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直是我县最大的短板,为补齐该短板,近几年,我县针对残疾人群体进行分类施策,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通过积极打造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为残疾人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罗阳镇蓝庭残疾人之家,在这处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庇护对象们正做着各种手工类来料加工,呈现出一片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景象。
蓝永岩和张永花是一对残疾人夫妻,今年6月份他们加入罗阳镇蓝庭残疾人之家,7月份的时候与杭州国华众联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今天他们收到了企业打来的工资,显得格外开心。
蓝永岩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二人每个月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在这边的话,生活上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在家里是没有收入的,没什么事能做,因为我是视力残疾。现在在这里工作,吃饭这些都不成问题。”张永花说。
在蓝庭残疾人之家,像这对夫妻一样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正式员工的已经有24人,除了稳定的工资保障,企业还为他们缴纳了社保。2023年,在温州市残联的指导下,县残联首次试水,在司前镇残疾人之家试点创办全市首个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并对接万洋集团有限公司,首批一次性招收了16名残疾人员工,让这些庇护对象原来每个月几百块的手工制作收入提升到2000元左右。
泰顺残疾人之家负责人龚立龙说:“他们每个月有2000多元钱的工资,还有1500多元钱的社保,对他们生活的改善起到了很大作用。”
截至目前,我县已成功打造司前镇残疾人之家、罗阳镇蓝庭残疾人之家、南浦溪镇残疾人之家、三魁镇残疾人之家等4个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并对接万洋集团以及多家杭州企业,引进米塑、石雕伴手礼制作、来料加工等“帮扶性+辅助性”就业项目,帮扶残疾人就业人数达70多名,年底预计帮扶人数达到100人。
龚立龙说:“只要能完成企业派发过来的手工产品,就可以就业。每个新产品来之前,他们也会派人来培训,我们残疾人之家内部的管理员也会对这些产品怎么制作、怎么操作进行培训。”
近年来,我县对残疾人群体进行分类施策,每年开发1-2名机关、事业、国企等编制单招单考残疾人,让高学历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依托山海协作优势,和滨江区残联创新合作,构建异地按比例就业工作模式,对于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同时结合本地生态、非遗等优势,建立“培育+项目”机制,让残疾人能真正将培训所学技能转化成增收。
泰顺县残联党组成员陈夏红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以我县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为主要对象,探索就业帮扶新路径,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