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局直属各单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进一步树立现代科学的教育观,积极传承学校办学历史与优良传统,稳步提升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切实做到“有根可寻、有迹可循、有品可塑”,进而形成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自主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新格局,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积极构建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相交融的现代校园文化体系,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突出时代特征,用先进的育人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全面功能。
人本性原则。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文化育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培育人、愉悦人、塑造人、发展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健康的文化品位,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体性原则。要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各种文化有机结合,有效开发与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学校细节文化,让学校的一切融入文化之中,确保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
主体性原则。要落实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建设者、实践者,师生共建成长乐园、精神家园、和谐校园。
特色性原则。要根据泰顺学校发展历史、所处地域的环境和现有的办学条件,突出学校个性和特色,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鲜明独特的学校形象。
二、主要任务
(一)提炼精神文化,提升办学品质。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领导作为管理主体首要任务是形成理念先行,行动为本的思想。加强教育理论学习,集思广益,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育融合的教育方针为导向,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精准定位学校办学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顺应时代发展。
形成适合的办学理念。立足学校现状,认真梳理现有校园文化,在挖掘、提炼本校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时代精神,精心构建。回答好“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两个核心问题,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时代特色和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体系。
(二)打造环境文化,提高校园品位。
合理规划,整体设计。各校在办学理念引领下开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将校园楼舍建筑、人文景观、工作场域、学习空间、生活环境、学校形象标识系统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教育者的精心设计,受教育者的不知不觉”,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成果彰显办学理念内涵,两者高度融合、相得益彰。
分项实施,逐步完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先破后立解决校园环境“脏、乱、破”问题,再谈“洁、净、美”。合理统筹争取经费,科学使用有限经费,重要的项目早实施、早落地、早见效,难实施的项目多谋划、多思考、再落地,分项有序推进,逐步健全完善,有效提升校园品位,充分发挥环境文化育人功能。
(三)夯实阵地文化,塑造师生品格
建构常态的课程体系。有文化品位的学校一定有独特的课程阵地,学校课程体系必须要回应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建构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并进一步探索绘制“学科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类一体的学校课程图谱。在课程实施层面,学校需要组织全体师生共同探索、研究教学改进的具体路径与行动策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真正在常态化的教学实施层面达成共识、得以落实,课程文化建设才能彰显其价值。
开展扎实的校园活动。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活的灵魂”,它以动态的形式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活动要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把握特色,提炼主题,有计划、有组织、序列化、层次化的开展。开展校园活动要系统考虑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操作、活动的评价等内容。活动内容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以推进五育融合为抓手,共美发展,形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活动文化氛围。
优化科学的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建设要高品质的发展必须建构科学、民主、人文的制度体系,体现学校管理层的治学理念与管理哲学。学校要立足管理中存在或新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注入学校文化的内涵来修订完善或制定生成优化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充分发挥教代会等组织作用,保证制度生成后的严肃性与约束力。同时,要努力创设一种开放、包容、合作、竞争的氛围,包容学生和教师独具个性的发展与创新。
(四)展示特色文化,突出教育品牌
提炼特色做法。每一所学校都有它的性格和精神,个性化办学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鲜明标志,是一所学校文化内核的外显特征,要将个性化办学提升到特色文化,唯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才能凸显品牌。各校要认真提炼经验做法,展示特色亮点。
讲好学校故事。将泰顺特色在地化资源融于校园特色文化实践中,通过富有浓郁校园特色的办学历史传承,校友名人故事、教师奉献实事、个性人文景观、精品课程成果、特色校园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形式进行深入挖掘,融合校园文化的教育性、趣味性、亲和力和可信度,讲好自己学校的故事,做好特色品牌宣传,力求一校一品一特色。
三、工作步骤
各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列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抓,并贯穿于2023年全年工作,具体做如下安排。
(一)动员部署(6月中下旬)。县教育局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对全县中小学校园建设工作专题部署。各校要于6月底前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立足学校实际,科学论证,制定出学校层面具体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做到规划科学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各校于2023年6月30日前,将工作实施方案(附经费预算、设计图或效果图等)纸质稿(加盖公章)和电子稿报送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联系人:吴海明,邮箱:346102602@qq.com,电话:67582601。
(二)扎实推进(7月--9月上旬)。各校要迅速行动,动员部署,落实责任到人,扎实有序推进。要加强和其他学校、文化管理机构和文化企业的交流合作,在文化资源、场馆设施、文化创意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暑期时间完成校园环境文化提升改造。
(三)督查指导(9月中旬--10月上旬)。县教育局将组织专项督查,挖掘各校的亮点做法,同时通过现场观摩、论坛交流、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搭建互相借鉴学习的交流平台,不断丰富全县校园的文化资源。
(四)总结提升(10月中旬--10月底)。学校可以采用网络宣传、传统宣传和活动宣传等渠道多种宣传方式,特别是充分利用自媒体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报纸专刊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宣传,宣传要着眼于学校特色,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做法宣传推广全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以便于更好地吸引社会和各方支持。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泰顺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和各学区服务指导分中心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基教科,由陈可龙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它建设结合起来,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统筹考虑。校园文化建设经费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各学校积极与属地政府联系,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投入,给予物质保障,加大宣传。
(三)加强评估验收。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县教育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调研、专项指导,适时验收,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工作扎实落地。学区与学区之间,校与校之间可以通过现场会和研讨会等形式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要发现、培育、推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泰顺县教育局
2023年6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市教育局,县府办,周建海副县长。
泰顺县教育局办公室 2023年6月2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