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旸镇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今年以来,西旸镇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三支队伍”建设,抓细抓实“强城行动”,聚焦聚力“创新突破、攻坚奋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全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稳中有进、活力动力不断增强。 一、2024年工作总结 截至11月底,西旸镇财政总收入8198.2万元,实现总部回归入库税收412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08.2万元,经营性总收入817万元,同比增速分别达32.6%、30.5%,其他各项重点指标稳步增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蹄疾步稳抓项目,发展态势更加强劲。坚持“强招快推”工作导向,练就一身狠抓项目的过硬本事。一是深化产业招商。聚焦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谋划“一条龙、一头牛、一片光、一剂药、一座庙”产业蓝图,借助泰商资源以商招商、链式招商,成功招引总部企业3家,特别是仅用4个月就实现“温州翼龙园”运营团队的面商洽谈到实地进驻,跑出招商引资“新速度”。二是强化项目攻坚。茶产业共富中心、千亩药田等项目如期建成,“未来之光”光伏共富产业项目已突破电力瓶颈加速推进,浙南闽北运动飞行营地服务中心、共富文创街区等建设快马加鞭,黑牛先生、莲台山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深入推进。三是优化要素保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组建项目攻坚小组,用足用活惠企政策,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分类施策处置存量土地资源,申报耕地力保护1603户、4615亩,完成宜机化改造300余亩,垦造耕地(旱改水)65亩,审批宅基地39宗3426平方米,为项目早日建成达效提供保障。 (二)聚精会神抓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充沛。紧扣招大引强、补链强链,“五个一”特色产业布局逐渐清晰。一是向“光”而行。全速推动“未来之光”、洋溪水电站等重大新能源项目建设,完成光伏场区清表、进场道路修建等全线开工前准备工作,加速推进垟溪水电站政策处理工作和相关配套工程建设。二是逐“绿”而兴,高标准推动“顺蜜工厂”“豆腐柴”“中草药”共富基地建设,完成千亩豆腐柴基地苗木种植,中草药基地土地流转有序推进,匠心农业自创“茶里蜜蜜”奶茶代表泰顺在温州展示。三是乘“风”而上,引入江苏恐龙园等专业运营团队,高效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以“飞行+恐龙”打造重塑文旅新地标,携手走向文旅产业差异化发展之路。 (三)凝心聚力抓环境,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坚持生态保护、乡村建设一体联动、整体跃升,成功获评第三季度温州市宜居宜业最美乡镇。一是生态本底持续夯实。纵深推进省级低(零)碳试点乡镇创建,围绕“一核一轴三区”空间布局,全力探索林业碳汇新路径,首笔碳汇购买交易顺利完成,“垃圾分类省级试点村”创建稳步推进,叶瑞旸水循环科普馆建成投用,“碳积分”兑换模式成效明显。二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5个小型公益、9个一事一议项目加速实施,薛罗线、洲岭至垟溪“四好农村路”完成项目前期,内水流至大山、大山至汀步头道路完成总体形象进度超50%,交溪流域给排水工程完成总体形象进度85%。三是乡村颜值持续提升。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焕颜”行动,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完成村貌暗访问题点位整改400余处,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30余次,改造提升节点170余处。建成双旸“荷你相约”、富家垟“廊桥公园”,计划实施门楼坳“峡屿时光”、叶瑞旸“美丽宜居”项目,以片区“各美其美”拼出西旸“美美与共”。 (四)全力以赴抓民生,发展成果更加彰显。坚定践行“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殷切嘱托,百姓福祉不断增进。一是社会事业更加完善。西旸小学校区食堂提升工程全面完工,泰顺县中小学实践基地(扩建)二期基本完成主体建设,西旸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完成项目前期,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不断深化。二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依托“共富工坊一条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平台,为群众提供就业指导、上门送餐等暖心服务,累计推广落地共富工坊8个,为群众解决难题343件。创新探索“老年食堂+共富工坊”“电商直播+共富工坊”新模式,解决“家门口”就业难题,群众幸福感不断“加码”。三是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个,开展各类民俗、传统节庆活动90余场,组织“育美课堂”“浙青年·爱学习”等活动34场次,其中“以教育之力,展文化之光”宣讲视频被学习强国总平台录用。积极参与县级文化比赛,“微党课”青年理论宣讲荣获二等奖,青年篮球比赛获季军,文化礼堂“氡泉杯”比赛排名第四。 (五)千方百计抓治理,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一是聚焦党建引领。抓实党员队伍建设,开展党员集中轮训4期302人次,通过结对联系方式,动态管理流出党员220人,选优配强后备干部队伍,开展实践锻炼60次,做强人才源头“蓄水池”。打造富家垟四星级“共享社·幸福里”服务阵地,首创“e杯茶蜜”党建联建品牌,激发党员基层治理活力。二是聚焦信访维稳。弘扬践行“浦江经验”“枫桥经验”,排查发现各类矛盾纠纷事件111件,累计化解信访案件97件,按期办结率达100%,基层事项效能指数达102.11%,区划调整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实现连续三年“零进京”、重要节点“零信访”。三是聚焦安全生产。深入开展秸秆禁烧、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累计完成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领域隐患整改300余处,全面提升应急消防管理站场地,为各类应急场所配备物资200余份。利用“安全宣传月”“3.19”“5.12”开展安全宣传35场次,发放安全宣传资料6000余份,开展消防演练37次,辖区保持和谐稳定。 二、存在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许多重大项目虽已深入开展前期谋划,但存在资金难以落实等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 二是固定投资势头不猛。固投面临重点项目和社会项目少、政府项目投资占比大、申报进度及资金落实慢等问题。 三是产业发展活力不够。虽谋划“五个一”特色产业,但存在建设用地相对较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还需挖掘新办法。 三、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镇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定稳中求进的发展方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温州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泰顺打造“浙南明珠、最美山城”扛起西旸的责任担当。 (一)聚力有效投资,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抓好重大项目。项目谋划再提质,抓住政策窗口期,深入研究谋划一批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和社会民生等项目,完善“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储备库,确保重大项目接续有力。项目推进再加快,着重抓好重大项目开工,倒排时间、挂图作战,推动“黑牛先生”“温州翼龙园”等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力促飞行营地游客中心、叶瑞旸美丽宜居等项目早日开工,加快“未来之光”、垟溪水电站等工程建设进度。项目保障再强化,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强化金融、土地、用能保障,积极争取金融债券支持,提前做好新一轮专项债申报,推动更多项目进入省市县重大项目盘子。 (二)聚力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稳进提质的关键,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延链伸链,深化“物联网+蜂场”数字化养蜂模式,加快“顺蜜”工厂提能升级,加速实施豆腐柴千亩药田农业种植基地,提升西旸农业产业综合实力。推进旅游产业补链强链,优化“新”“动”“静”全域旅游布局,携手常州恐龙园文旅团队,一体化、差异化运营乡村文旅,携手打造总投资1.5亿元“温州翼龙园”项目,持续升级茶产业共富中心、共富文创街区等,加快呈现“好吃好玩好住”西旸文旅新地标。推进能源产业建链成链,锚定“乡遇未来·碳秘西旸”目标定位,稳步推进碳汇示范项目创建,巩固转化清洁能源产业优势,全力推动“光伏+”多场景融合发展,持续拓宽能源产业链条。 (三)聚力品质提升,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以“和美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镇村品质蝶变跃升。持续优化乡村环境,全面推进“千万工程”,有序落地各村“一事一议”“小型公益”项目,逐步优化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洁化、序化、美化度。持续扮靓乡村颜值,纵深推进“城乡美学”实践,启动叶瑞旸美丽宜居示范村、峡屿时光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加大2A、3A级景区村庄创建力度,加快打造一批精品示范村、卫生村,以细节改造扮靓大美西旸。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治水巩固”“清废攻坚”“土壤防治”四大战役。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推进落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进一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要。 (四)聚力民生优享,切实推动共同富裕真实可感。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民生保障更有厚度,全力做好低保、社会救助等,纵深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打好就业创业组合拳,推动全龄友好社会建设。让公共服务更有力度,全力推进年度“八大民生实事工程”,全力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投入,加快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创建、西旸卫生院迁建、中小学实践基地提升等民生项目。让富民渠道更有宽度,用好“共富工坊”“校地村企”四方联建等载体,着力培育来料加工产业、订单式农业,积极探索以强带弱、村企共建、区域统筹等致富模式,实现村集体由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 (五)聚力除险保安,坚决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深入推进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从严从紧抓好安全发展各项工作,筑牢安全稳定基础。抓实信访维稳,建强镇社会治理中心,高效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行“民情日记”“网格一本通”,加强诉源治理、积案攻坚,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平安创建。锚定全县平安建设目标,夯实平安建设责任,深入开展“走亲连心”行动,高标推进“平安地图”建设,全面打好防命案、防电诈、防交通亡人、防溺水“四防”人民战争。守牢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聚焦消防、道路交通、自建房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预案演练和应急保障,确保“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