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垟乡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包垟乡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战略部署及打造“浙南明珠、最美山城”、建设山区共同富裕“重要窗口”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红色引领、创新驱动、和谐智治、人才兴乡”五大举措,全力守住疫情防控底线的同时,稳步建设现代化未来乡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现将包垟乡2022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来,我们精心布局,美丽包垟绽放新姿。跳出乡域固视,对标优秀乡镇,走稳走实乡村面貌蝶变之路。一是激发未来乡村活力。积极践行“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指示精神,抗震安置小区已陆续搬迁入住、避灾安置小区完成房建主体,持续完善小区道路景观绿化工程与强电、弱电等附属配套工程,引入来料加工厂解决赋闲在家劳动力就业问题。打造乡音农庄、美地农庄、晨雲山庄等休闲农庄,完成郑氏故居及包垟老街修缮提升工程,进一步集聚小乡烟火气。二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统筹抓实“国文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设”三大载体,全力攻坚“乡域道路提升、基础配套设施优化、精品区块提升、节点景观美化”四大行动。完成包垟底美丽入城口两侧1公里范围景观绿化节点、民房外立面提升,生态公厕改造、观景平台、栈道及路灯照明设施建设。设置农趣体验瓜果长廊,建设薯芋共富工坊,打造200亩薯芋景观。完成主干道、新岭线、康养路、幼儿园路段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区面貌焕然一新。三是用心扮靓乡村。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两最”工作,全域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逐步转变群众卫生习惯,大力整治“脏乱差”死角,强化公共卫生建设,全乡村庄环境整治比学赶超氛围浓厚。建成横溪“最美乡愁村”建设,试点打造卓南坑村“乡村治理”示范村,深入推进AAA级景区镇创建,用“绣花功夫” 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一年来,我们守正笃实,特色农业蓝图初现。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紧抓通高时代的历史机遇,持续培育特色农业,深化农业产业的主导地位。一是做精做优果蔬产业。提档升级横溪现代农业产业园软硬件配套设施,引入泰顺县花里横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集体出资+专业运营”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依托省科技特派员和本土电商人才为横溪现代农业产业园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在极端天气影响下,乡党委政府通过由“企业+集散中心+农户”、“互联网+农特产品”新型直播带货、优化杨梅包装礼盒、冷冻冰库保存等方式延长杨梅销售期,提升杨梅品质和售价,最大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做大做强薯芋产业。在前期克服种种实际困难后,包垟底薯芋良种繁育基地一期二期试种成功,完成土壤改良和种苗培育。在提高抗高温,抗病虫害的同时完成了芋头种植区域的培土、追肥,番薯种植区域的病虫害防治、追肥,糯米山药区域的引蔓上架、根部除草、追肥等工作。目前,薯芋种植已辐射至全乡及周边乡镇,乡内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带动全乡在家空闲劳动力200余人实现就业。三是持续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0万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灌排渠4.79公里、生产道路5.42公里、涵管9处;投入116.5万元,实施新塘垟、云湖谷、卓南坑、横溪等村庄道路硬化工程,目前已完成道路硬化3000多米;积极推进新塘垟村杨梅产业基地道路硬化工程、包垟底水果产业道路硬化,打造包垟乡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进一步助推打响包垟特色农业品牌。 一年来,我们克难攻坚,项目激发内生动力。坚决以重大项目建设的全面突破,奋力书写新征程中包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精彩答卷。一是实现招大引强零突破。包垟首个5亿元以上项目,云湖境旅游度假区成功签约,土地红线范围、项目控规、方案设计、政策处理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极大的鼓舞了全乡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和斗志。二是大干项目硕果累累。提前完成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年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六重”清单年度任务。完成投资约1亿元,60余个在库项目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林秉权革命教育展示厅提前投入使用,包垟红色基因传承更有力度。全乡产业道路硬化及修复14条,里程超过20公里。三是有效破解要素制约。强化“政策处理未清零,就是未完成”的干事理念,全员下沉、全域发力,完成征地34亩,杆线迁移20根,土地双清44亩。 一年来,我们心系于民,群众福祉全面增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一是兜实基本民生保障。持续做好特困、临时、大病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落实234户333人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针对全乡52户特困分散供养老人,发放救助金81120元,定期开展慰问和帮扶,每月组织志愿者上门义诊、义剪、义扫。以社工站的形式承接长期卧床、重病患者居家照料服务,全力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二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持续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发挥乡域产业龙头拉动作用,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余家。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创业、种植技术提升培训,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帮助就业创业。三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统筹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同步完善包垟中心校、乡公立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成立包垟乡教育基金会并举行第一次奖教奖学颁奖会,发放奖教奖学金5.5万元。积极推进泰顺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包垟分院迁建工程,全力做好2023年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落实应保尽保。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成功供水,根本上解决了连续干旱天气群众饮用水问题。立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累计开展我们的节日、非遗进村居等活动60余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一年来,我们实干担当,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始终把安全稳定摆在首位,完善优化“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是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持续强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坚持“人、物”同防,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扎实做好“八队三单”保障、应急演练、疫苗接种、核酸检测、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管控等基础工作。强化平战结合,完善疫情防控六大机制,做到快检测、快流调、快编组、快转运、快隔离,不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水平,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强管控”包垟防线。二是扎实做好平安工作。深入“一岗双责”责任体系落实,组织防汛防台及消防安全演练三场,每月与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中队等对燃气供应站、合用场所等进行联合执法,开展“反诈骗”、“国家安全日”、“安全生产月”等专项行动,安全护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建立每日一研判、一周一会商、一月一分析的信访工作机制,构建“党建+信访”格局,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6起、化解66起。三是狠抓基层基础。进一步完善“微网格”、深化“微治理”,实现共治共管,切实筑牢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平安稳定、疫情防控的防线。依托泰东北革命老区主阵地、首位中共党员林秉权诞生地,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奋进动能,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凝聚力和引领力。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兴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突出“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即岩上村谋划蓝莓产业发展,云湖谷村、新塘垟村抓杨梅经济壮大,卓南坑村、包垟底村做实薯芋产业,林岙村做强加工制造业,横溪村做特做优小番茄产业,包垟店村努力打造包垟商贸中心,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以一、二、三产互融互促,激活村社发展内生动力。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特色农业。以薯芋产业园项目建设作为争创全县“六个一”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中“一箩薯芋”主阵地的重要抓手,重点打造“一带二基地三园区”的共同富裕示范带(即:组建1个泰顺薯(芋)类良种繁育创新中心,培育薯芋良种繁育基地、红色研学艺术写生基地等2个基地,建设杨梅采摘园、薯芋产业园、现代智慧农业园等3个园区),持续擦亮杨梅、小番茄、薯芋等主打产业品牌,利用好“订单农业”、带动农户、村集体增收致富。二是全力以赴抓好加工业。利用好20亩工业用地资源,由新农投公司牵头、以8个村集体入股的方式,推动薯芋共富产业园项目落地。主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当地农品附加值提供有效渠道,建成后预计可消化空闲劳动力300人,各村村集体年均增收4万元。三是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业。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云湖境旅游度假区招商引资项目早开工早见效,通过谋划一批融休闲、养生、农趣、亲子等元素的旅游项目,形成包垟独特的旅游卖点。同时,依托特有的林秉权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精品红色研学路线,加快推动红旅融合。 (二)强基础,打造全域美丽。以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带为主线,通过“乡、村、格”三级联动,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一是抓人居环境整治,促生态宜居家园美。积极推进泰东北红色研学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实施林岙村、云湖谷村等外围村村庄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库区共富搬迁集镇改造提升、历史文化古村落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等工程,持续加强城镇美化、绿化、亮化、洁化工作,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让乡村风貌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二是坚持绿色发展,促强村富民生活美。进一步谋划如泰顺薯芋共富产业园共建共享平台等新型产业扶贫项目,并鼓励传统农民加入种植队伍,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帮助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助推新型经营主体的模式创新。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产品原料资源,通过加工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乡村农业品牌,进而打造美丽包垟。三是抓文明树新风,促乡风文明和谐美。传承和发扬包垟红色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十大文明行为,自觉摒弃不良陋习,加强家风家训建设,改善日常生活习惯。不断优化“15分钟品质生活圈”,在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上,推动移风易俗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保民生,织牢社会保障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一是聚焦一老一小。充分发挥包垟教育基金会职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理念。依托儿童之家建设,引导志愿者、乡贤、社会爱心人士等积极参与崇德向善关爱留守儿童、点亮儿童微心愿等活动。着力补齐养老设施短板,大力提高老人集中供养水平。二是着力优化服务供给。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兜牢特殊人群基本生活底线。加快启动乡卫生院迁建工程,有效提高医疗服务卫生水平。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服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共富根基,用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三是营造品质生活。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继续开展好各类文体活动。持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让经济社会在稳定的基调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守平安,推进整体智治。在深入推进法治包垟、平安乡村建设上下功夫,全力打造社会治理体系。一是打造数字政府。聚焦“党政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5大方面,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持续抓好一体化智能化协同办公等建设,全力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高效协同的人民政府。二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完善"一三五"应急处置机制、“343”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三是平安建设见成效。不断提升乡村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防台各项工作,全方位营造平稳安定、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