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魁镇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司法局的悉心指导下,三魁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悉心谋划,周密部署,突出特色培育,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结合实际打造出具有三魁特色的基层法治建设“最佳实践”,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锚定合法性审查三个要点,实现法治风险闭环管控。一方面,找准“审查机制”切入点,推进流程“规范化”。着眼解决审查事项不明确、流程不规范等问题,积极探索建立“675”审查机制。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合法性审查目录清单,明确6个不同类型的审查事项,规范浙政钉合法性审查线上7步基本流程,编制审查事项起草说明、申请、办理、备案流程单和审查意见书等5个样本格式,做到全流程过滤,实现行政诉讼案件“零”发生。 另一方面,抓住“法治思维”根本点,推进队伍“优质化”。常态化实行“5+X”合法性审查模式。理顺党政办与司法所、法律顾问的多种力量分配,联动县级专家队伍,形成多审联审队伍结构。今年来,我镇共审查行政机关合同70件,重大行政决策1件(110kV输变电工程),其他合法性审查5件,累计收集意见113 条,审查率达100%,意见采纳率达90%以上。 (二)聚焦“一支队伍”管执法提级跃升,高质效深化法治乡镇建设。一方面,狠抓队伍建设,织密基层“执法网”。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人员全部参加执法资格考试,建立后备执法资格人员库,我镇目前拥有法律执业资格的干部2人,拥有执法证干部31人,执证率83.9%。构建形成“1+8”行政执法新体系,通过案例分析、执法交流等方式,推动人员、职能的“物理融合”向能力、业务的“化学融合”转变,确保下放执法权限“接得住、管得好”。另一方面,优化“执法服务”,推动基层善治转变。减少重复执法,推行柔性执法,优化网格执法,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联合执法,拟定《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书》等制度,审慎行使处罚权,建立执法效能评价指数,推进监管、执法进网格,形成定点、定人、定区域和联村、联社区、联网格的执法网络,平均2名执法队员+1名辅助人员覆盖1个网格(村社)。 (三)创新“老东家”多元调解模式,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一是“老字号”强基。深度融合“泰•顺心”区域调解品牌,积极动员各村德高望重、群众基础好、具有法律常识、热心调解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族长、老乡贤等“五老”人员,聘请为兼职“老东家调解员”,相应纳入各级调解人员库,并按照宗族或者按人脉关系划分负责区域。目前,全镇调解员队伍中,55岁以上的“老字号”调解员占80%以上。二是“专家型”引领。充分发挥纠纷调解的“头雁”示范效应,积极吸收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成功打造洪如庆个人品牌调解室、三魁法庭驻庭调解室、三魁派出所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室,为群众提供品牌优质调解服务。三是“闭环式”流转。立足纠纷早摸排早发现,采取中心“派单”形式流转纠纷件,保障纠纷高效化解。通过纠纷登记、组织化解、卷宗制作、移交中心归档等环节,形成“一窗受理—案件分流—调处化解—法律援助”全链条全闭环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四)坚持多元普法宣传载体为先导,健全完善法治建设新体系。一方面,开好“法治列车”,筑强法治意识。我们紧抓“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班子会前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年度述职述法等学法用法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法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镇干部主题党日、“周一夜学”集中学习,学习强国、浙里学习等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全镇干部集体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另一方面,建强“宣传阵地”,促进三治融合。活用法治文化熏陶载体,融入法治文化元素,精心谋划打造卢梨村法治广场、张宅村法治长廊、戬州村法治公园、庵前村法治墙、家风家训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共创成省级民主法治村4个,市级民主法治村6个,创成省级宗教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进一步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创新打造普法IP,通过“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慧说法”普法宣传项目,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法律问题编制拍摄成普法小短剧,定期在抖音及微视频平台推送,打响让老百姓“顺心”的普法宣传品牌,目前共推送普法视频23期。 二、存在不足 2024年,我镇在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虽已取得新的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乡镇干部法治素养有待提升。现阶段乡镇干部中拥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数较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现有干部对法治建设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学习法律法规的主动性、自觉性,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随着赋权事项的下放,乡镇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单元,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行政执法职能。然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执法程序不够严谨、执法文书不够规范等。因此应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建设,加大执法业务培训指导力度,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推动乡镇一线执法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开展“菜单式”法治宣传,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收集村民法律需求,根据不同群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法律知识。采用互联网+普法相结合方式,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述说指尖上的普法故事,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法治知识深入人心,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二)着力打造专业法治队伍。强化内部培训提升,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邀请法律专家进行授课,重点培训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专业法律法规,以及执法程序、证据收集等实操技能,同时鼓励执法人员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继续教育,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三)全面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构建多维度监督体系,明确监督主体职责,强化内部层级监督,拓宽外部监督渠道,鼓励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督效能,实现执法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或不当执法行为严肃问责。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