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范代表:
您在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强泰顺县AI辅助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结合山区农业特色与数字化改革要求,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精准农业生产,构建智能感知与决策体系
泰顺县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为核心,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在大安乡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项目中,通过部署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并上传至云端平台,结合作物生长模型自动调节灌溉量和施肥配比,实现100亩大棚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肥料成本降低25%,人力投入减少60%。此外,包垟乡横溪村科技大棚引入5G+物联网技术,对小番茄种植环境进行全天候监测,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控温湿度、光照和CO₂浓度,预计年产量突破5000斤/亩,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40%。
二、科技赋能,构建全链条数字化体系
(一)智能生产与精准管理。依托物联网、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在包垟乡横溪村科技大棚、雅阳镇东安村生态观光园等试点部署智能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及作物 生长状态,生成个性化种植方案。例如,横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通过5G+物联网系统实现小番茄温湿度、光照自动化调控,预计亩产提升至5000斤以上。
(二)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农产品溯源系统,“顺礼”区域公用品牌已通过“浙农码”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数据记录,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中蜂蜜、三杯香茶等产品的产地、检测报告等信息。2024年上线网易严选“泰顺馆”,结合AI算法分析消费趋势,动态调整杨梅、蓝莓等时令水果的线上推广策略,全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8200万元。
(三)基础设施与数据安全。加快构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普及覆盖与升级换代,推广5G网络、物联网、智能设备等与农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依托省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农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在“浙农经管”系统中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农村集体“三资”数据不可篡改。
三、人才培育与品牌创新
(一)新农人队伍建设。结合“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2024年开展电商、智能设备操作等培训2270人次,培育现代“新农人”3090人,温州市乡村振兴领军人才6人,浙江省“浙农英才”2人(青年英才);泰顺云岚牧场获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
(二)区域品牌价值提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挖掘消费者评价,优化“三杯香”茶叶、泰顺猕猴桃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包装和营销策略,品牌价值分别达24.62亿元和12.8亿元。开发AI驱动的文创设计工具,将廊桥文化、畲族元素融入农产品包装,增强文化溢价。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开展AI农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探索开设有助于农业发展的AI技能培训课程,让更多农业生产者掌握、运营AI技术。
(二)推广AI生产技术。如智能节水灌溉、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在农作物种植中通过AI模型优化滴灌参数,结合政策性农业保险(如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降低农户损失,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扩大AI应用场景。在奶牛养殖、中药材种植等领域试点AI智能巡检和精准饲喂,推动浙南闽北低空经济“先飞区”建设,探索无人机植保、遥感监测等场景应用。
(四)深化数据共享。依托省级数字乡村大脑、打造乡村振兴集成应用,实现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规范建设,形成上下联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数据体系。
(五)实施数字农业。推动物联网、动植物生长感知、环境温湿度调控、土壤肥力和病虫害监测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机装备和设施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应用。
非常感谢您对泰顺农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持续推进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打造“生态优先、特色鲜明”的山区农业现代化样板。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关系和支持农业农村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科室:泰顺县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
联系电话:0577-67585277
泰顺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