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1019/2025-72693
  • 主题分类:
  •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 文 号:
  • 无〔2025〕0号
  • 发布机构:
  • 泰顺县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09

关于答复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第354号建议的函

陈立蔚等5位代表:

你们所提的《关于加强康养护理队伍(保姆式人员)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局第一时间与教育、人社、卫健等部门联合会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聚焦本土养老服务人才总量少、专业水平低、流失率高等短板问题,紧抓“引、育、留”等关键环节,持续优化养老人才“生态链”,涵养良好人才生态系统,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养老领域共同富裕。

一、加强顶层设计。一是强化激励政策;民政、财政部门联合出台《泰顺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试行)》,对正式入职养老机构并连续工作满一定期限的护理康复等专业的高等院校、高职和中职技校的全日制毕业生,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的入职奖补。2024年吸引2名“00”后大学毕业生入职泰顺睦邻颐养中心,发放奖补资金1.6万元。二是提升待遇保障;挂钩职业技能等级和岗位津贴,建立全省补助标准最高、门槛最宽松的入职奖补制度,按五至一级,分别给予每月200-2200元不等的岗位津贴;2024年发放津贴18.38万元,惠及养老护理员124人次。三是拓宽渠道;引导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员、家政、医疗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入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目前我县招引的南京福康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温州椿龄荟健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共聘用本土养老护理员30名,月薪资待遇在4000-8000元不等,较好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加强人才培育。一是加大培育力度;人社部门通过将养老护理员纳入《泰顺县紧缺职业(工种)目录(2025年版)》,并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提高30%的方式,吸引青年群体、待业群体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民政部门以委托培训的形式,集中培训参考人员,提高取证率;对成功取证的人员,按初、中、高三个等级,人社、民政叠加给予1000元、1200元、1400元的补助。近五年累计新增持证护理员466名,发放补贴资金40万余元。二是按需精准育才;一方面开展养老从业人员“扫雷排雷”行动,针对无证的从业人员,错开工作时间,弹性开展专业培训,实现无证销号;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比对为有培训需求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监护人提供免费培训,精准衔接培训需求,提高照护水平。2024年全年培新3场次240人次,全县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持证率提高至90%以上。三是加强引才聚才;强化政校合作,在县职教中心开设护理专业3个年级共开设6个班级,在校学生290名。后续学年(2025-2026学年)计划保持2个班级的招生规模,采用“3+2”贯通式培养模式,下一步人社部门将积极推动县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升格后,学校将突破现有办学层级限制,具备在本地直接开展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能力。民政搭建就业、实习绿色通道,协调县内各养老机构为高考班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预留工作岗位,毕业即可入职,解决出路问题。

三、加强人才服务。一是强化关爱力度;形成每逢春节分管县领导带队慰问一线人员的关爱传统,三年来,累计慰问从业人员85名,发放慰问金8.5万元。同时,加大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保障力度,实现从业人员参保意外伤害险全覆盖,年均支出保费4.5余万元。二是强化褒扬力度;通过网宣渠道全面宣传养老人才培育相关政策,挖掘选树先进典型事迹和技能精湛人员,优先推荐“道德模范”评选,提升社会公众对养老行业的关注度,形成尊才爱才的风尚,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美誉度。民政、人社部门每年组织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参加省市养老护理员大赛,并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瓯越工匠”等荣誉,通过“树立标杆”的方式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感与职业归属感,推动形成“学技能、强本领、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评价力度;出台《泰顺县养老机构幸福指数(NFHI)评定办法(试行)》,对管理评级为三至五星的养老机构,每年分别给予3-8万元不等的补助;对按要求配齐各类从业人员且持证率达100%的机构,运营补助上浮20%,补助用于人才激励;健全人才评价机制,通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测评两个维度,对在职护理员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测评,倒逼从业人员提升职业素养和服务质量。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向市委人才办建议,将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享受人才新纳入“一事一议”研究补助范围,对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人才予以分类明确,对待遇予以进一步明确,激发积极性。

感谢代表们对我县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衷心希望代表继续对我局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泰顺县民政局

2025年6月30日


抄送: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代表工委。


泰顺县民政局办公室                                                                                                                               2025年6月30日印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