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金融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泰顺金融始终围绕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按照省、市有关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金融支持泰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样板为工作指引,全面推进疫情防控、融资畅通工程、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推动企业股改上市、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支持文明城市创建。现就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工作情况 (一)金融运行形势。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县存贷款总量为531.48亿元,比年初增加81.24亿元。其中各项存款297.9亿元,比年初增加29.82亿元,增幅11.12%;各项贷款233.58亿元,比年初增加51.42亿元,增幅28.23%。2021年不良贷款率0.66%,低于全省0.08个百分点。金融运行总体形势缓中趋稳。 (二)市对县考核完成情况。根据2021年度市对县考核任务,我中心承接的融资畅通工程考核指标共有12小项,分别为:1.企业股改及挂牌:任务数1家,已完成股改1家。2.企业上市报会:无任务。3.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无任务。4.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新增在保:任务0.9亿元,已完成1.23亿元;5.不良贷款率控制:12月末不良率控制在1.00%以内,2021年不良贷款率0.66%,低于省平均。6.“白名单”企业风险化解:任务1家,已完成化解1家。7.新增本外币存款任务29亿元,截至12月末,已完成新增存款29.72亿元。8.新增本外币贷款任务22亿元,截至12月末,已完成新增贷款51.42亿元。9.新增民营经济贷款任务6亿元,截至12月末,已新增民营经济贷款完成25.15亿元。10.新增小微企业贷款任务11亿元,截至10月末,已完成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6.97亿元。11.新增“首贷户”任务100户,截至12月末,已完成新增“首贷户”354户。12.新增制造业贷款任务1.3亿元,截至12月末,已完成新增制造业贷款1.61亿元。截至目前,各考核任务均完成。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疫情防控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安排,督促营业场所严格落实“测温+亮温州防疫码+戴口罩”等措施。开展专项督查暗访,暗访时分成4组(每组3-4人)分赴全县19个乡镇的各个银行网点及保险公司进行金融系统疫情防控巡查指导监督,2021年已开展18次。二是压紧压实行业主体责任,全力攻坚疫苗接种。全县22家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9家银行、13家保险)、6家地方金融组织(1家政策融资担保公司、2家小贷公司、3家农村资金互助会)共1065人(银行在编687人,编外144人;保险在编130人,编外77人;地方金融组织在编27人),第二针接种率95%,加强针接种率75.86%。三是落实专人专班,共筑疫情防线。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安排6人第一时间成立部门帮扶组,到罗阳镇黄湖小区卡口配合开展“二码联查”工作,严把监测预警关。同时,3名农村工作指导师分别下沉到联系的3个行政村,重点开展入户防疫宣传和协助排查重点人员,共筑群防群控严密防线。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让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截至目前,全县小微贷款、民营经济贷款、制造业贷款分别新增了26.97亿元、25.15亿元、1.61亿元,市对县考核任务完成率分别是245%、419%、124%。二是全面落实企业融资畅通工程,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动产融资业务。截至目前,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系统完成贷款登记17笔10.6亿元。三是引导辖内金融机构通过建立“银担合作”方式助力“三农”、“小微”解决融资担保难题。截至目前新增在保1.27亿元,市对县考核任务完成率141%。 (三)金融助推共同富裕。一是创新信贷产品,推动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推出了温州市首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专项绿色贷款--美丽乡村贷,2021年已发放809笔1.16亿元;成功获批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贷款,已授信4.5亿元,发放1.5亿元;落地全市首笔“茶叶存货”质押贷款50万元。二是向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共同富裕专项资金5亿元(农商行),同时与182个村居签订资产租赁协议,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产,预计可带动村集体增收200万元。三是选派115名“共同富裕金融专员”到全县289个村(社区),切实解决村集体和农户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企业上市工作。今年以来积极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成功引入境外上市1家,完成股改1家。一是突出企业招引。积极鼓励和引导境外上市公司“开心汽车控股”回归。目前公司股权架构中的北京捷讯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商和税务已迁入。二是做好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全面跟踪纳百川、泰星等企业的上市步伐,目前纳百川计划2022年3月底完成股改,泰星已邀请三所(浙商证券、中审众环会所会所、天册律所)进行初步尽职调查。三是强化政策保障。执行企业上市政策刚性兑现,为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共为境外上市企业落实政策奖励303.75万元。 (五)重点领域风险排查。一是充分发挥“天罗地网”“金融大脑”风险提前预警功能,完成类风险金融组织排查12家次、完成25家疑似私募投资基金企业排查,完成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排查37家,完成疑似存在风险隐患企业排查10家。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截至目前未出现非法金融事件。二是防化并举,推进不良贷款化控。紧盯各银行存量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加大做好不良贷款处置化控力度,确保全年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内。同时,积极做好企业风险化解,完成“白名单”企业帮扶1家。三是积极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方式,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提高群众风险识别能力。截至目前,组织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活动的50余场,共发送微信公众号2篇,为群众答疑解惑800余人次。各网点LED条幅播放数量共计6万余帧次,参与活动组织人员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千余份。 (六)支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是树立责任意识,全力做好文明创建网格工作的同时,积极协调、督导辖区内所有银行营业厅开展创建。二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人,全体干部入网格。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进银行营业厅,督促银行营业厅进一步对标对表找差距,集中精力强化整改措施。三是督促营业厅对照金融网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逐项逐条自查整改,确保创建工作在金融系统不丢分数。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企业上市后备梯队缺乏。目前县内规上企业仅38家,2020年度我县净利润1000万以上的企业共11家,其中建筑企业8家,规上企业3家(泰顺三插溪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宇丰下属公司、泰顺金菱萤石有限公司-采矿业和温州超诚无纺科技有限公司),县域内企业整体体量较小,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不多,单一企业不满足上市条件,差距较大,上市储备资源相对匮乏。 (二)信贷规模和增速不足。一方面,全县信贷规模小,12月我县贷款余额233.6亿元,贷款余额总量全市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洞头(169.5亿元)。另一方面,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后续增长乏力,信贷市场竞争趋向激烈,部门银行由于准入门槛、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寻求符合信贷条件的目标客户难度变大。 (三)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还未完全发挥作用。泰顺县辖内仅有2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裕沣业务以农保为主,暂无企业担保;市信保仅为39家企业担保。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业务增长缓慢,导致部分财政资金闲置,尚未真正发挥杠杆作用。 (四)金融风险防范压力不小。企业“两链”风险依然较高,在外泰商传导回的信贷风险仍存在,金融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且地方金融缺乏监管手段,金融监管队伍力量薄弱,难以在风险暴发前提前预警。由于中心事业人员无执法权,因此在开展行政职能方面工作中存在诸多不顺。 四、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目标考核任务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实际创特色,以党的建设带动业务工作开展,全面加强监管防风险,强化举措推上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企业服务力度,推进金融普惠发展,全面为共同富裕提供金融支持。主要工作有: (一)引导创新金融产品,全面推进金融普惠发展。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模式,打造个性化战略品牌。针对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即时性需求,持续升级授信产品体系、优化信贷产品、简化放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放款速度,服务“三农”方面,广泛布局,聚焦农村金融,深耕区域特色,持续强化对“三农”的支持与服务力度。二是创新机构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广泛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普惠金融客户运用现代金融产品的意愿,多渠道举办金融知识大讲堂活动。 (二)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努力探索“银项”对接协调服务机制。着力构建顺畅、便捷、高效的政府投资项目与金融机构合作平台。二是继续推动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互补,破解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题,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缓解融资难。三是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股改上市工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机构跟进、市场动作”的原则,积极培育和支持优质企业挂牌上市。 (三)筑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底线,全面做好金融监管。一是继续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建立金融分析防范机制,严密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壮大,加强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有效结合,提升对小贷公司的监管力度与效率。二是推进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加大困难企业帮扶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生产经营正常、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努力采取对策,开展“一企一策”分类帮扶。三是继续发挥金融网格员队伍作用,全面排摸,及时掌握动态,持续关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联动各部门,继续做好互联网金融平台维稳工作。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