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廊桥闻名中外,我们暂时不讲,这里先说说泰顺廊桥旁的老街。
随着岁月的流逝,泰顺廊桥旁的老街,仍保存着原来的风貌。老街普遍依地势而建,蜿蜒伸展,首尾往往不能相望。老街的建筑体量一般不大,色彩淡雅古朴,少有精雕细作的建筑。在泗溪,沿着卵石路向北涧桥走去,两株古树茂密的树冠就像老翁的须发轻轻抚掩着古桥及周围的老宅。桥头的一条石板小街是整个村子的中心。廊桥山花的飞檐与民宅的屋檐犬牙相错在小街之上,自然形成了风雨街道。桥头及屋檐下很适宜地设置了一些石凳木椅,人们可随意找到休息的地方。村民无事时便在桥头休憩,谈天说地,买卖交易。北涧桥在修建之初,就考虑到了与邻近建筑的结合。这一点可以从桥柱上预留与建筑相接的榫口上看出。北涧桥旁的商业街现存店铺重建于五十多年前。据当地乡民回忆,以前那一带开有药材店、杂货店、布店等,规模都比现在的大,但因火灾而毁于一旦。现在我们还依稀可以看到贴在门楣上的“林仁和号”的店名,是为当时的杂货店。柳峰墩头桥所在地是一个多姓杂居的村落,在廊桥的周围至今还存留着大量商业建筑,一些头脑活络的人便在老街上经营生意。透过这些鳞次栉比的店铺,可以想象当年人气兴旺,商业繁华。在最兴盛的年头,墩头桥廊屋内也摆起了小摊。虽然当年热闹的墩头桥老街现在已冷冷清清,但我们通过字号牌匾、店堂标牌等仍能感受到当年浓厚的商业气息。
雅阳镇新久村的普宾桥与墩头桥一样,同处在“桐山大道”上,普宾桥因地处交通要道,建造时曾得到泰顺、寿宁、桐山、平阳、柘荣等五个县群众的捐助。桥梁竣工后,还有一部分捐助款未用完,于是又在桥头建了一座茶亭,雇人烧茶给路人免费饮用。在廊屋的小店中,我们遇到了当年曾在茶亭里烧茶的蔡玉珠老人,她虽已年过古稀,但还是那么健谈。她回忆着以前桥头两旁有各类店铺,“人马日夜不断,可热闹着哩!”只是到后来有了公路,这条古道就少有人走,蔡玉珠离开了茶亭,在普宾桥的廊屋内开了一个供应日常用品的小店。三魁刘宅桥和薛宅桥,不仅是当地乡民买卖交易的场所,在桥头还建有供路人休憩、住宿的旅社。薛宅桥旁的商业街当地乡民称为“营岗店”,山里山外的客商将各类商品集聚这里,这条老街也成为三魁附近一带乡民贸易的重要场所。可惜“营岗店”现已完全被改造,成为一条现代化的商业街道,薛宅桥也被这些新式民居包围在了当中。
泰顺廊桥旁的老街,如今大多已空荡冷清,曾有的繁华已悄然隐去,可能只有当人们谈到古朴的廊桥时,才会勾起一些尘封的回忆。
(薛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