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今年以来,县交通运输局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浙南明珠、最美山城”战略部署,抢抓交通强省、强市、全市“强城行动”等叠加机遇,紧紧围绕“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总目标,锚定“温州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定位,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各项工作成效明显。现将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5年工作思路公开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大局所需,基础建设蹄疾步稳。1-10月份完成交通投资26.2976亿元,完成县下达年度任务27亿的97.3%,增速40%,排名全市第1,有力发挥了在稳经济、促增长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一是项目建设有力推进。235国道罗阳至司前段顺利通车,开工建设S220青田至泰顺公路改建工程(一期)先行段、龟湖上宅垟至岗后垟道路工程、李垟至翁山联网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提速苍南至泰顺高速公路、235国道景泰交界至泰顺司前段改建工程、雅管线连接线工程等一批续建项目建设进度。二是项目前期取得突破。启动“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乡村道公路网规划调研,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项目批复15个。景宁至柘荣高速公路三魁至浙闽界纳入“十四五”中期规划预备类项目,持续深化S220青田至泰顺公路改建工程(一期)后行段、百包线、环湖1号公路等项目前期。谋划泰顺低空(通航)产业园,一期规划用地面积约1024亩,具备各类低空经济产业落地的各项基础条件,助推低空场景应用落地见效。三是要素保障成效明显。抢抓“两重”特别国债项目申报黄金窗口期,成功推动泰顺县235国道景宁东坑至泰顺司前段改建工程通过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审核,争取资金5.7亿元,系全市唯一获批的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积极梳理我县“四好农村路”项目,今年共争取到二级还贷水毁修复资金576万、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3445万、交通强省激励资金551万,总额位列山区26县前列、全市第一,有效解决了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为进一步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聚焦民生实事,惠企利民举措扎实。一是民生实事获得感更加充实。紧扣民生实事项目普惠性、基础性的特性,通过加大投入、持续建设,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涉及的省、市、县民生实事中,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公路39.6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46.3公里、水路客(货)运设施改造提升项目1个、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1条、新增综合性服务点5个、完成城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1条,排查路域环境问题点位6363处(自查路域环境点位6337处,市督查点位26处)并全部整改到位,整治率达100%。新增三个行政村通双车道,总计通达个数212个,通达率达77.9%。完成乡村道局部路面破损板块修复287.37公里,修复面积达到9.66万平方米。二是城乡运输体系更加完善。持续培育实现零的突破,扭转了多年来因无规上货运企业而导致的数据统计劣势。1-9月份共完成公路运输周转量539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8.48%(其中客运量229.0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724万人公里;货运量83万吨,货运周转量4526万吨公里),排名全市第四。持续优化公交服务,创新运营模式开通“司前定制公交”专线、优化城乡公交线路4条、启动《泰顺县全域公交规划(2025-2035年)》编制,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严格落实老年人、持证残疾人、符合条件的献血人员、烈士遗属等特殊群体免费乘坐公交的政策,解决节假日学生运输问题。完成31座城乡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和1座公交首末站建设、改造提升2座“浙客行”品牌招呼站、1220个城乡公交站牌验收。持续深化交旅大融合,开通周边地区动车站、机场直通我县旅游景区的专线2条,为项目开发和后期运营提供交通支持。持续推动交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客运行业共淘汰报废老旧客运车辆11辆,更新15辆,其中城市公交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辆,新能源率达到100%,城乡公交更新新能源公交车6辆,新增新能源网约车14辆,货运行业淘汰报废国四车辆3辆,新增国5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18辆。三是交通行政效能更加优化。全力推进交通政务服务“一窗通达”、道路运输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和交通便民利企“一件事”办理,1-11月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701件,办结率100%、监管事项入驻率100%、事项覆盖率100%。深入推进“宣教+免罚+服务”柔性执法,激发运输市场活力,对于轻微的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推行浙里办“自助办”减免部分费用。深化项目代办帮办服务,进一步优化代办工作日志,细化项目全流程分阶段审批流程图,根据企业需求和项目类别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今年以来,跟踪代办4个企业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三)聚焦行业治理,安全管控保驾护航。一是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围绕国省道、重要县道、高速口、入城口等重点路段深入开展公路标志标线、绿化遮挡、边沟排水、桥涵隧道安全保障日常安全巡查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巡查15.2万公里,清理边沟约3.55万米,清理塌方23560立方米,人工清扫路面6943.3公里,修补坑槽沉陷14.7平方米,绿化补植948平方米,排查发现一般安全隐患881处,整治881处,整改率100%。二是强化在建工程安全监管。全县在建二级及以上公路项目已全面实现“浙路品质”监管全覆盖,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6次,工程质量监督抽检2次,综合大检查1次,全年累计出动检查人数821人次,累计下发检查意见书146份,发现各类工程隐患问题1904个,要求进行返工、停工整改问题56个,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4起,行政处罚10起,积极动员部署各在建交通项目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并持续对在建交通项目开展工程安全质量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防汛防台和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集中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三是突出交通运输执法监管。聚焦“两客一危”、网约车、超限运输、路域环境、水上交通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管控高压态势,保障公路水运安全畅通。截至目前,开展联合执法19次,检查交通企业435家次,客运站37家次,运输车辆656辆次,拆解“三无”船舶77艘,纳规“三无”船舶168艘,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1085辆次(包括非现路警联合)。 二、存在难点 一是要素制约仍明显。受制于国家政策逐步收紧,项目土地和资金要素保障难度加大,部分拟建交通项目受制约现象日益突出。 二是公路管养不够有力。农村公路“路长制”落实欠缺,重建轻养现象依然存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三是行业安全监管问题凸显。道路运输行业中小微企业占比高、“多小散弱”,基层安全基础不够牢固、本质安全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存在。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踔厉奋发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一是抓在建,稳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全年计划实施交通项目22个,其中续建13个,新建9个,完成投资35.19亿元,全力推进苍泰高速公路、235国道景宁东坑至泰顺司前段等项目建设进度,拉动交通固定投资提速放量。二是抓前期,促开工。重点结合落实好国家“两重”政策,深入谋划牵引性关键性重大项目,科学统筹推进“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项目按时序开工建设,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力争开工建设S220青田至泰顺公路改建工程(一期)后行段、泗溪上院至上庄段公路工程、三魁薛内至西旸门坳楼公路工程等项目。 (二)走深走实改善交通服务质量。全力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山区农村公路短板,持续完善“四好农村路”2.0版,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优化城乡公交网络布局,补充公交运力,加密班线班次,推行预约响应式公交,计划建设50座城乡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确保城乡公交一体化率维持在87%以上,力争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速超过10%。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畅通城乡双向物流渠道,开通2条新的客货邮线路和7个村级服务点,改造提升2个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全力推动交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淘汰老旧营运客车6辆、营运货车6辆,更新新能源网约车10辆。 (三)慎终如始抓好行业监管治理。强化公路运营、道路运输、在建工程、水上交通、防汛防台等五大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形成重点隐患清单,督促企业及时完成整改,确保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有效管控到位,安全生产隐患有效整治到位,有效防范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各类安全事故,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发挥交通运输执法职能,巩固路警联合平台成效,常态化开展治超行动,夯实基层执法基础,提高执法效能,提高办案效率。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