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1059/2025-67161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竹里畲族乡
  • 成文日期:
  • 2025-01-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竹里畲族乡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 01- 16 16 : 50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竹里畲族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锁定“景在全域、游在景里”发展方向,发奋图强、实干争先,统筹推进全乡高质量发展,顺利创成全省民族乡镇唯一暨全县唯一的5A级景区镇。一年来,我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强产业,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快项目攻坚。重点项目全力提速,竹里村避灾安置小区附属工程开工建设;黄泥岱自然村完成百亩农田、游步道、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全村面貌焕然一新;黄步俱至干坑新建农村公路(防火巡护道)工程串联G235与台三线,形成竹里景观小环线。打响文旅招牌。“畲乡奇妙游”火爆出圈,仅4月11日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当天,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乌米饭”被评为“浙江味美”城市地标美食。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量7.31万人次,游客接待量首次晋级泰顺A级景区前三强,“畲乡奇妙游”模式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参考新样本。拓宽发展空间。紧扣“强城行动”,协助完成《泰顺县飞云湖水源地保护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进一步探索山水生态资源“两山”转化通道。引导和鼓励在外乡贤返乡创业,成功招引畲绣、畲服、畲歌非遗传承人进景区,盘活闲置资产打造集非遗普及、传承、研学、实践等多样化内容的非遗体验场所暨招商会客厅,让“软实力”成为招商引资“硬支撑”。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73.8万元,同比增速28.1%,其中经营性收入209.7万元,同比增速38.2%。

二、久久为功促振兴,着力推动城乡协同融合。和美乡村增色添彩。一方面是人居环境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两最”工作为主抓手,积极营造洁化、序化、美化的人居环境,竹里溪入选市级美丽河湖,竹里村获评最干净村,何宅垟村整治效果显著,获县领导肯定;另一方面是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竹里畲族乡文化展示体验馆通过大力收集畲族婚嫁、畲服、畲药、竹等文化资源,以视频介绍、物品展陈、AI互动等形式展现畲族文化魅力,成功获评2024年浙江省第三批乡村博物馆。现代农业稳产增效。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全乡落实耕地恢复面积400余亩,旱改水15亩;实施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开展茶石村、何宅垟村2024年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500余亩;林下经济持续壮大,石角坑、后坑等自然村合计种植黄精、石菖蒲、三叶青等中药材400余亩。乡村振兴步履不停。抓实抓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任务,做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持续加强产业扶持,实施2024年低收入农户“十百千”计划24户,安居圆梦3户,扶贫项目——竹里村水碓坑至水尾田竹木产业道路硬化项目通过验收。

三、全心全意惠民生,着力提升群众幸福质感。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累计为低保对象、特困对象、生活困难残疾人、困境儿童、困难计生家庭等群体发放各类资金355万元,计生特别扶助资金4.8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落实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50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7人、2265人。民生事业更加全面。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文化服务,综合文化站举办制作香包、插花等文化惠民活动96场次。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开发高校在校生实习实训岗位7个,安置公益性岗位2人,参加人才技能培训班54人次。开展快递进村行动,完成5个村级快递代办点建设,打通竹里全乡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文明创建更加长效。组建“一老一小”志愿服务队,开展邻里互助、为老服务、扶贫助困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聚焦“竹里有礼”单元小细胞,积极推进“竹里有礼”建设,用垃圾分类、孝老爱亲等不同主题的文明元素,让“竹里有礼”氛围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全力打造“竹里有礼”新阵地。

四、从严从紧抓安全,着力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深入推进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检查126次,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86处,已按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全力保障汛期安全,先后2次转移有安全隐患地区群众857人。稳固平安建设根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7起,做到“部署在前、预防在前、化解在前”,最大限度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努力做到事心双解,确保重大会议和活动期间全乡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增强生态保护红线意识,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开展巡河和巡山护林、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对全乡辖区内松林实施疫情监测,松材线虫病枯死松树伐除6336株,除治面积10156亩,完成率100%。

五、勤勉履职见实效,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学习教育持续深化。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政府办事效率、服务效果、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团结奋进的干事氛围持续向好。意见建议持续跟踪。广泛听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配合县级部门办理县人代会意见建议2件,乡人大代表通过履职平台提交建议10条,全部办结。廉政建设持续推进。常态化开展效能督查,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监管督导,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从严执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项目资金监管,着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部分困难与问题:一是生态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不大,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渠道亟待拓宽;二是缺乏重大项目牵引,项目库谋划不深、储备不足,发展质量效益亟待提高;三是交通、医疗、养老民生服务供给与群众美好生活期待还有差距;四是少数干部的工作干劲和水平仍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我们要坚决履行好政治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坚定“小乡也有大作为,小乡也有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锚定打造“醉美畲乡、高铁新城”,创新突破、攻坚奋进,抢抓乌飞生态旅游休闲区高质量发展机遇,突出招大引强,全力抓好“农业、研学、畲族文化、竹木”等四大重点,持续擦亮“三月三”金名片,认真做好“5A级景区镇”后半篇文章,争当畲乡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为打造“浙南明珠·最美山城”贡献更多竹里力量。

(一)坚定不移促发展,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的最美畲乡。一是聚焦村集体经济振兴,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径”。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引领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农村职业经理人的作用,依托强村公司持续深化村集体共建共享平台运维,因地制宜共谋共富项目,引导村集体和村民有效盘活资产资金,着力提高“联学联做联富”工作效益,倍增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吸引积聚社会帮扶力量,全力打造共同富裕最佳实践。二是聚焦畲乡旅游蝶变,绘就文旅富民“新篇章”。深入实施改革开放深化驱动行动,围绕《泰顺县飞云湖水源地保护和产业发展规划》谋深虑远,加大茶坪108亩熟地招商推介力度,加快推进竹里司前一体化发展,加速落地低空经济,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提能丰富竹里旅游消费业态,集中力量办好来年“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畲乡奇妙游等文旅活动;持续推进省级金宿、白金宿、国家甲级民宿等高质量民宿创建。三是聚焦特色产业培育,开辟产业发展“新高地”。坚持项目为王,深入实施产业体系突破跃升行动,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项目基本点,灵活运用项目共建、科创协作、利益共享等方式,把握浙江省“趁鲜加工”政策机遇,聚力打造中草药产业,推进何宅垟村科技特派员创业孵化园中草药种植项目,深耕铁皮石斛、黄精等中草药,结合中药康养康旅发展,促进多种产业协调发展。

(二)坚定不移强基础,加快建设宜居宜游的最美畲乡。一是抓实基础设施提升,突破畲乡发展瓶颈。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行动,提速推进竹里村与何宅垟村避灾安置小区、黄步俱至干坑新建农村公路(防火巡护道)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竹里溪水经济带、后坑云海等一批亮点项目建设,持续巩固5A级景区镇创建成效。二是盯紧全域景区建设,全面做优人居环境。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和谐共护行动,完善竹里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和竹里溪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大发洋至黄泥岱自然村公路沿线和竹里溪流域环境长效保持;推进城乡污水管网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等工作,助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深化“两最评比”“美丽田园”“竹里有礼”等活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聚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新时代美丽城乡样板。三是深挖非遗民俗资源,打响畲乡文化品牌。实施“传统文化复兴计划”,重视畲乡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宣传打响畲服、畲绣、畲医畲药等特色非遗品牌,整合畲族文化展示体验馆、畲医畲药馆、婚嫁馆、畲绣馆、畲服馆等现有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畲乡非遗工坊”。加快“吴氏秀才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积极开发“秀才赶考”“金榜题名”等一批特色主题研学线路。

(三)坚定不移惠民生,加快建设生活富裕的最美畲乡。一是加大服务供给,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绿美生态建设,盘活古树资源,在辖区内打造多条古树走廊,依托15分钟文化便民服务圈,打造畲乡绿道跑、古道行等绿色健康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二是加大民生兜底,构建助老扶幼的民生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共富可感民生幸福行动,一方面是聚焦一小,建设更多适合儿童游玩和互动的配套设施,探索适儿化空间改造的新途径;另一方面是聚焦一老,建立符合竹里实际的养老体系,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改善集中养老服务质量,实现养老硬条件、软实力双提升,让住在农村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三是加大综合帮扶,构建特殊群体的帮扶增收体系。聚焦弱势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帮扶,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体系覆盖,精准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清单,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助联体”作用,确保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四)坚定不移促平安,加快建设治理有效的最美畲乡。一是坚持关口前移,全力抓好风险防控。深入实施基层善治平安发展行动,加强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健全信访评估机制,充分调动人大代表、新乡贤、农村法律顾问、共享法庭法官等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解机制,做到合理诉求在初信初访中一次性解决到位,确保风险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二是坚持标准上移,坚决守牢平安底线。紧盯安全生产、经济金融、生态环保、行政诉讼、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领域,因时因势深化细化防控方案,常态化落实防控举措,形成闭环管控。加强对交通安全、森林防火、工地施工等易发事故的安全研判,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和重大舆情事件。三是坚持重心下移,积极创新治理模式。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深入开展涉稳风险排查,发挥调解室纠纷化解作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推进基层治理“四个平台”迭代升级,建立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安防体系,提升竹里治安立体防控水平;建立灾害事故复盘机制,把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及时提炼形成长效机制,把好做法、好机制延伸运用到其他领域,从根本上解决灾情防治问题,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竹里畲族乡人民政府

2025年1月1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