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县政府新闻办召开低(零)碳试点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泰顺分局总工程师章荣安介绍了我县低(零)碳试点建设工作情况及特点。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县充分发掘、放大低碳发展的先天优势,积极探索基层低碳改革新路子,较早开展了碳相关领域的探索和试点工作,2011年,我县竹里畲族乡获评全国首个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实施地,2015年我县获评全国首批碳汇城市,2021年,我县竹里畲族乡,司前畲族镇榅垟村、西旸镇面前岭村入选全省首批低(零)碳乡镇、村试点,2022年,我县在低(零)碳试点建设上再创佳绩,充分表明了我县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扎实基础和显著成效,为我县不断深化低(零)碳试点建设,努力探索模式多样、特色突出的绿色低(零)碳发展模式,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鲜明导向。
据悉,我县低(零)碳试点建设工作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任务清单+组织协同”,确保低(零)碳试点成效。以工作提示单的形式向各试点单位下发年度建设内容和任务清单,清单化、节点化推进试点建设。二是“技术支撑+基层实践”,构建低(零)碳管理体系。深化与第三方技术单位合作,补齐技术力量短板。三是“产业导向+群众共富”,拓宽低(零)碳发展路径。积极“试水”低碳光伏产业,构筑居民屋顶、厂房屋顶两处“风景”,打造“阳光存折”。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提问1:西旸镇围绕“山区乡镇低碳共富新样板”的低碳试点乡镇建设目标,在打通阳光变现致富路上有什么特色做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泰顺县西旸镇副镇长 蓝婷婷:
近年来西旸镇致力于光伏先行,打通阳光变现致富路,于2017年专门组织项目所在村的20多位村民代表、村干部,前往上海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乐清正泰光伏发电项目、江山“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多地考察取经,开展了两年多的政策处理攻坚工作,在“无资源、无基础、无产业”的三无情况下,抓住全省第二批“光伏小康工程”实施县机遇。深入推进“西旸模式”,以“财政牵头+政企合作+贫困村入股”做法落地1.7亿元,总装机容量22.836兆瓦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拓宽“土地租金+村民工资+贫困村贫困户分红+农产品收购”四种收入,2020年正式投产以来,至今发电8000万度电,等于节约标准煤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万吨,累计为泰顺县56个经济薄弱村和全县1.3万户低收入农户分配收益近2000万元,将荒山坡打造成为了泰顺县的一个“聚宝盆”。
提问2:西旸镇在“光伏+”产业拓展方面有什么新的进展?
泰顺县西旸镇副镇长 蓝婷婷
今年我们与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泰顺县“未来之光”光伏共富产业项目框架合作协议,以强链补链为导向,邀请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入驻研究板下种植。投资6.5亿有序推进3000亩农林光互补示范基地二期光伏电站、农光互补产业示范基地和药用红豆杉产业园提取工厂等工程建设,将绿色新能源和绿色新种源的有机结合,谋划光伏+产业发展新路径。
联合“泰顺山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中蜂、金丝黄菊、蛋鸡等特色农业,打造西旸镇山友农业基地项目。利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此外,我们在西旸镇的浙南运动飞行基地,打造“空中看光伏”旅游项目,形成“光伏+观光”旅游产业链良性互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西旸镇人气也越来越旺,不少村民办起了酒店、民宿、农家乐。为践行服务业低碳经营理念,我们向酒店、民宿、农家乐内投放了低碳饮食、低碳生活告示牌,引导服务业经营单位的低碳经营,实现乡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提问3:竹里畲族乡作为浙江省首批低(零)碳乡镇试点,请介绍一下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泰顺县竹里畲族乡党委委员 张可可:
近年来竹里畲族乡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浙江省第一批低(零)碳试点乡镇建设的机遇,立足畲乡特色,多措并举,积极打造乡村低碳发展竹里样板。
一是聚焦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旅游基础设施低碳化改造,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为游客打造多维度、沉浸式低碳旅游体验环境。今年我们以2023年泰顺县“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举办为契机,实现了温州市首个大型旅游活动碳中和。
二是聚焦生态系统固碳增汇,从竹林碳汇能力提升到竹科普馆,再到竹林综合利用基地,不断做精竹子“碳汇+”文章。通过大力发展立体林业种植,积极探索碳汇+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下复式套种三叶青、黄精、白芨等,提升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和经济效益。此外,我们打造了竹里“共富树”碳汇认购项目,以每一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作为产品,探索乡村林业碳普惠机制。
三是聚焦低碳制度创新,以《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为蓝本,创新编制《竹里畲族乡碳账户核算指南》,并制订了《竹里畲族乡碳账户调查统计制度》,实现了竹里排放总量核算的常态化和持续化,为我乡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是聚焦低碳意识培养,通过制定村民低碳生活和低碳经营公约,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开展“竹里有礼家庭”评比、低碳研学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践行低碳生活。
提问4:竹里畲族乡的碳账户核算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乡镇的低碳建设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泰顺县竹里畲族乡党委委员 张可可:
通过近3年的低(零)碳试点乡镇建设工作,我们乡党政领导干部能够比较好地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决策中,低碳经济的思维能力和低碳经济政策执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竹里近两年的碳账户核算成果对我们的低碳建设工作进行了很好的量化。根据2022年度竹里畲族乡碳账户核算结果,2022年服务业活动、农业活动和废弃物处理活动的碳排放量相较于2021年分别下降了3.16%、20.53%、7.14%,单位碳排放强度均有所下降。森林碳汇领域碳吸收量增加1.01%。碳排放量数据下降表明我们开展的生态农业建设、引导服务业低碳化发展、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等相关工作举措是切实可行的。今年10月,我们即将迎来省级首批省级低(零)碳试点乡镇赛马机制考核,我们将深挖低碳乡镇建设潜力,提炼山区乡镇的低碳建设经验,为顺意山水,共富畲乡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