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安全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老大难问题。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县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步伐。自动抓拍车辆违法行为、行人闯红灯语音提示、弯道抓拍、路口预警……一系列交通管理实现智能化,百姓出行更顺畅更安全。
在泰庆南路跟文化路的交叉路口早高峰时段,记者看到该路口的车流量和人流量非常大,但交通秩序井然有序,这一切源于该路口红绿灯的设置,为了规范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过斑马线的行为,在路口设置了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通过模拟,在红灯状态下,只要有行人过斑马线,行人闯红灯系统就会发出语音提示,让行人退回起点等候绿灯。
除了泰庆南路与文化路十字路口外,新城大道与文祥大道的十字路口也有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交警部门计划在此基础上,安装行人高清拍摄系统,曝光行人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县交警大队秩序中队中队长林光岁说:“今年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我们还计划再做一个行人闯红灯的显示屏,提高市民的出行安全意识。”
记者了解到,十多年前,我县主要交通道路上还没有设置红绿灯,2010年,首个红绿灯安装在泰庆南路和西大街的十字路口。此后,随着新城区的开发,道路加宽,十字路口的增多,红绿灯等信号灯的设置也越来越完善,截至目前,我县城关主要的12个路口都设置了红绿灯,红绿灯交替之间维持着交通秩序。
为了破解隧道交通安全隐患,去年九月,我县创新研发了隧道智能警察,在杨家岭隧道内标有泰顺交警的电子设备就是智能警察,24小时不断地往返于隧道内,对违法行为进行抓拍,相当于隧道内有了一个24小时值守的交警,大大降低了该隧道的事故发生率。
我县地处山区,道路陡坡多、急弯多、隧道长,其中隧道更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区。近年来,我县突出问题导向,首创急弯智能传感系统等,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化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同时融合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发了集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隧道智能警察”系统,在里程最长、事故最多的杨家岭隧道试点使用。
“隧道智能警察”系统使用后,事故大大地降低了,应该说是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隧道口500米的位置,我们还设立了一个大型显示屏, 如果车辆在隧道里面有违法的,在显示屏上可以及时地显示出来。”林光岁说道。据统计,自去年9月“隧道智能警察”运行以来,杨家岭隧道内车辆守法率从75%提升至98%,隧道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42%,实现隧道伤、亡人事故“零”发生。
此外,我县还在急弯、长下坡、叉路口等位置设置弯道预警系统,叉路口预警系统。在S331省道与南院的交叉路口位置,预警系统不间断运行,语音提醒交叉路口汇入省道的车辆左侧有来车,系统上显示泰顺交警提醒您注意安全时,车辆就可放心的汇入S331省道,有效避免了故事发生。
接下来,针对电动三轮车的管理,在备案登记的基础上,我县交警部门将与软件公司合作,搭建智能管理平台,参照车辆管理实行计分制度,有效推进三轮车智能管理,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让百姓出行更加顺畅、安全。
如今,我县道路动态监控体系通过卡口采集全县交通流量,每月采集过车数据约500万条;来自交通现场的数据经由大数据处理,可实现秒级响应,日处理图片达50万张,违章图片识别效率提升10倍,人工智能自动检测违法通行行为的准确率达到92%;智能、高清、即时的道路动态监控体系正让泰顺交通变得“耳聪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