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1019/2023-63357
  • 主题分类:
  •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 文 号:
  • 泰民〔2023〕80号
  • 发布机构:
  • 泰顺县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3-06-29

关于答复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函

杨冬英委员:

您所提《关于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直面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增长的问题,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加快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2018年伊始,全县推进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能力的乡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至2020年末,全县建设乡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家,率全市之先实现全覆盖。中心涵盖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社会工作与心理疏导、康复辅具租赁六大服务功能,较好地满足社区内广大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近两年来,随着新时代老龄观念变化,社会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县民政局积极作为,牵头开展建设高水平老年友好社会,打造“幸福颐养在泰顺”品牌,明确到2025年县城区域至少建成1家综合型养老服务中心,20家乡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向综合型养老服务体转型,并就顶层设计、政策扶持、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建章立制。

一、加强设计,合理布局。一是严格遵循《浙江省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导则》,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泰顺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选址与养老服务需求、人口集聚、公共资源共用等因素融合。二是落实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政策,按照《温州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办法(试行)》,以不低于市级标准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6处,实现养老服务设施与所在住宅区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2023年9月底前将完成公园学苑、伊号院小区综合型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与投用。三是推进县域综合型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投资305余万元建成北辰养老服务中心,中心位于罗阳镇无区域生态移民区“阳光家园・夏风苑”,建筑面积1298.9㎡,设有康养、护理床位8张,涵盖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服务、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社会工作服务、辅具租赁服务。2023年计划推进新城鹤祥社区建设1家1000㎡以上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填补新城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空白的窘境。

二、强化保障,大力支持。一是督考保障,2022年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高水平建设老年友好社会的实施意见》,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民政、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强有力全方位推进“养老服务、健康支持、空间环境、权益保障、社会参与”五大友好体系建设。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列入县对乡镇年终考绩项目。二是资金保障,县民政局联合县财政局出台《泰顺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试行)》,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星级奖补等方面扶持力度,建设方面最高能够给予60万元的补助,对开展助餐、送餐服务的,补助由最高3万元提高至6万元。对评定为四星级、五星级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每年每家还将获得3万元、5万元的奖补。三是人才培育,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建设补助力度,对于高等院校家政、护理等方面专业毕业后入职养老机构的,按照本科及以上、专科、中职毕业生分别给予个人5万元、4万元、3万元的补贴,对从事一线护理、居家养老服务的持证护理员按照证书等级每月给予200元、400元、800元、1400元、2200元的岗位津贴,标准全市最高。

三、加强服务,提升体验。一方面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委托浙江好帮手、南京福康通2家居家养老企业,为我县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开展家政清洁、康护服务、助餐服务、助浴服务、生活照料、代办服务、精神慰藉、助医服务8大类共21个项目的居家上门服务,2022年10月以来累计服务老人2127人次。另一方面强化“数智养老”改革。坚持在数字赋能中提升养老幸福指数,全面依托浙里康养、幸福颐养超市两大省市应用平台,运用好县级智慧养老数据驾驶舱,提升对服务机构管理、老年人评估运用、服务点单等智管赋能水平。完成1家智慧养老院、2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智慧无感终端建设,构建智慧助餐、健康支持、无感监测以及VR体验场景,累计为200户独居空巢老年实施“居家安全守护”项目,为421户困难老年人开展适老化改造,为1071户孤寡老年人提供“一键呼叫”服务。

感谢您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今后能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泰顺县民政局

2023年6月29日


抄送:县政协办公室、提案与委员工作委员会。


泰顺县民政局办公室                                                                                                                                                       2023年6月29日印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