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9时,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市人民大会堂开幕。当天下午,市、县领导王军、陈永光、丁熠锋、李剑锋等,与泰顺代表团的其他代表一同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军说
市政府工作报告符合温州实际、契合人民意愿,是一个务实创新、鼓舞鼓劲的好报告。王军建议,要优化完善项目落地达产的督查机制、闭环机制,切实提升招大引强的实效;要深化人才工作“回头看”,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引才育才用才,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要拓展新能源产业链,深化“发电—存储—输送—利用”全产业研究,推动新能源等产业引领发展;要加强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研究出台指导细则,防止出现产业低小散、千村一面情况;要更加关注民生关键小事,在便捷停车、放心家政、安全充电等小切口上下功夫,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对泰顺来说,下步要重点深化扩中提低、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大总量,加快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实现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吸引更多泰商回归投资;要贯通内外,借助“春晚走进泰顺”等契机,打造一批文旅爆点和网红打卡地,加快推进温武吉铁路、通用航空机场等交通项目建设,让更多人走进泰顺,让泰顺更好融入温州、走向全省全国。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永光说
市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站位高、方向明、目标准、路径新、措施好、抓手实、发力足、落脚佳的好报告,报告是展现政治能力的“定力盘”、反映亮丽高分的“成绩单”、体现再展雄风的“动员令”、充满为民情怀的“最强音”、呈现务实作风的“责任书”。陈永光建议,要“新”字发力抓产业,聚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产业,真正培育能撬动和引领温州产业振兴、崛起和辉煌的“拳头”产业。要“高”字定位筑城市,在省域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城市群建设等中做大做强全省“第三极”;要加强温州综合交通发展的规划研究,着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要着力打造高能级开放之市,使温州成为“地瓜经济”的示范高地。要“敢”字当头呈活力,在战略定位、完善政策、营造氛围、提供舞台、打造环境上下功夫,支持和鼓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激发干部的担当作为,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市人大代表、县委书记丁熠锋说
市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全面具体,分析问题客观实在,目标谋划精准有力,为山区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进一步增强了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的信心、鼓舞了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的干劲。围绕山区县高质量发展话题,丁熠锋建议,在发展全局中充分考虑偏远山区县的实际情况,加强“财、产、地、基、人”等要素统筹,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人才支撑等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全面激发山区县发展活力、创新力、竞争力。泰顺也将抢抓机遇、加压奋进,不断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构建互动发展新格局,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温州“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再谱改革开放新篇章”贡献更多泰顺力量。
市人大代表、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剑锋说
市政府工作报告站位有高度、措施有力度,对大势看得很透、发力发得很准、干劲鼓得很足。李剑锋建议,在交通项目、用地指标、生态补偿等方面为山区县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为加快打造“文泰大花园生态明珠”提供强有力支撑。泰顺也将认真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奋力跑赢交通补短接力赛,加快打造温州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奋力跑赢“两区”建设晋位赛,做大做强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泰顺省级经济开发区;奋力跑赢“三大提升年”擂台赛,大力实施“项目服务提升年”“城乡环境提升年”“基层基础提升年”等行动,创新走好具有山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审议过程中,代表们还围绕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共同富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