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1132/2025-72506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 号:
  • 泰廊氡〔2025〕28号
  • 发布机构:
  • 廊氡管委会
  • 成文日期:
  • 2025-07-04

关于答复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40号建议的函

苏秉余等二位代表:

你们《关于将玉岩村、前坪村、溪源村等村纳入廊氡板块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全力擦亮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字招牌”,加速“两山”资源转化,廊氡管委会立足泰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于2024年6月28日委托浙江国宏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泰顺廊桥-氡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目前该《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完成。在编制过程中,已将玉岩村、前坪村、溪源村等村纳入廊氡度假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发展新质业态,打造寻梦廊桥大文旅

(一)做优“寻梦廊桥”魅力文化展示

聚焦以爱情、非遗、文创为特色的廊桥“系列主题”,全方位展示传承廊桥魅力文化。推出“廊桥之寻”,深入挖掘古廊桥文化内涵,串联北涧桥、溪东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这五座“国保级”廊桥资源,打造“廊桥印记”精品游线。同时,在游线中植入研学集章、历史探秘等活动业态,增强游客互动体验。

(二)塑造“伴我廊桥”多彩文化体验

以廊桥文化园开发建设为牵引,联动发展集红色、绿色、古色等多彩融合文旅业态。一是“廊桥+红色”体验。充分挖掘放大白柯塆、白粉墙、前坪等村红色资源,推动革命旧址复原,联动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争创白柯塆4A景区。策划“红色廊桥”展区、文创产品及主题活动,打造“廊桥+红色”融合体验之旅。二是“廊桥+绿色”体验。依托区域丰富的山林资源和“泗水迴澜”的独特地势,开发九峰、九里潭、九曲溪等绿水资源,营造山青水绿休闲文化体验。三是“廊桥+古色”体验。保护利用区域内古村落、古宗祠、古道等资源,开展古老建筑、传统手工艺等保护传承工作,联动推进特色科举文化展示,形成“廊桥文化进古村”“廊桥联动宗祠文化传承”“古道串联廊桥场景”“廊桥与古考文化共鸣”等特色体验项目。

二、围绕项目建设,合理安排景观节点

重点谋划推出三条特色旅游线路:

(一)廊桥+红色之旅

以“廊桥文化园—白柯塆红色景区”为核心串联线路,联动一批红色资源节点村,通过跨界嫁接历史展陈、研学教育等手段,设立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等红色打卡点,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沉浸式革命场景体验区,形成廊桥融合红色文化的特色体验业态。

(二)廊桥+绿色之旅

以“廊桥文化园—森林资源打卡点”为核心串联线路,开展森林浴、瑜伽、冥想等活动,打造廊桥融合森林疗愈文化的特色体验业态。

(三)廊桥+古色之旅

以“廊桥文化园—塔头底古村落、玉岩村包氏宗祠、前坪村张十一故居等古建筑群落”为串联线路,联动建设科举文化展示中心,开展古村探访、宗祠寻根、提线木偶戏等文化记忆活动,形成廊桥融合古村、古祠、古道、古居、古考文化的特色体验业态。

三、规划区块建设,推动重点业态项目

采取“强核心、拓外延”策略,谋划建设廊桥文化探寻区,该区域集“文化魅力核心、溪谷养生聚落、业态联动辐射”功能于一体。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推进一批业态项目,有序引导廊桥文化园建设及业态开发“向外延伸”,加强与周边景区资源、客源互送,推进赛江源景区、白柯塆红色景区、九里潭、悬崖酒店、酷玩乐园、南溪斗牛文化园等开发建设,联动打造一批拥有宗祠文化、名人故居、运动休闲等特色资源的村庄。

四、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供给

聚焦提升廊氡旅游度假区产品体验,按照“业态拓展、紧密联动”思路,推进毗邻重点区块开发,构建与度假区核心发展紧密关联、业态互补的旅游产品圈层。东向实施白柯塆红色景区提升工程,按照4A景区创建标准完善设施配套,打造区域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深度挖掘廊氡旅游度假区“云”资源,联动柳峰、凤垟,统筹打造牧场主题、高山休闲、云海露营、惊险漂流等“云系列”旅游产品,形成潮玩业态体验地。在打造“云谷漂流”旅游产品时,联动溪源村、三门垟村等周边村庄,配套完善露营、美食、市集等运动休闲多元业态。

五、构建串联游线,增强发展新质动力

将廊氡度假区的高质量发展融入泰顺县全域旅游发展大局,统筹廊资源节点开发及串联线路打造,构建“三环一带”整体游线格局,即“联通县域大环线、联动旅游中环线、内部旅游小环线以及仕水流域旅游线。在联动旅游“中环线”设置两条旅游线路,其中一条为:小松坡游客集散中心-九曲溪-廊桥文化园-云顶之逸-云谷漂流-赛江源景区-白柯塆红色景区-小松坡游客集散中心。

感谢您对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单位:泰顺廊氡管委会规划发展科,联系电话: 0577-67599907)


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025年7月3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