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残联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
泰顺县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助残共富先行实践,深化五个体系,实施十大行动,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打造“浙南明珠、最美山城”,建设山区共同富裕的重要窗口贡献残联力量。2024年率全省之先,以最高等级评价完成浙江省首批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先行先试项目;全市首创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落地7家就业基地帮扶百名残疾人就业,成效显著在全市残联系统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政治建设,思想理论武装不断加强 1.思想理论学习教育体系持续深化。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以争先示范标准认真组织《条例》学习,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春节"“五一”“端午”“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开展节前集体谈话4次,廉政谈话80余人次,发送廉洁提醒短信170余条,常态化开展正风肃纪检查5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发挥领导干部领学促学、示范带动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专题研究机关党建工作1次、意识形态工作2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主题党日学习11次,专题党课3次,送党课到基层2次。 2.五星双强创建行动立见成效。建立健全“双建争先”工程“一体系四机制”,将美丽机关创建与党建品牌打造相结合,突出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创建“五星双强”党支部。深化“乡村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村社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师)、 党建联络员责任落实,到结对村开展主题党日4次,慰问结对低收入农户8人次,服务残疾人60余人次。 3.三支队伍强基行动深根固柢。加强残联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着眼涵养残联干部新理念、新方法、新能力,全方位抓实培养培训,线上用好“浙里学习”“共富善治大讲堂”等平台,线下分条线举办教就、康复等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残联系统干部综合素养。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做实做好残疾人入户访视工作,实现困难残疾人月度访视全覆盖、全县残疾人季度访视全覆盖。 (二)聚焦助残共富,标志性成果初见成效 1.残疾人就业创业体系持续深化。不断推进残疾人安置就业、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2024年应届残疾人毕业生调查工作人均跟踪服务5次以上,调查率完成100%,就业率100%;高质量完成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人数达1142人,正规就业率达25.25%;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走访慰问就业困难人员20人,组织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5期、线上招聘12期。 2.山海协作就业帮扶行动陆续开花。创新“山海协作+”合作模式,把山海协作作为补齐山区残疾人发展短板、实现残疾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探索共同富裕路径的重要抓手。滨江区残联和泰顺县残联创新合作残疾人就业共富帮扶项目,目前罗阳镇、凤垟乡、南浦溪镇等乡镇实现22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依托滨江-泰顺山海协作和残疾人之家阵地优势,成功打造7个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积极探索残疾人帮扶性就业机制,构建多方共赢的残疾人就业新模式,助力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增收共富。先后在罗阳镇、三魁镇、南浦溪镇、司前畲族镇等残疾人之家,引进米塑、石雕伴手礼制作、来料加工等“帮扶性+辅助性”就业项目,帮扶残疾人就业104名,每人月均增收2000元。 3.四个一批带富行动接连结果。实施“四个一批”带富行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就业帮扶,打出助残共富“组合拳”。一是推动一批带头安置。持续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2024年落实县妇幼保健院、县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单招单考残疾人2人。二是落实一批稳定就业。坚持“早谋划、早布局、加任务、快推进”,完成省民生实事“新增残疾人就业”72人,完成率120%。推动101家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63人,落实企业岗位补贴12.17万元。三是搭建一批孵化平台。完善“我有一箱蜂 养在廊桥乡”等线上平台,积极开发辅助性就业项目,带动359名智力、精神、肢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四是培育一批技能人才。开展残疾人电子商务、辅助性就业轮训等培训班,培训残疾人203人次,提升了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水平,拓宽了残疾人的就业渠道。 (三)聚焦扩中提低,残疾人民生福祉有效增进 1.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深化。配合民政部门做好两项补贴精准发放工作,推动健全护理补贴标准的动态管理机制,2024年发放补贴2390万元,其中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908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339人。健全以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保险制度,投入45万元为全县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为388名残疾人提供自主就业创业职工养老保险补助19.67万元。提供171名残疾人大学生及特殊学校学生助学保障27.5万元。开展省福利基金会“共圆莘莘学子大学梦”项目、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帮扶项目、温州市女企业家协会“蝶变工程”女大学生助学赋能公益项目、“爱心温州·慈善助学”项目等,惠及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49人,补助资金每人1000元-5800元不等。 2.庇护服务提升行动有效推进。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建设,将构成以县级托养为龙头、乡镇庇护为主体、居家照护为基础、专项康复为支撑的浙南山区特色的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工作格局。2024年10月通过竞拍途径成功取得罗阳镇顺溪嘉园小区商业二幢房产,建筑总面积约3162.5㎡,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距离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县培智实验学校等均在3公里以内,可实现资源共享、有机融合,打造“15分钟助残服务圈”。计划床位100张,建设集残疾人托养、就业、康复于一体的托养中心,探索融入非遗、电商、农疗、工疗等本土化创新服务内容,不断减轻重度残疾人照护负担,解放残疾人家庭劳动力。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财政专项激励资金1000万元使用到位。完善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在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过渡期)、精神病院等地集中托养服务人员236人,托养服务率达到17.2%。推进“残疾人之家”共建共创共享,探索“1+X+N”残疾人之家运行模式,目前四星级残疾人之家4家,三星级13家,一星级残疾人之家1家,微型残疾人之家2家,三星率达85%,庇护残疾人359人,庇护率达14.23%。组织全县各残疾人之家开展了集体生日会、职业技能比赛、健康体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300场以上,汇编残疾人之家活动信息10期,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3.居家环境改善行动进展喜人。巩固残疾人共同富裕先行先试项目成果,整合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净居亮居”项目,明确该项工作的目标、对象及实施内容和工作要求。通过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居家环境改善提升排摸行动,共排摸181户居家环境有待提升残疾人家庭,其中130户列入继续改造名单。按照“一户一案”原则,邀请专业机构深入残疾人家中实地查看,为残疾人家庭安装配备助行、助浴、助厕等无障碍设施,已完成140户残疾人家居环境净化、亮化、优化、美化、无障碍化“五化”目标。以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融入社会生活为要求,推进雅阳镇中村建成省级无障碍社区,进一步探索残疾人居住品质提升的方向和途径,深化“全链条”无障碍环境建设。 (四)聚焦均等优享,残疾人服务供给持续扩大 1.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投入120万元打造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医教结合”项目,探索基层“康、教、医”一体化模式,为残疾儿童铺设全方位康复之路。落实残疾儿童康复补贴提标扩面政策,完善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协议管理长效机制。扎实做好辅具实物配发和货币补贴制度扩面,完善辅助器具服务网络。推进全县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2024年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达8908人,签约率为91.51%。持续发挥成人康复驿站作用,今年共服务残疾人4600余人次。 2.守望星空共建行动提质增效。持续打造“守望星空”党建联建,牢固树立“1+3+3”儿童康复教育服务格局,依托泰顺县残疾人康复驿站,定期组织公益团队协助残疾人运动康复,联合3个康教场所,组建3支背包团队,开展残疾儿童家长学习会、家长课堂、心理团辅、特殊儿童“六一”社会实践等活动。坚持一月一主题,开展特殊儿童文艺汇演、“以春之名,约绘风筝”“星光相伴·爱不孤单 ”“为星星老师赋能”等活动。结合“共享社·幸福里” 现代化社区建设,新建助残暖心服务驿站8家,选择性配套全身垂直轮椅律动设备等康复训练设施,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训练场所和康复指导。 3.儿童康复提升行动成果斐然。积极引进医疗资源,探索医教结合康复项目,进一步提高儿童康复水平。为173名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合计发放资金544万元。推进“七优享”工程助残项目,依托滨江-泰顺山海协作公益助残共富项目帮扶,根据残疾人个性需求和残疾类别,2024年共为困难残疾人发放轮椅、助听器、假肢等辅具共603件,辅具适配率达100%,辅具适配量达残疾人总数的60.33‰。 (五)聚焦残健共融,友好包容助残氛围日益浓厚 1.残疾人事业宣传体系持续深化。以全国爱耳日、世界孤独症日、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国际聋人节、国际盲人节等残疾人重大节日为契机,举办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开展滨江-泰顺山海协作残疾人就业共富帮扶项目、“我有一箱蜂 养在廊桥乡”公益数字助残活动、“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残疾人普法宣传活动、“勇敢向前·携爱启航”特殊儿童文艺汇演、“微光成炬 浙里助残”等活动,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讲好自强与助残故事。以文艺汇演、知识讲座、趣味运动赛、下乡义诊、公益助残等多种形式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20余场次,积极对接主流媒体,拓展宣传资源,办好“泰顺残联”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宣传辐射残疾人3000多人。截至目前县级残联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76条,市级以上媒体网站信息发布7篇。 2.文体人才培育行动喜报频传。将残疾人文化体育深度融入公共文化体育惠民工程、项目建设和各类文化体育服务,开展文化助残“五个一”活动惠及900余人次,组织残疾人特殊艺术巡演2场。积极开展优秀残疾人运动员选拔推荐工作,输送残疾人运动员8人,组织3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温州市首届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获得1金3铜的好成绩;我县残疾人运动员谢毛三参加巴黎残奥会女子KL1级单人皮艇200米,以54.91秒的成绩获得第五名;我县残疾女作家林晓云长篇小说《左右都是爱》入选中国作协“文学转化影视重点推荐作品”。 3.权益保障援助行动情暖民心。积极参与助残法律援助,推进无障碍诉讼服务示范点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对象信息共享机制。上半年受理各类来信来访19件次,其中12345热线6起、上级转办信件1起,均予以解决办理办结,残疾人信访事项办结达到98%以上。继续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政策,共发放燃油补贴14人共计3640元。开展普法宣传教育7场次,惠及430人次,积极宣传残疾人权益保护优秀案例。 二、2025年工作计划 开展“三提两建一圈”助残攻坚行动,依托山区特色,发展优势助残服务,填补劣势短板,持续推进助残共富先行实践。 (一)提高三项残疾人核心业务。一是就业提质,稳步推进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发挥滨江-泰顺山海协作优势,充分打造残疾人之家阵地,推动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稳定扩大残疾人帮扶性就业规模。对接人力资源企业,引进“帮扶性+辅助性”就业项目,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二是康复提效,持续做好残疾人全周期服务。用好星之翼儿童成长中心、成人康复驿站、助残暖心服务驿站等阵地,做好残疾预防、残疾筛查、残疾康复等工作,推广辅助器具、无障碍设施、信息无障碍,助力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三是庇护提能,高质量发展残疾人之家托养能力。探索“1+X+N"残疾人之家运行模式,规范残疾人之家运行机制,持续推动残疾人之家星级提升,保障残疾人之家托养庇护质量。 (二)建设两个高质量服务中心。一是建设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推进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场景规划,探索融入非遗、电商、农疗、工疗等本土化创新服务内容,打造托养、就业、康复一体化的助残实践优秀案例。二是提升建设医康教一体化儿童康复中心。组建专业康复团队,建立先进机构设施,整合医疗康复和特教领域资源,为特殊儿童制定个性化“医康教”一体化康复方案,多学科、多领域协作促进特殊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康复,进一步探索残疾儿童康复“医、康、教”一体化之路。 (三)打造一个助残公共服务圈。助残公共服务的提升,对于保障残疾人权益、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5分钟助残公共服务圈”为牵引,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的供需匹配度、设施可及度、百姓感受度。聚焦优化设施管理“补短板”,推进“一老一小一残”等设施集成融合,推广建设微型残疾人之家和助残暖心服务驿站。聚焦残疾人获得感“优服务”,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弱有众扶,高标推进助残惠残实事,确保托养、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提质增效。聚焦落实责任链条“全贯通”,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奋勇争先,勇毅前行,推动“15分钟助残公共服务圈”出新出彩。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