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名声响亮的农特产品品牌,一批批快速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条条IP鲜明的红色文旅线路……在温州市泰顺县的东北部,包垟乡是被珊溪水库三面环抱的青山绿水之地。近年来,这片充满红色革命底蕴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土地,实现了从闭塞到通达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案例。从特色农业到现代工业,再到全域旅游,包垟乡的三产融合模式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农业强基 特色种植引领产业升级
包垟乡地处山区,湖岸线达26公里,常年云雾笼罩,生态环境优异,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包垟乡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土地流转、科技赋能、品牌打造等措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走进包垟乡云湖谷村的生态杨梅园,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杨梅林映入眼帘。杨梅产业是包垟乡的传统优势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邀请专家指导、举办杨梅节……包垟乡通过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拓宽了销售渠道。
品牌化发展,推动小小的杨梅果“出山”。今年5月,包垟乡成功举办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暨泰顺县第八届杨梅文旅活动,创新推出首届泰顺杨梅电商直播大赛等系列活动。如今,包垟杨梅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带动了全乡杨梅种植户增收致富。
除了杨梅,包垟乡还积极发展薯芋产业和小番茄种植。通过土地流转、统一管理和技术提升,薯芋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亩均收益显著提高。同时,依托横溪现代农业产业园,小番茄种植基地成为包垟乡的另一张闪亮名片。这些特色种植项目不仅丰富了村民的钱袋子,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工业赋能 现代产业激活乡村经济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包垟乡也不忘工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招商引资和精准服务,一批工业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温州旭林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贴合植绒项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项目不仅年产值有望超亿元,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此外,包垟乡还积极推进薯芋共富产业园建设,通过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等举措,推动薯芋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预计该园建成后,将成为泰顺东北片区冷链物流设施齐全、冷藏加工技术工艺先进的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产业园,该园也将作为国家战备粮食仓储区,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300多万元,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200人。
农产品加工业项目的落地投产不仅为包垟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现代产业的活力因子。这些项目的成功运作让村民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也坚定了他们投身乡村建设的信心。
旅游助力 全域文旅唱响共富曲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包垟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通过打造飞云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等举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飞云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成功签约落地更是为包垟乡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超2000亩整体规划为“一心两湖三区”集主题酒店、康养度假、森林探险、农耕乐园等功能于一体。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5亿元,税收超4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超1000个。
根植“沃土”结硕果。包垟乡红色文化底蕴神厚,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通过修缮林秉权故居、建设红色革命展示中心等举措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为了铺就群众家门口“共富路”,包垟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措并举推动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盘活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整合各类资金,包垟乡创成来料加工式、品牌带动式等“共富工坊”4家,实现乡村资源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有效匹配,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30余人,年均发放加工费超200万元。
在农业、工业、旅游业的共同推动下,包垟乡党建引领三产融合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包垟乡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更令人欣喜的是,包垟乡还注重发挥数字科技的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治理智能化。横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农作物的精准种植和管理;共富大搬迁小区则通过智能安防、在线服务等功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风正帆悬,奋进正酣。包垟乡乘借乡村振兴的东风,积极整合农业特色资源,深耕产业优势,强化宣传营销力度,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让包垟之美走出深山,闻名遐迩。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包垟乡正以坚定的步伐稳健前行,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之光,璀璨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