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清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助推我县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提案》(政协提案236号)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聚焦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我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按照城乡一体、特色彰显、开发与保护协调的理念,加强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三大功能空间布局,严格管控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乡村空间整体形态,构建“一核两区三线六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二是突出精品带动。充分发挥我县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突出茶叶、薯芋、水果、中蜂、中草药、山地蔬菜和林下经济等泰顺主导特色产业,积极开发山区特色农业资源,做大做强一罐茶叶、一篮水果、一瓶蜂蜜、一包干菜、一箩薯芋、一服草药等“六个一”工程,努力构建具有泰顺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发展架构。
三是突出资源整合。县委、县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持续出台了多个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其中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顺县强农惠农助推共同富裕“直通车”若干政策的通知》(泰政办〔2021〕58号)文件,对种植生产稻麦、旱粮、茶叶、名优水果基地和常年蔬菜基地等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资金补助,对基地达一定规模的还可以申请基础配套项目的支持。
二、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加速产业人才储备
一是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畅通引才“绿色通道”,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及“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大学,或教育部认定国外同级别高校,或普通高校属泰顺生态产业发展急需专业的本科学士学位以上紧缺优秀人才。
二是加强人才激励保障,激发人才活力。为奋力打造“浙南明珠、最美山城”,推进“安泰兴泰”人才引育工程,鼓励优秀人才长期扎根泰顺、奉献泰顺,对全职引进的优秀人才继续留在泰顺全职工作的,建立优秀人才奖励基金制度。2023年5月,我县完成11位农业农村优秀人才申报奖励基金和4位优秀人才申报人才奖励相关待遇工作。
三是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根据主导产业,深入村、镇入户座谈、调研,精准开展各类培训。近2年来共开展了动物防疫、杨梅产业技术、蔬菜种植技术、电商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与高素质农民培训2270人次,为乡村振兴输送了一批农业农村技术人才。
三、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打造高质量共富型就业创业体系
一是一次性创业补贴。重点人群(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持证残疾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初次创办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经营,正常经营1年以上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的给予10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二是初次创业补贴。重点人群在泰顺县初次创业并担任法人代表或从事个体经营,正常经营1年以上,带动3人就业的,给予创办者每年2000元补贴;带动超过3人就业的,每增加1人再给予每年1000元补贴,每年补贴最高2万,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三是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新创办3年以内个体工商户可申请不超过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新创办3年以内的企业可申请不超过60万元的贷款,对重点人群按贷款发放实际利率给予全额贴息(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签订日LPR+100BP)。此外,对符合条件的人群还有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孵化补贴、优秀创业项目补贴等系列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就业。
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一是设资金强保障。引导金融机构设立“共同富裕扶持基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共同富裕专项授信5亿元整;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利率优惠力度,村集体抱团项目利率不高于4.75%,其他贷款执行贷款利率下浮10%。
二是优产品强供给。各金融机构推出针对农民脱贫致富的针对性专项贷款,切实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如农业银行“惠农e贷”,农商银行“共富搬迁贷”“扶贫小额信贷”,村镇银行“致富贷”“安家贷”,中国银行“助农贷”,民泰银行“农惠通”等等,有效推动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突破。截至5月底,全县涉农贷款余额270.51亿元,同比增加68.9亿元,增幅33.64%。
三是优服务重成效。如农业银行泰顺支行开展“深耕乡村”专项行动,组建三农突击队进行“二次进村”,推进惠农产品下乡进村。泰顺农商银行发挥185名共富金融专员作用,全力支持强村富民“三百行动”计划,与184个村居签订资产租赁协议,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产,带动村集体增收202万元。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县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为我县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特此函复。
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6日
抄送:县政协办公室、提案与委员工作委员会。
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