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发展规划 |
(一)服务发展,护航企业生命的全周期 一是推进便利化审批。围绕商事登记领域“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目标,同步推进企业开办“一表通、当日结、零支出、优服务”。完善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力争简易注销当场办理,全面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推进高质量成长。深化质量共治改革,深化“泰顺茶产业质量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完成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活动和“千企千人”质量教育培训,指导更多企业引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培育质量奖企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进标准化升级。全面推行企业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网上公开制度,建立企业产品标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全力推进国家级标准示范项目建设,指导企业制定发布浙江制造标准,推进县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抢占行业话语权。 四是推进知产化进程。优化品牌培育体系,重点围绕茶叶、猕猴桃、杨梅等泰顺优势农产品,打响“泰顺山友”区域品牌,大力打造“品字标”认证企业。围绕知识产权生态优化行动,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提高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权质押融资登记额,全力盘活我县知识产权活力。 (二)呵护民生,升级百姓生活的全方面 一是提升菜篮子专业化。推进放心城乡农贸市场建设,推广菜篮子、布袋子农贸市场创建,全面提升农贸市场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进国有农贸市场整合重组工作,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继续开展“五化”市场创建,导入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市场服务,提升老百姓“拎菜篮”的幸福指数。 二是推广放心消费全域化。继续实施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和放心工厂“双倍增”行动,提炼一批地域特色放心消费样板,加速形成“放心购”社会共治氛围。对接“满意消费长三角”建设,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单位、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及放心消费街区等建设。 三是要提升送药上山便利化。推进“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纳入医保体系,完善电子社保卡、健康码“二码合一”结算方式,确保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有效运行。 四是要促进食安城市升级化。持续巩固升级前期创建成果,深入落实党政同责制度,保持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80分以上。扩大基层工作阵地,持续开展星级乡镇食安办创建指导,确保食安工作保持全市前列。 (三)坚守底线,管好民生安全的全链条 一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食品生产企业履职报告、农贸市场常态化快检、餐饮单位分级监管等系列制度,加大放心家宴、阳光厨房等创建力度,加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程度。 二是提升药械供应保障水平。以贯彻新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为主线,开展2021“药剑”行动,加强防疫物资市场供应保障,重点开展无菌和植入医疗器械、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等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落实“处罚到人”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提升特种设备安全防范水平。加大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治理力度,开展特种设备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落实隐患问题销号整改。着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电梯监管改革创新,力争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参保率达60%以上,重点场所参保率达100%。 四是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县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风险排查,力争上一年度市级及以上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的跟踪抽查合格率达到80%。强化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内容涵盖企业行政许可、企业品牌建设、企业标准化等信息,实现“联网监管”。 五是要提升计量安全保障水平。完成全年检定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领域计量器具强检目标。完成汽车充电桩和多参数监护仪两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调研,不断完善量值传递系统。加强技术机构监管,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和餐饮业诚信计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应检未检、短斤少两等违法行为。 (四)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秩序的全方位 一是更加注重亮剑执法。全面开展“亮剑2021”综合执法行动,严厉查处食品、药品、计量、价格、特种设备等领域违法行为,力争全年查办违法案件数在今年基础上提高10%,力争入选省级或市级十大典型案例1件以上。 二是要持续优化双随机监管。深化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达到100%,企业抽查率达5%以上;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占比达到5%,确保任务完成率100%;现场检查的掌上执法使用率达到90%。 三是要深入推进网络交易监管。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组织开展“净网”行动,维护网络公平交易秩序。强化电子数据取证固证平台和网络交易市场监测服务综合平台运用,推动网络市场定向监测由人工转向智能化。优化“三品一械”广告审查备案模式,形成以导向监管为重点的新型广告市场监管体系。 四是要全力巩固闽浙边联合执法大格局。在泰顺、寿宁、福安、柘荣、福鼎等五地框架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跨区域协作联动执法机制,完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监管链条,推进新时代闽浙边合作发展先行区建设,逐步形成民生领域共享共治新格局。 (五)战略领航,贯穿队伍建设的全过程 一是要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政治建局作为核心要求,围绕“四知、四激、四认、四不、四有”系列要求,梯度推进、层层深入,把市场监管工作的政治标准牢固树立起来,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要优化政治生态,为建设“重要窗口”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是要持续优化法治市监。坚持法治立局战略,整合完善系统制度规范,对涉及执法权力的623部法律、近1500项权力进行再梳理。通过“法治市监”示范创建行动,把依法行政的要求嵌入到各项业务制度规范当中,全面提升市场监管干部的法治素养,增强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持续提升数字市监。紧扣数字化政府转型部署,深入实施科技强局战略,加快推进食品、药械、特种设备等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推动“两个100%”接入市智联网中心,探索研究科学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凸显“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的市场监管部门履职特征。 四是要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深入实施改革兴局战略,把改革作为检验干部队伍的“试金石”,刀刃向内,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督责任“四项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更加严紧硬。深化“内部督查+纪检监察”双轨并行机制,及时查纠“四风”现象,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强劲的改革动力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整体形象,推动市场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始终走在前列。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