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村镇“十四五”发展规划 |
未来五年,筱村镇将中精力,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产业转型,加快多链融合,全面提高经济发展新质态 以打造产业链为抓手,着力做强文旅支柱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继续做好国保廊桥文兴桥、文重桥保护利用,深入发掘徐岙底、梨垟古村落以及竞成书院、枫林书院、惜阴书院、谦益堂文化底蕴,结合红粬展馆和廊桥展厅,全方位集中展示乌衣红粬、提线木偶、木拱廊桥等特色文化。建成东垟村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梨垟村“五美融合”村,枫林百姓舞台,坑底翁氏文化展示馆。继续做好东垟历史街区、梨垟外翰第文化书院、长垟村“为荷稻来、幸福长垟”整体提升。精心打磨祈福游、研学游、美丽乡村游、康养休闲游等一批“必到必游”的精品线路,办好系列文旅节庆活动,搞文创、造热点、聚人气,全力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消费创新发展。 以优化服务链为支撑,着力招大引强增后劲。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下大力气招引特色高新低碳“链主”企业,扶持新楼村、枫林村光伏产业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净地等候、精准招商、狠抓落地,深化新乡贤回归,做优乡贤经济回归服务平台,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更多筱村人才回乡、项目回归、总部回迁、资源回流。继续对接好里垟村水云传奇项目。坚定不移抓好民宿产业集群培育,全力支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筱村公社、墟里·徐岙底、石柱源智慧体验园、玫瑰小镇配套工程,持续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对标行业新动态、投资新理念、发展新方向,统筹整合山水人文资源,包装推介好外垟板块高山文化康养休闲区、玉溪大峡谷观光旅游区、北坑特色畲寨、坳头民宿集聚村、葛垟“三杯香”原茶地等招商引资项目。 以提升价值链为导向,着力培育绿色经济新动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做足坡头村美丽稻田文章。持续深化“两最”评选,全面铺开“美丽田园”“美丽菜园”,优质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创新培育“网红农业”,打造永兴村“杜鹃花海”,章前垟村“这里花开、梨你不远”梨花经济园,支持翁家山村发展坡地经济。持续营造徐岙底“幸福三重奏”网红打卡点,打造筱村公社520网红打卡点。继续举办“三杯香”茶诞生地研学游活动,逐步推广农产品反向定制,支持兴东村、山峡村发展高山杨梅,不断开拓葛垟茶叶、翁山番薯干、筱村公社黄桃、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定制生产、定向销售的线上线下互动畅通渠道。深化打造“最美乡愁村”“乡村公园”“景区花园”,争取创成一批3A景区村庄,继续办好“六月六”文化旅游节、跟着“24节气”游乡村等品牌节日活动,充分补齐筱村“半日游”“一日游”线路图。牢固立足传统宣传媒介,积极导入自媒体和网红博主等新兴媒介,大力培育数字消费、直播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升宣传推介的活跃度和吸引力,持续打响魅力筱村品牌。 (二)坚持绿色协调,加快城乡融合,全域打造宜居宜业新高地 突出功能品质提升,系统优化镇域空间布局。抢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契机,高标准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前瞻性谋划好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空间利用。加强对城镇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和管控,深入实施“多规合一”,抓好重要功能区块、重点片区开发布局,持续深化建成区、翁山片、葛垟片、里垟片协同发展、向心发展。加快沿溪地块等重点区块高品质开发。迭代升级“共富大搬迁”工程,加快东垟抗震安居小区二期、筱村镇地质灾害安置点小区、枫岙危房改造安置小区等生态搬迁区融合发展,完善生活配套设施,解决好搬迁群众就业问题。 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拉开框架、做大城镇规模,完善市政道路网络,完善“两纵两横”公路网,全力配合青文泰公路枫林至东垟段、司筱线建设,全力推进220省道泰顺南浦溪(文泰界)至筱村段工程、翁山至大坑底公路落地建设。全力支持翁山社区到横坑社区连接线、李平线坑底至兴东段道路提升改造。建成城镇供水备用水源工程、垃圾减量化处理中心及附属配套设施。提升城镇景观风貌,统筹抓好标识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完成文泰高速筱村互通口景观工程建设。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加快优化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布局文化、教育、卫生、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合理补充景观小品、休闲健身设施、停车位,为群众营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统筹谋划翁山幼儿园、镇旅游集散中心、小微企业园区、康养医疗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全面推进智慧小镇建设,下足绣花功夫,纳入更多场景应用,构建完善“一脑治全城”运行模式,真正让城镇会思考、生活更美好。 (三)围绕共建共享,加快功能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生活新期待 加快文教体卫全面发展。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域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文化兴、风尚好、民心聚、人文美的历史文化名镇。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用情怀优先办好教育,同步推进学前教育补短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力支持泰顺六中、镇一小二小、翁山小学、中心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抓好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优化利用百姓健身房等场馆资源,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加快建成翁山天开尖登山步道。提升中心卫生院医疗硬件水平,实施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优化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加快筑牢民生保障底线。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完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做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困难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和保障水平。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谋划永兴村、山峡村休闲康养服务中心。注重妇女、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完善关爱设施,打造全龄友好城镇。 加快赋能提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强村富民“三百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社会资本助推“三农”发展机制、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农业农村重大改革,健全完善“两进两回”机制,以持续深化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来全面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推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聚力“扩中提低”,大力推进全域党建联盟建设带动共富,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赋能共富,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积极培育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旅游业态,打造一批省级休闲乡村、农家乐集聚村。加强和改进乡风塑造和治理创新,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加快全面深化平安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基层治理抓落实“四项机制”和整体智治,完善“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坚持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纵深推进“网格+”融合发展,最大限度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民生服务“一格覆盖”。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守稳重大风险“底线”,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严格落实接访和信访包案制度。守住安全生产“红线”,高标准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守牢社会稳定“防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持续开展平安系列创建活动,排查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健全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提升民宗、方志、档案、退役军人等工作水平。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