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泰顺县总得分92.87分,比上年提升2.74分,排名全省第5,比上年提升20名,上升幅度全市排名第一,破历史记录。分项统计中,声音环境96.88分,获得感得分93.18分,固体废弃物治理89.22分,均为全省第一;空气质量97.34分,全省排名第二,生态环境现状96.03分,全省排名第二;信心度得分93.86分,全省排名第三。今年以来,泰顺县点面结合、标本兼重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全力做好央督等信访件办理落实,以有力行动切实回应群众诉求,全面增强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满意度。
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在7个领域开展污染分类治理,坚持边排查边整治,实行“一张清单”动态管理,用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减少VOCs的排放,强化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划定其禁止使用区,规范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信息、标牌固定管理、报送编码登记信息等,同时依托无人机飞行走航、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等技术,监测标记空气污染分布数据信息、问题区域点位,开展乡镇秸秆露天焚烧巡查,做到每日下沉、全域覆盖,完善高空瞭望监控点位助推秸秆禁烧工作。
2024年,实现高空瞭望监控点位乡镇全覆盖,完成1家木质家具VOCs源头替代、5家VOCs低效设施升级改造,培育创建B级企业1家、活性炭再生企业4家,淘汰2蒸吨/小时燃煤锅炉2家、柴油货车82辆、非道机械16辆,PM2.5浓度保持在14.9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到99.3%。
推进治水环境提质增效
开展乡镇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加快实施污水零直排,进一步完善道路雨污分流,每周进行县、乡自查及县级互帮互查专项查挖,建立动态问题数据库和“四张清单”,严格落实销号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查、测、溯”工作,进一步规范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入河污染物管控,从源头推动污染减排、改善水生态环境,依托1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每4小时一次自动化水质监测,并实时传输数据至浙江省地表水水质预测预警系统,确保早发现、早处理,全天候监控水质数据波动,创新“四色预警”系统,发现异常水质向属地乡镇发出反馈,形成快速响应、有效治理的闭环管理机制。
今年,核定入河排污口总数2608个,累计生成十万余条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出具80余份CMA水质监测报告,1-10月,泰顺县所有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均值达Ⅲ类以上,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荣获2023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铜鼎。
回应群众关切问题困难
组织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调查组,分片区下沉乡镇排摸收集畜禽养殖污染、公路扬尘污染、违规采矿导致生态破坏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逐个开展攻坚整治,在后续宣传和工作推进中着重地疏导、解决。同时通过媒体报道、宣传车、有奖问答等10大宣传平台和乡镇环保员、志愿者等力量,全面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宣传,针对发放的10万份满意度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问题归集,作为下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攻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