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1001/2025-70687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泰顺县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5-03-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泰顺县人民政府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 2025- 03- 11 15 : 51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法治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一体推进法治泰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现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泰顺建设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的领导,压实法治建设责任。一是高位统筹推进。坚持常态部署,召开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部署法治建设各项任务,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法治建设有关工作,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题听取法治建设推进情况、协调解决法治建设重要问题,切实把上级有关法治建设的决策要求落实到法治泰顺建设全过程。二是高效体系保障。县政府印发了《2024年法治泰顺建设工作要点》和《法治泰顺建设考核细则》,明确法治建设重点任务指标。创新打造“233”法治监督模式,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由8个县领导带队对全县19个乡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累计发现法治建设突出问题26个,向县纪委移交重大问题线索1个,有力压实了“一把手”法治建设责任。三是高标提升能力。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述职述法机制,严格落实会前学法制度,组织开展正科级以上干部旁听庭审案件活动6场。推进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双提升”工程,新增持证行政执法人员114人,新增公职律师21名,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增长率持续位居全市第一。

(二)坚持改革创新,开创法治建设新局。一是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持续深化“1+8”部门行政执法监管,今年累计办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案件2613件,监管检查5509次,减少企业干扰数2369次。积极承接省综合指导办古建筑保护监管“一件事”揭榜挂帅项目,创新古建筑保护监管业务流程,打通文旅、消防、执法等多部门“数据壁垒”。建立跨县协同“水源地(珊溪水库)保护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迭代水行政监管执法体系,守护好温州“大水缸”。二是推进“泰·顺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建立涉访纠纷零距离处置机制,打造“善治联盟”“老东家”等地方调解品牌,今年以来累计受理矛盾纠纷案件6639件、调解成功率达99.12%,“泰·顺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做法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成国调研肯定,并被法治浙江简报刊登推广。三是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板块专区,揭榜全市商事纠纷预防化解“一件事”试点工作,全面承接省级涉企法治服务事项21项。成立法律服务企业帮帮团,为68家企业提供背包式法律服务,进一步推动涉企法治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升级。

(三)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审查。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全面实施审查事项目录化管理,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责任。今年以来,累计参与审核常务会议议题、政府行政合同和规范性文件172个,提出审核意见380条,均通过线上oa或合同钉系统予以反馈,实现县政府合法性审查事项“零次跑”,合同审查率及意见书出具率均达100%。各乡镇运用乡镇合法性审查平台,累计审查1080件。二是构建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全面应用行政执法监督系统,构建立体式行政执法监督体系,该项目已被列入全市法治环境改革攻坚项目清单。建立“检察监督+行政执法监督”检司协作机制,评查各类行政执法卷宗150件,发现各类执法问题及瑕疵200余个。部署开展全县生态领域执法专项监督,协同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推动查处问题超10项。三是扎实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诉讼发案率指标持续向好,2024年万人行政诉讼发案率为0.876,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比达5.22,位居全市第一,复议后诉讼案件连续3年保持零败诉。

(四)坚持法助共富,提升法治服务水平。一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聚焦浙闽两省企业跨区域经营、群众异地工作生活过程中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问题,线上搭建“浙南闽东跨省通办平台”“网办中心”,线下专设“浙闽通办”专窗,推动两省毗邻县(市)政务服务领域高效协同,实现临时身份证明、外出就医等87项高频事项“浙闽通办”,今年以来,共办件524件,相关经验做法获得张文杰市长批示肯定。二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编制《泰顺县酒水产业风控法务指引》,成立风控法务服务中心,打造集指导、咨询、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今年累计完成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额32亿元。积极推广“法富贷”服务,发放贷款超5000余万元。三是创新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新体系。深入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绘制全县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地图,建成309个“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群众周边15分钟内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一键导航”,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融合法律服务一万余件。出台全国首个《关于建立劳模工匠权益保护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意见》,创新“工会+法院+检察院+司法”协作配合机制,切实维护好劳模工匠合法权益,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央视网转发。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县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标更高水平法治建设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一是部分法治建设重点指标还需持续攻坚,尤其是自然人失信率下降等工作方面还需继续发力。二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需持续用力,基层执法力量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和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

(一)认真当好“第一责任人”。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完善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把法治建设摆在全局重要位置,组织召开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党委政府建设法治温州、法治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法治建设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

(二)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组织会前学法4次,多次对规范性文件清理、年度重大决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等法治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三)全面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制度,凡是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均提交常委会会议集体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主动邀请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监委)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机关合同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制度。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上下连通的统筹机制。持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研判分析、指标晾晒、清单交办”工作机制,按照每月梳理汇总、通报调度、季度研判分析的节点安排,加强重要指标监测和督办,通过定期发送工作提示单、督察通报等方式,推动依法治县决策、统筹、落实一体贯通。

(二)进一步构建多方协同的法治体系。强化府院、府检联动,持续推进行政和司法双向衔接。发挥行政复议吸纳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作用,实现复议诉讼收案比值持续提升,保持全县行政诉讼全年在较低水平。进一步加大企业和自然人信用修复力度,强化跟踪督办,督促责任部门严格落实攻坚举措。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引领的创新格局。深化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实现高频事项线上线下协同办理,推动21项涉企法治服务事项落地见效。开展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培育,持续擦亮“泰·顺心”多元解纷等改革品牌,加快打造更多法治建设改革亮点。

(四)进一步夯实现代法治的基层基础。深化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推动县乡合法性审查工作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基层单位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工作要求,聚焦法治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升等重点,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法治培训,全面提升一线人员执法规范化水平。

泰顺县人民政府

2025年3月7日

附件: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pdf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