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人民日报在文化遗产版面刊登《修复遮风避雨的精神家园(薪火相传)——泰顺廊桥灾后修复实践》一文中报道了泰顺廊桥修复事迹。24小时不到,人民日报又在5月26日副刊《展现文化自信和艺术魅力——“第五十八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侧记》提到了泰顺的仙居桥。我们不得不思考,泰顺廊桥到底有什么魅力,引发人民日报的频频关注呢?
廊桥是文化遗产
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之作。回溯两千多年历史长河,廊桥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没落于近代。在中国,每一座古廊桥都承载了许多重要角色:它们是休憩场所、是祭祀宗庙,是交易市场、是娱乐平台,是地标建筑、是精神家园,是团结乡民的纽带,是传播文化的长廊。在中国百姓心目中,廊桥不仅是公共建筑,更是文化图腾。
廊桥是精神家园
精神上对廊桥的依赖让当地人无法容忍它的离去。2016年9月15日,在台风“莫兰蒂”的狂风暴雨中,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三座国保廊桥接连被洪水冲垮。灾后,政府和公众立刻开展救桥和修桥行动,从2016年9月受灾到2017年12月竣工验收,仅历时15个月便完成的三座廊桥的灾后修复工作。在廊桥修复过程中,泰顺人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上下一心的精神令人动容。
廊桥是文化自信
一座座廊桥架起了人们与青山绿水之间的沟通联系,同样的,在异国他乡,桥亦是威尼斯这座水城的灵魂——400多座样式不同的桥,跨过150多条河流水巷,将118个小岛连为一个整体。
在“第五十八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厅中,通过作品《睿·寻》这个程序中的AR扫描技术可以在威尼斯搜寻到25座形态相似的中国桥梁,其中用手机扫描意大利威尼斯里亚尔托桥时,所呈现的是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仙居桥。
廊桥所蕴含的木拱桥营造技艺和世界的造桥技艺是共通的,是中国艺术的体现。中国艺术丰富的真实面貌让世界因艺术而拥抱,让距离不再遥远。
总而言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廊桥所蕴含的特质都是国人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
长夜漫漫,意犹未尽的小伙伴们,不如再和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泰顺其他精美的廊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