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1006/2023-63719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县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3-07-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泰顺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3- 07- 26 11 : 32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泰顺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稳产保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乡村迭代升级,助力农民持续增收,取得积极成效。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

(一)粮食安全底线更加牢固。一是粮食生产稳量提质。印发《关于切实抓好粮油生产保供工作的通知》(泰农〔2023〕76号),明确2023年全县粮食播种14.43万亩,产量1.2亿斤的生产任务。完成配方肥和按方施肥推广2160吨,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1443亩,实施耕地地力保护105574.7亩;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85.5万元,补助面积42741.7亩。泰顺县保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腾恒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入选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4家被认定为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入选省畜牧业重点县。2023年6月末生猪存栏达到12.36万头、出栏7.30万头,分别同比增长28.01%、12.50%,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二是农业“双强”行动加快推进。持续加大宜机化改造实践,新增宜机化改造基地1140亩,推进全省首家省级奶牛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召开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推进会,明确营养基因组方向、乳品质研究方向浙大工作开展的进度和阶段性的成果,着力打造科技强农新高地。三是政策性保险提标扩面。出台水稻、能繁母猪、生猪、公益林火灾、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温栀子目标价格指数保险、猕猴桃种植保险、中蜂养殖保险、跑步鸡保险等10类参保政策内容,新设地方特色险种物联网跑步鸡养殖保险,落地温州市首个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期货创新试点,完成全县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82273户,农业农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特色生态农业蓬勃发展。一是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一罐茶叶、一篮水果、一瓶蜂蜜、一包干菜、一箩薯芋、一服草药”等“六个一”农业产业体系,依托农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积极探索帆布池+稻田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编制“温州市泰顺县蓝莓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示范基地4个。全县上半年茶园面积达9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中蜂存栏2.5万箱,蔬菜种植面积4.7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8万亩。生猪保供工作获中央财政资金奖励,全市唯一,创成国家中蜂“三产融合+精准帮扶”标准化示范区,蔡欧祈家庭农场刷新省农业吉尼斯粮油挑战赛甘薯百亩方单产“农业之最”纪录。2023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3亿元,同比增长5.01%,全市排名第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136亿元,增长5.0%。二是品牌影响持续提升。全县现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8个、绿色食品62个、有机农产品5个,三品认证面积达14万亩,主要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比率达到56%以上。其中“三杯香”品牌不断擦亮,成功举办泰顺县第二届三杯香采茶节暨第三届琴桥茶乡文化旅游节,“三杯香”制茶技艺入选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在全省“三茶”统筹发展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浙江御铭茶业有限公司荣获2022年度温州市质量管理创新奖。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8家优质农产品企业参与山区5县优质农产品暨温州预制菜“十企百品”进机关活动,推荐30家农企入驻网上农博泰顺馆,持续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实现农产品增产增效。三是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提速。积极推进县畜牧屠宰中心项目建设,完成生猪、禽类、牛羊屠宰车间和检验检疫楼主体工程。谋划农业领域招商项目8个,总投资约25.1亿元。截至目前已集中签约6个,涉及总投资23.6亿元,其中食茶源“三杯香”茶制品产业园、泰顺诚唐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中药材种植和泰顺艺点意创未来农业园等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农归巴“三位一体”数智共富园项目获2023年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激励项目奖励。

(三)美丽乡村建设典范不断。一是千万工程多点推进。牵头制定《泰顺县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和《泰顺县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23年工作要点》,一季度获评五星、二季度获评四星。全域推进历史文化(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筱村镇东垟村、雅阳镇百福岩村等2个重点村修缮进度达80%,完成罗阳镇瑞岭村、雪溪乡桥东村、柳峰乡墩头村等3个一般村古民居修缮。二是乡村振兴多点带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开展百丈“水尚云湖”、三魁“宴遇三魁”、司前“畲享左溪”、雅阳“康养和平”、龟湖“石尚龟湖”等5个省级未来乡村创建,计划建设项目70个,总投资5.97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49个,完成投资3.8亿元,分别达到70%、63.9%。开展唐宋遗风、畲乡风情等2个党建引领乡村连片提升示范区创建。唐宋遗风示范区项目启动率100%,完成投资7655万元,投资完成率42.41%;畲乡风情示范区项目启动率100%,完成投资6050万元,投资完成率85.3%。三是人居环境以点带面。围绕全市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和全县“城乡环境提升年”行动,深入开展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有序推进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对落后村开展集中整治;在全市首创“最干净、最脏乡镇(村居)”评选机制,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提质。2023年温州市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工作群众满意度排名全市第一,罗阳镇门楼底村、凤垟乡新梨村获得全市整治优胜村称号。2023年全市人居环境最干净乡镇(街道)比选第一季度南浦溪镇排名全市第二、第二季度筱村镇排名全市第三。龟湖镇龟湖村党支部书记王盛盈获第一批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事迹突出个人;彭溪镇、雪溪乡大龙口村、雅阳镇分别获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事迹突出集体。南浦溪镇获温州和美乡村样板镇。

(三)农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一是共富机制走深做实。以全省26县第一名的身份成功入选2023—2025年省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政策名单,每年获1.5亿元三年合计4.5亿元省财政专项激励支持。其中1.545亿元用于系统围绕新兴农业产业、新招引农业培育、预制菜产业、龙头农企培育、农田设施等,加码加力投入,助力泰顺农业再上新台阶。推荐龟湖镇龟湖村参加省“百村争鸣”十大系列文化艺术村评选活动,获雕塑村称号,并作为温州市唯一代表于6月15日在湖州市德清县进行现场展演。荣获全省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成绩突出集体。二是帮扶举措落实落地。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188.865万元为全县低收入农户购买补充保险;开展泰顺县雨露计划“回头看”行动,经走访排摸、核查等程序,全县范围内共有69名低收入农户子女符合补助条件。实现低收入农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补充保险。创新实施低收入农户“十百千计划”和搬迁农民“百千万”工程,今年上半年落实帮扶资金83.57万元,扶持217户低收入农户对象就业创业,落实补助资金557.01万元,带动搬迁农户457人次,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并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信贷财政贴息,下达2022年贴息补助资金63.22万元惠及低收入农户395人;延伸“光伏小康”工程阳光效益,完成2022年度第二批光伏小康收益资金分配工作,56个村集体和全县低收入农户收益分别为6131元/人和182元/人。2023年上半年2023年二季度泰顺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70元,增幅6.6%(全市7.5%),全市排名11位;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03元,增速12.1%,温州五县排名第4。荣获山区26县结对帮扶考评优秀单位。三是强村行动稳步推进。我县通过实施强村富民“三百行动”,充分利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山海协作等政策“红利”,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升。截至目前,累计上报市级村集体经济集中开竣工项目21个,总投资28.66亿元,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834.2万元,经营性收入9311.8元,其中总收入35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4万元以上的村社157个,无一村集体存在收支倒挂现象。

(四)农村集成改革活力迸发。一是农村集成改革持续深化。推行农民建房“一件事”改革,作为农业系统唯一代表在全市农房“浙建事”系统融合推进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完成全县农民建房用地需求调查,共有1066户提出建房需求申请,约需要土地指标72887.44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收到建房申请565宗,申请面积36784.41平方米,完成建房审批518宗,审批面积33326.96平方米。深入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激活改革。今年以来,全县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14幢,盘活面积14528.52平方米,投入资本7915万元,农户增收1082.24万元,村集体增收11.2万元,带动农户就业374人。泰顺县闲置盘活案例《红旅共融 唤醒“沉睡资产”促共富》入选2022年度浙江省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报告。二是农村数字化改革进程加快。推进“搬富通”数字化应用迭代建设,成立泰顺县“共富大搬迁”搬富通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工作专班,加快构建搬迁安置、安居就业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搬富通”应用入选“浙农富裕”的地方特色数字化应用。“共富大搬迁”促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入选省改革突破提名奖。三是农村合作改革成效突出。紧扣农业“双强”发展主题,因地制宜谋划农业标准地改革,探索“连片流转+土地整治+农业标准地”模式,引导土地经营权集中连片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完成土地流转合同发放325份,失地农民保险审核15批次、200多人。探索实践“三位一体”农村合作模式,完善县级示范社评定监测管理办法,健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总结“三位一体”合作改革与产业链项目紧密结合模式,积极谋划报送“农归吧”预制菜产业园项目、康鸿栀子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充分发挥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泰顺县绿翠园、陶文选等2个家庭农场入选首批省级共富家庭农场典型名单。

(五)农业安全防线稳步提升。一是农业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积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实施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工作,制定印发《2023年度开展文祥湖上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全力做好文祥湖上游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积极开展浙农优品培训,分3期为乡镇农技人员、县农技人员、农资等群体140人次开展浙农优品培训,及时追踪农药实名、肥料定额施肥施用情况,浙农优品配方肥推广率全市排名第二。筱村镇在全市率先开展整建制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工作,全县投入农膜量5.04吨,废旧农膜回收处置量4.71吨,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93.4%。二是农业执法行动有序开展。县农业行政执法队入选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度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创建单位,全力助推“平安泰顺”建设。积极开展深化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工作,上半年共组织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10次,解体报废变型拖拉机3台。抓细抓实涉渔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抓“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专项行动,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检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投入品等生产经营主体189家次以上,出动执法人员近500人次,抽检各类农业投入品、初级农产品320多批次。开展夜间重点流域巡查14次,发现并清理重点溪流地笼网40余副,立案处罚5起。受理宅基地、畜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电毒网鱼信访举报件49起,信访件14起;接收资规、综合执法等部门移送违法线索95处,立案9起,罚没款金额0.9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建成,全县辖区内416家县级以上生产主体纳入温州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平台并实行农产品追溯码上市,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动物防疫屏障稳固加强。做好推进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重大疫病防控规模场免疫率达到100%,受理生猪产地检疫5.58万头,屠宰检疫1.07万头,受理产地检疫申报1869份;全力推进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小反刍兽疫、禽流感、奶牛布病等免疫及检测,家禽禽流感规模场的免疫率达到85%,农村散养的达到80%以上;牲畜口蹄疫的免疫率,规模场达到90%,散养的达到85%以上,充分确保了畜牧业生产安全。荣获2022年度全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六)“三农”人才队伍初见雏形。一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组织90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2023年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全县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开办乡村振兴讲习所,举办9期杨梅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累计培训450人次,持续为乡村振兴输送农村实用人才。“杨梅果优价,“硬功夫”开道”列为省农业农村厅第一批省级农民培训促富品牌。二是扩大基层农技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服务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科技下乡活动160余次,开展送技术、送种子等五送活动。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组织遴选农业主导品种67个、主推技术37项,推动高新技术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三是深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深入实施浙江省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今年上半年,共培育农创客80名,推荐农创客典型案例6个。通过农业“双招双引”,搭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成功培育泰龙、山友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5家。打造星级农家乐49家,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4个,清理“空壳社”13家,累计创成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29家、标准化合作社176家

二、存在问题

我县“三农”工作的基础还十分薄弱,在全县发展大局中,“三农”工作仍是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的最大短板,任务最繁重、最艰巨。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发展不均衡。1.乡村农业效益过低、增收难,乡村田地存在抛荒现象。2.规模农企数量少,带动性弱。3.农村工作战线过长,农业板块有所弱化。4.拳头产品知名度不够高、效益不够好。5.“新农民”对政府期待过高,自我造血功能弱。二是美丽乡村建设不全面。两最虽已开展3年,但农村人居环境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乡村整体风貌还不够协调,存在千村一面、内涵不足的问题。三是农民发展空间不充足。农民就业形式较为单一,本地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农民收入差距大,且绝对值小,农民收入刚到省市3/5,村均收入仅为全市1/3,低收入农户群体基数还,困难群体刚消除10000以下现象。四是乡村振兴人才回归还不够多。泰顺作为山区26县之一,资源要素配置相对不足,受区位限制和城市化进程影响,农村有文化、有技术、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几乎都流向了城市,其子女也随迁就学就业,造成发展主体缺位。同时,受县域经济条件和财政支撑能力的限制,工资待遇、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跟不上,导致乡村振兴人才引进难。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强化精准招商。坚持“走出去”、做好“请进来”,围绕本地主导产业,明确招商产业定位,借助在外泰顺商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招引企业来泰投资,用好西南产业聚集区平台和中产集团中介招商;通过省、市、县搭建的云招商平台,广泛收集、捕捉云端投资信息,招引一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力推动乡村产业“谋大招强”同时,利用以工代赈等方式让项目所在地农户更多地参与到建设中,从而带动增收。二是做大特色农业。持续抓好“六个一”生态产业发展布局,推进省现代农业园建设,建设万亩薯芋示范基地、千亩梅干菜种植基地。打造省农业“双强”攻坚试点,重点推进省奶牛重点实验室项目,加快1200亩农田“三化”改造试点建设,提升农业劳动生产力;推动浙闽边农创客产业园(二期)和农归巴“三位一体”数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多环节打造预制菜产业,创建泰顺预制菜产业链示范点。打造“三杯香共富茶”核心品牌,做强“山友”等农产品品牌,做优“泰顺杨梅”等特色农业品牌,谋划“顺蜜”品牌,扩大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网点,全力提升泰顺生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三是深化价值联结。巩固市“三位一体”示范县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提升、农民合作提升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倍增强能等计划,完善农合联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改革,加快县级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建设,打造2家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县、乡(镇)、村三级农资、农机、农技的市场化服务,形成“三位一体”改革的实践样板和制度成果,争做山区26县“三位一体”改革先行地。

(二)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一是重塑乡村风貌。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提升年行动,迭代升级“两最”评选,聚焦车辆乱停、物料乱搭等十大问题,深化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实施十大行动,统筹推进道路绿化、房屋外立面改造、林相提升,加大赤膊墙整治、外立面改造力度,集中整治一批城乡人居环境乱象,持续推进乡村洁化、序化、美化,实现群众可感的美丽宜居。二是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实施泰顺“泰爱人才 近悦远来”人才新政3.0版,落实高素质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满足不同群体需求,通过分层教育、产学结合等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技能、专业服务技能、社会服务技能培训,培养4名以上乡村振兴领军人物,引育农创客160名以上,培育500名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三是打造和美乡村。统筹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优化新时代美丽乡村空间布局,创建唐宋遗风、畲乡风情2个乡村连片提升示范区;聚焦“一统三化九场景”要求,围绕“三基三主”建设核心,开展百丈“水尚云湖”、三魁“宴遇三魁”、司前“畲享左溪”未来乡村、雅阳“康养和平”、龟湖“石尚龟湖”等5个省级未来乡村建设,打造省级特色精品村6个,持续建设“千万工程”新的载体和呈现形式,加快构建“百村未来、千村共富、全域和美”新格局。

(三)深化强村富民行动。一是加快缩小收入差距。深入实施强村富民“三百行动”,进一步挖掘资源增收潜力、盘活存量资产资金,规范推动“强村公司”健康发展,探索县乡联合发展机制,推广“飞地抱团”“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抱团”等发展模式,抱团投资“鹿城-泰顺总部科创园”、购买泰顺月湖小微企业创业园厂房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奖励和扶持来料加工产业发展,推动搬迁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二是加快激活村庄经营。大力实施点亮乡村行动,积极开展村庄经营,加快实现乡村多重价值。探索“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标准地+建设用地”的新模式,加速农村承包地流转,提升农地利用价值,一体整治农田抛荒等老大难问题。稳步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双激活”,建立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保障和实现机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探索委托出租、合作开发、回收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创新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和闲置资源资产激活路径,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争取2023年盘活闲置农房200幢以上。三是做好过渡有效衔接。加大对低收入农户教育、医疗保险、风险救助等保障力度,持续为低收入农户提供金融扶持;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十百千计划”,全年培育低收入农户增收示范户90户左右,扶持低收入农户自主发展产业或实现就业900人左右,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持续深化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干部帮扶机制,不断拓宽帮扶领域、整合帮扶资源、创新帮扶机制,建设政企协同、山海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帮共体,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5%以上。

(四)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一是用好低收入农户帮促系统,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全县1446名帮扶干部结对7622户低收入农户,完成帮扶覆盖率100%,打造低收入农户帮促需求“一键即达”、部门帮促“一单即联”、社会帮促“一点即上”、帮促工作责任“一查即明”的全社会帮促合力体系。二是做好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构建形成低收入家庭“有活干、有钱赚、有人帮、有保障”的综合帮扶新格局。支持农民创业创新,会同人社部门实施零就业家庭帮扶计划,开发200个以上公益性岗位。联合民政部门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低保标准达不断提升。协助医保部门,深化“医保纾困”行动,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三是谋好“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改革。强化“小县大城”理念,继续从政策层面降低搬迁成本,全力推进“共富大搬迁”——搬富通2.0数字化应用建设,打造异地一键搬迁、决策一屏掌控、服务一网保障、强村富民一体推进的共同富裕示范平台,助力实现“最多搬一次”,让更多人口向县城、中心镇集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