。另外,全社会R&D经费申报结构不理想,2021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企业上报3.076亿元(未核减),其中规上工业R&D仅占约三成,特级和一级建筑R&D占比约七成,且基础研发台账支撑薄弱,核减概率较高。2019年企业申报1.32亿元,核减后为0.66亿元,核减比例为50%,2020年申报1.77亿元,核减后为1.23亿元,核减比例为44%,2021年核减比例为49.3%。 (二)科创孵化平台短板。大孵化器建设要素支撑不足,孵化体量偏小、招引入驻企业比较困难、缺乏孵化器专业运营机构、主导产业企业占全部在孵企业比重不够突出、缺少合作创投基金、创新环境氛围不浓,功能配套设施不足。众创空间孵化能级不高,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还欠缺,管理服务手段单一,服务产业作用不明显,入驻企业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优质在孵企业数量少,存续时间较短,科技成果转化较弱,目前在孵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仅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还是空白。科创平台建设起步晚、能级弱,赋能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作用还未显现,还需长期持续性的投入和积累。 (三)科技政策普惠短板。“科技新政21条”惠及对象主要为有科技创新活动企业和创新平台等为主,门槛较高、受众面有限,如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企业认定奖励均需取得相应资质企业才能获得补助。随着科技创新工作的不断迭代更新,政策出台不久就出现不能全覆盖现象,如今年市里推出的孵化器建设,政策里未能很好体现相关支持内容。如政策第17条的支持科技进步奖励工作:对以第一项目完成单位获得省自然科学、省技术发明、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奖励。我县的温州瑞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泰顺县一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虽然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但第一完成单位主要都是以高校为主,企业无法获得相应奖励,正面激励导向不够。 四、2023年工作思路 (一)以主体培育为抓手,激发创新动能。致力于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新“双倍增”行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建设科技型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后备库,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动态掌握企业发展情况、明确企业需求,将重视科技创新、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对象,整合要素资源给予倾斜支持。推动“高升规”“规进高”双向优化,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跨越式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建省级实验室、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各类创新载体,实现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力争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不少于30家。 (二)以平台建设为引领,构筑创新策源地。致力于不断完善县域科技创新生态,了解企业需求和实际困难,集聚要素资源,推进大孵化器建设和招商入驻工作,吸引科技型企业特别是数字经济类企业入驻孵化器,提供资源对接服务,为入孵企业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其存活率,促进企业成长,提高孵化成效。继续推进滨泰共富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具有泰顺特色的生态产业大孵化器;加强与省厅市局和实施主体就省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的紧密对接,引导实验室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活体采卵技术体系,体外胚胎生产、移植的技术体系,准备DHI实验室建设工作,搭建大数据育种平台。加大科研人员引进力度,积极申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提升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能力;山海协作温州理工学院泰顺研究院把科研与地方服务紧密结合,加大加密进企服务力度、走访调研相关产业,通过“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积极申报关键技术需求、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做好2022-2023年度科研项目实施,力争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加强校地产学研合作,谋划并落实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2所高校的泰顺技术转移中心,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在泰顺的转移转化,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三)以集聚创新要素为载体,做优创新环境。致力于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为企业更好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营造优质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密入企服务频次,在指导专业业务工作的同时,精准推送科技政策,加强“科企通”等科技惠企APP推广应用,实现“找政策”到“推政策”的转变,让企业有更高的获得感;组织开展省市科技特派员项目、科研项目等科技项目的实施,重点支持应用性研究和试验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以及重点支持经济、科技等软科学研究项目研究;加强智能制造和智慧农业等领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与最新的发展趋势推介,广泛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开展科学普及惠民活动,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以践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为契机,举办成果展示展销,进一步鼓舞、凝聚省市科技特派员力量,激发科技特派员在新时代创业服务热情。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