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泰顺 > 图说泰顺

【绿色发展看泰顺·小康故事】泰顺小南山开发“红色”旅游拓宽致富路 拟投5000万元建设浙南特委纪念设施

发布日期:2020-07-14 11:12:54 浏览次数: 字体:[ ]

     

记者日前走进泰顺县彭溪镇双源村小南山自然村,聆听红色故事,感受革命老区可喜的变化。

一间百年古屋,一处中共浙南特委旧址

小南山一面靠山,三面临谷,地势险要,环境清幽。村中一座单层木结构百年古屋掩映于翠竹古松之下。走近古屋,可见外面木壁上挂着一方方展板,上面写有“军民反清乡”“中心县委”等文字和图片。屋中央横梁下,挂有一个上书“中共浙南特委旧址”的横匾,边间置有一张木方桌和几张木凳。

1936年3月中旬,在小南山这间木屋内成立了中共浙南特委,也是现今中共温州市委的前身。沿着小南山战斗遗迹的山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纪念碑。纪念碑的台阶上写着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幕幕红色往事:中共浙南特委成立、小南山战斗、伙爬岭战斗、红十九师重建、峰文大战……

“这个纪念碑是1997年开始建的,当时老的‘红军路’即将完工。新通车的‘红军路’主线基本沿1994年开始建设的老‘红军路’布局。”双源村村委会原主任苏伪宜说:“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纪念碑、红军山洞医院遗址,都是自红军路建成之后开始深度挖掘出来的。”

一条“红军路”,一个动人的故事

提起小南山进村“红军路”,苏伪宜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条长8.6公里“红军路”的建成通车,村干部卢成良花了不少心血。

想致富,通公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卢成良和几位村民跑到杭州,向上级部门争取对革命老区的扶持,最终获得50万元建设资金。

虽然资金缺口还不少,但有了这笔钱,这条古洞坑至小南山的“红军路”就此动工了。其间,卢成良为了筹钱修路,不仅向亲友借钱,还将房子抵押给信用社借了11万元,甚至说服妻子把家里的猪卖掉抵债,就这样建建停停,1998年路基贯通时,他已经背了20多万元的债。

后来,一位镇人大代表得知这一情况,将“卢成良为路负债,连续几年都不敢回家过年的事情”向县里反映。2004年,县里拨款了20多万元。用这笔钱,村里这条“红军路”才铺上了水泥。2018年,这条路从过去的3.5米拓宽为6米。

“红军路通了以后,村民上下山方便多了,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很多年轻人都可以出去打拼了,载着游客的大巴车进村也畅通无阻了。”苏伪宜说,去年到小南山旅游的游客有一万多人,但这还没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强化与红军路沿线景点的互相联动,会吸引来更多的游客。

彭溪镇常务副镇长吴辉江介绍,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计划投入5000万元,推进小南山浙南特委纪念设施建设。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中共浙南特委文化展示馆于上月破土动工,计划明年3月前完工开馆。同时进一步加强小南山旅游区内纪念品商店、红色餐厅、接待中心等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其服务功能,美化小南山村庄环境,争创4A级红色旅游景区,以红促绿、文旅融合的综合效益不断显现,为彭溪镇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引领。

“红色旅游开发起来,会形成一个产业链,老百姓可以卖农产品,开农家乐,从而拓宽致富门路。”吴辉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