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民政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
今年以来,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宗旨,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中发挥民政职能,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力推进各项民政工作,着力构建精准保障、幸福颐养、和谐自治、暖心服务、智慧民政的现代民政格局,为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样板贡献民政力量。 一、完善养老布局,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1.做足养老布局文章。坚持以补短板、优配置为目标,加快“1+3+5+X”养老设施布局。一是加快中高端康养中心筹建力度。县城中高端养老康护中心项目(暂命名“卧龙山智慧颐养山庄”)与中联五洲万汇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0亩,总投资约3亿元,设计养老床位500张。目前,已完成上山道路建设方案设计。二是布局规划区域型福利机构。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县第二社会福利院并完成“公建民营”招投标,由浙江睦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中标。选址于司前畲族镇的第三社会福利院,项目总用地面积45亩,设计床位200张,目前已完成用地控规调整和可研编制。 2.做实民生实事项目。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省市两级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35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投入305万元,完成县北辰养老服务中心装修工程,并由睦邻养老中心承接运营,同步实现北辰养老服务中心康养联合体建设,并进入实体化运营服务。推进筱村、百丈等5个乡镇10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施改造提升,已完成6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工程;以罗阳城区为试点,提前完成50户老年人家庭加装智能水表安全监测设备。 9月份,泰顺县《构建“三化”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山区养老服务领域共同富裕新路径》专报,在省政务信息刊发,并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 二、强化兜底功能,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 1.兜紧基本生活保障线。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逐年提升,实现县市同步。自今年7月1日起,低保标准已从814元/人/月调高至886元/人/月,提前完成共同富裕2022年目标任务;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从1334元/人/月调整到当前1351元/人/月;8月起,在原有补助标准上提高“三老”人员生活补助标准50元/人/月。截至目前,全县在册低保5360户8376人,低边1604户3688人,特困人员1175户1175人,发放救助资金约8370万元。推动慈善“+急救难”常态化合作机制,坚持“救急难、托底线”原则,开辟急难救助“特快专道”,救助困难群众10例9万元。 2.打造救助服务联合体品牌。开展推广“物质+服务”帮扶活动,打响“救助服务联合体”品牌。今年4月份起,深入开展“真爱到家.温暖同行”幸福大巴车送关爱专场系列帮扶活动,截至目前,开展活动35场,覆盖8个乡镇,投入帮扶资金40万元,发放慰问物资4000余件,服务困难群众2200人,发动110位志愿者参与,开展党史宣讲10场,助学核实情况50户,实施进度完成100%。投入资金20万元,助推9家爱心驿站规范化运行,截至目前,已开展帮扶150余次,累计受益群众达1.39万余人次。 3.筑牢未成年保护防线。一是推动困境儿童生活补贴“一件事”平台迭代升级。全面总结困境儿童生活补贴“一件事”试点经验,投入30万元,打造集孤儿及困境儿童走访、审批、转介、服务、动态核查为一体的闭环管理服务平台,10月底将正式投入运行。二是织密未成年人保障网。及时落实省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于9月8日召开县未保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印发了县未保委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2021年未保工作要点。于7月起执行新的困境儿童生活补贴标准,累计发放生活保障金292余万元;逐步加强困境儿童医疗康复保障,316名在册孤儿及困境儿童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范围,个人参保缴费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大病救助按低保救助标准80%予以救助,共发放救助金10万余元。联合市福彩中心、县农商银行开展“真爱到家.福彩助力”助圆大学梦活动,共发放助学金100万,资助125名困难大学新生。三是科学规划儿童设施布局。投资620万元,完成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县儿童福利院)装修工程、事业法人登记并投用;投入390万元,建成37家乡镇儿童之家并实现全覆盖,其中大安乡柳埠村儿童之家,柳峰乡墩头村儿童获得省级示范型儿童之家荣誉称号。 三、夯实基层治理根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持续做好村社换届“后半篇”文章。一是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建立党建统领小区多元共治、资源共享、阵地公用、事务共办的居民生活共同体和基层治理新格局,在罗阳镇沙堤社区秋月苑小区启动党建引领“共享社·泰幸福”试点工作。推进农村社区分层分类建设,推荐罗阳镇上交垟村等5个行政村申报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百丈镇南坑垟村等6个行政村申报市级完善型农村社区。完成罗阳镇东外村为第一批居民会客厅建设任务。二是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薪酬待遇。县财政落实专项资金123万元,完成16名专职社区工作招录工作。同时,依托社会组织发展和基层治理研究院平台,抽调全县60余名优秀村社“一肩挑”干部,联合县委组织部举办村社干部示范培训班。三是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工作。结合“三多”清理,开展专项督查整治,截至目前,共排摸村社挂牌3899块,累计清理702块,同时,按照“预留扩充更换条件、颜色视觉美观明显、制度牌子严格对应、相近功能一起整合”的要求,将各村社牌子统一更换为可替换式模板。推荐上报南浦溪镇孙坪村为省村(社区)减负增效“双百工程”活动监测点,每月监测村减负增效工作情况。全面推广“智慧村社通”平台普及率,截至目前,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实现村社全覆盖,平台用户激活7836人,录入各类会议记录电子台账1206例,录入通知制度、三务公开等6045例,录入村级服务场所387处,录入村社荣誉201例,有效发挥平台实效。开展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修)订“回头看”专项行动。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一是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以党建为引领,对条件较成熟的社会组织开展党组织实体组建任务,新组建143家,覆盖社会组织184家。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工作,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入章”100%。全面夯实县级社会组织各类平台的孵化培育、产学教研等作用,投入100万元,由县慈善总会、县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红社益善”创投活动,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慈善帮扶等公益事业。二是规范引导能力发展。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全面部署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规范专项行动,对收费档次、收费公示情况开展检查,责令个别行业协会商会存在会费收取过高现象限期整改。深入开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僵尸类”社会组织去存量化,共清理注销“僵尸类”社会组织25家。 3.提升社会工作水平。完成省市下达年度建设乡镇社工站任务数7家,全部实现社会力量运营,同时,县本级财政投入110万元,分别对已建、在建等11家社工站进行建设经费补助。依托县社会组织发展和基层治理研究院平台功能,联合中青班学员、专业社工等组成专题调研组,针对我县已建成的4家乡镇社工站建设和运营现状开展调研,先后撰写《泰顺乡镇社工站建设现状及优化路径探索》、《乡镇社会工作站建设意义和作用》,刊载于《县委决策参阅》专版,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积极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社会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今年共有1077人报名考试,创历史新高,通过免费提供教材、专家网课,努力提高社工考试参与率和通过率。 四、推动社会事务发展,进一步提升专项服务能力 1.殡葬改革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绿色殡葬工作。完成东溪乡节地生态葬法森林公园公墓三期建设,骨灰墙、军魂园墓区通过验收。首次通过设置主、分会场形式,分别在新殡仪馆和县级首个节地葬公墓举办清明文化节暨第五届集体树葬活动,通过哀思会、亲属祈福等方式,统一对14例骨灰实施统一入葬仪式,参加全市统一海葬4例。完成在现有月湖狮山公墓、望湖公墓、来龙山公墓3个树葬区建设。继续实施惠民殡葬政策,累计奖补资金214500元,惠及346人。持续开展私坟“禁新”,通过迁移、拆除、生态化改造等方式,对文泰高速、235国道等主要干道两侧视线范围内私坟生态化改造625座。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实施骨灰流向跟踪管理1930例例,查处不合格并责令限期整改75例。与资规、生态环境、市监部门保持常态化联动,加强对丧葬用品市场、私坟翻建所需材料的源头监管。二是扩大丧事集中办理范围。4月初,在全县18个乡镇建成区实施丧事集中办理,实现人口集聚区域丧事集中办理实现全覆盖,同时,县殡仪馆正式与湖南长沙民政学院殡仪服务团队签订服务外包协议,为丧事集中办理提供专业服务保障。三是推进惠民殡葬提标增项扩面工作,在原有减免四项基本服务费外,增加惠民政策14项,共计减免惠民殡葬服务费用18项,有力推进我县丧事集中办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县殡仪馆集中办丧416例,共减免各项费用约90万元,节约办丧费用约1990万元。通过召集丧事集中办理“回头看”专题会、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查处曝光违规办丧案例等措施,强化丧事集中办理宣传攻势、部门合力,不断提升群众的知晓率。 2.移民增收致富方面。扎实推进后扶项目实施进度,2021年共实施118个项目,投入资金2037.38万元,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111个。推进移民村强村项目,今年,司前畲族镇司前村投资185万元购置商铺132.8平方,现已取得不动产权证,同时已产生出租收益。 3.专项事务方面。投入6万元,对县婚姻登记场所实施改造提升,5月底,我县婚姻登记场所3A标准建设通过市局初审。牵头开展文泰线、苍泰线联合检查工作,于8月份圆满完成126.39公里界线和4个界桩联合检查任务。及时更新地名数据库数据,共完成道路、住宅区命名10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共49人次,发放救助资金5万元,其中护送未成年人寻亲4人、亲人接回1人。年初,开展“冬送温暖”活动,慰问流浪乞讨人员6人。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推进“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稳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打响“颐养泰顺”品牌。完成县城中高端康养中心和县第三社会福利院前期并力争开工建设,完成县第二社会福利院投入使用。完成一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持续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一批持证护理员。二是稳步推进智慧民政体系建设。实现智慧养老、智慧儿童等应用场景上线运行,在先行实现一批智慧民政改革成果基础上,持续整合打造集社救、移民、殡改、社会组织等智慧平台,不断丰富民政数字化应用场景功能。三是稳步推进“温馨善育”品牌打造。建成全市一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创成全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示范县,儿童之家应建尽建并开展常态化运营;实现孤儿及困境儿童生活补贴“一件事”迭代升级。 (二)持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逐年提升,实现县市同步。自今年7月1日起,低保标准已从814元/人/月调高至886元/人/月,已提前完成共同富裕2022年目标任务。推动预防性、发展性救助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建立县级救助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救助由物质型向“物质+服务”转型,打响“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品牌建设,持续开展“真爱到家.温暖同行”幸福大巴车送关爱专场系列活动。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精准识别和分类机制,分类制定解困帮扶政策措施,加大对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困难群体救助,确保“不落一人、不落一户”。推进智慧救助精准保障民生,逐步实现“一件事”集成联办落地,实施“幸福清单”标准化发放,推进“幸福码”延伸服务。 (三)持续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提升“一日捐”知晓度、美誉度、品牌,提高资金使用效用。打造“农村造血型扶贫基地”,发挥农村特色资源为优势,提高农民自主扶贫、开放式扶贫能力,培育发展“造血型”农村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打响“爱心山城”品牌,大力发展枢纽型、资助型、行业性慈善组织,建立慈善品牌,构建普慈善、人人慈善。稳步推进“互联网+慈善”的模式,互联网募捐金额年增长率不低于5%。加强慈善总会能力建设,提高慈善总会互联网运作能力,引导慈善组织积极参与网络公益。完善慈善组织监管制度,打造为民慈善、阳光慈善。持续推进实施慈善组织和社会捐赠款物双倍增计划。 (四)持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一是持续推进村社规范化运行。结合“智慧村社”、省基层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平台,推动村社机构牌子规范化、职责清单之外无事项、台账电子化、三务公开数字化等工作的进程,做好“六清单一流程一平台”工作的落地。二是持续推进村社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居民会客厅、农村分层分类建设等工作,结合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鼓励村社积极开展三社联动活动。三是指导村社做好村规民约修订、村社日常运行规范化。以清廉村居、法治泰顺、基层减负等工作为前提,通过业务培训、实地督查与数字化台账抽查等方式,逐步实现村规民约修订、村社日常运行规范化。四是加大社工扶持力度。继续推进乡镇社会工作站规范化运行,扶持民办社工机构成立和发展,带动“e站一家”试点推广。进一步落实社工激励政策,探索医务社工、学校社工常驻机制。开展专职社区工作者的选(招)聘,落实薪酬待遇及配套制度。 (五)持续推进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深化巩固文泰高速、235国道等重点区域的私坟生态化改造成果,全面推进私坟生态化改造示范点、现有公墓新建节地葬设施,强化丧事集中办理的抽查通报机制,进一步提升县殡仪馆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助推丧事集中办理。二是提升专项事务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创建工作。跟进交溪流域水电开发“3+2”项目(龟湖、甲家渡、垟溪电站)及福建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的移民有关专题的编制、核批等工作进展。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